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格勒围城战一般指列宁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为攻占列宁格勒而实施的战役,外文名俄语блокада Ленинграда,发生时间1941年9月8日-1944年1月27日,最终结果苏联取得战争胜利。
简介
列宁格勒战役(俄文:блокада Ленинграда),又称列宁格勒保卫战、封锁列宁格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为攻占列宁格勒而实施的战役,从1941年9月8日开始至1944年1月27日全面结束,纳粹德国50万士兵伤亡或失踪,苏联350万士兵伤亡或失踪,另有100多万列宁格勒市民死亡。
列宁格勒战役是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被围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包围战。
希特勒妄图占领城市,进行长达900天的围困作战。列宁格勒在被围困期间,城外的沙皇的宫殿和其他历史名胜大部分被抢劫后摧毁。许多工厂,学校,医院等民用基础设施被空袭和远程大炮摧毁。1942年1月至2月每天死亡约7000至10000名居民。
1月27日列宁格勒解放日,被俄罗斯联邦政府设为“俄罗斯军人荣誉日”。
2021年1月27日,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举行一系列活动,纪念苏联卫国战争中列宁格勒保卫战解除封锁77周年。
背景
夺取列宁格勒是阿道夫·希特勒之巴巴罗萨行动计划原定的3个战略目标之一。列宁格勒是沙皇俄国旧都及十月革命的发生地、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驻地,和拥有众多兵工厂的工业重镇。
希特勒对攻占列宁格勒信心十足,因此他已要求印发在市内的阿斯托里亚酒店进行庆祝胜利的邀请,虽然希特勒攻占该城之计划失败,这两年半的围城战仍造成对现代化城市最大的破坏和最大的人员伤亡。
围城战以德国国防军的北方集团军群为主力,芬兰军队从北方支援,是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巴巴罗萨行动之一部分。围城战开始于芬军在卡累利阿的攻势及德军在列宁格勒南部住宅区的进攻结束之时。当进攻被阻止及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被调往莫斯科后,德军开始认真准备围困该城。苏联的格奥尔吉·朱可夫将军注意到这个变化并在列宁格勒准备迎击德军之进攻。
1941年8月6日希特勒重复他的命令:“列宁格勒第1、顿涅茨克平原第2、莫斯科第3”。从1941年8月德国国防军到达城市外围至1944年1月围城战结束,列宁格勒的战事主宰著德国国防军陆军总司令部在东线战场北部地区的战略决定。1941年8月所有通往列宁格勒的铁路线被切断,该市在陆上被北面的芬兰军队及南面的德军所包围。
1941年,列宁格勒市内大教堂上的高射炮
美国租借法案对列宁格勒的食物及物资供应开始于1941年的最后3个月,同时英国及美国在1942年及1943年护航到摩尔曼斯克的行动增加了这方面的支援力量,对被围困于市内的居民及苏联守军给予支持,从1941年至1942年之后连续的3个冬季,冰封的拉多加湖上的生命公路被用来减轻市内物资的供应压力。
对列宁格勒的轰炸及炮轰从1941年8月开始就一直持续,1942年5月17日国际海军K舰队(包括芬兰、德国及意大利海军舰艇)部署在拉多加湖,在巡航行动中,K舰队切断了在湖南部对列宁格勒的物资供应线。1942年8月德国计划了另一个攻占该城之行动,代号为“北光行动”,但北光行动被苏联红军的“锡尼维亚攻势”预先破坏了并因此被取消。
根据希特勒的书面命令,在守军防守区域外之俄国沙皇大部分皇宫,包括叶卡捷琳娜宫、彼得宫城、罗普恰(英语:Ropsha)、斯特列利纳、加特契纳、及其它历史地标均要被劫掠及破坏,大部分艺术品被运往纳粹德国,在为期33个月的围困中,在大量列宁格勒的工业、工厂、学校、医院、运输设备及基础设施、机场及其它地区均被空袭及长期炮轰。
德军的围困最终因苏军在1943年1月17日开始的伊斯卡拉行动而中止,该行动在拉多加湖岸边建立了一条狭长的走廊。围攻终于在1944年1月27日,因朱可夫元帅的攻势即列宁格勒-大诺夫哥罗德攻势而结束。
11岁女孩坦雅·萨维切娃的日记。她的日记中记录了列宁格勒围城战时的饥饿情况,以及她祖母、舅父、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死亡,日记的最后写到:“只剩下坦雅自己。”在围城结束后,她死于营养失调;她的日记曾在纽伦堡审判中被作为证物展示。
准备
德军的计划
由威廉·冯·勒布陆军元帅指挥的德国北方集团军群负责进攻主要目标列宁格勒,冯·勒布的计划是在行进间攻占该城,但由于苏军的顽强抵抗及希特勒召回第4装甲集群,他因此在到达拉多加湖湖边后改为围困该城,同时尝试包围该城及与由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元帅率领的芬兰军队在列宁格勒以东的斯维里河会师。
芬兰军队当时是位于列宁格勒北面,德军则攻占了位于该城南面的地区。德军及芬军均希望封锁列宁格勒,以切断该城对外的一切连系。
列宁格勒防御地域
1941年6月27日列宁格勒当局市议会组织了平民的第一次响应,翌日全市市民被通知进入危急状态,随即有超过100万名市民被动员以修筑防御工事,在沿城区域构筑了数条防线,以击退从北面及南面入侵的敌军。
其中一条防线从卢加河入口处至丘多沃、加特契纳、红村及普尔科沃,途经涅瓦河,第二条经彼得宫城到加特契纳、普尔科沃、科尔皮诺及巴甫洛沃,另一条是对付芬兰人,即卡累利阿要塞区从1930年代开始已被建立在列列宁格勒北部郊区及现在重新投入使用,全长190公里的树木路障、635公里的铁丝网、700公里的反坦克壕沟、5,000个地面和树木炮座和混凝土炮座与25,000公里的露天堑壕阵地被民众建设或开凿出来,就算是俄罗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的大炮也被拆下来部署在列宁格勒南面的普尔科沃高地上。
建立包围圈
在最初的攻击行动中,德国第4装甲集群从东普鲁士进占了普斯科夫,在进攻列宁格勒的行动中到达附近的卢加及诺夫哥罗德,但是在该市以南遇到了顽强抵抗而停止前进,另外德国第18集团军的350,000名士兵却远远落后,在苏军西北方面军撤向列宁格勒后才能向奥斯特罗夫及普斯科夫推进,7月10日奥斯特罗夫及普斯科夫相继失陷及第18集团军到达了纳尔瓦及金吉谢普,从此地经卢加河防线向列宁格勒前进,由此封锁了从芬兰湾到拉多加湖的地区,最终之目标是从各方向孤立包围列宁格勒,而芬兰军队则被预计沿拉多加湖东岸推进。
战斗序列
1941年德国北方集团军群攻入苏联示意图珊瑚色是直至7月9日、粉红色是直至9月1日、绿色是直至12月5日
德军战斗序列
北方集团军群(威廉·里特尔·冯·李布陆军元帅)
第18集团军(格奥尔格·冯·屈希勒)
第42军(2个步兵师)
第26军(3个步兵师)
第16集团军(恩斯特·布施)
第28军(2个步兵师及1个装甲师)
第1军(2个步兵师)
第10军(3个步兵师)
第2军(3个步兵师)
第50军(下辖于第9集团军,2个步兵师)
第4装甲集群(埃里希·赫普纳)
第38军(1个步兵师)
第41摩托化军(乔尔格-汉斯·莱因哈特,1个步兵师、1个摩托化师、1个装甲师)
第56装甲军(埃里希·冯·曼施坦因,1个步兵师、1个摩托化师、1个装甲师及1个装甲掷弹兵师)
芬军战斗序列
芬兰军队最高司令部(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元帅)
第1军(2个步兵师)
第2军(2个步兵师)
第4军(3个步兵师)
苏军战斗序列
北方面军(马基恩·波波夫陆军中将)
第7集团军
第8集团军
第10步兵军
第11步兵军
独立单位
第14集团军
第42步兵军
独立单位
第23集团军
第19步兵军
独立单位
卢加战役集群
第41步兵军
独立单位
金吉谢普战役集群
独立单位
独立单位
第14集团军防守摩尔曼斯克及第7集团军守卫拉多加湖及卡累利阿;因此他们没有参加最初的围城战。第8集团军最初是西北方面军的一部及通过波罗的海撤退(第8集团军在7月14日被转到北方面军)。
切断对外连系
8月6日,希特勒重复他的命令:“列宁格勒第一、顿涅茨克平原第二、莫斯科第三”。从1941年8月至1944年1月任何发生在北冰洋至伊尔门湖之间的事件均与德军围困列宁格勒的行动有关,同盟国进行护航到摩尔曼斯克的行动利用北海航线运送美国租借法案的粮食及战争物资到摩尔曼斯克铁路终站(虽然到列宁格勒的铁路连系刚刚被在城市北面的芬兰军队切断);及运送到在拉普兰的其它地方,当英国及加拿大向芬兰宣战后,温斯顿·丘吉尔要求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元帅及其率领之芬兰军队基于人道主义而重新开通摩尔曼斯克–列宁格勒铁路,以容许运送粮食援助列宁格勒的市民。
包围列宁格勒
列宁格勒围城战所引发的饥荒
芬兰人的情报帮了希特勒很大的忙,因为芬兰军队破译了苏联的军方密码及能阅读到苏军低层间的通讯,他会定期性的要求有关列宁格勒的情报资料,芬兰在巴巴罗萨行动的角色已在其第21号训令中说明:“大批的芬兰军队有一个任务,根据德军北翼的进展,向拉多加湖西岸或两岸进攻,以求牵制尽量多数量的苏军”。当德军在8月30日到达涅瓦河后,与列宁格勒连系的最后一条铁路被切断,9月8日当德军到达拉多加湖附近的什利谢利堡时,与列宁格勒的陆上连系亦被切断,9月8日对该市之炮轰造成178处火灾,由阿尔弗莱德·约德尔上将在10月7日签发的希特勒指令重新提醒禁止接受投降。
芬兰和德国
1941年8月芬兰军队已推进至距离列宁格勒北部住宅区20公里内,从北面威胁该城,及经拉多加湖以东的卡累利阿地区从东面攻击列宁格勒,但是芬兰军队在列宁格勒住宅区以外数公里旧日苏芬边境之卡累利阿地峡上停止了前进,当他们在9月7日到达东卡累利阿(列宁格勒东北160公里)上之斯维里河后,芬兰最高统帅部拒绝了德军请求以空军攻击列宁格勒及没有向南再前进,在东南面,德军在11月8日攻占了季赫温,但是未能再向北与芬兰军队在斯维里河河会师以完成对列宁格勒之包围,一个月后沃尔库霍夫方面军对德国国防军发动反攻,将德军从斯维里河击退至沃尔霍夫河防线。
希特勒在1942年于列宁格勒以北200公里芬兰境内的伊马特拉与芬兰元帅曼纳海姆及芬兰总统吕蒂进行会议
1941年9月6日,曼纳海姆因该战役而被授与铁十字勋章,德军高层的约德尔上将带同该勋章及希特勒的一封私人信件到达赫尔辛基,曼纳海姆之后更穿上整齐军服与希特勒拍照约德尔此行的主要目的是鼓励继续对苏联的进攻,1941年时的芬兰总统里斯托·吕蒂在芬兰国会进行数次演说时讲该战争的目的是在东面取得更多土地及形成一个大芬兰,但是战争结束后,他说:“1941年8月24日,我到达曼纳海姆的司令部,德军要求我们越过旧时的边界及继续对列宁格勒的进攻,我当时说攻占列宁格勒不是我们的目标及我们不应攻占它,曼纳海姆及国防部长华登经我同意及拒绝德国人的要求,军方将领,结果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情况:德军不能从北面攻占列宁格勒”。之后发现芬兰对列宁格勒没有系统性的炮击和轰炸。
当时芬兰军队最接近的位置──距离列宁格勒市中心只有33-35公里和芬兰军队进攻的威胁使市内的防守更为复杂化,在这方面方面军司令波波夫没有调动在芬兰军队当面之守军以部署迎击德国国防军,因为这些部队需要支援第23集团军在卡累利阿地峡的防线,1941年8月31日当芬兰军队推进到在芬兰湾至拉多加湖沿岸之间在1939年旧日的边界时,曼纳海姆命令停止进攻,芬兰只是继续小规模的攻击以缩小在别洛奥斯特洛夫及因格里亚省的包围圈,因为它们威胁到芬兰军队在由芬兰湾沿岸至武克希河南岸的据点。
当芬兰军队在9月的头一天到达该线后,波波夫所受的压力有所舒缓,令他可以在9月5日将两个师调往南面以迎击德军,但是1941年11月芬兰军队发动另一个攻势指向列宁格勒及渡过谢斯特拉河,但在列宁格勒北部住宅区以外20-25公里的谢斯得罗列茨克及别洛奥斯特洛夫被迫停止前进,没有从芬兰来源的资料关于这攻势及任何报告指挥当时任何突然多出的伤亡数字,另一方面苏军在11月8日晚上曾收复了联帕拉湖以西1公里的一个叫Munakukkula的山头,但芬兰军队在翌日早上就重新收复,在之后的1942年夏季,一支特别的国际海军K舰队由芬兰、纳粹德国及意大利王国海军舰艇编成,由芬兰指挥,其目的是非在拉多加湖水域巡逻及在拉多加湖袭击列宁格勒供应线。
防御行动
列宁格勒(Leningrad Front)之最初防御由克里门特·伏罗希洛夫元帅指挥的列宁格勒方面军负责,由第23集团军防守从芬兰湾到拉多加湖的北部地区,第48集团军则防守从芬兰湾到斯卢茨克-曼格纳地区,后方是列宁格勒要塞地域、列宁格勒卫戍部队、波罗的海舰队及其它行动单位。
围攻
1941年9月列宁格勒与沃尔库霍夫方面军(由基里尔·梅列茨科夫指挥)的连系被切断及防守区域共有四个集团军:北面的第23集团军、西面的第42集团军、南面的第55集团军及东面的第67集团军,而第8集团军则负责与拉多加湖舰队合作共同防卫通往市区的生命之路,对城市的空中掩护由苏联第6空军集团军及波罗的海海军航空兵单位负责。
对保护1,400,000名平民的防御行动是列宁格勒反包围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及由安德烈·日丹诺夫、克里门特·伏罗希洛夫和阿列克谢·库兹涅佐夫负责,另外守军亦与由弗拉迪米尔·崔比斯海军上将的波罗的海舰队合作,主要参与撤出平民行动的拉多加湖舰队由V·巴拉诺夫斯基、S·V·梅尔尼琴科、P·A·特拉日宁及B·V·Khoroshikhin率领。
炮轰
1941年9月8日德军开始大规模包围该城,切断了列宁格勒及其住宅区的对外物质补给线,由于未能扩展其攻势,及面对格奥尔吉·朱可夫所组织的防守,轴心国改为围攻该城共872天。
对列宁格勒的炮轰从1941年8月开始,至1942年因装备增强而增加密度,这直至1943年除了进行炮击及炸弹外,德国空军更有数次使用了鱼雷攻击该市,为此,苏联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共出动超过10万次以支援在围城期间的防守工作,德军的炮轰及轰炸在市内共造成5,723名平民死亡及20,507名平民受伤。
对守军的物资供应
为了保卫列宁格勒,为苏军建立一条进入市内的物资供应线非常重要,该路线从拉多加湾湖南面开始,在温暖的季节可驾船通过及在冬季冰封时车辆可以通过,保护该路线依赖拉多加湾舰队、列宁格勒防空部队及守卫路线之部队,该路线亦被用来从被围的市区中撤出平民,因为在战争的首个冬季没有任何撤退计划,及该市在1941年11月20日拉多加湾上冰封道路开始运作而从被孤立中解放出来。
这道路被称为生命之路(俄语:Дорога жизни),因为该道路非常危险,车辆可能被雪阻塞或当德军的炮轰时会造成湖面冰封的路面裂开而沉入湖中,因为在冬季死亡率非常高,因此亦被称为死亡之路,但是该道路可供给市内粮食及军事物资供应和撤出居民,令该市可继续抗击敌人。
苏联救援围困
在列宁格勒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出现的苏军滑雪屐部队
锡尼维亚攻势
锡尼维亚攻势是苏联在1942年初秋企图打破对该市的城市而实施的进攻。突击第2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与列宁格勒方面军的部队会师。同时德方准备实施“北光行动”以攻占该市,使用攻占塞瓦斯托波尔的部队,双方在战役开始前均不知道对方的意图。
锡尼维亚攻势开始于1942年8月27日,并由列宁格勒方面军于之前的19日展开一些小规模的攻击,这比“北光行动”的实施日期早了数个星期。该攻势开始时十分成功,以致迫使德军抽调原本用于“北光行动”的部队从而对苏军实施反击。在该反攻中德军第1次使用虎式坦克,但成效有限。当部分突击第2集团军被包围及消灭之后,苏军停止了进攻。然而,德军不得不放弃他们对列宁格勒的进攻。
伊斯卡拉行动
该市的包围因苏军实施伊斯卡拉行动而得到缓解-这是一个由列宁格勒及沃尔库霍夫方面军联合进行的全面攻势,行动由1943年1月12日早上开始发动,经过激战后苏军突破了德军在拉多加湖南面的防线,1月18日2个方面军会师,打通了一条10–12公里阔的走廊,令苏军可对城中被围的居民运送救济物品。
北极星行动
北极星行动在伊斯卡拉行动结束后不到两周即开始,目的是解除列宁格勒的围困,但取得的战果极其有限。
解除围困
1944年1月27日,苏军展开列宁格勒-大诺夫哥罗德攻势,赶走了在市南面郊区的德军,至此围困终于结束。该行动由列宁格勒、沃尔库霍夫、波罗的海沿岸第1及第2方面军联合实施,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在攻击的最后阶段亦投入30%的航空兵力攻击德国国防军。到1944年夏天芬兰军队亦被击退至维堡湾及武克希河对岸。芬兰军队的节节败退迫使其在9月和苏联停战,芬兰退出轴心国。
列宁格勒围城战时间表
1941年
4月:根据巴巴罗萨行动及东方总计划,希特勒意图攻占及毁灭列宁格勒
6月22日:巴巴罗萨行动开始,众欧洲轴心国入侵苏联。
6月23日:列宁格勒司令官马基恩·波波夫发出其命令视察在列宁格勒南面的防守位置
6月25日:芬兰对苏联宣战,继续战争开始。
6月29日:开始修筑卢加防线要塞
7月10日:芬兰入侵东卡累利阿
7月19–23日:德国北方集团军群首次对列宁格勒的进攻在市南面100公里处停止
7月27日:希特勒巡视北方集团军群,对停止攻击非常愤怒,他命令威廉·冯·勒布元帅在12月底前攻占列宁格勒
7月31日:芬兰重新征服卡累利阿地峡及拉多加卡累利阿,芬兰军队在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元帅的指挥下于卡累利阿地峡攻击苏联第23集团军,最终到达冬季战争前的苏芬北方边界
8月20日–9月8日:对列宁格勒的炮轰破坏了当地的工业、学校、医院及民居
8月21日:希特勒的第34号训令指示:“与芬兰军队会师包围列宁格勒。”
8月31日:芬兰军队转入防御及拉直其战线
9月6日: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的作战处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向指挥芬兰军队进攻的曼纳海姆元帅颁授铁十字勋章及劝服芬兰军队继续对列宁格勒的攻势
9月2日-9日:芬兰军队攻占别洛奥斯特洛夫及意图向谢斯得罗列茨克以扩展其战果,但计划失败,曼纳海姆元帅命令在1941年11月再次进攻
9月8日:德军到达拉多加湖沿岸及从陆上完成对列宁格勒的包围
9月10日:约瑟夫·斯大林派遣朱可夫代替伏罗希洛夫担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
9月12日:列宁格勒最大的粮食店,Badajevski粮食店,被德军炸弹炸毁
9月15日:威廉·冯·勒布元帅从前线将德国第4装甲集群撤回及调往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以参加莫斯科战役
9月19日:德军停在列宁格勒市外10公里,大量市民、妇女及学童到防线参加战斗
从1942年12月22日起,1,496,000名苏军官兵因参加保卫列宁格勒而被颁发保卫列宁格勒奖章
9月22日:希特勒发出第1601号命令,要求:“要将圣彼得堡从地球上彻底抹掉,我们并没有兴趣去保护平民的性命。”
11月8日:希特勒在慕尼黑的演说中讲到:“列宁格勒一定要被毁灭。”
11月10日:苏军反攻开始,令德军在12月30日从季赫温退回到沃尔霍夫河,阻止了德军希望与芬兰军队在列宁格勒以东之斯维里河会师的计划
12月:温斯顿·丘吉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列宁格勒被包围,但未被攻占。”丘吉尔写信给曼纳海姆,要求芬兰军队应该停止封锁在列宁格勒北面的铁路,使英国及美国可利用北冰洋护航运送的物资供应城中的居民
12月6日:珍珠港事件前一天,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新西兰跟随英国向芬兰宣战
1942年
1月7日:苏军开始为期16个星期不成功的柳班攻势;损失了第2突击集团军
1月:苏军在聂夫斯基·卡列尼娜桥头堡实施进攻,以图突破包围圈,此战役直至1943年5月,但只局部成功,双方均付出惨重代价
4月4日-30日:德国空军实施冰封行动,以图击沉冰封在在列宁格勒之波罗的海舰队的舰艇,但归于失败
6月–9月:德军利用口径达800毫米的大炮重新炮轰列宁格勒
8月:西班牙蓝色师团被调往列宁格勒
8月14日–10月27日:国际海军K舰队切断在拉多加湖的列宁格勒补给路线
8月19日:苏军展开为期8星期的锡尼维亚攻势,虽然失败但阻止了德军的北光行动
1943年
1月–12月:加强炮轰列宁格勒
1月12日–1月30日:伊斯卡拉行动,打通了一条沿拉多加湖湖岸到列宁格勒市内的道路
1944年
1月14日–3月1日:数个苏军攻势展开,目的是结束围困
1月27日:列宁格勒围城战结束,德军在城市外围后退60–100公里
在三国历史中,司马朗作为司马懿的长兄,其死因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多放点盐就死了这一说法,更是引发详情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军事将领之一,李陵的命运轨迹始终笼罩在忠诚与背叛、英勇与怯懦的争议迷雾中详情
在明末南明政权的动荡岁月里,马士英与东林党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宛如一团乱麻,而马士英是否为东林党详情
史天泽(1202年—1275年),字润甫,大兴永清(今河北永清)人,元朝初年名将、政治家,官至中详情
西晋末年,一位出身寒微的将领以雷霆手段平定叛乱,声威震慑中原,时人将其比作韩信、白起。然而,这位详情
在东汉末年的动荡岁月中,黄巾起义如燎原之火,迅速席卷了整个中原大地。这场由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不详情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许多人物的名字因历史事件或家族背景而被后人铭记,司马谲便是其中之一。作为晋惠详情
在南宋绍兴十一年(1142年)的寒冬,宋高宗赵构与宰相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毒杀于大理寺狱中。这详情
在明朝隆庆年间的内阁权力场中,李春芳与张居正的关系堪称一幕耐人寻味的政治寓言。两人同为嘉靖二十六详情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苏定方本是一位战功赫赫、为大唐立下不朽功勋的名将,却在后世的一些文学作品详情
在战国风云的宏大叙事中,赵国始终占据着重要篇章。其中,赵武灵王与赵氏孤儿这两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详情
在南朝的历史长河中,陈文赞作为南朝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父亲,虽未亲历帝王之尊,却因儿子的显赫成就详情
在佛教文化中,降龙迦叶尊者以降伏龙王、守护佛法的传奇形象深入人心,而其与妻子妙贤的情感故事,则展详情
在德国哲学史上,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以其对宗教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性的重新诠释而著称。他的哲学思想犹如详情
玛丽·博林作为亨利八世宫廷中一位命运跌宕的女性,其子亨利·凯里的人生轨迹同样充满戏剧性。尽管关于详情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拉丁美洲大陆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独立运动。这场运动不仅终结了西班牙和葡萄详情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与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三大工人运动,犹如三详情
在时尚界,香奈儿(Chanel)与老佛爷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这两个名字几详情
在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舞台上,幕僚群体作为权力核心的智囊团,其职务设置既体现权力架构的复杂性,也折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关陇集团无疑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这个由鲜卑贵族、关陇汉族豪门和汉化五胡等详情
在探讨西域三十六国的历史时,莎车国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然而,关于莎车国这一地名的读音,详情
在东晋初年的动荡岁月中,祖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坚定的爱国情怀和不懈的奋斗精神,成为了那个时代最详情
在云南西部高黎贡山南麓的崇山峻岭间,一座名为磨盘山的险峻山岭静默矗立。这座海拔2600余米的山峰详情
公元215年的合肥城下,一场被后世神话为"八百破十万"的战役,实则是三国时期详情
在探讨中国古代军事史时,"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广为人知,但&qu详情
《左传》作为一部叙事详实的史书,以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为后人展现了春秋时期诸多重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乌桓,曾是汉朝边疆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东汉末年的局势动荡,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秦朝的统一战争无疑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然而,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征服之战中详情
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战事频仍,其中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逍遥津之战,至今仍详情
长平之战,作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其影响深远,不仅决定了战国格局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战役以其独特的战略意义、惊心动魄的战斗过程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被后人铭记并详情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战火纷飞,其中邯郸之战无疑是这一系列战争中最为震撼的篇章之一。这场战役不仅改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战争是推动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而在众多战争中,牧野之战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详情
在科学的世界里,有一种细胞被赋予了不死的名号,这就是海拉细胞。这种细胞源自于一位名叫亨丽埃塔·拉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古印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邃的哲学思想。其影响力不仅深远地渗透到了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在唐代诗坛的苍茫雪原中,刘长卿以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凿出一眼温热的清泉。这首诞生于贬谪途详情
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妙玉无疑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和独特魅力的人物。她以超凡脱俗的才情、孤傲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用优美的诗句抒发了对人生、爱情、自然和社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诗经》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汇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才情与智慧。而在《诗详情
王勃,唐代初期的杰出诗人,以其才华横溢和短暂而传奇的一生著称。在他的众多诗作中,《晚留凤州》以其详情
《射雕英雄传》作为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在这部小说中,丘处机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世说新语》以其独特的魅力记录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与故事。这部作品不仅详情
在道教传奇与神话故事中,赤脚大仙这一角色的形象虽短暂却极为鲜明,他在《西游记》中的出场更是令人印详情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斯斯文文这个词汇常被人们所提及。但是,它究竟是不是一个成语?它背后蕴含的详情
你知道时时刻刻这个成语吗?它不仅仅是描述时间的连续,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诠释!那么,这个成语究竟详情
在汉语成语的宝库中,攘攘熙熙以其形象生动的描绘,捕捉了人类社会繁忙混杂的景象。这一成语不仅用法广详情
在三国历史中,司马朗作为司马懿的长兄,其死因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多放点盐就死了这一说法,更是引发了诸多猜测与讨论。本文将结合真实资料,深入剖析司马朗之死的真正原因,以及盐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司马朗生平与死因背景 司马朗,字伯达,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