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事

除了“战国七雄”外,越国、宋国、中山国三个诸侯为何也称了王?
2022-12-09 11:54:26

  战国时期,亦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关于战国的起始年份,有多种说法,而战国时期结束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除了著名的“战国七雄”外,为什么还有三个诸侯敢称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周王朝的礼法制度到了战国时期进一步解体,显著标志之一就是战国七雄全部称王。不过除了“战国七雄”外,越国宋国中山国三个诸侯也称了王。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与楚国相似,越国也是出身于南蛮的诸侯,曾经长期被排挤在周朝的中原礼法圈之外。因此越国君主在春秋时期就已经称王了,被中原诸侯视为“假王”之一,比如著名的越王勾践。

  战国后期,宋国宗室的旁支戴氏取代了嫡系当上了国君,即“戴氏取宋”,而完成“戴氏取宋”的宋剔成君后来又被自己弟弟篡夺了君位。这个弟弟就是战国历史上有名的子偃。

  为了保住来源不合法的君位,子偃对内实行暴政,对外穷兵黩武。由于各种原因,子偃的对外战争还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于是子偃便在登基后的十一年正式称王,即宋王偃(宋康王)。

  魏国霸权衰落后,战国进入了秦、齐、楚三强鼎立的时代,齐秦也先后称王。为了与秦、齐、楚三强抗衡并复兴魏国霸权,当时魏国的执政者公孙衍便试图建立以魏国为主的北方联盟。

  按照公孙衍的设想,这个北方联盟要包括实力较强的四个北方诸侯,即赵、韩、燕、中山。但当时除了魏国、韩国外,另外三国没有称王,这种名义上的地位差别也成了联盟建立的阻碍。

  为了促成联盟的建立,赵、燕、中山三国便与魏、韩两国共同称王,即战国史上著名的“五国相王”。而中山国的称王完全是搭便车而已,齐国后来便试图利用中山国来破坏五国联盟。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夏恽之名的正确读音与历史回响:解码东汉宦官的姓名密码

  在东汉末年的历史长卷中,"夏恽"作为十常侍集团的核心成员,其姓名读音常因"恽"字的生僻性引发争议。结合《新华字典》《百度汉语》等权威工具书及历史文献考证,可明确其标准读音为xià yùn(夏·运),这一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