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韩信为什么没有在手握重兵时背汉自立?
2023-01-29 10:54:25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被杀于长乐宫钟室之前,韩信不无绝望地说,他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策,以至于被一无知无谋的妇人算计,这不就是天意吗?

  韩信当年为何没有采纳蒯通的建议,在手握重兵时背汉自立?一般的看法都是,韩信对刘邦忠心耿耿,刘邦待他甚好,他即便是死,也不会背叛刘邦。

  但实际上,忠心不过是韩信的保护色,韩信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理,实际上是绝对的精致利己。

  蒯通为韩信描述的未来很美好,只要韩信背汉自立,北袭燕赵,西上荥阳前线,迫使刘邦和项羽握手言和,天下就能三分,而韩信作为为天下带来和平的诸侯,必将受到万民拥戴。

  问题是,刘邦和项羽,会被韩信胁迫吗?燕赵真的能被韩信轻而易举地拿下吗?

  楚汉相争中,燕是未受到重创的,但因为害怕汉的强大和韩信高超的军事能力,选择像汉称臣,而赵地虽是韩信打下来的,但赵地的民心在赵王张耳和汉王刘邦处,韩信所统领的齐兵,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赵人。

  燕赵背靠强大的汉,就算韩信靠偷袭取胜了,焉知刘邦不会扶持赵王张耳和燕王藏荼?焉知刘邦不会在兵卒和粮草上支援张耳和藏荼?让韩信不能完全地接管燕赵两地?

  要知道,楚汉相争中,九江王英布也被项羽灭国,在得到刘邦扶持后,英布到九江国收拢了忠实的部下,很快就重新控制住了九江。

  能在九江发生的事情,何尝不会在燕赵发生啊?

  也就是说,纵使韩信用计杀光刘邦安插在他身边的将军,他也没法成功控制住燕赵两地,更不用说西上荥阳前线了。

  刘邦这边呢,虽然表面上是在荥阳屡战屡败,但刘邦的策略就是在荥阳前线耗死项羽,然后派人在外围蚕食项羽的势力,并支持彭越等诸侯在项羽的后方搞事情。

  所以在楚汉相争中,项羽始终没有踏入巴蜀、汉中、关中等地,巴蜀、汉中、关中等地都是刘邦的大本营,而魏、代、韩、殷、河南等地,都是刘邦新取的,项羽也没有能力染指。

  说得更直白点,项羽除了年龄上能耗过刘邦以外,在国力上完全不是刘邦的对手。

  韩信选择在这样的时候背叛刘邦,其他诸侯王也不会站到韩信一边,甚至可能会主动攻打韩信,侵夺了韩信的地盘,就连项羽,都有可能离开荥阳前线,直接杀韩信一个措手不及。

  于韩信来说,上策是始终和刘邦站在一起,中策是跟项羽联手,下策才是背汉自立。

  蒯通跟韩信讲的那些东西,都是美好的前景,但那些不利的局面,蒯通是一个字都没有说啊。

  韩信当时想到了种种不利,思来想去,明明已经功名在手了,自然不会再去选择背叛刘邦了啊。

  所以说,韩信当时的选择,看似忠心耿耿,实则精致利己。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黥布列传》、《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史记·魏豹彭越列传》、《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史记·淮阴侯列传》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唐朝太穆皇后窦氏:李渊的贤内助与大唐的奠基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女性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才能在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唐朝太穆皇后窦氏便是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她是唐高祖李渊的皇后,以她的贤良淑德、深思熟虑的政治智慧,对唐朝的建立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窦氏出生于一个将门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