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诸(~公元前515年),吴国棠邑人,春秋时期刺客,古代“四大刺客”(一说五大刺客)之一,鱼肠剑出于“专诸刺王僚”。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前515年,吴国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刺杀案。
这一年,吴国当时在位的吴王姬僚,在自己的堂哥姬光的邀请下,去姬光的府上吃饭。作为当代吴王,姬僚虽然对自己这位堂哥比较信任,但是正常的安保工作肯定还是很到位的。所以赴宴那一天,身为吴王的姬光,带了一大堆的亲信甲士,把姬光家里围得水泄不通。
而且,这些经过特殊训练的甲士,几乎是形影不离,一直贴身保护吴王姬僚。正常情况下,哪怕有人想要刺杀吴王姬僚,在这么缜密的保护下,也不可能有机会。
然而让大家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宴会期间,身为堂哥的姬光,主动提出,自己府上最近来了一个很不错的厨子,做鱼做的非常好,请求可以让厨子本人把鱼给端上来。吴王姬僚当时也没想太多,出于对鱼的好奇,就同意了自己堂哥的请求。
但是接下来,就在这位厨师恭恭敬敬地把鱼端到吴王面前之后,这个名叫专诸的厨子,却忽然从鱼肚子里面,抽出了一柄短剑,直接刺向吴王姬僚。当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这条鱼上面,包括吴王姬僚,都没想过可能有人会刺杀自己。
所以,专诸这一剑,直接正中吴王姬僚的胸膛。仅仅一剑,便夺走了这位吴王的生命。
直到吴王姬僚被杀之后,身边的甲士才终于反应过来,意识到刚刚发生了一场刺杀事件。下一刻,几乎所有甲士都一拥而上,干掉了专诸。但他们的出手,终究是慢了一刻。在他们出手干掉专诸的时候,吴王姬僚早就已经死透了。
而吴王姬僚被刺杀之后,他的堂哥姬光,则是迅速接管了整个吴国都城,仗着自己的权势,强行继承了王位,成为了新的吴王,这就是历史上的吴王阖闾。后来那位和越王勾践争霸的吴王夫差,就是他的儿子。
至于这场刺杀事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而专诸所用的那柄剑,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鱼肠剑。
在整个春秋战国的历史上,这场专诸刺王僚的刺杀案,绝对算是最有名的刺杀案之一了。而从春秋历史的大背景来看,这场刺杀案,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不但直接决定了吴国内部的王位归属问题,而且也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吴越两国争霸的结果,间接影响了春秋后期的整体历史走向。
对于这场专诸刺王僚的刺杀事件,绝大多数人应该都曾经听过。尤其是鱼肠剑的名字,更是几乎家喻户晓。但对这场刺杀案背后的故事,很多人可能就不太了解了。
为什么当时作为堂哥的姬光,会选择以刺杀的方式,来争夺王位?为什么专诸刺杀吴王之后,作为幕后主使者的姬光,非但没有被问责,反倒是顺利继承了王位?这场刺杀案,除了 影响吴国内部的王位继承之外,还有哪些深远的影响呢?
想要讲清楚专诸刺王僚背后的故事,我们还得从吴国的历史开始说起。
吴国的历史很长,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据说吴国的初代国君,是周文王他大爷。当年周文王他爷爷,想要传位给周文王,但是周文王是他三儿子家的孩子,按照正常的嫡长子继承制,不可能传到周文王手里。所以后来,周文王他大爷和二大爷商量了一下之后,干脆直接离开了周国,把继承权让给了周文王他爸。这样一来,将来王位自然就能顺位传给周文王了。
这事在历史上,叫做‘太伯奔吴’,说的就是周文王他大爷离开周国之后,远赴东南,又建了一个国家。后来等到周武王干翻了商纣王,好不容易扩张到东南地区之后才发现,原来人家早就在这边建立了一个国家。所以接下来,周王室自然也就顺水推舟,给了一个正式册封,把周文王他大爷家的后人,都封在了这边。
历史上的吴国,就是这么来的。
但是从吴国立国算起,接下来大概有三四百年的时间当中,吴国和中原地区的来往,却并不算多。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交通太不发达。从东南沿海地区,跑到陕西那边转一圈,实在是太麻烦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地处东南地区的吴国,和那些中原诸侯国其实很少有来往。
直到春秋中期的时候,当时中原这边,晋国和楚国两个大国争霸。晋国为了拖垮楚国,打算从楚国旁边再扶持起一个强国,牵扯楚国的精力,这才想到了吴国。所以接下来,大概就在楚国的那位楚庄王去世几年之后,晋国开始派遣大规模的使团,远赴吴国,传道授业,把很多中原这边的先进生产技术,都打包送给了吴国。
这大概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与国之间的大规模军事援助了。
而接下来,在晋国的大力扶持下,吴国的国力自然迅速飙升,战斗力也是翻着翻的上涨。仅仅十多年之后,就成了楚国的心腹大患。
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吴国内部,开始发生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之前晋国开始大规模援助吴国的时候,吴国这边在位的国君,名叫姬寿梦。这个姬寿梦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要不然他在位期间,也不可能搞定晋国,让晋国大规模援助吴国。
但同时,这位姬寿梦到了晚年的时候,却开始为继承人的问题发愁了。
当时姬寿梦遇到的问题,其实很像是他的祖先遇到的问题。姬寿梦一共有四个儿子,长子姬诸樊,次子姬余祭,老三姬余昧,老四姬季札。这四位王子,都非常优秀,但是最优秀的,还得说是老四姬季札。
据史书记载,老四姬季札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学者,不但精通周礼,擅长外交工作,而且为人谦逊,名气极大。当时就连那些中原诸侯国,都曾经听说过老四的名声,而且还有很多人崇拜老四。
所有人都明白,如果未来的吴国,可以由这样的老四来接手的话,未来吴国一定能发展的更好。但问题在于,这位素有贤名的姬季札,出生时间晚了点,前面还有三个哥哥。如果按照正常的嫡长子继承制,老四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机会接班的。
几百年之前,姬家祖先同样也遇到过这个问题。当时姬家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老大老二直接放弃继承权,然后远走他乡。但是到了这个时代,这个办法就不太管用了。总不能为了让老四接班,然后让老大老二老三就此离开吴国,再找一个更荒凉的地方去开荒吧?
所以,姬寿梦临终之前,就和自己的四个儿子做了一个约定。按照这个约定,身为父亲的姬寿梦去世之后,老大首先接班。但是未来老大去世之后,不可以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只能传位给老二,然后再由老二传给老三,老三传给老四。
如此一来,吴国这几个兄弟,既不用远走他乡,同时也符合了嫡长子继承制,也算是变相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至于说这兄弟四人,会不会在姬寿梦去世之后,因为权力而手足相残。这个问题,姬寿梦当时大概率也是想过的。
但从当时这四兄弟的关系来看,确实不会,因为这哥四个的关系,确实是太好了。而且,老大老二老三,其实也早就同意,要把王位直接传给老四。只是老四不愿意接受,所以后来才不得不作罢。
不过,姬寿梦千算万算,还是漏算了一点:儿子这一代,确实有可能是手足情深,不会为了权力而翻脸。但是,到了孙子那一代呢?
正是这一招不慎,酿成了后来那场著名的刺杀案。
就这样,在姬寿梦去世之后,老大姬诸樊顺利即位。老大接班之后,其实也想过直接把王位让给自己的四弟。奈何老四实在是不肯接受,甚至扬言如果老大强行让位,自己宁可去做个农民也不愿继承王位,所以老大才不得不暂时做了吴王。
而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吴国的剧本,就成了兄弟齐心,共同发展吴国,对抗楚国的剧本了。
在之前的姬寿梦时代,吴国虽然得到了晋国的大规模援助,国力飙升。但是一个国家想要真正强大起来,从来都不可能真的单靠外国的援助,就能立得起来。真正的强大,还是得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
所以,到了四兄弟掌权的时代,吴国的首要任务,就是一边扛住楚国的打压,一边尽快扩张,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一些。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楚国那边也终于后知后觉,意识到吴国的威胁。所以后来,为了对抗吴国,楚国就又从吴国身后,扶持了一个越国。
这也是春秋后期,吴越两国争霸互杀的开端。
越国那边怎么样,我们暂且不说,只说吴国这边。接下来的十多年里,在四兄弟的团结一致下,吴国确实是被经营的蒸蒸日上,国力越来越强。尽管楚国经常打压吴国,但吴国还是顶着这种压力,逆流而上,越战越强。
当然,这样做的代价,也是很惨痛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吴国战死了很多很多人。甚至就连吴王本人,都没能幸免。
首先是老大姬诸樊。姬诸樊在位总计十三年,在这十三年当中,姬诸樊对内以大哥的身份,团结兄弟,带着吴国稳步发展。对外则是展现出了一个强硬国君的形象,面对楚国的打压,迎难而上,经常亲自带头冲锋。
所以,十三年之后,当吴国进攻楚国的附属国巢国时,姬诸樊直接在战场上中了箭,然后不治身亡了。这大概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死在战场上的王国元首。
如此,老大死了之后,按照当年的约定,老二姬余祭接班。而老二登基之后,则是很快重演了老大的剧本。老二仅仅登基四年之后,就死在了吴越两国的战争当中。
据说是当时楚国为了牵制吴国,开始大力扶持越国。而越国被扶持起来之后,吴越两国的冲突,自然也就在所难免。在一次战争当中,吴国大败越国,俘虏了很多越国士兵。但是接下来,老二去看那些俘虏的时候,却被其中一个俘虏的越国士兵给刺杀了。
不得不说,老二的死,其实很冤枉,原本他是可以不用死的。
老二死了之后,接下来自然就该老三姬余昧上位了。此后的十七年时间里,吴国这边一直都是老三在位。而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吴国国力进一步提升,成了东南地区的头号强国。
与此同时,在这十多年里,老四其实也没闲着。在这十多年里,老四游历了很多国家,代表吴国和很多国家交好,并且得到了很多诸侯国国君的钦佩。同时,这些国家也都知道了吴国那边的故事,几乎所有人都觉得,等到老三去世之后,老四铁定会上位,而且会成为一个更好的国君。
但有意思的是,十多年之后,当老三病重的时候,老四却再次拒绝成为国君。
此时的老四,不管是从民意角度,还是从法理角度,其实都是当之无愧的吴国王位第一继承人。早在几十年之前,大家就已经商量好,兄弟四人要兄终弟及。而且这几十年里,老四的口碑也是极好,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所有人都很支持老四上位,大家也很期待老四上位之后,能够带领吴国走到一个新的高度。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老四却偏偏拒绝了。
对此,后世史学界普遍没有结论,没有人能说清楚,当时老四到底是怎么想的?面对已经唾手可得的王位,老四为什么屡次拒绝?甚至哪怕最后顺位轮到自己的时候,他依然不肯接受王位呢?
不管当时老四到底是怎么想的,总之,老四拒绝接班之后,接下来就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到底该由谁来接班呢?
如果按照正常的宗法继承制,显然,老三去世之后,那就应该由老三的儿子来接班。而在正史上,当时的吴国高层,也确实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老三去世之后,老三的儿子顺利接班,这就是后来那位被刺杀的吴王姬僚。
但这样一来,就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老大的儿子不干了。
从老大的儿子的角度来说,如果没有兄终弟及这个约定,那么当年老大去世之后,本就应该由老大的儿子来继承王位。可是如今,正是因为这个约定,王位落到老三的儿子手里。对于这个结果,老大的儿子自然很不服气。
而当这种不服气的念头产生之后,其实就已经注定接下来的事情,会是一个悲剧了。除非老三的儿子上位之后,把自己的那些叔伯兄弟全都杀绝了。否则的话,他就一定会面对其他堂兄弟的窥视。因为从法理上来说,人家也是有继承权的。人家的父亲,当年也做过吴王。
此后的十年时间里,吴国这边,一直都是这位吴王姬僚在位。在这十年当中,吴国进一步崛起,逐渐成了可以和楚国正面抗衡的强国。而吴国崛起之后,吴国和楚国之间的摩擦冲突,自然也就更多了,双方几乎每年都要打仗。
在这个过程当中,姬僚作为吴王,其实一直都做的很好。作为吴王,他带领整个吴国,对抗楚国,一直不落下风。但同时,在吴国内部,一股反对姬僚的势力,却开始悄然成型了。
这股反对姬僚的势力,便是以老大的儿子姬光,作为核心。
作为老大的儿子,姬光虽然没能继承王位,但是也得到了重用。在这十年当中,姬光逐渐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在和楚国的战斗当中,立下了不少功劳,逐渐就成了吴国的大将,手握重兵。
从姬光的角度来说,虽然没能继承王位这件事,始终是他心里的一个疙瘩。但如今他已经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在吴国内部,权势仅在吴王一人之下,也算是混的很不错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姬光其实并没有真的想过要去刺杀自己那位堂弟,更没有想过通过刺杀的方式,夺取吴国的王位。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关键人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这个关键的人物,名叫伍子胥。
伍子胥原本是楚国的大臣,祖上世世代代都在为楚国效力。但是到了伍子胥他爹这一代,因为楚国内部的权力斗争问题,导致楚王最终对伍家下了杀手。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都被楚王杀了,只有伍子胥侥幸逃离了楚国。
而伍子胥离开楚国之后,自然就想要对楚国复仇。可是当时的楚国,正是极为强大的时候,整个中原地区,都是以晋楚两个大国为尊。伍子胥倒是也想过去晋国那边,通过晋国向楚国复仇。奈何当时晋国已经和楚国签订了停战协议,双方早就已经不打仗了,所以伍子胥去了也没用。
所以最后,走投无路的伍子胥,就想到了东南的吴国。当时的吴国,虽然刚刚崛起,但却已经成了楚国的大敌,而且国力蒸蒸日上。对于此时的伍子胥来说,吴国就成了他复仇的最后希望了。
不过,到了吴国之后,伍子胥却逐渐发现,情况和自己想的有点不太一样。当时吴国这边在位的,就是那位吴王姬僚。在对楚国的战争当中,姬僚虽然表现的极为强硬,但是却并没有想要彻底消灭楚国的意思。
如果只是单纯击败楚国,这对伍子胥来说,显然是不够的。伍子胥真正想要的,只有复仇。只有把楚国彻底打垮,他才能彻底完成自己的复仇目标。
所以,这个时候,伍子胥就把目光投向了领兵大将姬光身上。
和身为吴王的姬僚相比,姬光作为大将,对楚国的态度更为强硬。如果姬光上位的话,显然对伍子胥的复仇计划更为有利。所以,在这之后,伍子胥就秘密投靠到了姬光的麾下,帮姬光筹划争夺王位的细节。
有了伍子胥的帮助之后,姬光心中那抹不甘,开始被迅速放大。所以后来,姬光就同意了伍子胥的计划,开始准备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以此来夺取王位。
而接下来,在伍子胥的筹划之下,一个极为缜密的夺权计划,逐渐成型了。首先,伍子胥帮姬光找到了一个名叫专诸的刺客,制定了详细的刺杀计划。然后,伍子胥开始静静等待时机,等到一个合适的刺杀机会。
不久之后,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当时楚国那边,老国君去世,吴国这边就趁着楚国国丧期间,派遣军队进攻楚国。但是当吴国军队攻入楚国之后,却反倒被楚国截断了归路,暂时困住了。
对此,后世史学家曾有猜测,认为这或许也是伍子胥计划当中的一环。因为只有当吴国主力被困住了,吴国京城这边,属于吴王姬僚的力量才会有所下降。这个猜测在后世始终没有得到证实,不过显然,吴国前线战事的失利,对于伍子胥和姬光来说,绝对算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这样一来,京城这边,属于吴王姬僚的力量,就很少很少了。当时姬僚的两个亲兄弟,都在前线领兵作战。而姬光作为领兵大将,又是前朝国君之子,在京城这边经营多年,自然也有自己的人脉和党羽。此消彼长之下,就有了成功政变的机会了。
所以,就在吴国的前线军队被困之后,伍子胥这边,也同时发动了起来。
接下来,按照伍子胥等人的计划,姬光首先以堂兄弟的名义,邀请吴王姬僚,来自己府上吃饭。吃饭期间,姬光又以吃鱼的名义,让那位刺客专诸,把匕首放到鱼肚子里面,再由专诸端上来。等到专诸接近吴王姬僚之后,瞬间暴起,直接一剑刺杀了吴王姬僚。
所有计划的关键,其实就在于这雷霆一击。只要专诸成功刺杀了吴王姬僚,那么接下来,在京城这边,属于姬僚那一系的势力,就会出现群龙无首的状态。反倒是姬光,可以迅速发动自己的人脉,直接强行继承王位。
而如果失败的话,那结果恐怕也就不言而喻了。所有参与这场刺杀案的人,事后肯定都会被问罪,然后被连根拔起。
好在,专诸成功了。
在那一剑之下,吴王姬僚被一击毙命。此后,专诸虽然被吴王身边的甲士所杀,但在这一刻,也没人能证明专诸是姬光派来的,所以那些甲士杀了专诸之后,也不敢对姬光做什么。
反倒是姬光这边,在确认吴王姬僚被杀之后,迅速发动起来。当时在整个吴国京城,就是姬光最有实力。而且从法理上来说,姬光也确实是吴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所以接下来,姬光迅速控制了整个京城,然后上位做了新吴王。
等到吴国京城这边的消息,传到前线的时候,姬光早就已经控制了局面。而前线那边,虽然还有很多忠于前吴王姬僚的军队,但是因为此时他们已经被楚国困住,而且失去了后方,所以他们也无法改变什么。最终,这支吴国军队,只能向楚国投降了。
就这样,在一场成功的刺杀案之后,姬光终于夺取了吴国的王位,成为了新一代吴王。因为姬光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阖闾,所以后世也称其为‘吴王阖闾’。
这就是专诸刺王僚的全部过程。
顺便说一句,在那场成功的刺杀案之后,专诸虽然被甲士所杀,但是吴王阖闾登基之后,却厚报了他的家人,直接把专诸之子任命为吴国客卿,世世代代享受吴国的俸禄。同时,这场刺杀案发生的时候,老四姬季札其实也还活着。但是对于这场刺杀案,姬季札却并没有表现地如何反对,只是在吴王姬僚被刺杀之后,去他坟前哭了一场而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四姬季札的选择,也是吴王阖闾能够顺利上位的一个重要原因。以老四当时在吴国的声望,如果老四不支持吴王阖闾,那吴王阖闾就算是成功刺杀了自己的堂弟,他恐怕也很难坐稳王位。
至于说老四当时为什么要这样选择,面对骨肉相残的悲剧,只是一哭了事,这点后世就说不清了。而且,据《春秋公羊传》记载,专诸成功刺杀吴王姬僚之后,姬光曾经极力支持自己的这位四叔上位。但结果,老四姬季札依然推辞不受,所以最后姬光才自己上位,成了吴王阖闾。
当时的真相到底如何,因为相关史料不足,后世已经说不清了。不过显然,这场成功的刺杀案,对吴国乃至整个春秋历史的走向,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从吴国内部来说,自此之后,吴国的王位就重新回到了老大这一脉。而且,自此之后,吴国高层内部,也不再有什么温情脉脉,取而代之的,是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的斗争。
而从整个春秋历史的大背景来看,吴王阖闾登基之后,也进一步加大了对楚国的征伐力度。这导致数年之后,吴国在那位兵圣孙武的带领下,直接长驱直入,一口气打下了楚国的王都,差点把楚国给灭了。最后还是秦国和越国出手,才让楚国免于亡国之祸。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专诸刺王僚。
从故事本身的角度来说,这确实只是一桩简单的刺杀案。但从春秋历史的大背景来说,这场刺杀案产生的影响,那可就太大太大了。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尊称为江西诗派鼻祖。他的一生充满了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一位皇帝一直备受争议,他就是嘉靖皇帝。有人认为他是一位昏君,但也有人认为他有一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战争频繁的战国时期孕育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和思想家。其中,吴起无疑是这一时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位官员,他以严峻刚直著称,甚至连首辅张居正都对他忌惮三分。他就是明朝著名详情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 王昌龄,字少伯,生于唐朝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边塞诗风最为盛行的时详情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期的实际统治者,她的生活方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史料记载,慈禧每日凌晨便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楚汉之争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而在这场争斗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引人关注:项羽为何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的形象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扭曲,而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就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详情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朝代,而在这个时代中,有一个人物的名字总是引人争议,他就是魏忠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和故事被时间的尘埃所掩盖,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便是关于曹睿身世的一段详情
在蒙古帝国的历史中,成吉思汗的崛起是一个传奇。他的成功征服和统一了蒙古诸部,并最终建立了一个横跨详情
在中国古代社会,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其中,入土为安是一种普遍的丧葬观念,意指人死后应被安葬详情
清朝乾隆年间,一个名叫和珅的官员迅速崛起,最终成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的大臣。和珅的权势之大,影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女性诗人的身影虽然稀少,但她们的作品却如璀璨的星辰般闪耀着不朽的光芒。东晋时期的女详情
在中国封建历史的长河中,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是常有的事,然而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帝王——明朝的建详情
冲绳岛战役,又称冲绳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最后一场重要陆地战役。XXXX年X月X日至6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联姻往往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精心策划的一种手段。宣太后与义渠王的结合便是其中详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直是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南宋时期,面对国家危亡和社会动荡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封建历史中,牛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动力来源。因此,不少朝代出于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出台详情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长卷中,清朝乾隆年间的和珅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作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女性因她们的智慧、美貌或权力而被后世铭记。王宝钏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名字与唐宣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如同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飞跃。作为北京大学详情
西门吹雪,这个名字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以剑术高超、性格孤傲而著称,被誉为剑神详情
在中国古代,丹书铁券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免死金牌,它代表着持有者可以免受一切法律的制裁。而在《水详情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尊称为江西诗派鼻祖。他的一生充满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创造,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将简要介绍黄庭坚的生平和他的艺术成就。 黄庭坚生于1045年,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