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唐僖宗及其仰仗之人都有很高的智商,为何他们行使如此荒唐?
2022-12-27 10:08:46

  李儇,即唐僖宗,初名李俨,唐懿宗李漼第五子,生母是惠安皇后王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除武则天、唐殇帝外),在位共13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唐僖宗及其仰仗之人都拥有很高的智商。

  然而,这位少年天子却变成了童昏之君,智谋权宦、一世名将却变成了祸国之臣。

  正是他们,闹出了许多亘古未闻的荒唐事,把大唐王朝直接带到了必亡的地步。

  这是怎么回事呢?

  智商极高的唐僖宗君臣

  “骑射、剑槊、法算(数学),至于音律、蒲搏,无不精妙”。

  唐僖宗下围棋,“凡所指画,皆出人意”。

  以至于,有野史说:说唐僖宗棋术如此之高,是因为他曾梦见有仙人将三卷《棋经》焚烧成灰,让他吞下···

  不管怎么说,即便放在今天,数学、围棋厉害的人,也足以被列入“高智商人群”。

  而在马球方面,唐僖宗更是自负地认为“朕若应击球进士,须为状元”。

  此外,唐僖宗所仰仗之人,也都具有很强的能力

  唐僖宗最信赖的宦官田令孜,史载其“颇知书,有谋略”。

  自中唐以来,掌权的宦官很多,但无论是李辅国还是鱼朝恩或是其人,都没有得到如此评价,足见田令自的智谋。

  唐僖宗最信赖的武将,是高骈。

  这位将领,本是唐末少有的良将。

  他曾破党项、吐蕃,复河州、渭州,定凤林关;复交州,平定了安南之乱,并大力经营了安南,今越南河内就是他初建的;败南诏,筑大玄城,使南诏不敢犯唐。

  可以说,将整个大唐历史上,即便是把贞观年间的名将们算上,高骈也应是排得上号的。

  天子有智商,心腹有才能,这本是一个很强的领导班子的。

  可是···

  少年天子唯一的仰仗

  唐僖宗,本是唐懿宗的第五子。

  依常理,他本是没有继承大统的机会的。

  不过,唐懿宗病危时,左军中尉刘行深、右军中尉韩文约拥立“五哥”为皇太子。

  所以,唐僖宗是完全由宦官的拥立才得位的。

  显然,他是宦官“废长立幼”的成果,得位不正。

  当时年仅12岁的少年又缺乏其他的政治资源,长于深宫的他,唯一能信赖的就是田令孜了。

  他小时候是由田令孜负责照料和陪伴的,感情很深,少年以“阿父”称呼田令孜。

  因此,继承大统后,田令孜得以成为枢密使,后又成为禁军统领,执掌大权。

  田令孜,也就成了少年天子唯一的仰仗。

  天生的玩性+智谋权宦的怂恿=玩出新境界的少年天子

  今天,一个12岁的少年,如果得不到大人的正面引导和监督,大多也是会玩疯的。

  少年天子原本就贪玩,而且,也不需要什么“寒窗苦读”来“改变命运,实现阶层跨越”,自然玩疯。

  所以,唐僖宗一即位,就玩疯了。他喜欢斗鸡、赌鹅,经常到他兄长的住宅和兴庆宫内的兴庆池斗鹅,一头鹅堵住五十万前,又与内园小儿赌博,随意取国库的金银赏赐,每日花费巨万!

  即便是天子,要随意取国库金银也本不是随心所欲的。

  然而,多智谋的田令孜,为了自己能“随心所欲”,也大力鼓励唐僖宗“随心所欲”。

  田令孜原本在宦官集团中的地位不高,倒是拥立唐僖宗的刘行深、韩文约资历地位高,一度“居中执政,并封国公”。

  而且,刘行深为官时,广施仁政,减轻赋税,很得人心。

  田令孜要“后来居上”,唯有更紧密地拉拢天子,获得更大的个人权限,以此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因此,田令孜每次见唐僖宗,都自备水果、食品,如哄小孩一般地与唐僖宗聊天,然后散去。

  由于“搞定”天子,田令孜也“随心所欲”了,他不作请示,就能擅自封官任命五品以上官员。

  如此,虽然前面有一些地位很高的宦官,但田令孜却得以专权。

  一个会玩的少年天子,加上一个想方设法怂恿少年玩耍的“阿父”,唐僖宗自然就就玩出了新境界!

  880年三月,大唐王朝进行了一场马球比赛。天子骑马入球场,诸将罗拜于下,各立马于球场两侧以待命。神策军官吏宣部比赛的赏格:三个节度使的任命!

  比赛结束,“第一筹”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第二筹”为山南西道节度使,“第三筹”为剑南东川节度使。

  当时,黄巢已北上,四川,是当时大唐王朝的大后方,居然以如此儿戏的方式作决定,可谓耍出了新境界!

  荒唐至此,可谓亘古未有!

  缺乏基本常识+朝无正臣=荒唐的统治

  智商虽高,但如果缺乏学习,少年自然也会对社会缺乏基本的常识。

  朝臣,本应帮助天子理解这些基本常识,并辅佐天子对天下有正确认识的人。

  然而,此时,朝无正臣。

  首先是,反对宦官专权的朝臣,自然都被干掉了!

  左拾遗侯昌蒙曾上疏天子,指责田令自擅权。毫无疑问,天子没有看到奏章,田令孜直接把他抓起来杀了!

  其次是,即便是“中立”之人,也不便发声了。

  历代以来,都有一些务实者,他们不与当权权臣发生正面冲突,等待报答国家的机会。

  然而,由于北司与南衙的矛盾由来已久,发展已深,此时的社会氛围已经十分偏激。

  曾有一位进士蔡京(与那位北宋奸臣同名同姓),颇有想要报国之志。

  一次,在出游时,遇到过去就认识的一位宦官,他马上相揖。这本是一个十分正常的礼节,却被士大夫们“谤议喧然”,使其名声臭掉,“沉废终身”。

  公开反对宦官者混不下去,与宦官保持基本礼节者也混不下去,那些只会品头论足的士大夫又上不了位,如此,满朝之中,自然全是曲迎权宦之人了!

  他们毫无底线,只靠奉承宦官保持官位。

  没有底线的官员+缺乏常识的天子,自然再次闹出了亘古未闻的奇闻!

  875年,北方发生蝗灾。蝗虫遮天蔽日,庄稼颗粒无收。

  京兆尹杨知至却上奏:蝗虫进京畿,但是,由于陛下皇恩浩荡,这些蝗虫不吃庄稼,抱着庄稼杆死了···

  你敢说,天子就敢信!一场使“百姓饿殍”的大灾,却成了皇恩浩荡的奉承!

  官员当得轻松,天子当得高兴,百姓···遭殃!

  如此,官逼民反,不在话下!

  民已反,就要看那位名将高骈的了。

  变质的名将

  高骈,是当时的第一名将,然而,这个名将却“变质”了。

  黄巢起义之初,高骈仍在西南与南诏作战。到对南诏之战胜利结束后,黄巢已开始南下。

  此时,尽管表面形势对大唐仍然很有利,但是,唐军将领的风气已经变了。

  此前的总指挥宋威就曾表示:镇压完庞勋起义后,康承训就获罪了。如果现在我们灭了黄巢,还有活路吗?不如留“贼”,万一他做了天子,我还是功臣呢?

  此后,另一位将领刘巨容也表示:朝廷喜欢辜负人,有事就用你,事平你就有罪了,“不如留贼以为富贵之资“。

  大势如此,高骈自然也有想法。

  一方面,高骈有贪功之意。

  他曾大败黄巢,诸军合集要聚歼黄巢之时,高骈为独得功,居然表示请求让诸军散去···

  结果,诸军散去,黄巢复振,高骈失败。

  另一方面,高骈又有惧“功高不赏”的担心。

  在其手下吕用之等人的建议下,高骈最终选择自保避战···

  如此,黄巢无人能挡,直扑长安。

  醒悟已晚,且无帝王之像

  黄巢向长安进军时,唐僖宗已20多岁,渐渐成熟一些了。

  黄巢气势汹汹,僖宗自然着急,亲自抓起了工作。

  然而,事实证明,虽然他已经有了7、8年天子这个职位的工作履历,但由于是混日子,所以根本没有经验处置如此复杂的局势。

  他继续把希望寄托在高骈身上,屡屡要求高骈出兵。

  一开始,高骈虚与委蛇,只做拖延。

  僖宗沉不住气,写信责问:你是不是欺朕年少?你不怕朝廷法度么?

  高骈本就心虚,见僖宗直接提到了朝廷法度,自然彻底翻脸!他不但公开拒绝参战,甚至割据淮南!

  神策军主力被带走了不算,江淮财赋可是大唐经济命脉!

  大唐能在藩镇割据中“共存”,靠的就是神策军和江淮财赋,如今,被高骈一起拿走了。

  所以,后又有人说:唐亡于高骈。

  此后,唐僖宗只好逃到西川,并请求李克用的沙陀军等藩镇军镇压了。

  黄巢虽灭亡了,但是,剩下的天下,其实已大半是藩镇们的天下了···

  此后,唐僖宗又干了件大事。

  为了摆脱田令孜的专权,他扶植杨复恭,并靠杨将田驱逐了。

  然而···这依然是宦官集团内部的“交接”,宦官之权,依然强大!

  888年,年仅27岁的唐僖宗驾崩了。

  大唐王朝的国祚,还有近20年。

  然而,实际上···他已经名存实亡了。

  唐僖宗能够继位,本身就是宦官专权的结果。

  仅12岁的小皇帝登基,本就是大唐王朝腐朽的结果。

  小小少年,虽然聪明,但还处于一个学习的年龄。

  然而,负责小皇帝生活、学习的权宦们当然不愿让小皇帝成长了雄才大略之主,当然想要小皇帝成为一个“开心的马骝”。

  如此,唐僖宗不但不具备帝王之才,甚至不具备一些最基本的社会常识。

  因此,他听信官员的鬼话,并不知天下百姓的疾苦!

  成年后,唐僖宗有一些振作之举。

  然而,一来唐僖宗确实没有天子应有的经验、能力,二来,中唐以来,老化的体制,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痼疾!

  将领不愿为朝廷效死力,官员不敢为万民发直言,文不安民,武不护国,大唐王朝,哪里还有不灭亡的道理呢?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孙尚香:历史的真相与传说的融合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妹妹,也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妻子。然而,关于她的真实身份和生平,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将探讨正史中的孙尚香是否真的是刘备的妻子,并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