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明朝李仪一生有哪些功绩?结局怎么样?
2023-01-10 14:00:07

  明朝虽然一直出现奇葩的皇帝,但是忠臣贤臣数量不少,那么李仪一生有哪些功绩?结局怎么样?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李仪是明朝前中期的一名官员,出生于涿县,在永乐年间时,在别人的举荐下被授予了户部主事的官职。

  到了宣德年间的时候,宣宗皇帝朱瞻基在刚刚平定了汉王朱高煦的叛乱后,李仪便借机上书请求削夺赵王朱高燧的护卫,以免汉王谋反的事情重演。

  这时,尚书张本也上书表示:“当年,指挥孟贤意图谋害太宗皇帝的时候,赵王对于这件事情未必不知情。而如今汉王朱高煦被捕后也表示,自己曾经和赵王一起合谋造反。所以,李仪的建议无疑是对,应该削夺赵王的护卫,以免夜长梦多。”

  但朱瞻基就是不听从李仪和尚书张本等人的意见。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员,也跟着上书请求削夺赵王的护卫。

  在百般无奈之下,朱瞻基把李仪所上书的内容,派使者如实告知给赵王朱高燧。一直担心被清算的赵王,就此松了一口,连忙主动将护卫献出,以此来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此事就这样草草过去了。

  过后,李仪被提拔为九江知府,在任期间做出了一定的惠政。

  到了英宗皇帝朱祁镇继位之初,朝廷开始在各个边疆地区设立巡抚一职,其中李仪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被委派去巡抚大同、宣府等地。

  当时,东蒙古鞑靼部的贵族朵儿只伯经常带兵侵扰明朝边疆,朝廷经过一番商议,准备派遣大同总兵官方政杨洪等带兵出塞,和甘肃将领蒋贵、史昭协力追击朵儿只伯,势必要将其彻底剿灭为止。

  对此,李仪上书表示:“四方边疆的蛮族之患,自古以来就有了,所以想要彻底清除这种祸患,是不可能的,只需要加强备边,让他们无法随意侵扰就行了。”

  “而且,朵儿只伯只不过是蒙古残部而已,因为在漠北竞争不过瓦剌部,所以穷苦落魄,无法依靠,才会不断地南下侵扰我朝边疆,乍臣乍叛。但不管怎样说,朵儿只伯只不过是一个小边患而已,只要陛下下令让边防将领严加守备,朵儿只伯必然不敢侵扰,自己就会乖乖遁走了,何必发动大军去深入追击呢?请陛下下令让方政、蒋贵等将领不要率军出击!”

  李仪的建议,并没有被朱祁镇所接纳,蒋贵等将领如期出击,深入大漠,转战两千余里,使得蒙古鞑靼本部几乎被全歼,鞑靼可汗阿台与朵尔只伯等人狼狈以数骑远遁,史称亦集乃奇功!

  不久后,由于负责督运粮草的参政刘琏做得不称职,被李仪发现后直接上书弹劾了,而刘琏这边也针锋相对,上书诬告李仪存在着淫乱等不法事情。

  当时恰好碰到了参将石亨准备弹劾中官郭敬,他先写了一封信寄给李仪,前去咨询其意见。而李仪却不小心将这封信给混进了,准备递交给户部的核饷主事文卷中。

  户部官员看到此信后,将其上报给朱祁镇,整件事情就这样在朝堂之上公开了。石亨和郭敬当即撕破脸皮,彼此互相上书攻讦。

  朱祁镇下召将李仪和刘琏征召到京,一五一十地陈述彼此的针对对方的弹劾内容。最终刘琏本人被停俸二年,而李仪这边也准备要意思意思处罚一番,以此来平复这件事情。

  没想到李仪认为自己从头到尾都没有做错事,不用受任何处罚,在朝堂之上极力为自己辩驳,所用的词语颇为激烈,最终惹怒了朱祁镇,直接下令将其逮捕下狱,活活饿死,死时为正统二年二月。

  李仪是一个廉洁谨慎的官员,当他在边疆当巡抚的时候,得到了不少边疆百姓的认可,当他死去的消息传来说,一些边民自发为其建立祠堂祭祀。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唐朝太穆皇后窦氏:李渊的贤内助与大唐的奠基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女性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才能在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唐朝太穆皇后窦氏便是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她是唐高祖李渊的皇后,以她的贤良淑德、深思熟虑的政治智慧,对唐朝的建立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窦氏出生于一个将门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