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以牲畜或人为动力的车,到今天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乃至无人驾驶汽车等,车的种类多种多样。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古代的车夫们虽然不懂得现代科学,但在两千多年前其实也在经历着一部非常厚重的车辆应用发展史,其中发生过很多故事流传了下来,很是值得一聊。
(一)秦前时期
“车”的最初甲骨文字是一个典型的象形文字,一看就能看出来,它有两个或三个车轮子,中间靠车架子牢固地串接成一个整体,非常形象。车这种交通运载工具最早发明于什么时候,现在很难得知,但从这个字可以知道,从创造出象形文字时就有了车的应用,也就是出现了“车夫”这一职业。
那肯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简单制作的车,到复杂设计、精美装饰的车,特别是到了商朝以后,车的应用应该比较普遍,因为那是一个商业开始发展起来的社会。
最早且非常有名的车夫,应该是周朝的开创者姫昌,和秦国的初创者之一造父。姫昌为求贤,驾车去渭水边迎请姜子牙,姜子牙叫姫昌亲自拉车才愿意去辅佐他,然后姫昌就亲自拉了八百步,中间还歇了一会,姜子牙后来就保佑了周朝八百年,周朝中间也中断了一会。
这是两个老头之间的故事,带点玄妙色彩,大家都知道。但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姫昌驾着的是牛车还是马车呢?我觉得应该是牛车,牛车温驯容易驾驭,驾驭马车得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行,比如后来的造父。
造父“以善御幸于缪王”,也就是周文王姫昌的六世孙周穆王的御用车夫。后来徐偃王作乱,造父驾车带着缪王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得到赵地封赏。不仅造父是车夫,造父的先人费昌也曾是商汤王的车夫,帮助过商汤灭了夏桀;另一个先人太戍也是某代商王的御用车夫,等等。
所以可以说,秦国的初创者们都出自车夫世家,都不但善于养马,也善于驾驭车马,他们出自西戎之地,天生就善于与马打交道,是骑在马背上开创出一个西北强国。这些“养马御马”的家族基因,已经决定了后来的秦国在战车作战技能上,比别的国家更先进更强悍。秦国的历代统治者对道路和交通的理解,肯定比别的国家的统治者理解得更深刻,这也是秦国为什么能修建成功历经千年而不坏的秦驰道与秦长城的原因之一。
造父也成为古代车夫的代称之一。
马的速度比牛快,古代的战车是由马拉的,所以战马与能够驾驭战马的车夫的地位都极其重要,国家军力的强盛直接与马匹有关,比如百乘小国、千乘之国与万乘之国的划分,秦国在春秋时期的实力还是个百乘小国,“子蒲、子虎帅车五百乘以救楚”。司马原是专门负责管理马匹的军职,后来成为军队统帅的代称,掌握了兵马就相当于掌握了国家军队,这个称呼从周朝时就开始了,“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乃告司马、司徒、司空、诸节”。他们还把军队中的马车称作“戎车”,“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
周朝之后诸侯割据,开始礼崩乐坏,出现如孟子所讲“春秋无义战”。车夫本来是主人非常信任的人,这时候连车夫都开始变坏了。期间有这么一个故事,郑、宋两国交战前,宋军统帅的车夫由于没吃到羊肉,竟然直接驾车带着统帅冲到郑军阵中,宋军统帅被生俘,宋军大败。这真是一个讽刺,也为以后的君主们谨慎挑选自己的车夫敲响了警钟。
春秋末年,出现了一位伟大的车夫,他就是孔子。孔子有自己的马车,驾驭水平应该很高,他教授的课程“六艺”中就有“御”这门课,但是孔子授业以后,出门很少自己驾车。有人曾嘲笑孔子“学问太渊博”了,孔子听说后就自嘲说他其实也有手艺专长,“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他最想选择的谋生职业就是当一个车夫,车夫那时的社会地位可不低。
“圣人无常师”,孔子的很多学问就是从驾车中感悟而来的,比如“驷不及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等等,还有驾车坐车的规矩,比如“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成为他传播礼学的教学素材。还有他不愿意卖车为儿子、颜回换棺椁的事,可以看出孔子对车辆的特别看重,比现代人爱车犹有过之。连孔子这样心胸开阔的人都不愿把车卖了或借人,那别人就更加可想而知了,孔子曾自叹“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古时真的很少有人愿意把驯好的马和马车借给别人使用。
车是古人的最贵重财富之一,观人的穷富与地位就看他有什么样的车,有没有自己的车夫,以及车的数量。孔子为了师者和大夫的面子(他称之为礼),出门经常有自己的车夫,比如冉有、子路等,“子适卫,冉有仆”。孔子实际上是非常爱面子的,特别是在君主们面前,到了孤傲的地步,稍不合心意就往脚底抹油。可有次他坐在车上一动不动去和楚人接舆打招呼,就缺了礼数,等他醒悟过来下了马车,接舆已经不理会他走了,孔子感叹惭愧不已,这世上比他孤傲的人有的是啊。
(孔子)
孔子作为一个有教养的老师,不会无由地对别人无礼,自然也不接受别人对他无礼。他有次出游在卫国时,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坐一车出宫,让宦官陪侍车右,让孔子坐在第二辆车上当随从,车队招摇过街。孔子觉得被羞辱了,发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的感慨,马上离开了卫国。
拥有马车的人了不起,能有机会驾驭马车的人也是脸上有光的,那意味着在和上等人打交道。孔子同时代的齐相晏婴,他就有一个车夫,以能当晏子的车夫而洋洋得意。这个车夫的妻子有次偷看丈夫驾车,发现他作为一个车夫是非常傲慢,而坐车的晏相却一脸谦逊,她当天夜里就把丈夫剋了一顿,车夫自省过来惭愧不已,后来改正心态,被晏相提拔当了大夫。
一个人若主动愿意去给别人当车夫,那表示很高的敬意,比如上面提到的姫昌给姜子牙当人力车夫,还有信陵君替侯嬴驾车,范睢假装车夫去接须贾等。晏婴是一个贤人,贤相,连司马迁都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他用愿意给晏婴当车夫表达对晏子的敬崇。三国时孙权对鲁肃说我下马迎接你,“足以显卿未?”鲁肃说这还不够,等你克成帝业后,“以安车软轮征肃,始当显耳”,你老孙要亲自驾豪车来迎接我才能显示我的荣耀。
车辆,古时也是国家财富,意味着国家实力,比如上面讲过的“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一国战胜另一国,也必将洗掠对方的车马,比如“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于燕”。能管理多少车辆,意味着一个人能力的大小,能治理好多大的国家。孔子就评价仲由“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评价冉求“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可见驾车经验对孔子思想的影响之深,在他的学说中随处可见。
还有趣的是,在孔子之后,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从《山海经》中发现灵感,在《楚辞》中讲到一个名叫羲和的女神,每天驾车带着太阳出来游玩,義和若没出来,就看不到美丽的花儿如光芒一样开放。義和算是仙界的第一个车夫吧。
(二)秦汉时期
自从马车走上战场成为兵车,车与车夫的关系更加紧密,在大型战争中成为胜负的关键,驾驭兵车的车夫也是最关键的战士。秦国之所以能在数百年战争中由微到大,由大到强,最后胜出,这与该国历来重视驾御的传统分不开,兵车更为先进。
“车”是中国象棋中最有威慑力的棋子,这也是源于古代车马文化。可以这么说吧,古时也是”兵车里头出政权”,只是我们很少发挥想象力,想到“车”厉害的背后,真正厉害的其实是驾驭兵车的车夫,得车夫者得天下。
秦始皇时期,出现了两个很有名的车夫,赵高与嫪毐,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嫪毐因宠幸于太后,被封为长信侯,在山阳居住,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等事情,事无小大皆决于毐,想来嫪毐不仅侍候太后有本事,驾车能力也不错,可以带着太后在远离咸阳皇宫的地方作逍遥游享鱼水欢。但是后来嫪毐事发,被嬴政抓住,“始皇取毐四支车裂之,死于车下”,车裂的下场很惨。
另一个赵高,是嬴政的亲信,被封为中车府令,管皇帝的印玺和车马,秦始皇出外巡游,都是由赵高当御用车夫管理车队不离左右。秦始皇死后,赵高篡政,天下大乱,有一种说法他也是被车裂而死,“吾读《秦纪》,至于子婴车裂赵高……”
这也是司马迁自己说的。
再加上秦两代丞相商鞅、李斯,他们四个都是被车裂而死,殊途同归了,马车成了生撕活人的刑具。我想,商鞅、李斯也算是驾驭大秦帝国这辆大车的车夫吧,车夫们最后都翻了车,糊里糊涂死于车下。
接着又出现了两个有名的车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陈胜的车夫庄贾,一个是刘邦的车夫夏侯婴。前者庄贾在陈胜败逃之中杀了主子降秦,转而又被陈胜的臣子起兵所杀;后者起初就随刘邦造反,屡救刘邦于危难之中,辅佐刘家四任皇帝长达数十年,最后赐印封侯,这两位车夫的命运真是天上地下之别。他们与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真是一门大学问,简单地说至少有这么一个道理:敬人者人恒敬之,轻人者人则轻之。
命运奇特的不得不提汉初的风云人物韩信,萧何称他“国士无双”,可他遇上刘邦真不知是幸运还是倒霉。刘邦在需要他时,如韩信自己所说,“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不需要他时,即使“韩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刘邦也“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不管是宠幸还是降罪,车辆与车夫都成了刘邦政治操作的道具。
刘邦其实从头到尾就没有真正信任过韩信,这个政治流氓在用人上就是一个赌徒,有他的一套,这连他的连襟樊哙都没能例外。樊哙是刘邦的骖乘也就是贴身护卫,经常和夏侯婴一左一右把刘邦保护在戎车中间,救过刘邦很多次,但刘邦临终前听到了一个馋言就要杀樊哙,让樊哙屈坐了一回槛车。刘邦若再死慢一点,樊哙可能就真的死在槛车里了。
戎车,是指君上或主帅乘坐的战车,它与一般的战车有所不同,就像总统的防弹车与一般的小车不同一样。戎车上主帅居中,左边是车夫,右边是护卫,而一般的战车,是车夫居中,左有弓箭护卫,右有持戟护卫,远近战搭配。
在大秦帝国“车同轨”改革前,不同国家、不同用途的专用车辆,建造尺寸、样式、轻重都不一样,所以通过车经过留下的车辙痕迹,能辨别出经过的是什么车。先秦时把牛车叫大车,把马车叫小车。牛车在古代一般是平民和穷人用的民车,比如唐诗中卖炭翁的牛车,电影《大篷车》中吉普赛流浪者的牛车。但在东汉时,出现过以牛车为贵的社会风气。古代驾驭马车当车夫也要考驾照,同时驾驭好几匹活马整齐前进甚至奔驰起来,可比现在人驾驶机械化车辆要难很多,考不过那就只能去驾牛车。
到了汉代以后,车的用途更加细化,车文化更加丰富。比如辎车是指有帐篷可以躺卧的车,贵族妇女用车;乘车,没卧铺的车;安车,长者坐的车;槛车,囚犯坐的车或关猛兽的车;革车,指兵车;轩车,有高棚,曲周屏车,高级官吏用车;轺车,无帷小车,一般低级官吏用车;辂车,皇帝坐的车,也叫金根车;辇车,用马拉的大车,车夫也叫辇夫;斧车,鼓吹车,都是仪仗队用车;猎车,狩猎用的车。还有请降之车,用白马素车;天子之车,用黄缯盖裹;天子丧车,用黄屋左纛,等等规矩。从这些可以想象,车夫这一职业的发展繁细程度已经是相当可以了。
上面说到刘邦乘坐戎车,左右有人护卫。另一个大英雄项羽,却没有关于他坐兵车的形象,他不需要车夫。项羽骑的是战马,那匹有名的骓马。这是刘邦和项羽的一个明显区别,其实这背后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分水岭:在秦汉之前,战车应用还是比较普遍,诸侯各国还没有学会骑马作战;从汉以后,汉朝军队开始跟匈奴学会了骑马作战,战马骑兵成为主流,笨重、缓慢又易受限于地形的战车慢慢被淘汰。
所以磨合到武帝时代,卫青、霍去病们就能率领骑兵发起千里奔袭作战,歼驱匈奴,建立功勋,匈奴国当时都没能预料到汉军的这一巨大变化。卫青大将军原本就是一个车夫,马夫,现在变成了骑士将军,这是具有时代背景的历史性的转变。
(三)汉朝以后
从秦汉以后,战车慢慢退出战场,成了军队后勤运输工具,和民用车没什么区别,对车夫的要求也不再那么严格。在《说岳演义》中,我们还能读到金兵研发出新战车铁浮屠大败宋军,说明古式战车战术对宋军已属很稀罕了,岳飞也发出“驾长车,踏破驾兰山缺”的感叹。但民用车辆与车夫文化继续发展,渗透到老百姓的生活之中,在诗词、戏剧、小说等文学中都有体现,比如《红楼梦》中就描写了各种各样的车辆,与乘车驾车文化。
我们传统的中元节,有一个烧包袱送冥钞的程式,包袱中必须提前留出两叠半封包的包袱,露出里面的冥钞,包袱上写明“车夫分用”,可见民间对车夫的重视,连阴间的车夫都担心他们不能尽职尽责,把冥钞送达地下先人的手中,只能以钞贿赂。
车夫与车辆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火药时代到来,车辆一直在改进发展之中,等到进入蒸汽工业时代,车辆与车夫的概念和古代完全不一样了,人们习惯把驾驶现代车辆的车夫叫做司机了,旧式车夫的社会地位下降。
近代车夫成了社会底层最接近社会真相的一个群体,所以他们经常成为作家们观察和描写的对象,比如老舍、鲁迅、契诃夫笔下的人力车夫。车夫从古代的接近上层人物跌落到底层,也是社会发展的的必然结果。现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攻关与发展,连现代司机这一职业也变得岌岌可危了。最近某著名公司提出的造车目标,是“不需要人来驾驶,不排废气”,也就是想要完全消灭车夫、司机这一职业。
随着祝融号太空车在遥远的火星地表上慢慢驰动,开始履行火星探测任务,车夫的职业真的会将完全消失吗?这虽然是现代科技的梦想,但我认为在这烟火人间,有人服务的车辆始终更贴人心,能自己操纵的车辆更有最后的安全底气,车夫或司机永远不可能完全被格式化程序和电子信号控制下的无人驾驶技术所取代。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姓氏体系中,司马是一个相当常见的姓氏。然而,当我们谈论到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司马欣详情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吕布被塑造为英勇无敌的武将,然而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吕布并未被列入蜀汉详情
春秋时期,吴国的历史充满了权力斗争和血腥冲突。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王僚和庆忌的父子关系成为了一详情
关羽,字云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将,他的英勇和忠诚使他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他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与政治斗争的时代。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有一位关键的人物——他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汉高祖刘邦斩白蛇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个故事不仅被视为秦朝灭亡的征兆,也是刘邦推翻秦朝详情
汉成帝刘骜在位共25年。 汉成帝,即刘骜,是西汉的第十二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从公元前33年开始详情
在中国古代汉朝宫廷中,钩弋夫人以其非凡的身份和悲剧性的命运,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北宋末年发生的靖康之难是一段让人痛心的往事。这场灾难不仅标志着北宋的灭亡,也使得详情
薛仁贵,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一位闻名于唐朝初年的军事将领。 首先,薛仁贵(614年-683年3详情
东周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秦朝。这个朝代不仅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也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激流中,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叡承载着父辈的遗志与国家的重任。他在位期间,不仅继承了曹操详情
明朝历史上,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是一桩悬而未决的历史之谜。据史料记载,建文帝是明成祖朱棣发动靖详情
岳飞,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和著名将领,因其忠诚勇敢、战功卓著而深受后人敬仰。然而,他生前却因政治斗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其一生与死亡都充满了悲剧色彩。崇祯皇帝,原名朱由检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元嘉时期是南朝宋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孕育了三位杰出的文学家——谢灵运、颜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鞋履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不仅承载着实用性的功能,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详情
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这场灾难不仅对详情
在波澜壮阔的欧洲历史长河中,玛丽娅·特蕾莎以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开明的统治理念,成为了18世纪最著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秦国以其非凡的崛起与戏剧性的灭亡,成为了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中国历史详情
画家四祖,这一称谓汇聚了晋唐时期四位杰出的绘画大师,他们分别是**东晋的顾恺之、南朝宋的陆探微、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成语兔死狗烹是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成语,它的意思在于表达一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行为。具体来说,这个详情
《全唐诗》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 《全唐诗》的编纂工作始于清代,由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如同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飞跃。作为北京大学详情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以其卓越的书法艺术成就,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被誉为书法史上的传奇人物。 首先,我们来谈谈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被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