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人称洛阳天才少年。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他于汉文帝执政的第一年被征召入朝为博士(皇帝的顾问),向汉文帝献上了许多有利于汉朝统治的策略。
他当时提出的很多策略后来都陆续被汉文帝之后的汉朝皇帝们采用,对此后数百年,两汉的政治体系和治理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但在贾谊生前,对其才华无比欣赏,也赞同他所有策略的汉文帝却没有进一步重用贾谊,两次将其外放到诸侯王处为官。
贾谊对此很苦闷,汉文帝十二年,时任梁怀王太傅的贾谊因此前一年,梁怀王刘揖坠马死亡而深感自责,郁郁而终,年仅三十三岁。
此后,历朝历代的文人,都对贾谊的英年早逝,感到很惋惜,也对其有才却不得志而愤怒。
宋朝的欧阳修就认为,如果汉文帝尽用贾谊之策,当“功比三皇”,苏轼也认为贾谊是“王者之佐”。
包括近代的毛主席,也曾专门写诗称赞贾谊,还绝无仅有的写了两首诗夸赞这样一个历史人物:
《咏贾谊》: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七绝·贾谊》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汉文帝并非昏庸的皇帝,毛主席也认为其是“圣主”,汉文帝的政治能力和领悟能力都是超强的,他不可能看不见贾谊的才华和策略的重要性。
如唐朝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就说:“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那么,汉文帝为何在征召贾谊入朝,又充分了解到贾谊的能力后,却两次将其外放,而不是留在朝中为官,并依照贾谊的策略治国?
从历史记载看,汉文帝本来是想提拔和重用贾谊的,而他之所以后来又疏远贾谊,也拒绝了贾谊提出的部分策略,全是因为,贾谊提出的重点策略“时机不对”。
汉文帝在征召贾谊入朝后,对于贾谊所献的《论积贮疏》中的建议,如重农抑商的经济策略、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粮食贮备等,几乎全盘采用。
在这些建议实行并起到良好效果后,汉文帝在其执政的第四年,本来想提拔贾谊为公卿,也就是从只能动嘴巴的顾问,提拔成有实权,能干实事的正式官员。
恰好此时,贾谊提出了新的策略,他建议遣送列侯们离开京城,让他们回到各自的封地,剥夺他们在朝廷中的职务,以免这些位高权重的勋贵重臣集中在京城,影响到皇权。
这个建议明显把满朝的功勋重臣全给得罪了,于是,汉文帝想提拔贾谊的举动,遭到了大半个朝廷的反对,《汉书·贾谊传》中记载:
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周勃)、灌(灌婴)、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汉文帝在群起的谴责贾谊之声中,选择了放弃贾谊,把他外放到长沙。
汉文帝难道不知道功勋重臣对皇权的掣肘吗?他不但知道,估计也从心里赞同贾谊提出的建议,但贾谊所选择的时机不对。
汉文帝的皇位是这帮功勋老臣们送上去的,诸吕之乱后,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功勋老臣们,没有选择出兵讨伐吕氏的刘氏诸侯王当皇帝,却选择了在封地看热闹的代王,也就是汉文帝继位。
因此,那些在诸吕之乱中出了大力的诸侯王们,对汉文帝摘了桃子的行为是很不满的。
汉文帝能稳稳当当的坐在皇位上,全是靠功勋老臣们在支持,依仗他们来制衡诸侯王。
贾谊提出消除功勋老臣们的权柄时,汉文帝执政不过短短四年,还没来得及解决功臣权力过大,掣肘皇权,以及降低诸侯王威胁的问题,这需要多一点的时间。
因此,当时的汉文帝不敢得罪功勋老臣们,要是把他们逼急了,他们联合诸侯王们搞政变什么的,汉文帝的皇位都坐不稳。
要知道,诸吕之乱后,这帮子功臣们,对汉惠帝的遗孤都敢一个不落的全杀掉,谁敢威胁到他们的权位和身家性命,他们是敢拼命的。
至少在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前,汉文帝还需要功勋老臣们的支持,因此,只能牺牲贾谊。
如此,贾谊提出了对皇权有利的建议,却被贬斥到长沙。
三年后,即汉文帝七年时,汉文帝又想起贾谊了,而且,起用的贾谊的阻碍也基本没有了。
在这三年中,汉文帝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让皇权得到了大大的加强,比如曾诋毁贾谊的周勃,在这个时候,就已经被汉文帝解除了职务,送回了封地。
汉文帝在这个时候,不但把贾谊召回到京城深谈,还把他从长沙王那调到封地离京城更进的梁王(封地在河南商丘,梁王还是汉文帝最喜欢的幼子)处任职。
或许,要不了多久,贾谊就会被调入京城任职。
但此时的贾谊,又给汉文帝上了一份《治安策》,提出了不少新的建议,其中,有一项建议是:
欲天下之治安 ,天子之无忧,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这个建议是针对刘氏诸侯王的,也就是把各诸侯国分成若干份,改变嫡长子继承制,让诸侯王的所有子孙都有继承封国土地之权,都能从原有的封国土地中继承一份。
如此,不需费一兵一卒,让诸侯国越分越小,直至对中央再无任何威胁。
这个策略后来被汉文帝的孙子汉武帝采用,变成了著名的《推恩令》,对汉朝彻底解决尾大不掉的刘氏诸侯王问题,起了重要的作用。
所以,后世有评价《推恩令》是“贾谊兆其端 ,晁错献其身 ,主父偃毕其功”。发起人实实在在是贾谊。
但在汉文帝七年时,汉文帝不但没有采用贾谊的这个建议,从此之后,直到贾谊去世,也没敢再提拔贾谊。
汉文帝为何会如此?原因还是贾谊提出这个建议的时机不对。
诸侯王的危害,汉文帝哪能不知道,但要解决诸侯王的问题,很容易引发战争,十九年后,汉景帝在晁错的鼓动下,要解决诸侯王问题,就直接导致了“七王之乱”。
汉景帝平息“七王之乱”,是依靠周勃的儿子周亚夫,可在汉文帝七年时,汉文帝为了加强皇权,才刚刚把周勃给整治了一顿,把功勋老臣们吓的发抖。
这个时候的汉文帝,和功臣集团的关系很紧张,如果赞同贾谊的建议并予以实施,万一引发了战争,谁来帮他领军讨伐诸侯王?
用周勃?汉文帝肯定是不敢的,才整治了他,哪敢授予他兵权?后来的汉景帝敢用周亚夫,那是过了十九年,该有的怨恨也都消除的差不多了。
贾谊提出建议时,汉文帝是无法依靠功臣集团帮助自己打仗的,为此,他暂时也不能刺激诸侯王们。
如此,汉文帝只能再次放弃贾谊。
贾谊提出的策略,全是对的,虽然他也有私心,把功臣集团和诸侯王的权柄拿下后,皇帝治理天下就得靠儒生,这是他所有建议的终极核心。
但他的建议和私心,对皇权是有利的,汉文帝之后的汉朝皇帝们,在国策的制定上,几乎全是沿着此前贾谊提出的道路在走。
只不过,在贾谊生前,他的关于加强皇权的建议,都没有选择对时机,所以汉文帝不敢重用他。
贾谊或许很郁闷,直到死都郁闷,但时机不对,哪个皇帝都不敢采用他的主张,就如《推恩令》,贾谊提出这个主张的四十六年后,汉武帝才在时机比较成熟时推出。
在数百年后的三国时期,当时的智谋之士在为主君献策时,也都会考虑时机问题。
比如,鲁肃在《榻上策》中为孙权谋划帝业时,就提出“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诸葛亮在作《隆中对》时,也有等待“天下有变”之语。
他们谋划的战略,都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才能进一步进行,无一例外。
贾谊不该因郁闷而死,他就没看透时机的问题,没能审时度势,只感觉自己怀才不遇。
这种事,皇帝又不会跟他明说,需要自己领悟,他若能想通,高高兴兴的活着,到汉景帝继位时,绝对会被提拔重用。
可惜,他到死都没能想通,否则,就不会英年早逝了,急功近利才是他自身不足的根源。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诸多英雄人物以其非凡的武艺和智谋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对象。其中,马岱和马超这详情
在宋朝的历史长河中,宋仁宗作为一位显赫的帝王,他的家庭生活同样备受瞩目。尤其是公主们的婚嫁及封号详情
在唐朝历史上,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创造了辉煌的开元盛世,但晚年却发生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曹魏作为曹操建立的政权,经历了多位皇帝的统治。其中,曹髦之后的继承者是曹操的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两位杰出的谋士以他们的睿智和远见卓识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焦点。他们就是东汉末详情
战国四大名将,他们是白起、王翦、廉颇和李牧。这四位将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在战场上的杰出表现,被详情
曹冲,这位三国时期的聪明神童,他的早逝一直是历史上的一个遗憾。在历史的长河中,曹冲虽然生命短暂,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刘娥以其非凡的身份和传奇的一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是宋朝的一位皇后,更确切地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与神话传说中,妲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她的名字与狐狸精这一形象紧密相连,成为了详情
朱瞻基,明朝的一位皇帝,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他的寿命并不长,这引起了人们对他死因的广泛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周朝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朝代之一,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权力的传递往往充满了戏剧性和不确定性。蒙古帝国的第四位大汗——蒙哥汗,他的继承决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其中,司马家族尤为显赫,诞详情
女子裹脚,这一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千年的风俗,其起源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尽管普遍的看法认为女子详情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统治虽然带来了中央集权和法制的统一,但也伴随着严酷的法律和残详情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社会群体——包衣奴才。这个词汇在现代社会已不常见,但它详情
在古代历史长河中,皇位继承往往伴随着血腥与权谋。唐太宗李世民之子、太子李承乾的谋反事件,便是一个详情
西晋时期,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动乱——八王之乱,彻底揭示了晋室皇权的脆弱和贵族权力的膨胀。这场持详情
在中国千百年的姓氏文化中,房姓虽然不算极为常见,但它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同样丰富而深厚。今天,就让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姓氏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家族信息。今天,我详情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的建立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然而,秦朝的统治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战役以其出人意料的结果而闻名于世。其中,以少胜多的战役尤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它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仙人物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天界体系。其中,东王公这一角色常常出现在详情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充满了丰富的象征和暗示。许多看似琐碎的细节都蕴含着深远详情
在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孙二娘是一个独特的人物。她是梁山泊唯一的女英雄,同时也是一个开黑店的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奇特而神秘的生物。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山海经》中的神兽烛龙详情
在道教神话中,真武大帝是一位备受崇敬的神灵,他不仅是北方的守护神,更是掌管北天门、管理三界妖魔的详情
成语兔死狗烹是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成语,它的意思在于表达一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行为。具体来说,这个详情
《全唐诗》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 《全唐诗》的编纂工作始于清代,由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妹妹,也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妻子。然而,关于她的真实身份和生平,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将探讨正史中的孙尚香是否真的是刘备的妻子,并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