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在明朝末年,出现过两次众正盈朝的局面。
所谓众正盈朝,就是朝堂上主政的都是正人君子。
而正人君子单指明末第一大政治团体东林党,以及支持东林党政治主张的同盟团体。
这两次众正盈分别出现在明熹宗、天启皇帝执政之初和明思宗、崇祯皇帝执政之初。
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能当上皇帝,都是受益于东林党的努力。
所以,他们都对东林党抱有一定好感,愿意跟东林党分享权力,也愿意把部分朝政的主导权交给他们。
但这两位皇帝也都在起用东林党后的短短几年内,又抛弃了东林党。
崇祯皇帝还好点,在醒悟过来后,只是排斥东林党人入阁主政,可天启皇帝却放出了魏忠贤这个大杀器,把东林党人整得死去活来。
东林党人是不是正人君子?从古人应该遵循的道德操守上看,估计大部分都是,但正人君子未必就能治国。
从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到,东林党人也会排除异己,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大多数同类团体都会排除政治见解不同、治国理念不同的异己。
但他们在排除异己,及得到皇帝的信任之后,却没能扭转明朝日益艰难的国势,反而搞得越来越差。
比如国家的财政问题,东林党人主政后,只会削减自己代表的利益团体的税额,却去增加跟自己毫不相关的省份的税额。
这样干的结果是,明朝的财政问题得不到缓解不说,还因加大了某些贫困地区的负担,激发了民变。
再比如,天启皇帝已经把朝政的大部分权力交给东林党人了,可他们还不满足,试图联手皇帝身边的大太监(王安),让政治局面恢复到当初张居正联手冯保时,架空皇帝的局面。
这或许就是连续两任明朝皇帝先是重用他们,然后又决然的抛弃他们,甚至天启皇帝默认魏忠贤迫害他们的原因。
不过,导致东林党人在众正盈朝后迅速下台的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在关外,财政问题和政治博弈,不是短时间能看到结果的,可关外溃败的恶劣影响,却是立竿见影。
在明末,明朝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关外的后金(清朝)带来的威胁,但在两次众正盈朝时,由东林党人支持的辽东军事主官,都让这个威胁都变得更加巨大了。
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也是万历四十八年)九月,东林党人袁应泰在天启皇帝刚继位不到一个月时,就受命巡抚辽东,再一个月后,接替被罢免的熊廷弼,成为辽东经略。
但在袁应泰接任辽东军事主官不到半年后,至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三月,明朝就丢掉了沈阳和辽阳这两座重镇,袁应泰于辽阳失守时自杀殉国。
得知噩耗后,天启皇帝为挽回辽东不利的局面,赶紧重新起用熊廷弼经略辽东,可同时,东林党赶紧提拔自己人王化贞当了辽东巡抚,用以掣肘熊廷弼。
辽东经略和辽东巡抚的意见不能统一,对于跟后金作战,影响是很严重的,特别是,王化贞能指挥的军队数量还要超过名义上的上司熊廷弼。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王化贞在跟后金的对决中大败,这一败,使得明朝丢失了整个辽西走廊,40余座堡垒丢弃,后金的兵锋直指山海关下。
要不是熊廷弼及时组织辽西走廊的所有百姓迁移到关内,并坚壁清野,迫使后金因无粮退回辽阳,主动放弃了辽西走廊,明朝的局势就很危险了。
东林党人袁应泰、王化贞主兵辽东后,明朝几乎失去了整个辽东的土地,这让天启皇帝看出了东林党人在兵事上的无能。
关外局势的崩坏或许促使了天启皇帝放弃东林党人的决心。
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初,天启皇帝接受魏忠贤的举荐,让非东林党人魏广微(魏忠贤同乡)入内阁,在全东林党人内阁中,打开了一道口子。
这其实已经表明了天启皇帝对东林党人主政后,使得局势败坏的不满,天启三年末,天启皇帝又任命魏忠贤兼管东厂,这个任命,是连刀子都举起来了。
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魏忠贤在天启皇帝的默许下,对东林党动手。
至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大批东林党人被赶出朝堂,“东林六君子(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被迫害致死,魏忠贤代表皇权独揽朝政,天启时期的众正盈朝结束。
天启四年后,东林党人不主政了,明朝在关外反而打了一次大胜仗。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袁崇焕打出“宁远大捷”,这是自后金起兵以来,明朝首次战胜后金,虽然只是防御作战,但对明朝上下士气的提升,是有巨大帮助的。
袁崇焕其实也是东林党人,但他是天启皇帝的老师孙承宗举荐的,同时,他在魏忠贤势大时,也曾为魏忠贤修建生祠,所以,得以在任上顺利主兵。
但“宁远大捷”后,袁崇焕还是因魏忠贤的缘故,辞官回乡:“忠贤因使其党论崇焕不救锦州为暮气,崇焕遂乞休。”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天启皇帝驾崩,崇祯皇帝继位,在崇祯继位之初,同样以东林党人为国之肱骨。
并且,崇祯皇帝在继位的当年,就把曾经迫害东林党人的魏忠贤给干掉了。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十二月,崇祯皇帝重新组建了一个内阁,虽然这个内阁并非如天启初年,全部是东林党人为阁臣,可首辅、次辅却是由东林党人韩爌,钱龙锡分别担任。
并且,崇祯让这个东林党人主导的内阁负责审理魏忠贤的案子,给他们报仇雪恨的机会,凡是曾经攀附魏忠贤的朝官,大多被赶出朝堂,崇祯朝的众正盈朝又到来了。
但众正盈朝却让崇祯失望了,而且是大大失望。
崇祯刚继位,就提拔东林党人支持的袁崇焕(举荐他的是钱龙锡,且韩爌曾是袁的座师)主政辽东,并几乎答应了袁崇焕提出的所有要求,给权,给钱,默认他杀掉了毛文龙。
可袁崇焕报答崇祯的方式是,让后金军队在大汗皇太极的率领下,打到了北京城下,这就是著名的“己巳之变”,时间是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末。
继位不到两年,大肆起用东林党人,期盼众正盈朝后国运昌隆,却换来这么个结果,崇祯皇帝能不发飙?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为追究“己巳之变”的责任,崇祯朝的东林党内阁被清算。
韩爌被罢免归乡,钱龙锡本来是要杀掉的,是同为东林党人的黄道周为他求情,崇祯才免去他的死罪,后发配到定海卫戍边。
至于袁崇焕,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结局,被凌迟处死。
此后,东林党人虽然还在朝堂上占据不少位置,但崇祯却不敢再让东林党人成为内阁大臣了,也就是拒绝了东林党人有再主政的可能。
而且,此后崇祯皇帝在非东林党团体和东林党人的政争中,也很少为东林党人说话。
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时,崇祯甚至借受贿案,把东林党魁首钱谦益赶出朝堂,让他回老家养老去了。
因此,在崇祯朝后期,崇祯皇帝和东林党之间的关系很差,这也是他死前,坚决拒绝南迁到南京的原因之一。
江南可是东林党的老巢,谁去那都无法避免跟他们打交道。
以上是明朝末年,东林党人两次主政,达到所谓的众正盈朝,但又迅速倒台的基本情况。
我是以辽东局势的崩坏为主来说明的,东林党人两次倒台的因素很多,但辽东战场的失败显然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
毕竟,天启皇帝也好,崇祯皇帝也好,当时最看重的,就是关外的局势。
至崇祯三年时,明朝内部的农民起义还不成火候,达不到让皇帝重点关注的地步。
所以,东林党人在主政时,没能在辽东做出成绩,反而因东林党人在军事上的失误,让辽东局势败坏,让两任皇帝导致不满,众正盈朝也就迅速的没了。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姓氏体系中,司马是一个相当常见的姓氏。然而,当我们谈论到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司马欣详情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吕布被塑造为英勇无敌的武将,然而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吕布并未被列入蜀汉详情
春秋时期,吴国的历史充满了权力斗争和血腥冲突。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王僚和庆忌的父子关系成为了一详情
关羽,字云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将,他的英勇和忠诚使他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他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与政治斗争的时代。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有一位关键的人物——他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汉高祖刘邦斩白蛇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个故事不仅被视为秦朝灭亡的征兆,也是刘邦推翻秦朝详情
汉成帝刘骜在位共25年。 汉成帝,即刘骜,是西汉的第十二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从公元前33年开始详情
在中国古代汉朝宫廷中,钩弋夫人以其非凡的身份和悲剧性的命运,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北宋末年发生的靖康之难是一段让人痛心的往事。这场灾难不仅标志着北宋的灭亡,也使得详情
薛仁贵,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一位闻名于唐朝初年的军事将领。 首先,薛仁贵(614年-683年3详情
东周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秦朝。这个朝代不仅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也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激流中,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叡承载着父辈的遗志与国家的重任。他在位期间,不仅继承了曹操详情
明朝历史上,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是一桩悬而未决的历史之谜。据史料记载,建文帝是明成祖朱棣发动靖详情
岳飞,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和著名将领,因其忠诚勇敢、战功卓著而深受后人敬仰。然而,他生前却因政治斗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其一生与死亡都充满了悲剧色彩。崇祯皇帝,原名朱由检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元嘉时期是南朝宋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孕育了三位杰出的文学家——谢灵运、颜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鞋履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不仅承载着实用性的功能,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详情
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这场灾难不仅对详情
在波澜壮阔的欧洲历史长河中,玛丽娅·特蕾莎以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开明的统治理念,成为了18世纪最著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秦国以其非凡的崛起与戏剧性的灭亡,成为了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中国历史详情
画家四祖,这一称谓汇聚了晋唐时期四位杰出的绘画大师,他们分别是**东晋的顾恺之、南朝宋的陆探微、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成语兔死狗烹是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成语,它的意思在于表达一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行为。具体来说,这个详情
《全唐诗》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 《全唐诗》的编纂工作始于清代,由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如同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飞跃。作为北京大学详情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以其卓越的书法艺术成就,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被誉为书法史上的传奇人物。 首先,我们来谈谈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被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