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陈豨举兵谋反,刘邦为何希望刘邦跟他一起出征?
2023-01-31 10:19:38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史书又称为“前汉”,初期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汉十一年,曾被刘邦寄予厚望的陈豨,在代地举兵谋反了。

  消息传到长安,刘邦再一次地选择了御驾亲征,对于刘邦来说,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如果不亲征,平叛的功劳就等于落到了大功臣的手中,然后大功臣也可能因为威望极高而成为叛臣。

  出征前,刘邦找到淮阴侯韩信,希望韩信能跟他一起出征。

  为什么刘邦希望韩信能跟他一起出征呢?

  因为陈豨曾是韩信的老部下,非常佩服韩信,如果陈豨知道,刘邦亲征的队伍中,有韩信在,陈豨和陈豨部将的锐气,就会很受挫。

  但韩信拒绝了。

  韩信说自己的身子骨不舒服,不适合上战场。

  刘邦也很无奈,只好把韩信留在长安。

  刘邦前脚刚走,韩信后脚就准备谋反。

  谋反的工作准备就绪,只待与陈豨完成接洽,就可动手。

  就在韩信等待陈豨回信的时候,韩信等来了萧何,萧何诓骗了韩信,韩信随萧何入宫,随即被捆绑,被斩杀于长乐宫钟室。

  韩信被斩,韩信的三族也被灭。

  对于韩信的被斩和三族的被灭,刘邦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刘邦是否想过要诛杀韩信呢?

  据史书记载,刘邦亲征韩信归来,详细听取了韩信被杀的报告,表现是“且喜且哀”。

  不消说,“喜”的原因当然是韩信死掉了。

  刘邦一定是千百次地想过,让韩信去死。

  为什么?

  因为在楚汉相争最关键的时刻,韩信不但不主动救援刘邦,反而作壁上观,跟刘邦讨价还价,刘邦不得已,封他为齐王,他才稍微动一动。

  与项羽决战的关键时候,韩信再一次按兵不动,刘邦再一次主动封赏韩信,韩信才率兵赶到垓下,与刘邦共击项羽。

  “哀”的是韩信的死去。

  刘邦虽然无数次地想过要韩信去死,但事实上,刘邦却没有杀韩信。

  哪怕是当年,接到韩信谋反的消息,刘邦也只是逮捕了韩信了事,随后把韩信封为淮阴侯。

  之后的五年里,刘邦都没有动韩信。

  不但没有动韩信,还经常去找韩信谈天。

  这说明,对于韩信,刘邦虽然恨,但也爱,刘邦恨韩信对自己不够忠心,但也爱韩信身上的才能。

  如今,这样的一个韩信死掉了。

  刘邦自然是有欢喜在的,但同时也感到很悲哀,哀的是一代名将逝去了。

  参考资料:《史记·高祖本纪》、《史记·淮阴侯列传》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孙尚香:历史的真相与传说的融合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妹妹,也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妻子。然而,关于她的真实身份和生平,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将探讨正史中的孙尚香是否真的是刘备的妻子,并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