李忠(643-664年),字正本,陇西狄道人,他是唐高宗李治庶长子,生母是宫人刘氏,养母是王皇后。永徽三年(652年),李忠被册立为皇太子。但就在显庆元年(656年),他失去了太子之位,降封梁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655年,唐朝永徽六年,随着一场‘废王立武’事件的发生,李治的原配皇后王氏,被正式废黜。取而代之的,是新皇后武则天。
熟悉唐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废王立武事件,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这次事件,不但意味着少年登基的皇帝李治,彻底掌握了大权。同时也意味着,武则天正式成为皇后,并且开始逐渐涉足朝堂,为后来武则天称帝埋下了伏笔。
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个关键人物,往往被大家忽视。
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太子李忠。
李忠是李治的长子,当时亦被过继给了那位王皇后,算是皇后嫡子。作为太子的李忠,在这次事件后,自然也被很快废黜了。但同时,这位太子殿下在这场政治风波当中,却似乎并没有任何作为。更没有帮助自己的皇后养母,去做出任何反击之举。
那么,作为李治长子的李忠,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这场‘废王立武’事件当中,他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太子之位被废后,他最后又是怎样的结局呢?
要想解释清楚这些问题,我们还得从李忠的身世开始说起。
李忠的父亲李治,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三子。按照中国古代传统的宗法继承制,李治虽然是李世民的正宫皇后所生,但肯定没有皇位继承权。在他前面,还有两个嫡亲大哥排着队。当时的太子,是李治的嫡亲大哥李承乾。
所以,在李治人生最初的这十几年里,李治也从来都没想过有朝一日能做皇帝。身为嫡三子的李治,最好的命就是做一个闲散王爷,每天可以悠闲度日,吃喝不愁。李治对此也是心知肚明,所以李治成年之后,在老爹的安排下,娶了一名太原王氏的女子,也就是后来的王皇后。
但所有的这一切,都在贞观十七年的时候,发生了剧变。
这一年,太子李承乾谋反。
李承乾谋反这件事,说起来比较复杂。大概就是李世民为了磨练儿子,最后把儿子逼急了,想要靠着政变直接抢皇位。结果还没来得及发动,就已经消息泄露被抓。谋反在古代是最顶格的大罪,就算李世民再怎么喜欢这个嫡长子,也只能废了他的太子之位。
但废掉李承乾之后,接下来立谁做太子,却难住了李世民。
后来,李世民考虑到嫡次子李泰,曾经有过争储的行为。若是李泰将来即位的话,李承乾多半性命不保。为了保住李承乾的性命,李世民最后只能跳过老二,直接让老三李治做了太子。
于是,贞观十七年,就在李承乾被废数日之后,李治被立为了太子。
对于李治来说,这件事无疑是他一生当中,最大的一个变故。原本他只是一个想要虚度光阴的闲散王爷,如今却被推到了大唐继承人的位置上。这个变化,自然会影响甚多。此后的几年里,李治除了需要积极学习如何做一个皇帝之外,在他刚刚被立为太子的时候,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摆在了他面前。
这个问题,就是子嗣问题。
李治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只有16岁而已。放到现代,16岁的孩子最多也就刚上高中,距离结婚生孩子实在是太过遥远。但放到唐朝那会儿的话,已经算是成年人了。而李治想要坐稳太子之位,子嗣无疑是个加分项。
然而问题是,李治和王氏成婚许久之后,一直都没有任何动静。按照中国古代传统的宗法继承制,最好的结果,其实是正妻先生一个儿子,然后其他妻子再生孩子。但身为太子,李治此时迫切地需要一个孩子,已经等不了了。
于是,李治便临幸了身边的一个姓刘的宫女,而后生下了一个男孩。
这个男孩,就是李忠。
李忠的人生,从出生那天开始,就有着十分复杂的政治原因。他的降生,不是因为父母恩爱,而是纯粹为了政治。这也为他后来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
此后的几年里,李忠一天天长大,他的爷爷李世民也在一天天老去。贞观二十三年,在李忠7岁那年,他爷爷李世民去世,他爹李治正式登基为帝,唐朝也由此开始进入了李治的时代。
李治登基后,在老臣们的辅佐下,很快坐稳了皇位,但很快,子嗣这个问题,就又摆到了他的面前。
既然皇帝已经上位,那么太子自然也需要赶快册立。但问题是,作为正宫娘娘的王氏,肚子一直不太争气。虽然嫁给了李治好几年,仍是没给李治生下一男半女。如此一来,李治也就没了嫡长子,但庶子倒是有四个。而在这四个庶子当中,李忠则是年龄最大,成了李治的庶长子。
此时的局面是:李治登基,需要立一个太子,但却没有嫡子;王皇后膝下无子,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也需要一个儿子;朝臣们为了政权的稳定,天天吵着要让李治立太子;而李忠的生母,那位刘宫女,因为身份卑微,也没办法给自己的儿子任何帮助,没能力把自己的儿子送上太子之位……
正是因为这些复杂的原因,最终,大家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那就是直接把李忠过继给王皇后!如此一来,李忠就成了王皇后的儿子,身份由庶子变成了嫡子。这样一来,李治有了嫡子,王皇后有了儿子,朝臣们有了立太子的合适人选,刘宫女也可以将自己的儿子,送上太子之位……
所有的这一切,看起来是皆大欢喜。
唯独没人问过李忠,他愿不愿意从此之后,离开自己的亲妈,只能管另外一个陌生的女人叫娘。当然,此时的李忠,也没人会在乎他的意见。毕竟,此时的他,才仅仅只有七岁而已。
谁会在乎一个七岁的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被过继给王皇后之后,王皇后和她背后的外戚党,乃至朝堂上的朝臣们,都开始纷纷支持李忠。永徽三年,十岁的李忠,被正式立为太子。但这对于李忠来说,却反倒是祸非福。
因为收养他的这位王皇后,实在不是一个有智慧的女子。
王皇后出身名门,家世也确实很强。但问题是,王皇后本人不懂政治,她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夫人,也可以做一个很好的王妃。但皇后这个位置,她就很难胜任了。
李治被封为太子之后,自然要开始纳妾。在这期间,李治还娶了一个出身兰陵萧氏的女子。萧氏嫁给李治之后,颇受李治宠爱,这让王氏感到十分气恼。此后的几年里,两人一直在太子府内明争暗斗,好不热闹。后来随着李治正式登基,王氏被立为皇后,萧氏被立为淑妃,两人之间的争斗,依然没有任何停止。
而且,王氏之前之所以急着收养李忠,也是因为萧氏带给她的压力。因为萧氏之前已经生下了一个儿子,王皇后也是怕李治立这个孩子做太子,继而让萧氏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所以才会急着收养李忠。
就在收养李忠后没过多久,为了打击萧淑妃,王皇后做出了人生中最错误的一个选择:她选择从感业寺接回了武则天,让武则天去和萧淑妃争宠!
武则天原本是李世民的才人,李世民去世之后,她便按照当时的规矩,去感业寺出家做了尼姑。但李治和武则天早有私情,李世民去世后,李治去感业寺上香期间,两人旧情复燃。而且,根据史学家推测,不久之后,武则天还在寺庙的时候,就怀上了李治的孩子。
为了打击萧淑妃,王皇后将武则天接了回来。而武则天入宫之后,倒也没有辜负王皇后的期望,很快就夺走了原本属于萧淑妃的宠爱。但再之后,王皇后很快就发现,武则天不光夺走了萧淑妃的宠爱,甚至也开始威胁到她的地位!
除了接回武则天之外,王皇后在朝堂上,更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王皇后被立为皇后之后,王家的亲戚们,自然也被李治加官进爵。尤其是王皇后的舅舅柳奭,更是被李治一路提拔为中书令,成了所谓的宰相。不过,李治火速提拔王家外戚,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一层含义,那就是扶持外戚党,借此和老臣党争权。
李治是少年登基,之前做太子的资历比较浅。手底下的一群老臣,又都是贞观年间留下来的猛人,不管是资历还是功劳,都高得不能再高了。而这些老臣当中,尤以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为首。面对这样一群功勋卓著的老臣,李治即位之后,其实也有深深的忌惮。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李治便大力扶持外戚党。希望外戚党被扶持起来以后,可以和老臣党争权,继而稳固自己的地位。
然而,此时的王皇后,却并没有看清楚这一点。而且,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王皇后非但没有让外戚党,去和老臣党打擂台,反倒是积极站到了老臣党那头。希望借助这些老臣们的支持,稳固自己正宫皇后的地位。
如此一来,李治自然气恼。好不容易扶持起来的外戚党,反倒成了自己的桎梏。再加上李治本来就不太宠爱王皇后,两人自然越行越远,逐渐走上了对立面。偏偏王皇后对此还毫不自知,依然执着于和萧淑妃争宠,并且把武则天接回了宫。
就在李治最苦恼的时候,武则天来到了他的身边。而且,相比王皇后和萧淑妃,武则天更懂李治的心意,这让李治越发倾心于武则天,对王皇后也越发厌恶。
在这个过程当中,李忠虽然是太子,但却只能做一个旁观者,什么都做不了。
因为此时的李忠,还不满十岁,只是一个小孩子而已。再加上他本就是庶出,他的出生本来就是为了政治,李治本来也不喜欢他。而王皇后和外戚党,又不可能受他的影响。如此一来,他自然也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的发生。
几年之后,随着武则天入宫日久,而王皇后依然坚持站在老臣党那头。李治终于开始有了废后的心思,想要改立武则天为皇后。
不过,李治想要废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就算他再不喜欢王皇后,王皇后依然是正宫皇后。只要王皇后不犯错,他就找不到理由去废后。而且,老臣党也不可能允许他废后,更不可能支持武则天。
为了废后,李治甚至曾公开前往长孙无忌府上,借赏赐之名,给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行贿。但在事后,长孙无忌依然不支持李治废后,让李治无比气恼。
随着双方僵持时间日久,原本单纯的后宫内斗,逐渐演变成了朝堂战争。能否废后,就成了李治能否掌握大权的关键。偏偏自这个时候,王皇后依然没有看清这一点,仍是坚持认为,这只是单纯的后宫争斗。为了夺回李治的宠爱,王皇后曾以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甚至还曾想要直接给武则天下毒,毒死武则天。
原本李治就已经有了坚定的废后打算,此时王皇后的这个举动,等于是给了李治一个充足的理由废后!
永徽六年二月,13岁的李忠,刚刚举行了成年加冠礼。同年十月,王皇后正式被废,武则天随即被立为皇后。
对于年幼的李忠来说,所有的这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作为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李忠根本无力做出任何反应。尤其是以他的身世,他也没有任何力量去做出反应,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的发生。
而随着王皇后被废,武则天被立为皇后,李忠的身份,一下子就变得尴尬了起来。因为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之后,他就不再是所谓的嫡子了,只有武则天所生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嫡子。恰好武则天此时还真的有儿子,这样一来,李忠的太子之位,自然也就保不住了。
就在王皇后被废后不久,很多朝臣在武则天的授意下,便开始上书李治。认为李忠既然不是嫡子,就应该被废黜太子之位,改立武则天的儿子做太子。李治本就不喜欢李忠这个儿子,再加上此时老臣党也已经开始逐渐失势,李忠身后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政治力量。公元656年,正月初六,就在王皇后被废仅仅两个月之后,李忠便被正式废黜了太子之位,降封为梁王。
此时的李忠,才刚刚年满十四岁。
此后,十四岁的李忠,被火速踢出了京城,被赶到了梁州,而后不久,又被迁移至房州。
离开京城之后,李忠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转折。直到这时,他才算是终于开始理解政治。但此时的他,已经没有能力做出任何改变了。此后,随着武则天在京城那边,权势愈胜,李忠也越来越害怕,生怕自己会被武则天派刺客杀死。
在这种极度惊恐的环境下,李忠寝食难安,经常从噩梦当中惊醒。为了让自己安心,李忠私底下曾试着自己占卜解梦。但他的这个行为,很快就被武则天派到他身边的眼线发现,并且汇报给武则天。
公元660年,李忠因为自己占卜的事情败露,被加上了一个巫蛊的罪名。此后,李治正式下旨,将其贬为庶人,剥夺了他所有的爵位和官职,继而流放黔州。到了黔州之后,李忠被囚禁的宅院,正是当年李承乾最后被软禁的地方。
这一年,李忠才刚刚18岁而已。
即便到了这个地步,武则天依然不肯放过他。四年之后,在武则天的暗中授意下,有人诬告李忠与西台侍郎上官仪,合谋造反,阴谋背叛朝廷。在武则天的操作下,这桩冤案很快就被做成了铁案。同年十二月,李治正式下旨,将李忠赐死。
李忠死时,仅仅只有22岁,连子嗣都没有。
回顾李忠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李忠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错误。他的出生,原本就是为了政治,所以李治也根本不会在乎这个儿子。或许到了后来,对于李治来说,提到李忠这个儿子,都会让他觉得讨厌,所以才会直接赐死李忠。
李忠的一生,无疑是真正的悲剧。如果能够选择的话,恐怕他绝不会选择出生在皇家,更不愿被过继给王皇后,不愿去当什么太子。他的人生,没有犯过错,但却被其他人的错误,毁灭了一生……
李忠的故事,也在告诉我们:生于皇家,或许也未必就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自古皇家都被视作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但问题是,真正生在皇家的人,又有多少人的人生,可以得到真正的幸福?
如果李忠能够选择的话,估计他宁可生在平常百姓的家庭,也绝不愿出生在皇家了。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姓氏体系中,司马是一个相当常见的姓氏。然而,当我们谈论到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司马欣详情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吕布被塑造为英勇无敌的武将,然而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吕布并未被列入蜀汉详情
春秋时期,吴国的历史充满了权力斗争和血腥冲突。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王僚和庆忌的父子关系成为了一详情
关羽,字云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将,他的英勇和忠诚使他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他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与政治斗争的时代。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有一位关键的人物——他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汉高祖刘邦斩白蛇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个故事不仅被视为秦朝灭亡的征兆,也是刘邦推翻秦朝详情
汉成帝刘骜在位共25年。 汉成帝,即刘骜,是西汉的第十二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从公元前33年开始详情
在中国古代汉朝宫廷中,钩弋夫人以其非凡的身份和悲剧性的命运,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北宋末年发生的靖康之难是一段让人痛心的往事。这场灾难不仅标志着北宋的灭亡,也使得详情
薛仁贵,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一位闻名于唐朝初年的军事将领。 首先,薛仁贵(614年-683年3详情
东周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秦朝。这个朝代不仅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也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激流中,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叡承载着父辈的遗志与国家的重任。他在位期间,不仅继承了曹操详情
明朝历史上,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是一桩悬而未决的历史之谜。据史料记载,建文帝是明成祖朱棣发动靖详情
岳飞,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和著名将领,因其忠诚勇敢、战功卓著而深受后人敬仰。然而,他生前却因政治斗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其一生与死亡都充满了悲剧色彩。崇祯皇帝,原名朱由检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元嘉时期是南朝宋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孕育了三位杰出的文学家——谢灵运、颜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鞋履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不仅承载着实用性的功能,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详情
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这场灾难不仅对详情
在波澜壮阔的欧洲历史长河中,玛丽娅·特蕾莎以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开明的统治理念,成为了18世纪最著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秦国以其非凡的崛起与戏剧性的灭亡,成为了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中国历史详情
画家四祖,这一称谓汇聚了晋唐时期四位杰出的绘画大师,他们分别是**东晋的顾恺之、南朝宋的陆探微、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成语兔死狗烹是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成语,它的意思在于表达一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行为。具体来说,这个详情
《全唐诗》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 《全唐诗》的编纂工作始于清代,由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如同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飞跃。作为北京大学详情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以其卓越的书法艺术成就,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被誉为书法史上的传奇人物。 首先,我们来谈谈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被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