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东征是欧洲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事件之一,但是在西罗马帝国没落后,十字军在重新定义欧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欧洲士兵们以宗教热忱之名团结在一起,开启了一场通往中东,以保卫基督文明、收回圣地和圣物的武装朝拜。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1099)是一场近乎奇迹般的胜利。塞尔柱王朝的土耳其人以残酷的手段征服了中东,却败给了同样残酷且有着狂热信仰的法兰克十字军。
但是总体来说,十字军在历史上并没有取得丰功伟绩。即使忽略宗教战争的道德抗议,十字军东征史还充满着尴尬又滑稽的失败。
十、大牧师在十字军第一次东征中逃跑
1095年, 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主持了克莱蒙(Clermont)会议,主张对土耳其人发起战争。亚眠隐修士彼得被战争的召唤点燃了。他狂热、雄辩、令人信服,直言不讳地表达对第一次东征的支持。因此他积累了大量的追随者:在Billy Graham和Joel Osteen的主持下,他成为了大牧师。
1096年,在十字军主力军出征的几个月前,彼得带着他的追随者们走上了战场。但只有热忱和信念是无法造就一个好战士的。彼得的军队在土耳其全军覆没,他不得不在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等待其余十字军的救援。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是一场庞大、血腥的混战。1098年,最终大牧师彼得意识到加入十字军也许是个错误的想法,死亡更是近在咫尺,于是决定甩手不干。但是在逃跑的途中彼得被十字军捕获了,他只好乞求原谅并重新加入十字军。
九、狮心王(Lionheart)的妹妹拒绝了萨拉丁(Saladin)的兄弟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1192)因为涉及两位主要的中世纪人物而广为人知。一位是狮心王理查一世, 英格兰国王;另一位是萨拉丁,苏丹库尔德人,阿尤布王朝的创建者。 这两位君主都令人敬畏,欧洲编年史作家们对他们的描述是谦恭有礼、骑士精神、品德高贵。
1191年, 狮心王理查一世设计赢得战争减少伤亡。理查意图将自己的妹妹琼(Joan)与萨拉丁的兄弟阿尔·阿迪勒(al-Adil)联姻,但此前并未征求琼的同意。 萨拉丁倒是同意了。但是这里存在着一个宗教问题,琼并不想嫁给穆斯林,于是理查又加了一条约定:阿尔·阿迪勒必须皈依基督教。萨拉丁和阿尔·阿迪勒拒绝了这条约定。
于是理查萌生了以侄女代替妹妹联姻的想法。但是遭到萨拉丁的严词拒绝,整个计划瓦解了。穆斯林出征占领耶路撒冷(Jerusalem),最后理查在说服萨拉丁允许基督教徒居住于耶路撒冷后返回英国。
八、腓力二世的东征
腓力二世(Frederick II)是红胡子腓特烈一世(FrederickBarbarossa)的孙子,他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德国、意大利的国王及斯瓦比亚(德国地名)的君主,1229年,他宣称自己是耶路撒冷的国王。腓力二世是一位充满智慧的统治者,但也是不靠谱的君主,就像某位信口开河,空许诺的朋友。
因腓烈特二世的政治权力和军事才能,教皇多次要求他发动东征,腓力二世应允了却一直没有履行承诺。最终,教皇将腓力二世逐出了教会。被逐出教会后,腓力二世终于决定发动 东征(1288-29)。由于此次东征并未获得教会的批准,这令腓力二世遭到驱逐的影响被放大。
腓烈特二世根本就不在乎被驱逐出教会,并立意要进行东征,他希望获得权利和土地。他实际并未参与战争,但腓力二世和埃及的Malik al-Kamil国王达成协议,共同控制巴基斯坦、伯利恒、拿撒乐以及圣城耶路撒冷。条约还规定,穆斯林将继续统治耶路撒冷,但耶路撒冷将没有兵力防备。至此基督徒与穆斯林停火十年。
腓力二世自此自称是耶路撒冷的国王,这一称号不被天主教和欧洲贵族所承认,为此,他又一次被开除教籍。
条约失效后,穆斯林迅速夺回了耶路撒冷,这一次,穆斯林控制了耶路撒冷直到1917年。
七、儿童十字军(children‵s Crusade,也称童子军)
十字军东征是狂热宗教的产物,而这种狂热不仅仅存在于战斗部队中。天主教知道十字军在战争中如果战斗力不强将会土崩瓦解,这也是为何1212年悲剧的童子军东征并未获得教方批准。
童子军东征是饱受争议的,主要有两位领导人:法国克鲁瓦埃(Cloyes)的斯特凡(Stephen)德国科隆(Cologne)的尼古拉 (Nicholas)。他们俩都是很穷的年轻人,拥有一支由农民组成的3000人军队,斯特凡向国王呈上书信并劝说国王同意他们参与十字军东征,斯特凡认为这是他们的使命。国王最终的回复是:“啊,真是可爱“,但很有可能,斯特凡的队伍根本就没有人到达中东。
尼古拉和他的军队到了热那亚(Genoa)。他们似乎期待海水会像圣经中描绘得那样可以自动分开,但尼古拉失望了。许多农民最后待在了热那亚成为了廉价的劳工,还有一些去了罗马,他们被那里的教皇所接纳,并被劝说返回家乡。与此同时,尼古拉的父亲被打进大牢并被愤怒的父母们绞死,因为尼古拉教唆他们的孩子参与了十字军东征。
六、拜占庭的重重灾难
拜占庭帝国在中世纪基督教国家中最为强大,但也对南部和东部穆斯林的突击猝不及防。面对穆斯林的攻击,拜占庭开始丧失领土,于是,其皇帝亚力克修斯一世写信向教皇乌尔班二世寻求帮助。这便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主要导火索。
当 这些无组织且嗜血成性的西欧封建主们到达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后,亚力克修斯意识到这可能是个错误的决定。拜占庭人信仰希腊东正教,而西欧人信仰罗马天主教。(东正教与天主教同为基督教流派)宗教流派不同导致他们互不信任。于是,十字军将夺回的拜占庭领土据为己有,而拜占庭人则经常只顾自己。
这种不信任和背叛在威尼斯人、法国人和德国人率领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04)中到达顶峰。当时十字军亟需钱款,以便渡过威尼斯海港侵略埃及。而拜占庭王子亚力克修斯四世的叔叔,亚力克修斯三世,刚篡夺了其父伊萨克二世的王位。于是,亚力克修斯四世提出若十字军愿意助其夺回王位,他将为十字军出资。
十字军与其达成协议,并进军攻击君士坦丁堡。由于拜占庭军队胆小懦弱,君士坦丁堡很快被攻陷。随后,伊萨克二世与其子亚力克修斯四世同时加冕为皇帝。
但亚力克修斯四世却无法兑现诺言。无论他如何加大征税,也无力付清对十字军的欠款。十字军恼羞成怒,并以此为由发动战争。难道君士坦丁堡不属于天主教堂吗?难道拜占庭人也是异教徒吗?难道向他们发动战争就能满足十字军的需求吗?
1204年,十字军野蛮残忍地洗劫了君士坦丁堡,并任命了西欧君主。亚力克修斯一世寻求帮助的初衷最终适得其反。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姓氏体系中,司马是一个相当常见的姓氏。然而,当我们谈论到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司马欣详情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吕布被塑造为英勇无敌的武将,然而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吕布并未被列入蜀汉详情
春秋时期,吴国的历史充满了权力斗争和血腥冲突。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王僚和庆忌的父子关系成为了一详情
关羽,字云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将,他的英勇和忠诚使他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他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与政治斗争的时代。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有一位关键的人物——他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汉高祖刘邦斩白蛇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个故事不仅被视为秦朝灭亡的征兆,也是刘邦推翻秦朝详情
汉成帝刘骜在位共25年。 汉成帝,即刘骜,是西汉的第十二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从公元前33年开始详情
在中国古代汉朝宫廷中,钩弋夫人以其非凡的身份和悲剧性的命运,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北宋末年发生的靖康之难是一段让人痛心的往事。这场灾难不仅标志着北宋的灭亡,也使得详情
薛仁贵,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一位闻名于唐朝初年的军事将领。 首先,薛仁贵(614年-683年3详情
东周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秦朝。这个朝代不仅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也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激流中,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叡承载着父辈的遗志与国家的重任。他在位期间,不仅继承了曹操详情
明朝历史上,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是一桩悬而未决的历史之谜。据史料记载,建文帝是明成祖朱棣发动靖详情
岳飞,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和著名将领,因其忠诚勇敢、战功卓著而深受后人敬仰。然而,他生前却因政治斗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其一生与死亡都充满了悲剧色彩。崇祯皇帝,原名朱由检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元嘉时期是南朝宋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孕育了三位杰出的文学家——谢灵运、颜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鞋履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不仅承载着实用性的功能,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详情
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这场灾难不仅对详情
在波澜壮阔的欧洲历史长河中,玛丽娅·特蕾莎以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开明的统治理念,成为了18世纪最著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秦国以其非凡的崛起与戏剧性的灭亡,成为了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中国历史详情
画家四祖,这一称谓汇聚了晋唐时期四位杰出的绘画大师,他们分别是**东晋的顾恺之、南朝宋的陆探微、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成语兔死狗烹是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成语,它的意思在于表达一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行为。具体来说,这个详情
《全唐诗》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 《全唐诗》的编纂工作始于清代,由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如同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飞跃。作为北京大学详情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以其卓越的书法艺术成就,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被誉为书法史上的传奇人物。 首先,我们来谈谈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被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