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沙战役,波苏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又称之为维斯瓦河的奇迹,发生时间是在1920年8月13日-1920年8月25日。主要指挥官是图哈切夫斯基、约瑟夫·毕苏斯基,最终结果波兰获胜。
战役
序幕
苏俄在1920年反击波兰人发动的“基辅行动”,波军从基辅一直败退至首都华沙外围。
在华沙附近的Miłosna的波兰守军
谢苗·布琼尼的第一骑兵集团军在1920年6月初突破了波军战线, 导致波军在东面的前线全面崩溃。7月4日,图哈切夫斯基的西方面军从白俄罗斯的别列津纳河大举反攻,逼使波军后退。7月19日,红军占领格罗德诺,到了8月1日已到达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
战役计划
波兰计划
波兰元首约瑟夫·毕苏斯基
到了8月初,波军的败退变得较有组织。毕苏斯基最初打算守住布格河及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可是那些地方相继失守,原来的计划变得不可能。 8月5至6日的晚间,毕氏在华沙构思了另一个方案,波军在第一阶段撤过维斯瓦河,据守华沙及Wieprz河的桥头堡。大约四分之一可动用的师在南面集结,预备一个战略性反攻。毕氏的计划要求第一及第二军团抵挡苏军从东面的正面攻击,不惜任何代价坚守他们的战壕阵地。同时,西科尔斯基的第五军团负责防守在莫德林要塞附近的北面地区,如果情况变得许可,就从华沙后面反击,把试图从该方向包抄华沙的苏军切断,并突破敌军战线,打击苏俄西北方面军的后方。第五军团的另外5个师负责在北面保卫华沙。Franciszek Latinik的第一军团防守华沙本身,而Bolesław Roja的第二军团负责防守从Góra Kalwaria至Dęblin的维斯瓦河线。
最重要的任务交由一支约2万人的后备军(又称攻击兵团)负责,它由毕苏斯基亲自指挥,刚从南部前线抽调久经沙场、最有战意的波军组成。它有第三及第四军团支援。攻击兵团的任务是从华沙南面的维斯瓦河-Wieprz河三角地区向北发动快速反攻,利用苏俄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中间的弱点打开缺口。此举可切断西方面军的后援及使它的移动变得混乱。最后攻击兵团会进至东普鲁士边界,苏军的进攻部队就会处于包围圈中。
虽然这个计划是根据由波兰情报人员及被截听到的苏军无线电通讯所提供的尚算可靠资料制订, 许多高级军官及军事专家却认为该计划是“行外人所为”,很快指出毕苏斯基缺乏正规的军事教育。许多波军部队在预定反攻日期前一星期仍在距离预定集结位置多达100至150英哩的地方作战,部队移动路线离红军不远,只要红军来一个强力推进,波军的反攻计划就会被打乱,波军整条战线也会动摇。虽然有一份计划复本意外地落入苏方手上,可是苏方认为那是波军在虚张声势,不予理会。 苏方在数日后便为此错误付出沉重代价。
苏俄的指挥官:图哈切夫斯基
布尔什维克的计划
图哈切夫斯基计划渡过维斯瓦河并包围华沙,然后从西北面攻城。他手上有24师的兵力,意图仿效俄军将领Ivan Paskievich在1831年的“十一月起义”中采用的方法去占领华沙。 此举也可使波军无法得到从但泽港输入的武器及其它物资。
图氏计划的主要弱点是他的南翼兵力薄弱,只能倚赖平斯克沼泽和兵力不强的Mozyr兵团,而苏俄西南方面军的主力正在进行利沃夫战役。
第一阶段,8月12日
这时苏军继续前进,Gay Dimitrievich Gay的骑兵军与第四集团军渡过弗克拉河,直指Włocławek,第三及第十五集团军则向莫德林要塞推进,而第十六集团军则直接向华沙前进。
苏俄在8月12日对华沙发动最后进攻,毕苏斯基被逼把预定反攻日期提前一日。
战役前的形势
这场战役的第一阶段在8月13日开始。红军进攻Praga桥头堡,Radzymin在激战中数次易手。除英国和梵蒂冈大使外,各国外交官员匆匆撤离华沙。 8月14日,Radzymin失守,波兰第五军团的战线被突破。第五军团正在与苏俄的第三、第四和第十五集团军作战,波兰连忙调兵增援莫德林一带。
同时间,波兰第一军团以6个师挡下了红军向华沙的直接攻势。Radzymin的争夺战逼使波军的北部战线司令Józef Haller把第五军团的反攻时间提早。
毕苏斯基正忙于写好他的反攻计划,并决定亲自监督反攻。他在8月13至15日间巡视在华沙南面约100公里的Puławy附近集结的第四军团各单位,试图鼓起部队士气。后勤简直是一塌糊涂,波军的武器来自多个国家,而且各自使用不同的弹药。毕苏斯基记得:“在第21师,几乎一半的士兵在我面前赤足列队行进。”不过就在3日之内,毕氏终于鼓起了部队士气,激发他们尽最大努力战斗。
第二阶段,8月14日
红军第27步兵师终于进至Izabelin村,离华沙仅13公里。这是红军开战以来最接近华沙的时刻,可是形势即将逆转。
图哈切夫斯基认为一切按自己计划进行,实际已跌进毕苏斯基的圈套。北面的苏军越过维斯瓦河后,正在进入一个波军兵力薄弱的真空地带。另一方面,图氏在华沙南面只部署少量兵力去据守连接西北方面军与西南方面军的中间地区,防守该区的莫齐尔兵团只有8千人。另外,布琼尼的第一骑兵集团军在利沃夫受阻。苏俄最高指挥当局在图氏的坚持下,曾下令第一骑兵集团军向北面的华沙进发,可是布琼尼没有遵从,因为西南方面军司令耶格罗夫与图哈切夫斯基不和。 西南方面军政委斯大林的政治把戏更是火上加油,促使布琼尼及耶格罗夫违抗命令。 追求个人功绩的斯大林只顾夺取重要工业城市利沃夫,结果布琼尼的部队没有转向华沙前进。
战役第二阶段:波军反攻
波兰第五军团在8月14日反攻,越过弗克拉河。它面对数量上及技术上占优的苏俄第三及第十五集团军。在8月15日,苏军朝华沙及莫德林的推进被阻止,同日波军夺回Radzymin,士气大振。
从那时起,西科尔斯基的波兰第五军团以闪电般的行动把强弩之末的苏军逐离华沙。西科尔斯基的部队在坦克、装甲车及配置火炮的两列装甲火车的支援下,以一天30公里的速度前进,把苏军在北方的包抄攻势瓦解。
第三阶段,8月16日
8月16日,由毕苏斯基指挥的后备军从Wieprz河向北出击。它面对的是兵力薄弱及战线过长的苏军莫齐尔兵团,在苏军第十六集团军左侧。在反攻的第一天,5个师波军之中只有1个师报告遇到抵抗,其余4个师在1个骑兵旅的支援下,如入无人之境般向北推进了45公里。到了黄昏时,波军收复了Włodawa,把苏军第十六集团军的通讯及补给线切断。毕苏斯基本人也对波军的进展感到惊讶。在36小时内,后备军深入了70公里,切断了苏军的攻势,而且几乎没有遇到抵抗。莫齐尔兵团仅有的第57步兵师在首天便战败。波军成功在苏军的方面军之间打开了一个巨大缺口,并继续向北追击。
8月18日,远在明斯克总部的图哈切夫斯基终于明白苏军已经大败,下令他的残部后撤及重新整编。他意图以收缩战线去阻挡波军攻势及重拾主动,可是前方不是太迟才收到命令就是根本收不到。Gay的第三骑兵军继续向波美拉尼亚前进,不过波兰第五军团已经对它形成威胁,而且波军最终把苏军逐退并展开追击。苏军第十六集团军在Białystok被切断,大部分人被俘。
在前线中央的苏军陷入一片混乱,有些师仍然向华沙进攻,另一些就撤退、失去联系及陷入恐慌。 苏军总司令在那时根本无法与大部分部队联络,所有计划变得乱七八糟。只有第十五集团军仍然有组织,并尝试遵从图哈切夫斯基的命令,掩护第四集团军撤退。可是第十五集团军在19及20日被击败后,也跟随西北方面军其它部队溃退。图氏终于下令部队向西布格河全面撤退,到8月21日,所有经组织的抵抗不再存在,到了8月31日,苏军西南方面军也全面溃退。
结果
波军展示掳获的苏俄军旗
苏军约有15,000人阵亡、500人失踪、10,000人受伤及65,000人被俘,而波军约有4,500人阵亡、22,000人受伤及10,000人失踪。约有25,000至30,000苏军逃入德国的东普鲁士,被短暂扣留,然后获准携带武器及其它装备离境。波军掳获231门炮及1,023挺机关枪。
南部的红军也溃退,布琼尼的骑兵在8月31日的Komarów战役被击败,到10月中,波军进至Tarnopol-Dubno-明斯克-Drisa之线。
参战部队
波兰
在华沙战役中阵亡的波军的墓地(华沙的Powązki Cemetery)
波军分为3个战线(北、中、南)、7个军团,共32个师。
各战线:
北部战线(从东普鲁士起,沿着维斯瓦河至莫德林,长250公里):
中部战线:
南部战线:
苏俄
主要分为西北方面军及西南方面军:
西北方面军:
西南方面军
注释参考
^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 (波兰文) Janusz Szczepański,KONTROWERSJE WOKÓŁ BITWY WARSZAWSKIEJ 1920 ROKU(Controversies surrounding the Battle of Warsaw in 1920). Mówią Wieki , online version.
^ 俄方伤亡涵盖所有与华沙有关的行动,从向华沙推进的战斗,波军反攻,至Białystok及Osowiec战役,而俄军兵力的估计可能只包括在华沙附近的部队,不包括参与其后战役的后备部队。
^3.00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103.113.123.133.143.15Battle Of Warsaw 1920 by Witold Lawrynowicz; A detailed write-up, with bibliography. Last accessed on 5 November 2006.
^ (波兰文) Ścieżyński, Mieczysław, Colonel of the (Polish) General Staff, Radjotelegrafja jako źrodło wiadomości o nieprzyjacielu (Radiotelegraphy as a Source of Intelligence on the Enemy), Przemyśl, Printing and Binding Establishment of (Military) Corps District No. X HQ, 1928, 49 pp.
^ (波兰文) Paweł Wroński, "Sensacyjne odkrycie: Nie było cudu nad Wisłą" ("A Remarkable Discovery: There Was No Miracle at the Vistula"), Gazeta Wyborcza ,online.
^ Jan Bury, POLISH CODEBREAKING DURING THE RUSSO-POLISH WAR OF 1919-1920,online
^ (英文) Before the Gates of Warsaw: 1920. The Soviet High Command: a military-political history 1918-1941. Frank Cass. 2001: 84–90. ISBN 978-0-7146-5178-1.
^ Stalin: The Man and His Era , Beacon Press, 1987, ISBN 978-0-8070-7005-5,Google Print, p.189
^9.09.19.2 (波兰文) Wojna polsko-bolszewicka. Entry at Internetowa encyklopedia PWN. Last accessed on 27 October 2006.
^ (英文) Janusz Cisek.Kosciuszko, We Are Here!: American Pilots of the Kosciuszko Squadron in Defense of Poland, 1919-1921. McFarland & Company. : 141. ISBN 978-0-7864-1240-2.
延伸阅读
Edgar Vincent D'Abernon, The Eighteenth Decisive Battle of the World: Warsaw, 1920 , Hyperion Press, 1977, ISBN 978-0-88355-429-6.
Norman Davies, White Eagle, Red Star: the Polish-Soviet War, 1919-20 , Pimlico, 2003, ISBN 978-0-7126-0694-3.
J.F.C. Fuller, The Decisive Battles of the Western World , Hunter Publishing, ISBN 978-0-586-08036-8.
Richard M. Watt, Bitter Glory: Poland and Its Fate, 1918-1939 , Hippocrene Books, 1998, ISBN 978-0-7818-0673-2.
M. Tarczyński, Cud nad Wisłą , Warszawa, 1990.
Józef Piłsudski, Pisma zbiorowe , Warszawa, 1937, reprinted by Krajowa Agencja Wydawnicza, 1991, ISBN 978-83-03-03059-7.
Mikhail Tukhachevski, Lectures at Military Academy in Moscow, February 7-10, 1923, reprinted in Pochód za Wisłę (March across the Vistula), Łódź, 1989.
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之中,英雄豪杰辈出,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李子通与伍云召,这两位人物虽有着不同的人生详情
在三国时期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吾彦与吾粲这两位人物留下了各自的足迹。他们姓氏相同,且同为吴郡人详情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刘歆作为西汉末年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学术成就与政治经历都备受瞩目。而他的后详情
在三国历史中,司马朗作为司马懿的长兄,其死因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多放点盐就死了这一说法,更是引发详情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军事将领之一,李陵的命运轨迹始终笼罩在忠诚与背叛、英勇与怯懦的争议迷雾中详情
在明末南明政权的动荡岁月里,马士英与东林党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宛如一团乱麻,而马士英是否为东林党详情
史天泽(1202年—1275年),字润甫,大兴永清(今河北永清)人,元朝初年名将、政治家,官至中详情
西晋末年,一位出身寒微的将领以雷霆手段平定叛乱,声威震慑中原,时人将其比作韩信、白起。然而,这位详情
在东汉末年的动荡岁月中,黄巾起义如燎原之火,迅速席卷了整个中原大地。这场由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不详情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许多人物的名字因历史事件或家族背景而被后人铭记,司马谲便是其中之一。作为晋惠详情
在南宋绍兴十一年(1142年)的寒冬,宋高宗赵构与宰相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毒杀于大理寺狱中。这详情
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空中,李群玉宛如一颗耀眼的明珠,以其卓越的诗才闻名遐迩。然而,他不仅在诗歌创作详情
在华夏文明的源头,轩辕黄帝宛如一座巍峨的丰碑,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起源记忆与文化传承。然而,关于他的详情
在南朝波谲云诡的历史舞台上,王僧绰与王僧辩宛如两颗璀璨却又命运多舛的星辰。他们出身世家,却在不同详情
在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安定思公主宛如一颗隐匿于云雾中的星辰,其是否存在曾引发诸多争议。然而详情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宏大叙事中,烧开水这一日常行为看似微不足道,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和健康价值。详情
在南宋文坛的璀璨星河中,林升宛如一颗隐秘的明珠,虽流传作品有限,却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思想内详情
在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以铁腕手段整顿吏治,意图重塑官场清廉之风。然而,一场名为郭桓案的贪腐大案,详情
在南朝的历史长河中,陈文赞作为南朝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父亲,虽未亲历帝王之尊,却因儿子的显赫成就详情
在佛教文化中,降龙迦叶尊者以降伏龙王、守护佛法的传奇形象深入人心,而其与妻子妙贤的情感故事,则展详情
在德国哲学史上,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以其对宗教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性的重新诠释而著称。他的哲学思想犹如详情
玛丽·博林作为亨利八世宫廷中一位命运跌宕的女性,其子亨利·凯里的人生轨迹同样充满戏剧性。尽管关于详情
在云南西部高黎贡山南麓的崇山峻岭间,一座名为磨盘山的险峻山岭静默矗立。这座海拔2600余米的山峰详情
公元215年的合肥城下,一场被后世神话为"八百破十万"的战役,实则是三国时期详情
在探讨中国古代军事史时,"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广为人知,但&qu详情
《左传》作为一部叙事详实的史书,以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为后人展现了春秋时期诸多重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乌桓,曾是汉朝边疆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东汉末年的局势动荡,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秦朝的统一战争无疑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然而,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征服之战中详情
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战事频仍,其中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逍遥津之战,至今仍详情
长平之战,作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其影响深远,不仅决定了战国格局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战役以其独特的战略意义、惊心动魄的战斗过程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被后人铭记并详情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战火纷飞,其中邯郸之战无疑是这一系列战争中最为震撼的篇章之一。这场战役不仅改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战争是推动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而在众多战争中,牧野之战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详情
在科学的世界里,有一种细胞被赋予了不死的名号,这就是海拉细胞。这种细胞源自于一位名叫亨丽埃塔·拉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古印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邃的哲学思想。其影响力不仅深远地渗透到了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在唐代诗坛的苍茫雪原中,刘长卿以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凿出一眼温热的清泉。这首诞生于贬谪途详情
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妙玉无疑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和独特魅力的人物。她以超凡脱俗的才情、孤傲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用优美的诗句抒发了对人生、爱情、自然和社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诗经》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汇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才情与智慧。而在《诗详情
王勃,唐代初期的杰出诗人,以其才华横溢和短暂而传奇的一生著称。在他的众多诗作中,《晚留凤州》以其详情
《射雕英雄传》作为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在这部小说中,丘处机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世说新语》以其独特的魅力记录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与故事。这部作品不仅详情
在道教传奇与神话故事中,赤脚大仙这一角色的形象虽短暂却极为鲜明,他在《西游记》中的出场更是令人印详情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斯斯文文这个词汇常被人们所提及。但是,它究竟是不是一个成语?它背后蕴含的详情
你知道时时刻刻这个成语吗?它不仅仅是描述时间的连续,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诠释!那么,这个成语究竟详情
在汉语成语的宝库中,攘攘熙熙以其形象生动的描绘,捕捉了人类社会繁忙混杂的景象。这一成语不仅用法广详情
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之中,英雄豪杰辈出,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李子通与伍云召,这两位人物虽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却因时代的动荡产生了交集,共同谱写了一段传奇故事。 一、李子通:农民起义领袖的崛起与兴衰 李子通,东海郡丞县(今山东省峄县)人,出身贫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