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1031年-1095年) ,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杭州钱塘县人,北宋官员、科学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北宋时期,社会稳定,政治开明,人们思想极为活跃,科技进步突飞猛进,被后人普遍认为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最为繁荣的时代。
那时,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各领域牛人辈出,群星灿烂,虽历经千年,各领域的巨星们仍然熠熠生辉,照耀着北宋时代历史的天空。
在这些群星里,苏轼、沈括分别代表着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两个不同的领域,一位是大文学家,一位是大科学家。
但,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各自领域发光的同时,都活跃在北宋的政治舞台上。只不过,只不过沈括比苏轼大5岁。
沈括,浙江钱塘人,出生官宦家庭,不仅是官二代,也是官三代。沈括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便读尽家中藏书。由于他的父亲在各处做官,经常迁涉,因此青年时期的沈括不仅饱读诗书,而见多识广。
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宰相王安石,与沈括的父亲有着浓厚的友谊。沈括21岁时,他的父亲去世,王安石专门写了墓志铭,高度称赞沈括父亲的人品官德。
为父亲守孝期满,24岁的沈括便赴任沭阳县的主薄,从此便开始了他的仕途人生。后来,他又先后任东海、宁国、宛丘三县县令,政绩卓著。特别是在兴修水利、科学使用农田方面,很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受到上级和民众的一致称赞。
正干得风生水起的沈括,在33岁那年,他考中了进士。考中了进士的沈括,犹如增添了一对隐形的翅膀,从此他在官场和科技领域如同开挂一般,高歌猛进。
中了进士的沈括,先后奉命研究天文历法、郊祭典礼沿革以及宋辽历史,均有显著成绩。
王安石积极主张变法革新,沈括大力支持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在王安石变法期间,沈括担任了财政、兵器生产、水利工程以及外交谈判等方面的重要官职。这时,他已经成为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助手,在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他 的才干。
沈括42岁时,负责观测天象,推算历法。上任后,他大力进行改革创新,罢免一些庸官,不拘一格推举使用人才。为研究历法,沈括亲自上阵,亲自观测星位,绘制图纸,改良天文观测器,还亲自撰写了许多篇学术论文,为我国天文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根据研究提出的“十二气历”,既符合天体运行的规律,又利于农业活动的安排,与当前国际上通用的公元历几乎相同,在分月上更加合理科学。
后来,王安石又派沈括负责汴河水利建设,担任“专提举”。沈括亲自深入研究当地河流和土壤,走访民众,听取他们的意见。经过沈括励精图治,科学治理,终于把汴河广大水域的盐碱田改造成适合庄稼生长的万亩良田,同时又解决了河道淤堵问题,既有利于农业发展,有利于交通运输,可谓一举两得。
熙宁七年,沈括又被派往北方巡视边防,兼判军器监。自此,他潜心研读兵书,研究兵法兵器,编写了多部军事著作。为改良兵器,他深入民间冶锻作坊,创新新工艺,仅一年多时间,精良兵器就增加了几十倍。他还用木屑、熔蜡等材料制作成立体地形图,后又进一步改进制成木地图,在精度上也有很大的突破。
熙宁八年,沈括出使辽国,交涉划定边界有关事宜。出使途中多次遇阻,他便写了“遗奏”,向皇帝表示了为国捐躯的决心。在与辽国多次谈判中,沈括据理力争,毫不让步,面对辽国刀斧恐吓,面不改色,从容应对,最终不辱使命,胜利归来。
后来,沈括又被朝廷派往陕西,担任边防重任,对付西夏天劲敌。在反击西夏侵扰的战争中,亲临战场一线,先后收复了诸多失地。由于军功卓著,52岁的沈括由龙图阁待制晋升为龙图阁直学士。
至此,应该说沈括已成国之栋梁,光耀朝野,达到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但是,此后的沈括人生却因不久后的乌台诗案,发生了重大转折,并且因此跌落命运低谷,他的政治生涯从此戛然而止。
熙宁六年,沈括以被宋神宗派至浙江视察工作,宋神宗特别交待他,到杭州后要慰问并关照一下在此担任通判的苏轼。因为苏轼是政治上的保守派,与司马光站在一起,极力阻止王安石实行的新法。于两年前就被贬到杭州担任通判了。
由于苏轼这时已是文坛新星,宋神宗和他的祖母曹太后都是苏轼的忠实粉丝。虽然苏轼被贬外地,宋神宗还心心念念关心他,因此,他就特别让沈括去了杭州后要关照一下苏轼。
苏轼热情接待了到了杭州的沈括,沈括起初也很友善地与他谈论过往交情,并抄写了苏轼一些诗词新作,表示回京后好好学习欣赏。
沈括回京后,不知何故,他却从政治角度来看待苏轼的诗词,发现了许多嘲讽新政的诗句,并严肃地向宋神宗予以举报。由于宋神宗当时没有当回事,就不了了之了。
元丰二年,苏轼调任湖州,给皇帝写了《湖州谢上表》一文。监察御史何正臣便从此文中找出了几句话,肆意曲解,小题大作,给苏轼扣上了“愚弄朝廷,妄白尊大”的罪名。另一位监察御史舒亶也不甘心袖手旁观,从中发现了更严重的“问题”,便上奏弹劾苏轼。国子博士李宜、御史中丞李定等也趁机在皇帝面前历数苏轼的各种罪行,并建议皇帝治苏轼死罪。
宋神宗并无杀苏轼之意,只是把他拘捕了,还吩咐在押送苏轼的时候,要给予关照,不要为难他。
最终苏轼被关进御史台监狱。御史台周围遍植柏树,许多乌鸦在柏树上面栖息筑巢,所以御史台又被叫作“乌台”。苏轼在乌台被关押了4个多月,受到他牵连的亲朋好友达39人之多。这就是北宋著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入狱后,被反复提审,生死不定。那些迫切想加害他的官员,极尽歪曲诬陷之能事,到处搜寻苏轼的罪证,欲置他于死地而后快。
谁知,这时新法已经废除,又有诸多正直的大臣上书力保,甚至已被罢去宰相职务的王安石,也上书皇帝力保苏轼,还有曹太后也出面加以干预。
面对这种情状,宋神宗最后颁发轼圣谕,只对苏轼从轻发落,把他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其他涉案官员也只是受到轻微的处罚,没有一个人被治重罪。
其实,苏轼最终有惊无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神宗有一颗开明和爱才之心。
闹腾了100多天的乌台诗案终于尘埃落定,苏轼虚惊一场也终于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但是,沈括却自此落下了千古骂名。虽然他不是乌台诗案的主谋,但他毕竟是始作俑者。
当时,身居高位、功绩卓著的沈括为什么要跟苏轼过不去呢?历史上有许多说法,但无论哪一种说法,沈括这种小人的做法都是不应该的。后来那些千方百计要陷害苏轼的人,主要来自王安石的革新派阵营。
而王安石作为革新派领袖,虽然与苏轼在政见上存在严重分歧,在苏轼蒙怨受难的生死关头,却能够挺身而出,上书皇帝力保苏轼,这种行为,充分彰显了王安古作为政治家的宽阔胸怀和高尚人品。
乌台诗案,充分反应了沈括人品问题。其实,沈括的人品问题在之前也有暴露。王安石第一次罢相时,他作为变法革新的积极参与者,却落井下石,上书明确表示反对革新变法,王安石复任宰相后,就痛斥过沈括是势利小人。这样,沈括在新旧两派中就落了个两边都不讨好的下场。
由于乌台诗案,沈括的名声一落千丈,并且臭名远扬,同时这也使他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元丰五年,西夏举兵侵犯北宋边陲,永乐城陷落。虽然主要责任不在沈括,但由于朝廷上两派官员谁也不替他说话,最终沈括被解除官职,贬为均州团练副使,被安置到随州赋闲。从此他一蹶不振,很不光彩地退出了北宋的政治舞台。
沈括,被后人称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在地理学、物理学、数学、化学、医学、天文学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同时,他还是水利专家、兵器专家、军事家。他写下的科学经典《梦溪笔谈》,被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尽管他在多个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由于他在人品上存在瑕疵,仍然受到了人们不待见,在历史的评价上也大打了折扣。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姓氏体系中,司马是一个相当常见的姓氏。然而,当我们谈论到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司马欣详情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吕布被塑造为英勇无敌的武将,然而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吕布并未被列入蜀汉详情
春秋时期,吴国的历史充满了权力斗争和血腥冲突。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王僚和庆忌的父子关系成为了一详情
关羽,字云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将,他的英勇和忠诚使他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他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与政治斗争的时代。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有一位关键的人物——他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汉高祖刘邦斩白蛇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个故事不仅被视为秦朝灭亡的征兆,也是刘邦推翻秦朝详情
汉成帝刘骜在位共25年。 汉成帝,即刘骜,是西汉的第十二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从公元前33年开始详情
在中国古代汉朝宫廷中,钩弋夫人以其非凡的身份和悲剧性的命运,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北宋末年发生的靖康之难是一段让人痛心的往事。这场灾难不仅标志着北宋的灭亡,也使得详情
薛仁贵,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一位闻名于唐朝初年的军事将领。 首先,薛仁贵(614年-683年3详情
东周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秦朝。这个朝代不仅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也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激流中,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叡承载着父辈的遗志与国家的重任。他在位期间,不仅继承了曹操详情
明朝历史上,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是一桩悬而未决的历史之谜。据史料记载,建文帝是明成祖朱棣发动靖详情
岳飞,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和著名将领,因其忠诚勇敢、战功卓著而深受后人敬仰。然而,他生前却因政治斗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其一生与死亡都充满了悲剧色彩。崇祯皇帝,原名朱由检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元嘉时期是南朝宋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孕育了三位杰出的文学家——谢灵运、颜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鞋履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不仅承载着实用性的功能,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详情
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这场灾难不仅对详情
在波澜壮阔的欧洲历史长河中,玛丽娅·特蕾莎以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开明的统治理念,成为了18世纪最著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秦国以其非凡的崛起与戏剧性的灭亡,成为了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中国历史详情
画家四祖,这一称谓汇聚了晋唐时期四位杰出的绘画大师,他们分别是**东晋的顾恺之、南朝宋的陆探微、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成语兔死狗烹是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成语,它的意思在于表达一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行为。具体来说,这个详情
《全唐诗》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 《全唐诗》的编纂工作始于清代,由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如同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飞跃。作为北京大学详情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以其卓越的书法艺术成就,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被誉为书法史上的传奇人物。 首先,我们来谈谈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被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