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培养一个医生的过程都是非常漫长而艰难的。现代的医生仅仅读本科就需要五年时间,更不要说读研或是读博了。
由此可见,培养一个医生的成本也是很大的。
不管国内还是国外,现代还是古代,成为医生都需要经过重重的选拔和考试。那么,在宋代时期,医生又是如何选拔的呢?宋代医学考试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聊聊这些问题。
01 宋代医学考试的制度
我国最早的官方医疗和医学教育机构叫“太医署”,它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到隋唐时期,太医署的各方面职能逐渐完备。
众所周知,唐代是我国古代最繁荣发达的一个时期。而唐代时期的太医署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医学教育机构。
同时,其医学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宋代也是中国医学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此时,五代十国的战乱刚刚结束。北宋政权建立。
朝廷在重视发展儒学的同时,也积极发展医学教育,重视医学考试。
宋仁宗时,宋代官方医学教育机构叫“太医局”,较唐代“太医署”的规模稍小一些。其中设提举、丞等官员和教授、助教等教师。
太医局对学生的选拔和考试是非常严格的。其招生时间固定在每年春季,而且规定学生的年龄必须超过15岁。
这些学生须得由召命官、使臣或翰林医官做担保才能入学。这种学习也只是在太医局旁听,一年后这些学生才具有候补入学资格。
所谓候补入学,就是需要考试才能入学。考官会从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医学典籍中出10道题目,答对5道以上才算合格。
合格的学生由太常寺发“牒”,由此才算是真正地进入到太医局学习。
这个考试仅仅是个开始。这些学生在太医局学习一年后仍须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还能进入到翰林医官院。
02宋代医学考试的特点
宋代时期,医学考试制度逐渐趋于规范。其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政府对医学考试的重视
在宋代,医学考试的制度、管理、功能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和宋朝政府的扶持有很大的关系。
北宋时期,历朝君主都十分重视医学发展。
首先,北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医学的措施。比如在全国范围内创建医疗机构、兴办医学教育、大规模编纂医术等等。
其次,除了设立太医局外,宋徽宗还将太医学与太学并列,由国子监亲理。至宋仁宗时期,仁宗诏令设立校正医书局,命掌禹锡等四人为校正医书官。
他们集结了一些著名的医家和儒学学者,对历代流传下来的重要医书典籍进行收集、整理、校勘等工作。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被整理出来的典籍最终用当时刚刚成熟的印刷术刊行出来,风靡全国。
其代表作以“嘉祐八书”为主。这些书籍为当时的医学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是对当时医学的一个系统整理,为莘莘学子提供了标准的教科书。
这也是两宋时期医学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在当时医学地位之重要。
最后,到宋时,科举制度已经基本成型。医学考试也因此借鉴了许多科举考试的制度。宋代的医学考试也常常与科举考试同时举行。
医学考试的场地和科举考试的场地都在贡院。只是医学考试属于专科类考试,因此医学考试的场地另设在别室,所以医学考试也称作“别试”。
宋徽宗在位时,太医学具有比较高的地位,有的时候甚至还能和儒学一起进行殿试。宋徽宗本人更是认为,能精通《黄帝内经》的考生可以成为第一名。这种对医学的重视也是绝无仅有的。
总的来说,两宋时期,政府对医学考试十分重视,这为后来宋元明时代中国医学的长足进步与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二,政府对医学考试的严格把关
从古至今,医生的工作都是救死扶伤。那么,如果一个医生能力不足,就会导致病患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事情发生。
所以,医学考试必须严格把关,只有这样才能选拔出优秀的医学人才。
上文已经提到,两宋时期,医学考试经常和科举考试同时同地举行。这意味着,医学考试的管理制度和科举考试也是同样严格的。
第三,宋代的医学考试禁止携带参考书。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期本来是允许携带经书的。但是医学和其他学科是不一样的,它非常注重辨症以及临床经验。所以说,仅仅靠经书就想通过考试是不可能的。
后来到宋宁宗时期,为了让学子们熟背医书,宋仁宗接受了太常寺的请求,下诏不再允许在医学考试中携带经书。
第四,宋朝采取了一系列的防作弊措施。夹带小抄、抄袭以及替考都是考试中常见的作弊方式。为了杜绝作弊行为,宋朝政府也是想了很多办法来应对。
对于夹带小抄的行为,考场一般都会设有巡查人员。在考试入场之前,巡查人员要对考生进行搜身检查,以此来防止夹带行为。
除此之外,医学考试也曾采取锁试的方式进行考试。“锁试”是针对已经有官的考生设立的,目的是防止考官与考生有传统。
因为已经做官的考生与考官有认识的可能性,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就为这些考试另设考场,紧锁大门,单独考试。
第五,宋朝还制定了保证考试公平公正的制度。
首先是弥封。弥封又叫做“糊名”,就是在阅卷时将考生的名字及其他个人信息糊住,等评卷结束后再揭晓。
誊录是和弥封在同一情况使用的制度。在糊住考生的个人信息后,编排官会将这些试卷重新编码,然后交给封弥官。封弥官再照着誊写一份,在确定没有错误后盖上御书院的印章。
誊录是由誊录院专门负责的,其作用是隐去考生的字迹,使试卷的字体皆为誊录人员的字迹。
宋朝用这种方式防止阅卷官和考生进行串通,通过考生的字迹来进行作弊。
还有一个是锁院。上文提到的“锁试”是针对考生而言的,而“锁院”则是针对考官而言的。
很多考生想通过考官的关系走后门,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就采取了锁院制度。
即在命题那天开始就将考官封闭在贡院,防止他们和外界进行接触,杜绝作弊的可能。
03 重视临床实践能力
对于一个医生来说,临床能力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读再多书,不会治病也是纸上谈兵。
因此,宋朝把临床实践能力考试也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宋朝医学考试制度规定,要将考试平时诊病的记录也纳入成绩的评定中,还会以诊病的情况来确定钱粮的多少。
这不仅要求学子们要熟读古代医书经典,还要培养临床实践能力,将所学的医学知识运用到治病中去。
04 规范考试题型
宋宁宗时期,太医局的何大任编纂了《太医局诸科程文格》。全书一共9卷,记载了89道医学考试的试题。
这些试题可以分为六类。
一是墨义,即为默写题。我国古代医学与宇宙万物的规律具有很大的联系,所以
那时的医家都十分注重天地自然与人之间的联系,要求学医者必须明白天地之间的道理。
二是脉义,就是与脉学有关的知识。这一部分并不要求考生默写,而是要根据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理解与发挥。
三是大义。大义是与病理学和藏象学有关的知识。要求考生熟读经文,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大义的考察范围是非常广的,涉及基础知识的各个方面。
四是论方。这一部分是考查考生对药性药理与处方等方面的理解,书中有方剂40首。
五是假令。这类题目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素质,涉及脉法、方药、辨症等多个方面。
题目以假设的方式进行提问。考生需要根据题目所假设的情况来进行作答,同时还须引经书为证,注明出处。这类题目是难度系数最高的。
六是运气。这类题目涉及中医的运气学知识,根据五运六气来进行疾病的判断和治疗。除此之外还包括了天干地支的运用。这些内容与我国的经典古籍《易经》有很大的联系。
何大任将这些题目编纂在一起,形成一个考试参考书,为有志于医学的考生们提供了一个参考范式。
05 医学考试对当时医学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首先,宋朝一向注重医学考试,因此,在当时就产生了许多儒医。儒医,顾名思义指的就是既精通儒学又精通医学的集大成之人。
而儒医的出现就代表着宋朝医家整体文化素养的一个提高。
此外,对《伤寒论》的重视也是如此。在宋以前,《伤寒论》的流传范围并不大。而到了宋朝,校正医书局则将《伤寒论》重新校订。
并规定其为脉科的必学教材。张仲景为后人所尊崇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从此以后,有关《伤寒论》的研究著述就多了起来,其流行程度也大大地提高了。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一位皇帝一直备受争议,他就是嘉靖皇帝。有人认为他是一位昏君,但也有人认为他有一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战争频繁的战国时期孕育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和思想家。其中,吴起无疑是这一时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位官员,他以严峻刚直著称,甚至连首辅张居正都对他忌惮三分。他就是明朝著名详情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 王昌龄,字少伯,生于唐朝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边塞诗风最为盛行的时详情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期的实际统治者,她的生活方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史料记载,慈禧每日凌晨便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楚汉之争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而在这场争斗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引人关注:项羽为何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的形象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扭曲,而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就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详情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朝代,而在这个时代中,有一个人物的名字总是引人争议,他就是魏忠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和故事被时间的尘埃所掩盖,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便是关于曹睿身世的一段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以其非凡的智慧和策略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司马懿,这个名字在三国时期的详情
在蒙古帝国的历史中,成吉思汗的崛起是一个传奇。他的成功征服和统一了蒙古诸部,并最终建立了一个横跨详情
在中国古代社会,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其中,入土为安是一种普遍的丧葬观念,意指人死后应被安葬详情
清朝乾隆年间,一个名叫和珅的官员迅速崛起,最终成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的大臣。和珅的权势之大,影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女性诗人的身影虽然稀少,但她们的作品却如璀璨的星辰般闪耀着不朽的光芒。东晋时期的女详情
在中国封建历史的长河中,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是常有的事,然而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帝王——明朝的建详情
冲绳岛战役,又称冲绳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最后一场重要陆地战役。XXXX年X月X日至6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联姻往往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精心策划的一种手段。宣太后与义渠王的结合便是其中详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直是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南宋时期,面对国家危亡和社会动荡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封建历史中,牛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动力来源。因此,不少朝代出于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出台详情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长卷中,清朝乾隆年间的和珅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作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女性因她们的智慧、美貌或权力而被后世铭记。王宝钏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名字与唐宣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如同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飞跃。作为北京大学详情
西门吹雪,这个名字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以剑术高超、性格孤傲而著称,被誉为剑神详情
在中国古代,丹书铁券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免死金牌,它代表着持有者可以免受一切法律的制裁。而在《水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