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垓下之战后韩信被夺走兵权和封地,为何仍拥立刘邦称帝?
2023-01-06 09:54:53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汉五年,刘邦于垓下击败项羽,随即突然出现在韩信的军中,夺去了韩信的军权,又拿走了韩信手中富饶的齐地,即便刘邦这样对韩信,韩信仍旧跟其他诸侯王一起劝进,主张汉王刘邦践帝位,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以韩信的实力,并不足以和刘邦抗衡。

  我们要清楚一件事,那便是,刘邦夺韩信的兵权和封地,是突然的,韩信毫无准备,即便韩信在军权和封地被夺之后有心抗衡刘邦,也已经来不及了。刘邦之所以能在韩信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夺去韩信的兵权,一方面是因为韩信对刘邦有着一种近乎本能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韩信身边的将军、谋臣多是刘邦的心腹,韩信想防刘邦也防不了。事实上,这并非韩信第一次被夺兵权,早在韩信平定赵地时,刘邦就搞过这种突袭的手法,夺过一次韩信的兵权,韩信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只能说明韩信的实力不够,不足以和刘邦抗衡,韩信绝非项羽那样的莽汉,明知不能跟刘邦硬碰硬的时候,韩信绝不会去跟刘邦硬碰硬。

  其次,韩信手中的齐地虽被夺,但刘邦又给了韩信楚地。

  虽然刘邦夺去了韩信的齐军军权,也夺去了韩信手中富饶的齐地,但刘邦立马把楚地给了韩信作为补偿,楚地虽然没有齐地富裕,但比齐地面积大,更大面积的楚地就意味着更多的耕地,更多的耕地就预期着更大的人口规模,更大的人口规模就意味着更多的税收,更多的税收就意味着更富裕的诸侯生活,加上到楚地为王,刘邦就不会再把一堆心腹安插在韩信身边,这意味着更自由的诸侯王生活,于韩信来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刘邦为他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为他打开了两扇窗,这其实是等价交换甚至是更多的实惠。其实,类似这样的事情,之前也发生过一次,那便是韩信在赵地被夺兵权的时候,兵权被夺,意味着上将军的职位没有了,但刘邦却给了韩信一个相国的职位,这意味着升迁了,而且韩信仍旧可以以汉相国的身份招募兵马,对于韩信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损失。

  总而言之,刘邦虽然夺了韩信的兵马和封地,但刘邦也给了韩信其他的东西予以补偿,对韩信来说,等于什么都没失去,所以韩信仍旧愿意拥立刘邦为帝。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唐朝太穆皇后窦氏:李渊的贤内助与大唐的奠基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女性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才能在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唐朝太穆皇后窦氏便是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她是唐高祖李渊的皇后,以她的贤良淑德、深思熟虑的政治智慧,对唐朝的建立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窦氏出生于一个将门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