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历史上崖山海战失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3-01-15 14:25:45

  历史上崖山海战失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稍微熟知中国历史的朋友们,想必都听说过:“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么一句话语。不管这句话说得有没有道理,但在真实的历史中,崖山海战一败,就彻彻底底地宣告了大宋王朝的忌日定在了1279年2月6号这一天。

  很多人认为,崖山海战是困兽之斗,南宋王朝只是在拖延时间,绝无战胜的可能!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不说别的,就局限于崖山这一场战斗上,宋军真的没有丝毫战胜元军的希望吗?

  第一、宋元双方的兵力对比

  根据史料记载,流亡在崖山一带的南宋军民一共加起来大约有二十多万,其中由于很多士卒拖家带口一起逃亡的原因,这二十万人当中,大约只有数万官兵而已,剩下的都是他们的家属。

  如果去对比宋元两国当时的整体实力,那么崖山海战绝对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但如果只对比崖山局部实力的话,元军的兵力甚至还要弱于宋军。

  元军的统帅在追击流亡宋廷时,只有扬州的水陆之师两万,而且这两万人还有不少是新募的,再加上元世祖给的1000蒙古骑兵,在兵员数量上就比宋军少了。

  所以宋军只要发挥好的话,是具备着取得崖山海战的胜利的可能性的。

  第二、宋军主帅张世杰的指挥过于保守

  根据史书记载,当时崖山海面上一共有南、北两个出入口,宋军舰艇所停靠的西北港内,由于水浅,如果没有潮水来的话,根本不能出入。这也就是说,当退潮的时候,宋军舰船所在的位置,就只有南方一个出入口了。这在军事的角度上来讲,只有一个出入口的地方,就叫做死地。

  当时的宋军主帅张世杰,把所有的部队都集中在一起,放在这样的死地中,并龟缩起来,盲目防守的战术,无疑是自取灭亡的,是非常不符合军事作战的基本原则的。

  《孙子兵法》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也就是说,当军队处于死地之中,正确的做法就是迅速奋战,才能博得一条生路。而如果只是龟缩防守的话,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张世杰当时之所以选择龟缩防守,同当时宋军低迷的士气有莫大的关系,他担心一旦贸然元军决战,或分出一部分兵力扼守住南边的出海口,会有不少将士望风而降,界时会败得更加的迅速。

  可是即便有这样的顾虑,张世杰也应该在

  元军数量并不占优的情况下,主动出击,利用潮水上涨之机,分出一支舰队从北方的出入口驶出去,迂回到元军的背部去,同南方出入口的舰队来场前后夹击,完全可以打赢这一场局部战争的,那时士气也就上来了。

  但张世杰始终都没有勇气做出类似的部署,白白地让元军占住了南方的出海口,切断了宋军的补给线。最终使得大量的士兵因为没水喝,而不得已去喝海水,纷纷都病倒了。原本战斗力就不高的宋军又因此遭到了极大的削弱,最终元军被一击即溃崖因此 崖山海战的惨败,身为主帅的张世杰是需要负担一定的责任的。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智慧的交锋:郭嘉与诸葛亮的才华较量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两位杰出的谋士以他们的睿智和远见卓识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焦点。他们就是东汉末年的曹操麾下的谋士——郭嘉,以及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关于这两位历史人物谁更厉害的问题,一直众说纷纭,难以定论。然而,从他们各自的贡献和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