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前1044年-前222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燕国是周朝的支族,战国七雄之一,国祚八百二十二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战国七雄当中,燕国似乎一直都是一个很奇葩的国家。
虽然是战国七雄之一,但是燕国在战国时代的戏份,却少得可怜。要说燕国在战国时代,都发生过哪些事情,绝大多数的历史爱好者,第一反应估计就是荆轲刺秦,然后就是五国伐齐,再就是最后燕昭王千金买骨,招揽人才。
除了这几件事之外,要说燕国还发生过哪些事情,恐怕很多人就得多想一想了。
相比之下,其他几个国家,他们比较出名的历史典故,都比燕国多。哪怕是并非战国七雄之一的宋国,存在感似乎都比燕国大。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奇葩的现象,原因其实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燕国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靠北了。战国时代,和燕国接壤的国家,基本上就只有齐国和赵国而已。所以燕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基本上就只能和这两个国家唱对手戏。至于说韩魏秦楚这几个国家,因为距离燕国太远,其实很少有直接的对手戏。
那么,除了荆轲刺秦和五国伐齐之外,燕国历史上还发生过哪些事情呢?历史上真实的燕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
燕国的历史,其实得从西周初期开始说起。
话说当年商朝末年的时候,一场牧野之战,让商朝彻底结束。提到这场战争,后世最熟悉的,应该就是杨戬、哪吒、雷震子这帮人。但实际上,这帮人其实根本就不存在,真正帮周武王打仗的,其实还是他们老姬家自己人。
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个人就比较特殊。此人名叫姬奭,他是周武王的大哥。只不过当年周文王娶了好多媳妇,和正妻生下了周武王。然后在生周武王之前,和其他女人先生下了这个姬奭。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周文王和正妻之前先生了老大伯邑考,但是伯邑考被商纣王干掉了,所以周武王才顺位晋升了一位。
反正在老姬家内部,周武王是嫡长子,可以继承国家;而姬奭就是庶长子,只能给周武王打工。
虽然是给自己弟弟打工,但是姬奭还是很卖力气的。在那场周朝取代商朝的战争当中,姬奭一直冲锋在前,算是周武王麾下最得力的助手。所以,商朝灭了之后,周武王登基那天,姬奭就站在周武王身侧,和周武王一起祭天。
和姬奭一样,站在周武王另外一边的,就是那个会解梦的周公。
有这么大的功劳,周朝开国之后,姬奭自然要被分封出去,自己单独领导一个诸侯国。所以后来,在周王室内部的安排之下,姬奭就被分到了今天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建了一个国家,这就是燕国。
如果放到今天,那姬奭被分封的这个地方,自然是个好地方。这地方在北京市内部,虽然算是比较偏的地方,但是今天的房价依然在一万五一平米左右。虽然比不上海淀那边动辄十万一平米,但是和全国其他地方相比,也算是挺高的了。
要是放到今天,估计姬奭被分封过去之后,光是搞搞房地产,就能成为各大诸侯里面的首富了。
但可惜的是,放在三千年以前,这地方真不是啥好地方。
当时周王室之所以要把姬奭给分过去,并不是让他去享福的,而是为了让他帮忙抵御北方的戎狄。这地方在西周初期的时候,属于兵家必争之地,而且随时需要面对北方戎狄的袭击。周王室在这边建一个诸侯国,就是为了在北方建一个屏障,保护周朝核心区域的安全。
说得不客气一点,其实就是让他去做保安,给周朝看大门去了。
不过,作为周武王的庶出大哥,姬奭本人其实还真没承担过这个看大门的责任。因为就在燕国被分封之后不久,周武王就死了。而周武王死后,他的嫡长子周成王即位。因为周成王即位的时候,还是个小孩,所以周武王临死之前,就把国家托付给了姬奭,以及那位会解梦的周公。
此后的十多年里,因为姬奭要忙着处理周王室这边的工作,自然也就没法去燕国上任了。所以,他的儿子姬克,替他去了北京那边,成了燕国实际意义上的第一位国君。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燕国本来就是分给姬奭儿子的。
反正总之,从西周初期开始,燕国开国了。
和战国时期其他几个著名的诸侯国相比,燕国算是开国最早的一个了。同为战国七雄的其他国家,秦国得到春秋初期才正式开国,韩赵魏三国得等到战国初期才有。齐楚两国此时倒是有了,但春秋时期的齐国,还是姜子牙他们家的。而战国时期的齐国,后来则是被老姜家下面的一个大臣给篡取了。
至于楚国,此时虽然名义上有了国家,但实际上其实也就是个大点的部落而已,文明程度特别落后。
相对来说,和这些国家相比,燕国其实是赢在的起跑线上。
但问题是,这种国家竞争,从来就不是短跑,而是长达数百年的长跑。赢在起跑线上,真没什么用。而且,接下来的两百多年,从西周初期一直到西周后期,这期间燕国的历史,完全就是一片空白!
这两百年内的燕国,到底发生过什么,有哪些国君在位,他们都叫什么,具体什么时候在位,在位过多长时间,每个人都做过什么……所有的这一切,我们全都不得而知。
这倒不是什么阴谋论,或者有人故意抹去这段历史,而是因为……燕国实在是太远了!
要知道,西周的首都镐京,在今天的西安地区。即便是今天,从北京房山区开车走高速路,一路不休息,也需要至少十二个小时,走一千多公里,才能到西安。而在三千年以前,想要跨越这一千多公里,那就难得没边了!保守估计,也得至少走一个月的时间才行。
因为燕国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偏,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燕国和中原核心地区的那些诸侯国,基本没什么对手戏,来往也很少。这就导致在其他国家的历史当中,对燕国基本上就没多少记载。
而燕国这边,当时记载历史,本来就很困难,注定不可能记载得太详细。再加上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把六国自己记载的历史都给烧了。而秦国作为一个春秋初期才建国的国家,自然也不可能去记载燕国在西周时期的历史。
如此一来,燕国在西周早期的历史,自然就成了一片空白。
直到西周晚期的时候,到了那位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他爹在位的时候,燕国这边才终于有了历史记录。当时燕国这边在位的,是燕惠侯,他已经是那个姬奭的九世孙了。
从燕惠侯开始,接下来的一百多年里,燕国大概又传了七代人。对于这七代燕国国君,我们同样还是知之甚少。除了知道有这么几个人,知道他们的谥号之外,对于他们到底做过什么事情,我们是一无所知。
不过,在这百余年当中,中原地区的历史大背景,倒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一场烽火戏诸侯事件的发生,西周首都镐京,被西边的犬戎给打下来了,然后周幽王被杀,周王室的直属军事力量,瞬间被消灭了七七八八。
这场战争结束之后,周王室的直属力量暴跌,在关中地区的力量,更是几乎损失殆尽。所以后来没办法,接下来即位的周平王,只能选择把首都东迁到洛阳地区。而随着周平王东迁,周王室的直属的军事力量瞬间衰落。那些原本就憋着独立造反的各大诸侯国,自然开始纷纷独立,然后开始相互混战兼并。
就这样,一个混乱的春秋时代,就此到来了。
而对于燕国来说,燕国本来就地处边陲,天高皇帝远。如今周王室又衰落了,对燕国这边的影响力,更是近乎为零。这就意味着,燕国以后可以直接在北京这一片搞扩张了,再也没谁管得了他了。
这个权限,无疑是相当重要的。
要知道,后来春秋战国时期,那几个数得上的大国,几乎都是在春秋初期的时候,迅速扩张,成为了自己所在区域的霸主,所以才能奠定后来强大的基础。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等到后面几大巨头逐渐划分完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后,再想崛起,就不太可能了。
作为一个老牌诸侯国,燕国当时显然有实力对外扩张。不过,当时燕国想要搞扩张的话,还需要面对一个很棘手的敌人。
这个敌人,叫做山戎。
所谓山戎,就是指当时生活在燕山地区,靠打猎生活的这么一群人。这些山戎人,因为常年打猎的关系,特别骁勇善战。而且,这帮人打仗比较耍赖,人家根本不跟你玩大兵团作战。山戎更喜欢小规模进行袭扰,等到你的军队来了之后,人家就撤回山里。
如果你派军队进山,数量少了,人家就可以根据主场作战的优势,直接利用地形优势把你全部歼灭。而如果你派的军队多了,人家也能借助地形优势轻松逃走。
所以,面对这些山戎人的袭扰,燕国是不胜其烦,而且还不可奈何。毕竟,燕国的军队再厉害,也不可能直接把偌大的燕山给推平了。
当然,后来燕国在和山戎斗争的过程当中,倒是也掌握了一些对付山戎的技巧。比如说利用农耕文明的优势,引诱山戎人下山生活。靠打猎为生的山戎人,生活质量肯定没有农耕为主的燕国人那么舒服。所以当时燕国就用这种文明层次的碾压,引诱山戎人下山生活,然后把他们同化掉。
再比如,燕国可以修筑城池,提高山戎人袭扰燕国的成本。毕竟,山戎人难缠的地方,在于抓不住他们。如果他们大规模攻城的话,反倒能让燕国省去很多力气了。
就这样,燕国一边和山戎纠缠,一边不断扩张。当时在燕国周围,扩张的方向其实也非常有限。毕竟,在燕国西边的山西地区,有一个堪称庞然大物的晋国。而在燕国那边,也就是河北南部,再加上山东、河南,这地方又有齐国、鲁国、郑国等一大堆的强国。
所以,当时燕国能够扩张的方向,几乎就仅仅只局限于北京地区。而当燕国占领了整个北京地区之后,如果再想继续扩张,要么占领整个燕山,然后跨越燕山,向内蒙古草原那边发展。而作为一个农耕文明,不管是燕山还是草原,显然对燕国都没多大价值。
而另一个方向,就是向东北地区发展。而这个方向,也确实是燕国后来主要的扩张方向。
不过,如果想要向东北这边扩张的话,其实也不太容易,因为这地方地形比较特殊。今天如果我们从北京做火车去东北的话,基本上肯定会走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这条线,很难再找出第二条路。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这条线叫做辽西走廊。
辽西走廊,一边紧挨着大海,另一边则是重重大山。这种特殊的地势,导致辽西走廊非常的狭长。
连现代人都只能走这条路,那么在两千多年以前的燕国,自然也找不出第二条路了。而当时的燕国,如果想要通过辽西走廊,大规模运送补给和人口前往东北,并且大规模开发东北,这个工程量实在是太大了。再说,当时燕国周围的大山,都是山戎人的地盘。如果燕国敢这么做,真当山戎人是吃素的?人家能不下来抢你吗?
所以,在整个春秋时代,燕国只能靠蚂蚁搬家的方式,缓慢地向东北地区扩张。而当时的东北地区,也不是完全没人,而是生活着以孤竹国为代表的一些小国,还有很多强大的东胡部落。如果燕国想往这边扩张,就势必要和他们发生战争。
一边和这些国家部落打仗,另一边又得防着山戎人袭扰,这样的燕国,想要迅速扩张,自然不大可能了。所以在整个春秋时代,燕国都只是占领了北京地区。至于在东北地区的扩张,则是相对有限。直到进入战国时代之后,随着冶铁技术成熟,燕国的生产力和国力大幅提升,再加上当时山戎人基本都被燕国给同化了,这之后的燕国,才开始大规模开发东北。
所以,进入春秋时代之后,最初的一百年里,燕国基本上还是没什么可靠的记载。我们只知道,这一百年里,燕国逐渐占领了北京地区。至于说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期间打了哪些战争,我们就真的不知道了。
直到百年之后,大概到了齐桓公称霸的时代,有关燕国的历史记载,终于开始多了起来。因为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燕国在北京地区相对独立,和其他国家很少有交流。但是到了齐桓公称霸的这个时代,因为几个大国开始崛起,都有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并且开始相互侵占其他大国的势力范围。到了这个时候,燕国就开始和其他国家有对手戏了。
因为有了对手戏,所以燕国开始频繁出现于其他国家的历史记载当中。而这些历史,后来流传了下来,所以就被我们这些后世人看到了。
在齐桓公上位之前,燕国这边是燕桓侯在位。这位燕桓侯,也算是燕国历史上除了那位开国国君姬奭之外,第一个在史书上有详细事迹的国君。据史书记载,当时山戎人比较强大,经常深入燕国境内袭扰。所以后来,为了躲避山戎人的袭击,这位燕桓侯,就直接把燕国的首都,从北京房山,搬到了河北容城一带。
然后,没了。
有关燕桓侯的记载,确实不多,但这对于燕国历史而言,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至少,有详细的事情了。而接下来,到了燕桓侯的儿子,燕庄公在位的时候,正好赶上齐桓公称霸天下的时代。当时齐桓公作为霸主,就带着其他诸侯国,帮燕国一起打山戎。
最后,在各国的团结奋战之下,原本强大的山戎,终于是被再次打回了山里。而接下来,当齐桓公撤兵的时候,燕庄公又亲身相送,一直送到齐国境内。而齐桓公则是以‘诸侯送别,不能送出国境’为理由,直接把燕庄公送到的地方,全都划给了燕国。
很多人读这段历史的时候,都会单纯认为,当时齐桓公是因为大度,所以才会直接把地盘让给燕国。这个想法其实是错的,一个能够在春秋时代率先称霸的霸主,会那么简单把自己国家的领土,随随便便就送给别人了?
真实的情况其实是,当时齐桓公给燕国这块地盘,是为了让燕国以后更好的和山戎对抗,同时让齐国彻底避免被山戎袭击。如此一来,齐国就可以更加专心去和其他国家争霸了。从本质上来说,齐桓公并不单纯是为了所谓的名声,更是为了齐国的国家利益。
当然,这对燕国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毕竟,白送的领土,不要白不要。而经过齐国这次插手之后,燕国在对山戎的战争当中,也越来越占上风了。所以数年之后,等到燕庄公去世,他的儿子燕襄公即位的时候,燕国就又把首都搬回到北京那边了。
不过,从燕襄公开始,接下来的一百多年里,燕国的历史又是一片空白了。
因为在这一百年当中,随着齐国那位齐桓公去世,齐国开始内乱,导致齐国很快丢掉了霸主的地位。而齐国衰落之后,接下来,晋楚两国大国开始崛起。此后的近百年的时间里,整个春秋中期的历史,几乎全是围绕着晋楚争霸这条线来进行的。
在晋楚两个大国争霸的过程当中,包括秦国和齐国这样的大国,都无法避免站队。其他小国,就更是直接选边站了,根本就无法置身事外。
唯有燕国不一样。
燕国因为自身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晋国有一小部分接壤区域,和楚国那就完全没有接壤区域了。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在这一百年当中,燕国和其他所有国家,几乎都没有什么重要的对手戏。
当时主要和燕国唱对手戏的,依然还是山戎。所以有关燕国这段历史的记载,依然还是只有燕国自己会去记载,其他国家根本就不会去管。
至于说到了春秋后期,随着晋楚两国逐渐打累了,开始停战,东南地区的吴越两国又开始崛起了。而吴越两国的争霸战,虽然也卷入了当时大多数的国家。但这两个国家,同样还是好燕国天各一方,根本就影响不到燕国。
所以,在整个春秋中后期,大家记载过的燕国发生过的唯一一件大事,就是在春秋中期的时候,燕国燕惠公在位的时候,燕国发生了内乱,然后齐国和晋国联手,把燕惠公送回了燕国,并且帮他平定了内乱。
除此之外,燕国的历史,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
我们有理由相信,燕国自身的历史,其实是很丰富的,而且燕国人也曾经如实的记录了下来。但就是因为燕国长时间和其他国家没有对手戏,导致燕国的历史,只存在于燕国自己编写的史书上。所以等到燕国编写的史书被销毁了之后,燕国的很多历史,就成空白的了。
不过,到了战国时代,燕国的历史,总算是开始丰富起来了。
因为到了战国初期的时候,发生了两件重要的大事。一件是三家分晋,导致原本强大的晋国,变成了韩赵魏三家。因为地理原因,韩魏两家和燕国并不接壤,反倒是赵国和燕国接壤的多了一些。尤其是后来燕国吞并了中山国之后,更是和燕国有了大面积的接壤范围。
另一件事是就是冶铁技术逐渐成熟了。冶铁技术成熟,导致燕国作为农耕文明的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原本生活在山里的那些山戎人,见到燕国生活确实不错,后来就逐渐下山了。原本强大的山戎,就这样逐渐消失了。
而没有了心腹大患之后的燕国,自身生产力又开始提升,有能力大规模开发东北。到了这个时候,燕国的国力,终于开始飙升,逐渐提升到和秦国、齐国、楚国这种传统大国一样的层次了。
进入战国时代之后,战国初期,由晋国分出的韩赵魏三国,组成了三晋联盟。再加上当时三晋又开始纷纷进行变法,尤其是魏国,变法特别成功。所以在战国初期的时候,三晋联盟就开始横行天下,简直比当年的晋国还要强势。
在这种局面下,原本被遗忘的燕国,就开始逐渐被大家想起来了。比如秦国和楚国,如果被三晋联盟进攻,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就会想着让燕国从背后偷袭一下,减少自己的压力。而齐国这边,则是对燕国态度复杂。
一方面,齐国需要倚重燕国,让燕国帮忙给三晋联盟施压。另一方面,齐国还特别想吞并燕国。因为当时和齐国接壤的,主要也就是越国、楚国、鲁国郑国之类的传统二流国家,以及三晋联盟,再加上燕国。这些势力当中,就数燕国最好欺负。齐国想要扩张,燕国也是最合适的扩张方向。
所以,在战国初期的时候,燕国多次和齐国交手。因为当时情况比较复杂,其他国家也不愿意看到齐国做大,再加上燕国本身的战斗力,确实也比较彪悍,所以这期间齐国也没讨到什么好处。
而接下来,临近战国中期的时候,因为三晋之中的魏国,首先称霸天下,导致三晋联盟逐渐离心离德,最后解体了。三晋联盟解体之后,其他国家纷纷进行变法。尤其是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之后,国力更是迅速暴增。
所以在这之后,秦国和齐国,一东一西,开始夹击魏国,很快就把魏国给打残了。魏国残了之后,昔日横行天下的三晋联盟,也就成了过去式。反倒是秦齐楚这三个大国,开始各自称雄。
这种局面,对于燕国来说,显然也有不少影响。
之前三晋联盟比较强势的时候,齐国需要燕国帮忙牵制三晋,尚且敢多次进攻燕国。如今没了三晋联盟的牵制,齐国对燕国的进攻,更是步步紧逼。当时又有苏秦这种纵横家,不断游说各国。在这个过程当中,燕国虽然反复在合纵和连横的阵营转换,但是最核心的敌人,其实始终都是齐国。
毕竟,像秦魏韩楚这几个国家,当时和燕国也不接壤,对手戏比较少。赵国当时还没真正崛起,唯有齐国,基本上可以压着燕国打。
偏偏在这个时候,燕国内部出事了。
大概在秦国已经完成了商鞅变法,到了那位秦惠文王在位的时候,燕国这边换上了姬哙在位。这个姬哙是燕国的第三十八代国君。年轻的时候,姬哙其实也非常有才能,治国理政的能力都不错。但是到了晚年的时候,姬哙却开始逐渐糊涂了起来。
当时姬哙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硬是让一群纵横家的人给忽悠瘸了,竟然认为燕国的所有问题,都是因为他们家这一脉不够聪明。所以接下来,姬哙直接把王位让给了自己的丞相子之!
谁都没想到,这件事,将会最终形成一场席卷整个天下的大风暴。
姬哙的这种做法,就等于是一个董事长,年老之后,把自己所有的股份,都转移给了总经理。这种做法,看似会对企业有好处。但问题是,其他股东怎么想呢?尤其是董事长的亲儿子,原本应该是他继承企业,但是现在却让他爹把所有家产都给别人了,他能愿意吗?
所以接下来,燕国就开始内乱了。
随着子之上位,接下来,姬哙的儿子,也是当时的燕国太子,直接联合燕国的贵族,对姬哙发起了猛攻。不过该说不说,这个子之的能力还是很强的。毕竟之前做了好些年的相国,对燕国的控制还是很强的。所以一番厮杀之后,子之竟然逐渐平定了内乱。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齐国人开始插手了。
对于燕国这块地盘,齐国人早就垂涎欲滴了。尤其是此时的齐国,正处于整个战国时期自家历史上的顶点,早就想一举吞并燕国了。所以接下来,齐国直接大军开入燕国,打着帮燕国复国的旗号,占领了整个燕国。
如果当时齐国能够很好地处理占领之后的问题,说不定这之后就没有燕国了。但是偏偏齐国军队进入燕国之后,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燕国造成了一场浩劫。如此一来,燕国百姓自然就不干了,纷纷开始起兵反抗。
与此同时,那位战败的太子,也开始向旁边的赵国求救。赵国当时正是那位赵武灵王在位,赵武灵王也不愿意看到齐国就此做大,所以就出兵护送这位太子回国,并且帮忙击退了齐国军队。就这样,燕国暂时转危为安了。而赵国这边,虽然当时也想控制燕国,但是因为燕国百姓的抵抗比较强,所以最后不得不放弃。
如此,这位太子即位之后,见到满目疮痍的燕国,也知道燕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所以接下来,这位新燕王就直接造了一座黄金台,开始大肆招揽人才。此后,大量人才开始进入燕国。而这些人才当中,最有名的一个,名叫乐毅。
乐毅进入燕国之后,开始帮燕国整顿军备。而其他来到燕国的人才,也开始帮燕国提升国力。就这样,经过这位新国君的提升之后,燕国终于开始崛起了。
这位国君,就是燕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燕昭王。
经过燕昭王的励精图治之后,燕国开始崛起。此后,恰逢齐国那边外交政策失误,齐国自己独吞了宋国,引来了列国的仇视。所以接下来,燕国为了报仇,就开始主动站出来,游说各方,希望大家一起组建联盟,一起进攻齐国。
最终,在燕国的带头下,秦国和韩赵魏三国,纷纷加入联盟,组成了一个五国同盟,一起进攻齐国。在五国联盟的进攻之下,齐国差点被打到亡国。而这一战,也是燕国数百年历史上,最高光的时刻了。
不过,随着齐国逐渐沦陷,对于齐国仅剩下的两座城,统领燕国军队的乐毅,却并没有强攻,而是选择围而不攻,希望以此收复齐国的人心。客观来说,乐毅当时的选择,其实是有道理了。而燕昭王对他也足够信任,所以全力支持他的这种行为。
但是几年之后,燕昭王忽然去世了。新即位的燕惠王,并不信任乐毅,上位之后马上就把乐毅给撤了回来。而乐毅被撤换之后,齐国马上开始反攻。最终,齐国直接收复了全部的失地。
这场战争,固然让齐国损失惨重,正是因为这场战争太过惨烈,所以自此之后,齐国再也不愿和其他国家争霸,一直老老实实养伤。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到了战国末期,其他国家面对秦国的时候,都坚持抵抗,唯有齐国直接投降的原因。因为这一战,已经把齐国人给打怕了。
而对于燕国来说,这次战败,则是错过了历史上最好的一个发展时机!
如果当时的燕国,能够继续执行乐毅的策略,彻底把占领的齐国地盘,全部都消化掉。那么接下来的燕国,将会一跃成为不逊色于秦国的顶级强国,甚至完全有机会和秦国正面抗衡,角逐最后的胜利者。但可惜的是,因为燕惠王这次换人,导致燕国彻底溃败,错过了这个最好的机会。
等到燕国重整旗鼓,再想卷土重来的时候,局面可就截然不同了。
首先,当时齐国已经复国,重新组织了强大的军队,足以正面挡住燕国。其次,燕国旁边的赵国,此时也已经完成了胡服骑射改革。此时的赵国,不可能眼睁睁看着燕国扩张。而且,对于赵国来说,赵国如果想崛起,最好的办法,就是团结三晋联盟,在西边挡住秦国的扩张,然后先腾出手来,彻底灭掉燕国。
而这个方案,后来赵国也确实这么做了,燕国则是彻底栽倒在这上面。
燕惠王这边,自从退出齐国之后,倒是也花了不少心思,想要重整国力再出发。因为当时齐国已经被打趴下了,所以主要和燕国唱对手戏的,就是赵国。不过,还没等燕惠王开始攻略赵国,他就去世了。而燕惠王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燕武成王即位了。
燕武成王即位之后,因为秦国的崛起,赵国为了安定后方,不得不和燕国暂时修好。但是没过几年,赵国就和秦国爆发了那场长平之战。此战之后,赵国被打到半残,而且这一战之后,战国历史也从七雄争霸,转变为秦灭六国。
这一战之前,或许还有国家,能够单独对抗秦国。但是这一战之后,就只有多个国家联手,才能对抗秦国了。
在这种局面下,燕国倒是觉得自己的机会到了。燕国当时想得挺好,既然赵国已经半残了,那我们就从背后进攻赵国。如果能吃下赵国,是不是也能让燕国彻底崛起呢?
但问题是,燕国没想到,即便是半残的赵国,依然不是燕国能打得动的。最关键的是,赵国虽然在长平一战当中战败了,但是依然还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名将。然而燕国这边,自从乐毅出走之后,已经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顶级名将了。
所以,接下来的十几年里,燕国这边的主线,就成了燕国、赵国和秦国,三国之间唱对手戏。燕国想吃掉赵国,就势必要和秦国联手,两面夹击。而赵国想再度崛起,就必须稳住秦国,然后再吃掉燕国。而秦国这边,则是希望燕国和赵国内斗,然后自己渔翁得利。
因为秦国的国力最后,容错率比较高。所以在这十多年里,基本上就是重复这样一个过程:首先燕国和秦国联合进攻赵国,然后秦赵修好,赵国单独打燕国。等到赵国被消耗得差不多了,秦国再进攻赵国。
这样算下来,赵国和燕国都损失不小,唯有秦国得利了。
等到这样的过程,重复了好几次之后,战国时代终于迎来了一个最重要的人物,秦始皇正式亲政了。
秦始皇亲政之后,继续玩之前这套游戏,反正就是不断卖燕国,让燕国和赵国消耗,自己再去打赵国。被秦始皇玩了一圈之后,赵国很快被打残。此时的燕国,深知如果继续下去的话,燕国肯定会被秦国灭掉。但是如果能暂时拖住秦国,让燕国趁势吃掉赵国的残余势力,或许还有的玩。
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刻,燕国想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办法。当时的燕国太子姬丹,想要直接刺杀秦始皇,以此来为燕国争取时间。
这就是燕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荆轲刺秦事件。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荆轲非但没能刺杀秦始皇,反倒是激怒了秦始皇。此后,秦始皇直接派大军进攻燕国,燕国根本没法抵挡,很快就节节败退,丢掉了整个北京地区,退往辽东。
又过了几年之后,等到秦始皇解决了南方的楚国之后,这时候秦始皇终于再次腾出手来,派大军开赴辽东,最终一战消灭了燕国的残余势力。
这就是燕国的历史。
随着燕国灭亡,燕国自己记载的那些史书,就成了所谓的‘野史’。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把列国记载的历史,都给销毁了。如此一来,燕国因为长时间和其他国家没有对手戏的关系,自然就导致燕国历史出现了大片的空白。
这就是燕国明明是战国七雄之一,但是主要事迹却非常少的真正的原因。
不是因为燕国什么都没做,而是因为燕国长时间和其他强国没有对手戏。而燕国的很多历史,后来都没流传下来。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诸多英雄人物以其非凡的武艺和智谋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对象。其中,马岱和马超这详情
在宋朝的历史长河中,宋仁宗作为一位显赫的帝王,他的家庭生活同样备受瞩目。尤其是公主们的婚嫁及封号详情
在唐朝历史上,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创造了辉煌的开元盛世,但晚年却发生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曹魏作为曹操建立的政权,经历了多位皇帝的统治。其中,曹髦之后的继承者是曹操的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两位杰出的谋士以他们的睿智和远见卓识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焦点。他们就是东汉末详情
战国四大名将,他们是白起、王翦、廉颇和李牧。这四位将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在战场上的杰出表现,被详情
曹冲,这位三国时期的聪明神童,他的早逝一直是历史上的一个遗憾。在历史的长河中,曹冲虽然生命短暂,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刘娥以其非凡的身份和传奇的一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是宋朝的一位皇后,更确切地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与神话传说中,妲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她的名字与狐狸精这一形象紧密相连,成为了详情
朱瞻基,明朝的一位皇帝,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他的寿命并不长,这引起了人们对他死因的广泛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周朝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朝代之一,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权力的传递往往充满了戏剧性和不确定性。蒙古帝国的第四位大汗——蒙哥汗,他的继承决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其中,司马家族尤为显赫,诞详情
女子裹脚,这一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千年的风俗,其起源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尽管普遍的看法认为女子详情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统治虽然带来了中央集权和法制的统一,但也伴随着严酷的法律和残详情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社会群体——包衣奴才。这个词汇在现代社会已不常见,但它详情
在古代历史长河中,皇位继承往往伴随着血腥与权谋。唐太宗李世民之子、太子李承乾的谋反事件,便是一个详情
西晋时期,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动乱——八王之乱,彻底揭示了晋室皇权的脆弱和贵族权力的膨胀。这场持详情
在中国千百年的姓氏文化中,房姓虽然不算极为常见,但它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同样丰富而深厚。今天,就让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姓氏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家族信息。今天,我详情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的建立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然而,秦朝的统治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战役以其出人意料的结果而闻名于世。其中,以少胜多的战役尤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它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仙人物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天界体系。其中,东王公这一角色常常出现在详情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充满了丰富的象征和暗示。许多看似琐碎的细节都蕴含着深远详情
在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孙二娘是一个独特的人物。她是梁山泊唯一的女英雄,同时也是一个开黑店的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奇特而神秘的生物。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山海经》中的神兽烛龙详情
在道教神话中,真武大帝是一位备受崇敬的神灵,他不仅是北方的守护神,更是掌管北天门、管理三界妖魔的详情
成语兔死狗烹是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成语,它的意思在于表达一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行为。具体来说,这个详情
《全唐诗》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 《全唐诗》的编纂工作始于清代,由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妹妹,也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妻子。然而,关于她的真实身份和生平,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将探讨正史中的孙尚香是否真的是刘备的妻子,并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