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唐太宗的临终遗言究竟是什么?为何说李治对李勣无恩?
2023-01-03 11:31:15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为什么说唐太宗临终前关于李世勣的遗言是非常奇怪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于终南山翠微宫含风殿,享年五十三岁。在临终之前,唐太宗对自己的身后之事做出了几项安排,而其中后世批最多一项是:唐太宗在临终之前莫名其妙地将当时唐朝第一名将李世勣贬到外地当刺史。

  据记载,唐太宗在临终前对太子李治(唐高宗)说:“汝于李勣无恩,我今将责出之。我死后,汝当授以仆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意思是李治对李世勣没什么恩惠,因此唐太宗临终前做次恶人,为李治施恩于李世勣创造条件。

  不过对于李世勣来说这就是无辜躺枪,成了唐太宗权术的牺牲品。因此后世很多史家都认为正是因为唐太宗对李世勣用了不当的权术,后来李勣才支持武则天颠覆大唐。但小编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唐太宗临终前关于李世勣的遗言是非常奇怪的。

  贞观七年(633年),晋王李治被任命为并州大都督。但当时李治年仅五岁不可能去就任,因此便任命李世勣为并州大都督府长史,代理主持并州大都督府的工作。在并州的八年时间里李世勣内修政理,外平边患,被唐太宗称为“胜远筑长城”。

  李世勣在并州的职务一直是都督府长史,而都督则是晋王李治。因此李治和李世勣很早就建立了上下级关系,私下里也经常来往。李世勣每次进京述职的时候,都要到李治的晋王府去报告,两个人之间形成亲密政治关系的时间甚至要早于长孙无忌等“晋王党”的核心成员。

  因此唐太宗临终遗言中的“汝于李勣无恩”是根本站不脚的,李世勣恰恰是当时少数真正属于李治的重臣。按理来说对于李世勣这样的重臣,唐太宗应该非常了解他的履历。所以说唐太宗临终前关于李世勣的遗言是非常奇怪的。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夏恽之名的正确读音与历史回响:解码东汉宦官的姓名密码

  在东汉末年的历史长卷中,"夏恽"作为十常侍集团的核心成员,其姓名读音常因"恽"字的生僻性引发争议。结合《新华字典》《百度汉语》等权威工具书及历史文献考证,可明确其标准读音为xià yùn(夏·运),这一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