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小字九江,南直盱眙人,明朝初期将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李景隆因为有较为显赫的家世加持,使得李景隆能够很快被建文帝朱允炆所重用,从而成为攻打燕王朱棣大军的主帅。
不过李景隆最终还是辜负了建文帝朱允炆对他的信任,李景隆在保卫都城南京兵败之后,没有选择誓死不降,反而选择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进入都城之中。
那么在燕王朱棣进入都城南京后,李景隆的下场如何呢?是被燕王朱棣杀掉了呢?还是被燕王朱棣所重用了呢?在正式回答问题之前,先来说一下李景隆较为显赫的家世。
李景隆的官场之路之所以如此的顺利,只要跟他显赫的家世有关,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跟明太祖朱元璋有着较为深厚的关系,李文忠的父亲李贞在早年间娶了朱元璋的姐姐为妻,朱元璋的姐姐为李贞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保儿,之后被朱元璋改名为朱文忠。
李文忠的父亲李贞,在朱元璋落魄的时候,不仅不嫌弃朱元璋,反而还对朱元璋特别好,使得朱元璋与李贞一家感情较为深厚,不过好景不长,由于李贞一家所在的地方发生了特大的旱灾,不过这还不是最惨的情况,特大旱灾没发生多长时间,又开始了瘟疫。
这两种灾难加在一起,导致李贞一家所在的地方,因此死去了不少的人,李贞的妻子在这两场灾难中的折磨之下去世了,李贞在安排完妻子的丧仪后,不光捐出了自己所有的钱财,还杀掉自己养了多年的牛和猪,给活下来的乡亲们吃,和活着的这些乡亲们相互慰藉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不过好景不长,李贞所在的地方,有战乱发生,为了避难,李贞带着儿子保儿去往当时的淮东地区避难,之后李贞因为听说自己的小舅子朱元璋在滁州发展的不错,因此选择去投奔朱元璋,当时的环境处于乱世,到处都在打仗,因此李贞带着儿子保儿投奔朱元璋的途中,并不是十分的顺利。
经过一个月的辗转,李贞带着儿子终于来到了朱元璋所在的地方,并且在之后成功的见到朱元璋,可能是因为投奔舅舅朱元璋的过程,实在是太过艰难,同时加上想去死去的母亲,使得保儿在后来见到舅舅朱元璋后,趴到舅舅朱元璋的怀中大哭。
朱元璋在看到侄子保儿哭的这样伤心之后,自然也是十分心疼的,之后更是将保儿养在身边,同时将保儿改名为朱文忠,不过后来被改为李文忠,朱元璋给侄子朱文忠请了很多优秀的老师,教导他学习,侄子朱文忠自身本就聪慧,加上很多优秀老师的指导,使得朱文忠之后成为了一个文武双全之人。
后来李文忠跟着舅舅朱元璋四处征战,参与了很多重要的,并且屡获战功,朱元璋在后来建立大明之后,李文忠一直是以武将的身份在朝中的,朱元璋坐上皇位的后第二年,元朝政权依然存在,为了消除隐藏的威胁,朱元璋派大将军常遇春出征塞外,李文忠作为偏将军跟随大将常遇春出征塞外。
李文忠跟随常遇春一路打到了元朝陪都的上都,并且还赶走了元顺帝,不过没过多久常遇春就去世了,在常遇春去世后,朱元璋便派徐达接替了常遇春的大将军之职,李文忠被明太祖朱元璋任命为虏左副将军,李文忠与徐达各率一路兵马继续征战塞外,经过几个月的征战,最终彻底消除元朝的政权。
在此战大捷后,李文忠和徐达被召回都城南京,因为这个时候,明太祖朱元璋要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李文忠因为在之前对元朝政权的征战之中,所获的功劳最大,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和右柱国,以及曹国公一职,除此之外,明太祖朱元璋还赐予李文忠爵位世袭的资格。
李文忠在后来被派往各地征战,每一战都取得了胜利,之后更是跟韩国公李善长在一起商议国事,因为长期的征战导致李文忠的身体越来越差,最终病倒了,在病榻一年后,最终因病情加重导致病逝,终年四十岁,李文忠病逝后,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为李文忠写祭文,同时追封为岐阳王,另外赐予李文忠武靖的谥号,另外还将李文忠的牌位放到太庙中供后人祭祀。
因为父亲李文忠的原因,使得作为儿子的李景隆,在李文忠去世后,深受明太祖朱元璋的重用,不仅承袭了曹国公的爵位,还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太子太傅,一直持续了十年,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帝。所以,李景隆除了与朱允炆是君臣关系以外,另外还有一层亲戚的关系。
李景隆得以能够经常与朱允炆见面,关系也就更近一步,后来更是成为了朱允炆的心腹,深得朱允炆的信任和重用,朱允炆继位以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削藩,建文帝朱允炆先是拿一些比较好收拾的藩王开刀,先后削掉了五个藩王,在削完这五个藩王后,建文帝朱允炆开始对当时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下手。
燕王朱棣最初因为自己的儿子们被建文帝朱允炆扣留在都城南京之中,使得燕王朱棣不得不用装疯卖傻的方式,来消除建文帝朱允炆对她的戒心,经过燕王朱棣的一番努力之下,后来燕王朱棣在都城南京扣留的儿子们,被建文帝朱允炆送回。
在儿子们送回后没多久,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一开始与燕王朱棣对战的将军是耿炳文,耿炳文与燕王朱棣的对战,最终与失败告终,在战败之后,建文帝朱允炆,听取大臣黄子澄的建议,改用李景隆为主帅,李景隆不仅不擅长谋略,更不擅长带兵,因此最终燕王朱棣的对战,毫无意外的失败了。
李景隆失败后,推荐他为主帅的大臣黄子澄,感到十分得羞愤,因此在后来在建文帝朱允炆多次建议诛杀李景隆,不过建文帝朱允炆并没有听取黄子澄的建议,去诛杀李景隆,反而继续用李景隆作为主帅,李景隆之后与燕王朱棣多次的作战中,依然还是失败。
燕王朱棣乘着胜利之势,一鼓作气,很快就打到了渡过了长江,马上就要打到了都城南京,消息传到都城南京后,建文帝朱允炆为此忧惧不已,并在之后派李景隆前往燕王朱棣那里,进行议和,不过被燕王朱棣拒绝了,燕王朱棣很快打到了都城南京的城门金川门,李景隆见大势已去,于是决定打开城门向燕王朱棣投降,迎接燕王朱棣的大军入城。
都城南京就此落到了燕王朱棣的手中,之后没过多久,宫中起了一场大火,这场大火之后,建文帝朱允炆就此失踪,史称金川门之变,在攻下都城南京的六个月后,朱棣登基,坐上皇帝的宝座,史称明成祖,李景隆因为迎接大军进入都城南京有功,被明成祖朱棣加封为太子太师。
朱棣登基以后,每当有军国大事商议的时候,明成祖朱棣总是让李景隆排在首位,这让其他有功的大臣,为此感到十分的气愤和不公平。不过好景不长,李景隆因为与弟弟密谋叛变的事情被人告发,李景隆不光是被明成祖朱棣夺去曹国公的爵位,之后朱棣更是将李景隆和他的弟弟的,加上所有家人,一起软禁,同时抄没了他们的家产。
经历此番重大变故的李景隆,在最初的时候,选择用绝食的方式来了结自己,不过最终并没有死,直到明成祖朱棣统治末期,才去世,因为史书上并没有交代他的出生和去世时间,因此他最终去世的年龄不详。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尊称为江西诗派鼻祖。他的一生充满了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一位皇帝一直备受争议,他就是嘉靖皇帝。有人认为他是一位昏君,但也有人认为他有一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战争频繁的战国时期孕育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和思想家。其中,吴起无疑是这一时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位官员,他以严峻刚直著称,甚至连首辅张居正都对他忌惮三分。他就是明朝著名详情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 王昌龄,字少伯,生于唐朝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边塞诗风最为盛行的时详情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期的实际统治者,她的生活方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史料记载,慈禧每日凌晨便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楚汉之争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而在这场争斗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引人关注:项羽为何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的形象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扭曲,而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就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详情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朝代,而在这个时代中,有一个人物的名字总是引人争议,他就是魏忠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和故事被时间的尘埃所掩盖,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便是关于曹睿身世的一段详情
在蒙古帝国的历史中,成吉思汗的崛起是一个传奇。他的成功征服和统一了蒙古诸部,并最终建立了一个横跨详情
在中国古代社会,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其中,入土为安是一种普遍的丧葬观念,意指人死后应被安葬详情
清朝乾隆年间,一个名叫和珅的官员迅速崛起,最终成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的大臣。和珅的权势之大,影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女性诗人的身影虽然稀少,但她们的作品却如璀璨的星辰般闪耀着不朽的光芒。东晋时期的女详情
在中国封建历史的长河中,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是常有的事,然而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帝王——明朝的建详情
冲绳岛战役,又称冲绳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最后一场重要陆地战役。XXXX年X月X日至6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联姻往往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精心策划的一种手段。宣太后与义渠王的结合便是其中详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直是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南宋时期,面对国家危亡和社会动荡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封建历史中,牛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动力来源。因此,不少朝代出于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出台详情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长卷中,清朝乾隆年间的和珅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作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女性因她们的智慧、美貌或权力而被后世铭记。王宝钏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名字与唐宣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如同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飞跃。作为北京大学详情
西门吹雪,这个名字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以剑术高超、性格孤傲而著称,被誉为剑神详情
在中国古代,丹书铁券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免死金牌,它代表着持有者可以免受一切法律的制裁。而在《水详情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尊称为江西诗派鼻祖。他的一生充满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创造,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将简要介绍黄庭坚的生平和他的艺术成就。 黄庭坚生于1045年,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