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格蒙特三世,又指齐格蒙特三世·瓦萨,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和瑞典国王,外文名波兰语:Zygmunt III Waza,生卒时间1566年6月20日-1632年4月30日。
人物生平
丧失瑞典王位
1566年6月20日,在瑞典格里斯普霍尔姆的监狱中出生。父亲为瑞典国王约翰三世,母亲为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一世的女儿卡塔日娜,其亦为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二世之外甥。在母亲血统的影响下,他于1587年被波兰贵族议会(瑟姆)的多数派选为波兰立陶宛联邦的新任国王,并在大贵族扬·扎莫厄斯基(时任立陶宛首相盖特曼)的支持下,派兵攻击另一位王位竞选者——哈布斯堡王朝大公马克西米利安三世。当1588年马克西米利安与支持他的波兰权贵试图攻占当时的波兰首都克拉科夫时,扬·扎莫厄斯基领军在贝奇纳战役中大败马克西米利安并将其俘虏,使其放弃对王位的要求。1592年11月17日,当父亲约翰三世死后,信仰天主教的齐格蒙特三世获得瑞典议会支持,即将继承新教瑞典的王位,亦代表波兰-立陶宛-瑞典的共主联盟可能会即将出现。
齐格蒙特三世
虽然齐格蒙特三世在继任瑞典王位之前,就已发誓会保持瑞典的新教信仰,但他的叔叔卡尔九世先是悄悄地巩固自己的新教领导地位。当时机成熟后,1593年在齐格蒙特三世回到瑞典加冕之前,于乌普萨拉大教堂召集一个国会大典。从新教国家邀请来4位大主教和300名教士,一致协议要驱逐非路德派的宗教人士,而且只有路德派信徒才能担任瑞典公职,并任命卡尔九世为瑞典摄政,作为齐格蒙特三世在瑞典正式加冕的交换条件。
齐格蒙特三世在九月回到瑞典后,经过五个月的协调妥协,终于答应上述条件,在1594年2月,于乌普萨拉大教堂继位为瑞典国王。但他宣布自己是在胁迫情况下接受条件,所作承诺不能算数,因此他派遣五位省长去保护天主教徒,自己并在同年回到波兰。结果摄政的卡尔九世带领新教人士强制迫害天主教徒,使得卡尔和齐格蒙特三世正式决裂,激发出严重的宗教斗争。这也是瑞典的不幸,许多为天主教讲话的人士被处以极刑,天主教聚会被禁止,瑞典的非天主教教士也被驱逐,这种情绪燃烧了很长时间。1598年,波兰集资建立了一支舰队,护送齐格蒙特三世登陆瑞典,远征斯德哥尔摩和卡尔马,1598年9月25日,位于林雪平发生的“斯通耶布罗”之役中,他被卡尔九世打败,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和瑞典人在瑞典土地上的战斗,2000人在战争中阵亡。
1599年7月24日,齐格蒙特三世被瑞典议会废黜,卡尔九世以摄政的头衔成为瑞典实际统治者(1604年加冕为国王)。在齐格蒙特三世返回波兰之后,这一地区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600年3月19日,许多原支持齐格蒙特三世的贵族被卡尔九世下令斩首。这后来被称为“林雪平血案”。
对外战争
初胜瑞典(1600年-1611年)
失去瑞典王位之后,齐格蒙特三世在1600年宣布爱沙尼亚(原是瑞典领土)是联邦领土,这成为波兰与瑞典为争夺利沃尼亚所引发的战争的导火索。这场战争持续至1611年,波兰因为在陆、海战场的多次胜利,加上瑞典国王卡尔九世的贫弱无力,波兰因此大致获胜,保有大部分的爱沙尼亚。
蚕食俄国(1605年-1619年)
1600年,俄国进入政局动荡期,联邦提议与俄国缔结联盟。此举失败后,其他很多类似的尝试接踵而至,这些举动虽然获得许多领土,但很多都因太过大胆而使得最终目标失败(譬如扶立天主教的波兰王室担任俄国沙皇),其中包括军事入侵、其他王朝和外交行动和阴谋。因为俄波两个社会和帝国之间的差异太过巨大,难以弥合,波兰立陶宛联邦在1619年的杜里诺休战后便停止了取得沙皇之位的尝试。虽然联邦达到其领土的最大面积,但军力也因大规模军事行动而被削弱。
抵御土耳其(1620年-1621年)
1620年,原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国摩尔达维亚公国和波兰结盟,挑起波兰和土耳其对摩尔达维亚的宗主权争夺战,亦令奥斯曼加入了三十年战争。齐格蒙特三世派军队进驻摩尔达维亚,使苏丹奥斯曼二世宣布向联邦宣战。双方在摩尔达维亚境内开战,齐格蒙特三世的联邦军在楚措拉战役中惨败,伟大的盖特曼(军队指挥官兼副王)斯坦尼斯瓦夫·若乌凯夫斯基战死;面对奥斯曼-克里米亚汗国的侵略军,联邦形势非常危急。随后,波兰-立陶宛开始动员军队,盖特曼扬·卡罗尔·霍德凯维奇在霍滕战役(1621年)成功抵挡敌军的多次猛攻,而东南前线的局势也由此得到缓解。最终,奥斯曼帝国因其兵力空虚,签署霍腾条约,保持齐格蒙特二世时期(1548-1569年)的旧有边界不变(联邦和奥斯曼军队之间的德涅斯特河边界),这结果对波兰有利,但摩尔达维亚的宗主权重新归奥斯曼统治,原亲波兰的摩尔达维亚大公被土耳其人处死。
波瑞大战(1621年-1629年)
1621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袭击里加,重启波兰与瑞典间的战争,随后,瑞军占领利沃尼亚大部,控制波罗的海至普茨克一带,并封锁但泽。此时齐格蒙特三世疲于南方的波奥战争(1620-1621年)等战事,因此直到1626年至1627年间,才有余力发起反击。他利用盖特曼斯坦尼斯瓦夫·科涅茨波尔斯基优秀的军事才能与奥地利的援助,抵挡住军事天才古斯塔夫大帝的猛烈进攻。但最终因为内部的疲乏,以及面对欧洲几个强权的压力下,以妥协退让的方式结束波瑞战争。1629年双方签署阿尔特马克和约,结果虽然让瑞典得到的领土比原先征服的还要多,但是比起其他同时代和瑞典作战的国家,波兰已经是损害最轻而且战场表现最亮眼的国家了。
齐格蒙特三世
国内政策
从1590年代初,齐格蒙特三世就与原本支持他继位的大权贵——立陶宛首相(盖特曼)扬·扎莫厄斯基发生冲突。因为国王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联盟,计划推行反宗教改革政策,并建立绝对君主制的王权,而扬·扎莫厄斯基与国王完全相反,他反对哈布斯堡与绝对君主制,并支持宗教宽容;他甚至将国王看做被人利用的棋子和愚昧无知的外国人。国王想罢免扬·扎莫厄斯基的国政大臣兼立陶宛首相(盖特曼)职位,却因为宪法限制国王的权力,使他不能任意罢免高级官员。于是在1591年的瑟姆议会上,国王和扬·扎莫厄斯基一派大臣的冲突公开爆发,不但国王自觉被羞辱,扬·扎莫厄斯基甚至还亲自带兵,阻止与哈布斯堡联姻的准王后——奥地利的安娜进入波兰境内,意图让婚礼不能举行。结果扬·扎莫厄斯基的行动失败,新王后奥地利的安娜反而很快就获得波兰国内上下阶层的欢心;扬·扎莫厄斯基被国王巧妙地调到南方边疆战斗,让齐格蒙特能够着手他的宗教与集权计划。
齐格蒙特三世在1596年迁都华沙,试图采行更加中央体制化的政策,并推行天主教的波兰反宗教改革,首先希望让联邦内的大批东正教徒,转化成天主教会的东方分支,成为所谓“东仪天主教会”的信徒(保留东正教仪式,但遵奉罗马教宗的最高权威),是所谓“布列斯特联合”(1596年)。这激化了联邦与哥萨克(虔诚的东正教徒)的关系,促使叛乱不断的哥萨克,成为17世纪初联邦内部的首要问题;与此相关的是,耶稣会获得波兰主教们的支持,在联邦中大力打压非天主教徒,因此在1620年,不满反宗教改革的一位喀尔文派教徒,对国王发动一场未遂的刺杀。哥萨克问题也成为后来1648年灾难性“大洪水时代”的开端(赫梅尔尼茨基起义),联邦在此后急速衰落。
总体来说,齐格蒙特推行的波兰反宗教改革,在联邦中上层获得胜利,大量的波兰与立陶宛贵族改宗天主教;耶稣会也替农民争取到一些权益(农民在17世纪初替贵族服劳役的天数,下降为一周3或4天,并有离开农村的自由),开办许多学校,普及天主教与波兰的文化。可以说齐格蒙特迁都华沙与天主教化的政策,真正塑造了波兰民族的精神与文化,构成近现代波兰民族主义的主要内涵。唯一的问题在于,当时波兰人只有四百万,在波兰立陶宛联邦的一千一百万人口中,无法构成数量优势,因此使联邦无法转化成近代的民族国家,促成18世纪末的瓜分波兰。1605年他推行集权化的改革与君主专制,对瑟姆(联邦的贵族议会)本身进行重大改革,推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以取代此前瑟姆议案需经所有出席议员一致通过的传统。结果引来1605-1607年的“法律大反叛”与内战,使政府暂停运作。内战中保王派虽然获得胜利,但是保王派贵族拒绝惩处反对派,反而是国王被迫妥协,让议会和一切回到1605年前的原样。这代表国王的集权化措施只获得微弱的进展,没有达到强化联邦体制与国力的最终目的;君主专制的理想更彻底破灭,贵族民主制有逐步强化的趋势。
1611年,他与瑟姆允许勃兰登堡选帝侯西蒙·西吉斯蒙德在霍亨索伦家族安斯巴赫支系的最后一位普鲁士公爵公爵阿尔布雷希特·弗里德里希(长期精神失常)去世后继承普鲁士封地。霍亨索伦家族勃兰登堡支系自1618年起统治该公国。从1613年开始,瑟姆把征税评估权下放给地方议会(瑟米克),这让许多有效的财政制度实行困难。除了中央权力被分散到70多个瑟米克外,经常不能得到军饷的军队也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联盟”(即起义和抢掠)。齐格蒙特三世后来建设性地与瑟姆合作,确保瑟姆在1616年至1632年间的每个会期都能通过联邦所急需的法令,并推行不少开明温和的改革。他促使瑟姆在税收领域和维持军力方面加大投入的力道,使联邦军在这一时期的许多军事冲突中,战绩斐然。1632年4月19日他在波兰华沙的皇室城堡中逝世。
齐格蒙特三世雕像
人物评价
在现今的波兰,齐格蒙特三世的评价仍有颇高的争议。一方面在他坚持王权的统治下,波立联邦在对外战争的成就当中,迎来国际地位、军事与经济影响力的顶峰期,是“波兰黄金时代”的最后光辉;但另一方面是,他受耶稣会鼓动,把天主教激进的反宗教改革潮流引入联邦,使得原本宽容合作的教派与贵族出现裂痕,并且浮现出导致后来联邦衰落瓦解的预兆。现今波兰通俗的历史书籍,常常把联邦衰落的源头归咎于他,但学术性的历史学者却认为这并非他的过错,也不是他所能掌控,而较多是植基于联邦体制原本分权倾向的巨大弱点(波兰特有的贵族民主制)。但是,齐格蒙特三世应该为后来的联邦衰落负上多少责任,仍是一个高度争议的话题,譬如他好大喜功、四处征战的风格,有的学者就认为是缺乏目标、滥用国力的行为;因为四处征战就是四面树敌,虽然因此获取不少俄国、瑞典的土地,显著提升了波兰的国际地位;但未来俄、瑞的国力复苏崛起后,不久就成为波兰军事上的梦靥。
家庭成员
齐格蒙特三世结过两次婚。1592年5月31日,齐格蒙特与第一任妻子——奥地利大公卡尔二世和巴伐利亚的玛丽亚·安娜的女儿安娜结婚。这对夫妇育有五名子女:
安娜·玛丽亚(1593年5月23日-1600年2月9日)早夭。
卡塔日娜(1594年5月9日-1594年6月5日)早夭。
瓦迪斯瓦夫四世(1595年6月9日-1648年5月20日)波兰国王,两任妻子分别是奥地利的采齐莉亚·雷娜塔女大公和玛丽亚·路易莎·贡扎加。
卡塔日娜(1596年9月27日-1597年6月11日)早夭。
克日什托夫(1598年2月10日)早夭。
齐格蒙特的第一任妻子:奥地利的安娜
1605年12月11日,齐格蒙特与妻妹康斯坦策结婚,这对夫妇育有七名子女:
扬·卡齐米日(1607年12月25日-1608年1月14日)
扬·卡齐米日(1609年3月22日-1672年12月16日)波兰国王,与大嫂玛丽亚·路易莎·贡扎加结婚。
扬·奥尔布拉赫特(1612年5月25日-1634年12月22日)瓦尔米亚和克拉科夫采邑主教,未婚无后。
卡罗尔·费迪南德(1613年10月13日-1655年5月9日)奥波莱公爵,普沃茨克和弗罗茨瓦夫主教,未婚无后。
亚历山大·卡罗尔(1614年11月4日-1634年11月19日)早逝,未婚无后。
安娜·康斯坦恰(1616年1月26日-1616年5月24日)早夭。
安娜·卡塔日娜·康斯坦恰(1619年8月7日-1651年10月8日)与普法尔茨选帝侯菲利普·威廉结婚,无后代。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尊称为江西诗派鼻祖。他的一生充满了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一位皇帝一直备受争议,他就是嘉靖皇帝。有人认为他是一位昏君,但也有人认为他有一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战争频繁的战国时期孕育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和思想家。其中,吴起无疑是这一时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位官员,他以严峻刚直著称,甚至连首辅张居正都对他忌惮三分。他就是明朝著名详情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 王昌龄,字少伯,生于唐朝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边塞诗风最为盛行的时详情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期的实际统治者,她的生活方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史料记载,慈禧每日凌晨便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楚汉之争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而在这场争斗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引人关注:项羽为何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的形象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扭曲,而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就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详情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朝代,而在这个时代中,有一个人物的名字总是引人争议,他就是魏忠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和故事被时间的尘埃所掩盖,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便是关于曹睿身世的一段详情
在蒙古帝国的历史中,成吉思汗的崛起是一个传奇。他的成功征服和统一了蒙古诸部,并最终建立了一个横跨详情
在中国古代社会,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其中,入土为安是一种普遍的丧葬观念,意指人死后应被安葬详情
清朝乾隆年间,一个名叫和珅的官员迅速崛起,最终成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的大臣。和珅的权势之大,影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女性诗人的身影虽然稀少,但她们的作品却如璀璨的星辰般闪耀着不朽的光芒。东晋时期的女详情
在中国封建历史的长河中,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是常有的事,然而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帝王——明朝的建详情
冲绳岛战役,又称冲绳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最后一场重要陆地战役。XXXX年X月X日至6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联姻往往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精心策划的一种手段。宣太后与义渠王的结合便是其中详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直是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南宋时期,面对国家危亡和社会动荡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封建历史中,牛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动力来源。因此,不少朝代出于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出台详情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长卷中,清朝乾隆年间的和珅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作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女性因她们的智慧、美貌或权力而被后世铭记。王宝钏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名字与唐宣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如同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飞跃。作为北京大学详情
西门吹雪,这个名字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以剑术高超、性格孤傲而著称,被誉为剑神详情
在中国古代,丹书铁券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免死金牌,它代表着持有者可以免受一切法律的制裁。而在《水详情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尊称为江西诗派鼻祖。他的一生充满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创造,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将简要介绍黄庭坚的生平和他的艺术成就。 黄庭坚生于1045年,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