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成帝时期,王氏一族专权,出现了西汉王朝的掘墓人——王莽。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公元前9年,王莽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终于篡夺汉朝,建立新朝,之后王莽想要搞个登基大典,威风一下,但是缺少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在王政君的手里,王莽不敢去要,于是就派自己的堂弟安阳候王舜替自己要传国玉玺。
王政君暴怒地骂“你们因为效忠刘家,才得到世代的富贵荣华,不想着报答,竟然还趁着人家小皇帝年幼的时候,夺取人家的江山,完全不顾忠孝礼节。这么做人,简直是猪狗不如,天下怎么会有你们这样的人!而且如果你们真的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想要改朝换代,那就应该自己做新的玉玺,为什么想要这个亡国的不祥玉玺呢?我是刘家的媳妇,如今已经年老,随时都有可能死去,现在我就用这枚玉玺陪葬,所以你们是不会得到玉玺的。”
王政君说完话,就开始痛哭流涕。
王舜对王政君的悲伤有些感同身受,眼前的女人历经几朝,虽然出自王家,但是享受了刘家的权势富贵,并因此带动王家也飞黄腾达,按理说,王政君是对的,但是自己的任务还是要完成的呀。
于是,王舜沉默了一阵,深吸了一口气,还是对太皇太后王政君说:“臣等惭愧,无言以对,但是王莽一定要拿到传国玉玺,如果不是派我来,还会派别人来,到时候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对待您呢.”
王政君知道王莽是干得出来这种事的,于是将传国玉玺拿出来,砸在地上给王舜,王舜心疼地看着地上的玉玺被摔坏了一个角,立刻将传国玉玺捡起来。
王政君说:“我已经年老,活不了几年了,更看不到王家的未来了,但是王家有你们这样的兄弟,我们王家最后怕是要落得被灭族的下场。”
结果,这句话,一语成缄。
王莽顺利地得到了玉玺,非常高兴,在未央宫渐台为为王政君设宴,感谢王政君交出玉玺,后来将王政君的称号改成了“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对此王莽说,汉朝已经覆灭,太皇太后不应该在侍奉汉元帝,于是将供奉汉元帝的宗庙毁掉,改为“文母篹食堂”。因为王政君还在世,不能称为庙,而是,称为长寿宫。
王莽在长寿宫设宴宴请王政君,王政君过来一看,元帝庙已经被毁掉了,非常震惊。王政君毕竟是汉元帝的原配妻子,见到汉元帝的宗庙被毁掉,非常伤心,哭泣这说:“这是汉家的宗庙,是受到神明庇护的,刘家犯了什么罪,要遭到这样的无妄之灾,如果神明无知,修庙有什么用处呢,如果神明有灵,我既然是刘家的媳妇,怎么能损毁先帝的宗庙来作为我用食的地方呢?你怠慢神灵,亵渎刘氏宗庙,是不会得到上天的庇佑的!”说完这些话,王政君的气愤地回宫了。
也许是因为王政君一向厚待王莽,王莽什么沉默地听着王政君骂完,有目送王政君回宫了,之后王莽丝毫没有对王政君产生怨怼,还常常讨好王政君,但是王政君丝毫不为所动。
之后,王莽随汉朝的利益制度进行了很多的改革,比如,汉朝本来是要求穿黑貂衣上朝办公的,但是王莽不喜欢,于是就将黑貂衣改为黄貂衣,又将汉正朔伏腊日也改掉。但是王政君不认可,她依然命令自己的下属身穿黑色貂衣进宫,并且保持汉朝的正朔腊日单独与左右一起吃饭喝酒。
公元前13年2月2日,历经几朝的太皇太后王政君去世,享年八十四岁,按照王政君的意愿,和汉元帝合葬在渭陵,王莽还特意找的扬雄为王政君作诔文。
后来,王政君说过的话果然都应验了,王莽的新朝并不长久,很快就消散在乱世了。幸亏是始更帝刘玄念及王政君的恩德,并没有将王家诛灭,只是将王莽的子女都处死了。
但是王莽能够走到今天,不得不说,也是有一定的实力的,总得来说,王莽是先将一手稀烂的牌达成好牌,又亲手把一手好牌打个稀烂。
王莽花了十几年,建立了新朝,本来王莽是钻了汉朝的空子,正赶上汉朝衰退的时机,趁虚而入,在加上王家百年来积攒的实力才走到了现在,而王莽却自以为全部都是自己的功劳,完全没有顾及到家族的未来,可以说将家底都挥霍光了。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王莽是怎样将一手烂牌打好的。
据王莽而自述《自本》中说,王莽的家族源自黄帝的第八代孙子虞舜。后来虞舜因为兴起在妈水的弯曲处,于是将姓氏改为嫣。到了周武王时期,嫣氏因为是舜的后代被封到了叫做陈这个地方,嫣氏又改为陈姓。
接下来传到了第十三代的一个叫陈完的人。这个陈完,字敬仲,后来不知道做了什么,就逃跑了,逃到了齐国,齐国公封陈完为公卿,陈姓又改姓田。田氏自齐国传到了第十一代,田和控制了齐国,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氏代齐。
田和之后,田氏又传了两代之后开始称王,传到了齐王田健这里,齐国被秦国灭掉。后来秦朝传了两代之后被灭掉。后来楚汉争霸时期,项羽大封诸侯的时候,封田建的孙子田安为济北王。
后来汉朝建立之后,田安的封国被剥夺,齐国皇族田氏,流落民间的时候,有算命的说,将姓氏改为王氏会得到庇佑,所以田氏将姓氏改为了王姓。
文景时期,田安的孙子王遂,把家安在在束平陵,生下了王贺,王贺又做了汉武帝的绣衣御史,后来因为私自放了强盗同党,被免官了。
后来王贺又生下了王禁,王禁是一个非常进取的人,他在长安努力学习法律,做了廷尉史。这个王禁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他一生作对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努力的长安做官,给王家争取了一个晋升的台阶,第二件事,生了许多孩子,为王家的崛起,留下很多人。
人就是机会啊,在这个乱世,只要一个家族的众多,就算是在概率上也是比较占优势的。王禁一生真的生下了很多孩子,足足有十二个,其中四个女儿,八个儿子;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下来王政君和王莽他爹。
王政君因为嫁给了汉元帝生下了汉成帝刘骜成为了一国皇后,将王家整个拔地而起,王政君成为了王家的关键人物。而王莽他爹就好像是一个工具人,王莽他爹在生下了王莽之后,就早早地去世了。
如果王莽他爹对王莽有什么影响的话,大概有两件。第一件事就是给了王莽生命,第二件事就是让王莽陷入孤苦无依的生活。
说来也是比较玄学,王禁一共生了十二个孩子,只有王莽的父亲是早逝的,其他的叔叔伯伯们都活得好好的,好像王莽他爹的使命就是生下王莽然后早早的死去。
因为王莽没有父亲,所以王莽被迫的需要早早地承担家庭的重担,成为了一个不能任性的小孩。
因为王莽没有父亲,王莽为了在王家生存下去,就不得不去讨好王家的所有人。虽然王莽的叔叔伯伯们是亲人,但是其实也是隔着一层,不会有人真的把王莽当作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没有父亲撑腰的小孩,王莽必须要去早早的成熟起来。
那个时候王莽的天空大概是灰色的,压抑的。不同于别的小孩会自怨自艾,王莽知道自己完全没有这个资格,他只能利用现有的条件为自己博一个出位。
为了能够获得家人的认可,王莽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呢。那就是卑微的讨好,极其卑微。
比如王政君做了皇后之后,他的父亲和兄弟先后九人都先后的被封侯,就是说除了王莽的家里,王家的所有人都得到了富贵,显赫的就很显赫,贫贱的就显得很贫贱。
王莽的叔叔伯伯,堂兄堂弟们全部都是衣着华丽,出门高头大马,香车美女的,只有王莽,虽然王莽的父亲死后也被追封为侯爵,但是王莽并没有得到什么具体的好处。王莽依然过着很清贫的生活,他的生活非常的谦卑简朴。
不仅如此,王莽还要供养老母亲和嫂子,还有失去父亲的侄儿,生活非常谨慎。一方面他要博览群书,广泛地学习,一方面他还有结交优秀的朋友,在加上在家里,王莽还要在家里讨好众多叔叔伯伯。
为了能够得到这些叔叔伯伯的认可,王莽要比他们的儿子和仆人还要周到和耐心地服侍他们。
有一次大司马王凤生病的时候,王莽接连几个月衣不解带,逢头垢面,甚至亲自品尝汤药,为王凤尝试药效的操作,这些行为说出来都比较夸张,但是王莽做的丝毫没有违和感。但是王莽对王凤做的一切,也真的将王凤感动了,后来王凤在弥留之际,将王莽引荐给皇帝和太后,后来王莽得到了他们的重用。
王莽从一个小小的黄门郎做起,渐渐的得到了能力的锻炼,后来王凤死后,王莽在家族了依然尽心尽力的侍奉各位叔叔伯伯,王莽就是用这一招,成功的得到了家族长辈的信任,后来王莽成功的靠着家族走上了高位。
王莽做到了不是让大家接纳他,而是让大家都去认可他,敬佩他,然后王莽也成功地做到了。
在王家富贵发达之后,很多王家的子弟,也就是王家的同辈人开始花天酒地,奢靡浪费,不思进取,把这些人和王莽放在一起,那就是鲜明的对比,王莽和同族的兄弟们比起来,有能力,有学识,有道德,无不良嗜好,在王家人的眼里,王莽显然就成了家族的希望。
但是王莽的优秀也给王莽带来郭一些困扰,因为王莽在同龄人里太过优秀,只要王莽稍稍的犯错就会被人诟病。比如,年轻的王莽曾经暗中买过一个婢女,后来这件事被王莽的兄弟知道了之后,开始添油加醋的阴阳王莽,婢女这件事,如果换做一般的官宦世家的子弟来讲是一件在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对于王莽来说,这就是极大的缺点。
因为王莽要演的是一个很完美的人,他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的瑕疵,所以,王莽在知道他的堂兄弟们知道自己买婢女这件事之后,马上找个理由将婢女送出去了,说是自己给别人买的,可想而知,如果是这样一早就送给别人了,但是王莽就是这样爱惜羽毛。
王莽这样的谨慎恭敬,最终真的打动了王莽的叔叔伯伯们,后来王莽的叔叔成都候王商还亲自上书给皇帝,为了给王莽争取利益,还向皇帝请求说,愿意将自己封邑分给王莽一部分,可能正式因为王莽受到叔叔伯伯们的高度认可,所以才遭到了堂兄弟的嫉妒。
其实不止王莽的亲人,只要是接触过王莽的人,都对刚忙高度认可,认为王莽是一个“贤人”,比如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胡骑校尉箕闳、上谷都尉阳并和中郎陈汤,都是当时位高权重的人,很有名望,他们都帮王莽说话,这就导致朝廷上下都说王莽的好话,传导皇帝的耳中,也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永始元年,汉成帝册封王莽为新都候,封赏一千五百户食邑。后来王莽又升迁为骑都尉兼光禄大夫加侍中,随着王莽的不断努力,又接连升迁,但是王莽并没有因为官职越来越高而骄狂,反而越来越谦卑。
王莽对待王公贵族和下属,以及平民百姓都非常亲厚,一视同仁。对待贫苦的百姓,他能够将多余的衣物分给穷人,周济百姓,以至于王莽自己的家中没有多余的衣物;对待下属也能够礼贤下士,宽容待人;对待上司,他的态度非常的谦卑恭敬,所以受到上司的认可。
王莽为了能够做到面面俱到,供养了很多智囊团,给他出主意,做事。还结交了很多将军,丞相,卿大夫。所以王莽经常能够听取被人的意见,做到一举一动都完美无缺,因此王莽贤良的名声传遍了朝野上下。
不仅如此,王莽还找了很多文人墨客为自己宣扬自己贤良的美名,以获得更高的声望,他的名望后来甚至超过了他的叔叔伯伯们。王莽在这方面的虚伪造作,令人发指,但是他自己却丝毫不会感觉到惭愧。
王莽哥哥王永英年早逝,留下一个儿子王光,王莽对王光非常照顾,王莽让王光到博士门下去学习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王莽为了让王光能够在学堂好好地对待,在他休假期间,亲自驾着马车,带着好肉美酒去犒劳王光的老师,连王光的同学也一起照顾到。
王莽在升迁的时候,也遇到很多政敌,比如太后姐姐的儿子淳于长,淳于长本身就是外戚,又是有能力,所以官位高至九卿,因为淳于长因为家族起势早,所以做官时间比王莽早,无论是名誉还是地位都比王莽高但是王莽却想要将淳于长从高位上拉下来。
于是王莽就在暗中收集淳于长得过错,像是这种大家族,一定是都他的黑色地带的,就算淳于长本人没有什么过错,但是他的家族也是有漏洞的,几乎古代的世家没有几个是干净的,所以王莽很容易就找到了淳于长的过错。
找错是容易的,问题是怎么样把淳于长的后路堵死,让皇帝放弃淳于长,让淳于长的过错变的无法挽回,没有被赦免的余地,这其中王莽上上下下的活动,收集了淳于长和他手下的罪过,利用外戚和皇帝之间的利益矛盾点,将淳于长犯下的罪直接摆在了皇帝面前,之后,王莽在利用宫中的暗线,让皇帝身边的亲信在皇帝面前吹风。
让皇帝认为淳于长触犯了他的利益,并且犯了无数不饶恕的罪过,已经到了不得不放弃的地步。里应外合,让皇帝自己将淳于长放弃掉了。可以说,王莽为了除掉淳于长,里里外外下了不少的功夫,耗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王莽为什么非要除掉淳于长呢?
因为淳于长其实是作为外戚控制朝廷的一个连接枢纽的工具,一旦这个工具人被拔出了,就像外戚地断了一条臂膀,而且淳于长并不是单一的一个人,而是与一股势力,淳于长为了能够能够扩张自己,还结交可很多高官和权贵,一旦淳于长倒下了,就会迁出一大串人,跟着倒下,这对王莽,甚至对于王家来讲都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说淳于长倒下会牵连很多人,因为古代不像是现代抓人要讲究证据,那个时候抓到一个人,就会把这个人的亲朋好友都抓起来查一遍,最后查完,不管有罪的没罪的,全都撸了,不能再做官了。
王莽将淳于长拿下了之后,王家的势力得到了再次的增强,因为淳于长犯罪,而连累了一大串人被免职,问罪,朝廷了空出了很多官职,王莽趁机将自己的门客和心腹安排了过去,王莽自己的势力也得到了增强,还因此得到了正义凛然的美名。
王莽将淳于长搬倒这件事在历史上有详细的记载,在《王莽传》和《淳于长传》里。因为这件事王家认为王莽的能力足够为王家做一颗擎天大树了,于是经过王家内部的抑制决定,让王根从大司马的职位上退下来,换成王莽上位。
而这一年,王莽刚刚三十八岁,他的实力,不仅超出了同龄人,还远远超出了他父辈的叔叔伯伯们。接下来王莽并没有因此飘飘然,反而更加谨慎,严格地要求自己,更加不知疲倦的工作。
有一次,王莽的母亲生了病,很多与王莽交好的王公大臣派自家的夫人来探视,王莽的妇人出去招待这些贵夫人们,都没有意见体面的衣服穿,贵夫人们见到王莽的妻子穿着如此落魄,差点将她认错为奴仆,了解到王莽的生活之后,大家都很吃惊,做了这么高的官,家中竟然如此简朴。
只不过王莽刚刚当上大司马辅政一年多,汉成帝就去世了,汉成帝去世之前册立定陶王刘欣为太子,那时候,皇太后王政君看到汉成帝没有孩子,在加上刘欣一事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也就没有说什么,那个时候王政君和王莽以及所有王家的人都认为,只要有王政君在,由王政君辅佐小皇帝,王家在朝廷依然如日中天,王政君和王莽都没有想到,汉哀帝上位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变了。
汉哀帝上位之后,不仅将自己的生母封为太后,还将自己的奶奶都抬了出来,封为皇太后,而当时汉成帝的皇帝赵飞燕也被封为皇太后,再加上太皇太后王政君,汉哀帝的头上就有了四个权势滔天的女人。
汉哀帝刘欣并不是王政君的亲孙子,自然不会对王政君言听计从,刘欣是由他的奶奶傅太后养大的,很听傅太后的话,而傅太后向来霸道跋扈,野心勃勃,根本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而汉哀帝从小不在的生母丁太后,出于血缘上的依恋,总是会扶持丁太后的外戚,这就导致王政君的处境很尴尬。
虽然王政君在后宫的职位最高,但是她在汉哀帝的面前说不上什么话,也就是说,汉哀帝听谁的话,谁的实际地位就更高。而权利的争夺,在朝堂上局势的变化瞬息万变,外戚,士大夫之间进行这很多的权利的争夺,到最后面的时候,是要看汉哀帝意思,而王政君很快认清,她在汉哀帝面前也说不上什么话,一旦王家的人被丁太后和傅太后的外戚拿住了什么把柄,那么汉哀帝大概率不会站在自己这一边。
经过慎重考虑,王政君决定让王家暂时退出政治中心的斗争,而王家现在重要的人就是王莽,于是王莽毫不迟疑地听从了王政君的话,向汉哀帝辞官。
没想到,汉哀帝不答应王莽的辞官,那么汉哀帝为什么不答应王莽的辞官呢?大概有两个原因,首先,王莽是辅政大臣,所处的位置比较重要,而王莽年纪轻轻无病无灾的就辞官,天下人都会议论皇帝的昏庸。第二个原因就是,汉哀帝知道自己是暂时还管不了这么一大摊子事,可能是预知了自己是个废物,不舍得王莽这么能干的人走掉。
但是很快,汉哀帝还是同意了王莽的免职。这是为什么呢?
汉哀帝拒绝王莽的离职之后,王莽继续在原有的职位上面工作,但是后面发生了一件事,事情的背景是这样的。
傅太后和王政君都是汉元帝的女人,不同的是王政君是因为生下刘骜成为了皇后,而傅太后后来才做了汉元帝的妃嫔,并且生下了刘康,可以说就是因为王政君先一步生下了儿子才成为了皇后,而傅太后母子深得汉元帝宠爱,甚至一度让汉元帝动过换太子的心,若是傅太后在前面生下儿子,傅太后和王政君指不定谁高谁低呢。
所以,傅太后因为换太子的事情,对王政君一直怀恨在心,即使做了诸侯国的太后也对当年的事耿耿于怀,后来傅太后看到汉成帝无子,便趁机扶刘欣上位,现在自己的孙子做了皇帝,傅太后感觉自己终于扳回了一局。
但是让傅太湖不高兴的是,即使自己的孙子做了皇帝,但是自己依然是汉元帝的妃嫔,王政君依然是汉朝地位最高的女人,傅太后见王政君依然是妃妾见到正室的关系,傅太后依然要向王政君行礼。
这就另傅太后很不高兴,下面的臣子因为这件事给傅太后出了个主意,傅太后见到往王政君要行礼,是因为王政君是太皇太后,如果傅太后也称为了太皇太后,自然就跟王政君平起平坐了,也就不用在行礼了。
于是傅太后就向汉哀帝要太皇太后的封号,那个时候汉哀帝还不是如此昏庸,他隐约觉得傅太后要封号这个事,好像有哪里不对,于是就召集官员开会讨论这件事。
没想到,汉哀帝将将傅太后要太皇太后尊号的时候一出,大部分官员都反对这件事,说名不正言不顺,确实啊,太皇太后是正室才有的尊号,如果傅太后死了,是可以追封的,但是傅太后活着,并且王政君还活着,傅太后于情于理都不应该得到太皇太后的尊号。
而在这件事情中,带头反对的人就是王莽,也是这一次,汉哀帝才发现,王家和傅家站在了水火不容的对立面,如果没有一方退却,战争不会停止。
于是汉哀帝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给傅太后皇太太后的尊号,满足傅太后的虚荣心,同时同意了王莽的再次的辞官要求,于是王莽因此成功的捍卫了王政君的地位,同时,也成功的退出了朝廷斗争。
在整个汉哀帝时期,王政君和王莽,以及整个王家在朝廷生存都极为艰难,王政君和王莽才知道,除了自己高高在上的位置以外,将皇帝掌握自己的手中,才是最安全的做法。
幸好,汉哀帝命短,在位仅仅六七年就去世了,这一次,王政君不在像上一次一样听之任之,而是在汉哀帝去世的时候,将王莽召回来,控制住长安城,将传国玉玺和军政大权都握在手上,选择年仅九岁的刘衎,也就是中山孝王的儿子,立为皇帝,是为汉平帝。
这一次,王政君和王莽在不敢轻视外戚了,于是拥护汉平帝登基的同时,杜绝汉平帝的外戚迁居长安,虽然这个举措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但是王政君也毫不犹豫的执行了,为了王家。
之后,王政君就命王莽继续辅佐汉平帝,小皇帝才九岁,他懂啥啊,只能让王莽代劳,就这样王莽就成为了,汉朝实质上的掌权人,再一次重现霍光的历史。和霍光不同的是,霍光没有这个野心,而王莽有。
王莽专政之后,就开始铲除异己,将不帮助自己的中立者,和政敌,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除掉,在讨好文人,儒生,让他们为自己宣扬他贤德的行为,提高自己在朝廷上下的名声。
同时最重要的就是王莽要讨好王政君。
王政君是王家一切权势地位的来源,也是王莽背后的金主,王莽想要在金主面前暗自的壮大自己,必须搞定王政君。好在王政君比较好搞定,她不喜欢参与政务,也不喜欢朝廷斗争,王政君从入宫以来,走的每一步都是不得已为之,真实的王政君,其实是一个向往自由的品行高洁的女子,很单纯。
所以王莽想要讨好王政君,只需要做好一个晚辈的样子,在好好的处理政务,不让王政君操心就可以了。
在王莽铲除异己之后,就开始动心思想要谋朝串位了,为了这个王莽可谓是花尽了心思,无所不用其极,比如,古代皇帝为了显示自己是天命所归,总是会利用鬼神之说来迷惑世人。
比如,汉高祖刘邦就搞过什么醉酒斩蛇,白帝之子,腿上有很多痣的说法,来宣扬自己与众不同,来宣扬封建迷信,收买人心。
到了王莽这里,是有样学样,有过之务无不及的学以致用,将一个接着一个的神迹捧到王政君的面前,逼着王政君跟自己谋朝篡位,但是王政君始终都不让。
王政君为什么不同意让王莽谋朝篡位?
答案很简单,按照王政君及其正确的三观,我们老王家就是给老刘家打工了,因为给老刘家打工,人家也没有亏待咱们,咱们就好好的给人家干活就行了,但你要是趁人家孩子小,就图谋人家的财产,那就是你不地道了。
王政君就是这么想的,的确,她这么想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王莽他不甘心啊,他兢兢业业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爬上高位,如今汉朝在走下坡路,小皇帝势弱,王家实力空前强大,王莽认为,这是他造反的好时机。
王莽等不及了,于是发动自己的支持者,造成天命所归,人心所向的局势,逼王政君交出玉玺,搞了一个禅让仪式,抱着小皇帝,将皇位就这样堂而皇之的撬走了。
直到这个时候王政君才知道,自己是养虎为患了,但是为时已晚,王莽已经做大到不可控制的地步,而且,这个时候王莽已经得到了王家支持,在相回头也来不及了,王家跟着王莽能得到更高的权势富贵,当然不会听从王政君的,正所谓“由奢入俭难”。
王莽从一个失孤的少年,努力读书,谦卑的对待所有人,得到王家的认可,得到王政君的认可,走上高位,这一路虽然看起来没什么,其实很艰难,没有人能够无欲无求的演这么多年,王莽的野心也不允许他在距皇位一步之遥的时候停下来。
之前的路太苦了,王莽不愿意停在这,他要实现自我,登上皇位,在释放真实的自己,因为王莽太过迫切,所以忽略了很多。
其实王莽在这个时候登上皇位尤其是很危险的,因为汉朝的土地兼并问题严重,百姓过得很苦,但是比如秦朝还是好上很多的,汉朝毕竟让天下百姓过了这么多年的安生日子,只是近几代的皇帝都太过昏庸,让百姓们失望了,但是汉朝还是有人望的。
首先,诸侯王的问题,虽然王莽专政时期,诸侯王都比较安生,但是谋反这件事一出,老刘家的诸侯王都不会高兴了,指定会揭竿而起,事实上他们也这样做了,但是因为老刘家的诸侯王之间各怀鬼胎,导致起兵失败。
其次,西域外族可能会趁机入侵中原。
最后,百姓支持王莽是希望能给自己带来好的生活,如果王莽没有做到,支持他的百姓,就会反噬他。
以上这些危机,王莽都没有考虑过,就急冲冲的上位了,导致后面不停的救火。
王莽上位之后,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托古改制,托的那个古呢?就是周朝,儒家的本源朝代。王莽试忠实的儒家信徒,从他善待儒生这一点就能够看出来。这场改革,也就是王莽的托古改制,是以王莽理想中的周礼世界为最终目的,以《周礼》为指南,从政治,民生,经济各项领域都有涉及。
在这个过程中,王莽在其中充分的实现自我,不在像做臣子的时候,那样稳中求胜,其实很急切,很刻板的从一个儒家教徒的视角,企图重建周朝礼制世界。王莽认为周朝的繁荣就是因为深刻的儒学浸染,周朝的失败,是因为后面的人,没有好好的走周天子的路。
所以,王莽将汉朝的很多革新都荒废了。
之后,王莽改了很多地名,官名,改人名,无所不改,只要他不满意就改,就好像是强迫症,所以后来很多人都说王莽是穿越者,但是对于这个说法,我们要尊重科学,保留意见。
其次,王莽渐郡县制改为分封制,减少诸侯王的薪水,也就是周朝的时候那样,王莽就没有想过,汉朝的诸侯王,就是分封制演变来的呀。
王莽登基第一年的时候,推出五均六筦,也就是说,在汉朝的五个大城市,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六大城市,设立五均官,五均官,就是把原来的师长,改任五均官。起下面设立交易丞,钱府丞作为辅佐的职位。
五均官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控制物价和控制市场供应,来稳定人们生产生活。王莽这个创新,听起来是不是很像现在的物价局,不仅像,王莽这个创意也非常超前,如果环境合适的话,这个举措应该是有用的,但是王莽没有考虑到当时汉朝的现状。
公元17年,因为五均六筦的制度太过严苛,就导致很多百姓一不小心,就会触犯制度,这样导致百姓怨声载道,甚至到后面揭竿而起。
王莽后来见到百姓有起义的,才意识到这个制度给百姓带来了这样的灾难,然后慌忙的取消了这项制度。
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土地兼并的问题,汉朝土地兼并问题严重,很多豪强,贵族,官员私下了占有很多土地,导致百姓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土地在百姓眼里就是生存的资本,如果没有了土地,百姓是吃不起饭的,严重的甚至会卖儿卖女。
汉朝再发展下去,江山再传个几代,汉朝迟早会土崩瓦解,但是没想到中间被王莽给截胡了,导致汉朝的江山又别老刘家的人给抢回来了,又延续了两百年。
针对土地兼并问题,王莽只能做到缓解。
公元9年。王莽下诏,将土地收回国有,不得私人买卖,推行王田制,这就是百姓的手中也有了可以种的土地,虽然不是自己的,但是百姓有使用权啊,所以土地兼并问题得到了缓解。
之后,王莽还规定,奴隶问题私有制,不可以买卖,违令者问罪王莽为什么傲特意规定这个呢,是因为当时的汉朝,奴隶的人数也有很多,大概达到了三百八十万,也就是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
王莽之所以关注到奴隶问题是因为,他曾经将一个心爱的买来的女子,送给别人,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之后王莽很后悔,在加上王莽是儒家学者,对于人有这天然的爱护,明白奴隶都是百姓活不下去了没办法,才卖身为奴的。
到最后,外族入侵,百姓起义,彻底粉碎了王莽的周礼复刻的帝国梦。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一位皇帝一直备受争议,他就是嘉靖皇帝。有人认为他是一位昏君,但也有人认为他有一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战争频繁的战国时期孕育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和思想家。其中,吴起无疑是这一时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位官员,他以严峻刚直著称,甚至连首辅张居正都对他忌惮三分。他就是明朝著名详情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 王昌龄,字少伯,生于唐朝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边塞诗风最为盛行的时详情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期的实际统治者,她的生活方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史料记载,慈禧每日凌晨便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楚汉之争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而在这场争斗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引人关注:项羽为何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的形象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扭曲,而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就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详情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朝代,而在这个时代中,有一个人物的名字总是引人争议,他就是魏忠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和故事被时间的尘埃所掩盖,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便是关于曹睿身世的一段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以其非凡的智慧和策略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司马懿,这个名字在三国时期的详情
在蒙古帝国的历史中,成吉思汗的崛起是一个传奇。他的成功征服和统一了蒙古诸部,并最终建立了一个横跨详情
在中国古代社会,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其中,入土为安是一种普遍的丧葬观念,意指人死后应被安葬详情
清朝乾隆年间,一个名叫和珅的官员迅速崛起,最终成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的大臣。和珅的权势之大,影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女性诗人的身影虽然稀少,但她们的作品却如璀璨的星辰般闪耀着不朽的光芒。东晋时期的女详情
在中国封建历史的长河中,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是常有的事,然而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帝王——明朝的建详情
冲绳岛战役,又称冲绳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最后一场重要陆地战役。XXXX年X月X日至6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联姻往往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精心策划的一种手段。宣太后与义渠王的结合便是其中详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直是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南宋时期,面对国家危亡和社会动荡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封建历史中,牛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动力来源。因此,不少朝代出于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出台详情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长卷中,清朝乾隆年间的和珅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作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女性因她们的智慧、美貌或权力而被后世铭记。王宝钏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名字与唐宣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如同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飞跃。作为北京大学详情
西门吹雪,这个名字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以剑术高超、性格孤傲而著称,被誉为剑神详情
在中国古代,丹书铁券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免死金牌,它代表着持有者可以免受一切法律的制裁。而在《水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