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一般指唐·吉诃德,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萨维德拉创作长篇小说,外文名叫做Don Quijote de la Mancha。创作年代1605年和1615年,分为第一部和第二部,字数826000。
简介
《堂吉诃德》(又译作《唐·吉诃德》《堂·吉诃德》等)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岀版的长篇反骑士小说。
堂吉诃德雕像
内容简介
《堂吉诃德》一书全名是《拉曼却的机敏堂·吉诃德传》,共两部,第一部出版于1605年,第二部出版于1615年。
拉曼却地方一个乡村的小绅士叫吉桑诺,将近五十岁,身段颀长,面孔瘦削,有一匹瘦马,还有一支长矛.一面旧盾,家中有一个四十来岁的女管家,一个二十来岁的外甥女,还有一个帮工,一般生活可以维持,但并不大富裕。他有一个嗜好是喜读骑士小说,读得入迷了,不打猎,不管家事,后来竟然把土地卖了去买这类书,并见人就与人议论书中的义理。从黑夜到白天,从白天到黑夜,他每天这样谈,以致脑汁渐渐枯竭下去,终于失掉了理性。他脑子里满是魔法、战车、决斗、挑战、受伤、漫游、恋爱、风波以及书中种种荒唐无理的事,凡是书中所写的他都信以为真。于是发生奇想,为了增进自己的声名利谋求公众的福利,他要去做游侠骑士,把书中见到的都实行起来,去解救苦难,去亲历危险,去建立功业。他于是给马起了名为罗齐南脱,意为从前劳役的马,找出矛和盾,把一个乡间女子臆想为身为骑士的自己的夫人,便出了村子去行侠仗义,游走天下。
在客店里,他把店主认作堡主,硬叫他封了自己,然后第一件遇到的不平事是一个富农拷打一个小牧童,是因为牧童放羊时丢了羊,堂吉诃德见状不平,他不仅叫富农放了牧童,还叫富农把欠下的九个月的工资照致发给放羊的孩子。那个财主叫郝屠多,当时虽然答应下来了,可是当吉诃德一走,又把小牧童安德列斯绑起来打了一顿,他的仗义毫无结果。后来,他回家来了,约见了他的邻居——个老实的农民桑丘·播萨,约请其为侍从,答应将来叫他做海岛总督。于是怀着梦想的桑丘,骑着小毛驴,作为侍从与他一起“建功立业”去了。在两次外出游侠冒险中,闹了无数的笑话,傻把风车当巨人,把旅店当城堡,把苦役犯当作被迫害的骑士,把皮囊当作巨人的头颅等等。最后由桑丘把他锁在笼子里用牛车拉回来。
但他仍执迷不悟,养好伤后又开始了第三次游侠。这次桑丘真当上了“总督”,唐吉诃德迫不及待地要商丘实施改革社会的方案,却受尽了公爵夫妇的戏弄,险些丧命。最后,被同村的加尔拉斯果学士假扮的白月骑士打败后才被迫返乡,从此卧床不起。最后在垂危中理智醒来,发现过去自己的荒唐,死前立下三条遗嘱,一是过去付给桑丘的一笔钱,都不用算了,花剩下的都给他用,因为这个人心地纯良,做事忠实;二是遗产全部归甥女,但如果嫁人时,那个人要读过骑士文学,就不要嫁给这样的人,遗产全部收回,拨给宗教充做宣传费用;三是向以他为题材的作者致歉,令其写出了这部荒唐的书,自己为此有良心负担。最后,这位骑士便安心地死去了。
创作背景
《唐·吉诃德》的产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西班牙经过光复战争,颠覆和驱逐了阿拉伯人的统治,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同时又依靠其庞大的骑士队伍,雄霸欧洲,远征美洲,造就了西班牙的“黄金世纪”。这一时期,西班牙的文学也繁荣发展起来,田园小说、流浪汉小说、骑士文学和戏剧等各大流派争奇斗艳。骑士文学在西班牙曾风靡一时,各种作品层出不穷。别林科夫说“骑士小说表现出对个人人格的爱护和尊重,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牺牲全部力量甚至自己生命的勇敢精神,把女子作为爱和美在尘世的代表。”骑士文学对于冲破中世纪神学禁欲主义的束缚、对人性的解放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不过随着后来封建经济的解体和火枪火炮在军事上的使用,骑士文化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15世纪开始出现一批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强盗骑士,骑士文学开始变得愈发庸俗化。塞万提斯生活的时期,西班牙还流行着五六十部粗制滥造、荒谬愚昧的骑士小说,为此,塞万提斯决定创作《堂吉诃德》,“把骑士文学的地盘完全摧毁”,他沿用骑士作为主角的写作形式,把骑士制度、骑士精神漫画化。
人物介绍
堂·吉诃德
曼查的落魄乡绅,书中的主人公。喜好读骑士小说,整日耽于幻想,立志恢复古代的骑士道。一番荒诞的“证险”后,他返回故里,临终时幡然醒悟。
堂吉诃德动画
作品主人公唐·吉诃德是一个不朽的典型人物。书中写道,这个瘦削的、面带愁容的小贵族,由于爱读骑士文学,入了迷,竟然骑上一匹瘦弱的老马“驽骍难得”,找到了一柄生了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的头盔,要去当游侠,除强扶弱,为人民打抱不平。他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骑了驴儿跟在后面。唐·吉诃德又把邻村的一个挤奶姑娘想象为他的女主人,给她取了名字叫杜尔西内雅。于是他以一个未受正式封号的骑士身份出去找寻冒险事业,他完全失掉对现实的感觉而沉入了漫无边际的幻想中,唯心地对待一切,处理一切,因此一路闯了许多祸,吃了许多亏,闹了许多笑话,然而一直执迷不悟。他把乡村客店当作城堡,把老板当作城堡的主人,硬要老板封他为骑士。店老板乐得捉弄他一番,拿记马料账的本子当《圣经》,用唐·吉诃德的刀背在他肩膀上着实打了两下,然后叫一个补鞋匠的女儿替他挂刀。受了封的骑士唐·吉诃德走出客店把旋转的风车当作巨人,冲上去和它大战一场,弄得遍体鳞伤。他把羊群当作军队,冲上去厮杀,被牧童用石子打肿了脸面,打落了牙齿。桑丘·潘沙一再纠正他,他总不信。他又把一个理发匠当作武士,给予迎头痛击,把胜利取得的铜盆当作有名的曼布里诺头盔。他把一群罪犯当作受迫害的绅士,杀散了押役救了他们,要他们到村子里找女恩主去道谢,结果反被他们打成重伤。他的朋友想了许多办法才把他弄回家去。在第二卷中,他继续去冒险,又吃了许多苦头,弄得一身病。他的一位朋友参孙·卡拉斯科假装成骑士把他打翻了,罚他停止做游侠骑士一年。唐·吉诃德永远爱对着臆想中的敌人猛冲过去,乱战一阵,但是由于他的美好愿望不切实际,战术荒诞可笑,因而处处碰壁,好心不得好报,甚至险些丧命。当他和桑丘吃尽苦头,辗转回到家乡时,他已一病不起。但经过一番游历,他已认识到自己从前是个疯子,那些骑士小说都是胡说八道,只恨后悔得太晚了。
这个人物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是神智不清的,疯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则、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对正义的坚信以及对爱情的忠贞等等。他越疯疯癫癫,造成的灾难也越大,几乎谁碰上他都会遭到一场灾难,但他的优秀品德也越鲜明。桑丘·潘沙本来为当“总督”而追随唐·吉诃德,后看无望,仍不舍离去也正为此。唐·吉诃德是可笑的,但又始终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他对于被压迫者和弱小者寄予无限的同情。从许多章节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他以热情的语言歌颂自由,反对人压迫人、人奴役人。也正是通过这一典型,塞万提斯怀着悲哀的心情宣告了信仰主义的终结。这一点恰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旧的信仰解体、新的信仰(资产阶级的)尚未提出的信仰断裂时期的社会心态。
堂吉诃德出身于一个家道中落的小地主家庭,深受骑士文学的影响,为人比较正直忠厚,不满现实,但既不知生活的根本问题在哪,又不知怎样去切实去解决,所以在对骑士文学入迷之后,他就仿之,游走天下,铲除不公,匡扶正义,实现他所理想的道德原则。这个人不满于现实,要改造现实,但他的最大弱点是一点都不清楚他所要改造的现实,和怎样改造现实,于是在幻想中臆想了他的现实环境,并用脱离现实的手段,实行了荒唐可笑的行动。用骑士的道德行之于当世,就是用昨天的思维做今天的事,用今天的头脑做明天的事。他善良的出发点断然不能取得如愿的结果。如对于牧童的同情,是对于人压迫人的不满,他要铲除不公的世道,但他没有对于要改造的对象的具体理解,仍然不知道怎样真正解决问题,所以他冲上去了,让财主把牧童放了,可当他走了之后,那个牧童挨的打却更多了。
堂吉诃德画像
堂吉诃德无疑是神智不清的,疯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则,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对正义的坚信以及对爱情的忠贞等等。他愈疯疯癫癫,造成的灾难也愈大,但他优秀品德也愈鲜明。如他对于幻觉中的达辛尼亚,已经达到了无比推崇、敬爱的程度,在自己的行为当中,他无论如何也要保持对她的忠贞,不仅对于一切声色的诱惑视而弗见,听而弗闻,甚至竟然达到了坐怀不乱的高超地步。在第一部中,不仅客店中的妓女与骡夫的幽会,妓女错找到了他房里,他坚守道德原则,予以拒斥;就在整部书中,作者的基本态度还是乐观的,这是因为他看到了旧世界已经无可挽回地倒下去了。但由于当时资产阶级刚刚萌芽,在西班牙的出路还很模糊,因此作者能看出旧的怎样死去,却不知新的怎样出生,因此在他看到游侠骑士不能丝毫解决社会问题、社会还是照样不合理时,他的人文主义不禁也感到迷悯而怅然了。因此堂吉诃德的行侠仗义越接近尾声时,作者对他的行为就越同情,使人觉得这位骑士的一生,虽然没有足以不朽的业绩,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
所以堂吉诃德的死,从宣判了骑士文学的死刑方面说,是人文主义的欢欣;而从作者与堂吉诃德一起经历的用骑士精神去反对封建阶级和市民阶层的庸碌自私而终无出路来说,又是一种悲剧的收场。堂吉诃德的死是旧的无路,并不是新的诞生,身后的世界向何处去还是一个真正的问号。
桑乔·潘萨
堂吉诃德的侍从。朴实善良、目光短浅、自私狭隘、胆小怕事。(有的版本译作桑丘·潘沙)
桑丘是一个穷帮工,因为生活没有出路,他才跟着堂吉诃德出来,相信未来有一个“海岛总督”做,以借此改变他一家人的窘况。这个形象基础是穷苦的劳动农民,因此他在书中不论是怎样的情境下,始终保持劳动农民的特点。
他重实际:不论堂吉诃德有怎样的臆想,把事情说得怎样玄,但他都有自己的判断,一切从切身利益出发,明白客店不是城堡,风车也不是巨人。但他是主人的随从,他不能有拂主人的意志。
他对人忠实:不管多么有危险,他没有把堂吉诃德抛开过,他始终热爱他,跟他去为了实际报酬和未来能管理一个海岛的许诺。他虽跟着主人去受苦,但却有眼前的获得和未来的期待。
他容易轻信,但却有判断的才能,并颇为聪明机智,在他的嘴里谚语一串一串注外出,都富有深刻的生活哲理。
他能主持公道,同情弱者,并仇视与嫉恨不平世道。这集中体现在他当“总督”时所实行的仁政上面。作者在这里告诉人们,一个农民远比那些达富贵人更能治理好国家。如他在一个叫做“布拉它留”的“海岛”,坐堂审案,对三件案子(一件是裁缝为雇主的纠纷、一件是借钱还没还的纠纷、一件是诬告强奸案)的处理,简直是高明极了。这在昭示西班牙人民:渴望的一个良好的社会理想,只有在人民自己的努力下才能实现。他离任时两袖清风,并说明他是一个例外的“总督”。
唐·吉诃德的侍从桑丘·潘沙也是一个典型形象。他是作为反衬唐·吉诃德先生的形象而创造出来的。他的形象从反面烘托了信仰主义的衰落这一主题。唐·吉诃德充满幻想,桑丘·潘沙则事事从实际出发;唐·吉诃德是禁欲主义的苦行僧,而桑丘·潘沙则是伊壁鸠鲁式的享乐派;唐·吉诃德有丰富的学识,而桑丘·潘沙是文盲;唐·吉诃德瘦而高,桑丘·潘沙胖而矮。他,桑丘·潘沙是一个农民,有小私有者的缺点,然而到真正把他放在治理海岛(实际上是一个村)的位置上时,他又能够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贪污受贿。后来由于受不了贵族们的捉弄离了职。他说:“我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既没有吃亏,也没有占便宜,这是我同其他总督不同的地方。”
杜尔西内亚
堂吉诃德的心上人。一位身强力壮、嗓门奇大、性格泼辣的地道村妇。却被堂吉诃德视为公主或贵妇人,并称为"托博索的杜尔西内亚“。
参孙·卡拉斯科
学士,堂吉诃德的乡邻,头脑灵活、爱开玩笑。
佩罗·佩雷斯
神父,堂吉诃德的好友,为人热情、善良。
公爵夫妻
西班牙王国的封建贵族代表。为富不仁,虚情假意,对堂吉诃德主仆二人百般捉弄,只为满足自己取乐的心理。
卡德尼奥
出身贵族,感情丰富,与同城人卢辛达从小青梅竹马,感情笃厚。
卢辛达
美丽尊贵的姑娘,聪明伶俐,对待感情优柔寡断,差点屈从于费尔南多的威逼利诱。不过最终理智战胜情感,于卡德尼奥走到了一起。
费尔南多
贵族,里卡多公爵的次子。雍容大度、风流倜傥。
巴西列奥
一位贫穷的小伙子,聪明专情,最终得到心爱的女人基特里亚。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唐·吉诃德》提出了一个人生中永远解决不了的难题: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原因有二:第一,人类从精神层面上总有一对矛盾:理想和现实。这是第一位的。《唐·吉诃德》利用文学形式将这对矛盾揭示得深刻而生动,可说淋漓尽致,使得每代人都感受到果真如此,予以认同。第二,塞万提斯早在17世纪就写出了《唐·吉诃德》,可说他是现代小说第一人,正因为他是第一人,所以他的《唐·吉诃德》对西班牙文学、欧洲文学,乃至整个世界文学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这样的作品,不仅当时会被译成多种文字。而《唐·吉诃德》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塞万提斯写《唐·吉诃德》时,为的是反对胡编乱造、情节离奇的骑士小说及其在人们中造成的恶劣影响。塞万提斯在《唐·吉诃德》中一方面针砭时弊,揭露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一方面赞扬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扶贫济弱等优良品德,歌颂了黄金世纪式的社会理想目标。
殖民主义
作为一部典型的殖民主义文本,《堂吉诃德》产生在西班牙的“黄金时代”盛极转衰之际,小说主人公游侠的基本目标则是在海外建立殖民统治。堂吉诃德首次出游失败后,就是用这种神话诱使穷乡僻壤的农人参与作者一手导演的殖民冒险的:“堂吉诃德说得天花乱坠,又是劝诱,又是许愿,这可怜的老乡就决心跟他出门,做他的侍从。堂吉诃德还对他这么说:他尽管放心,跟自己出门,因为可能来个意外奇遇,一眨眼征服了个把海岛,就让他做岛上的总督。
对历史的重新书写,使《堂吉河德》充满了浓厚的殖民语境。在小说中,我们发现美洲或印度的镜像几乎无处不在。主仆二人在游侠过程中,不时巧遇夫妇或父女到美洲去赴任,多次听说国人在西洋发了大财。这些描写,表现了塞万提斯作为当时最大殖民帝国公民的一种占有欲望。他们无视自己手中的黄金、白银是疯狂掠夺和血腥杀戮的结果,认为殖民地的财富理所当然地属于帝国资产;而西班牙人,则有权心安理得、随心所欲地支配和使用它们。
艺术特色
手法
作者采用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表达他对时代的见解。现实主义的描写在《唐·吉诃德》中占主导地位,在环境描写方面,与旧骑士小说的装饰性风景描写截然不同,作者以史诗般的宏伟规模,以农村为主要舞台,出场以平民为主,人数近700多人,在这广阔的社会背景中,绘出一幅幅各具特色又互相联系的社会画面。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也是虚实结合的,否定中有歌颂,荒诞中有寓意,具有强烈的艺术性。
其次,从艺术角度讲,塞万提斯通过《唐·吉诃德》的创作奠定了世界现代小说的基础,就是说,现代小说的一些写作手法,如真实与想象、严肃与幽默、准确与夸张、故事中套故事,甚至作者走进小说对小说指指点点,在《唐·吉诃德》中都出现了。比如在唐·吉诃德身上,愚蠢和聪明博学,荒唐和正直善良,无能和勇敢顽强就这样矛盾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一个可笑但并不可恶,甚至是相当可爱的幻想家。桑丘,这位侍从的性格特点与他主人之间,既有相同方面的陪衬烘托,也有相反方面的衬托对比,而且又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相比之下,如果唐·吉诃德是幻想型,那么这位侍从则属于现实型.他无论干什么,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现实利益,即使冒傻气时也不例外。他更不是一味的傻乎乎,在“总督”任上的那一番审案,也颇有那么一点智慧的闪光,如果说:唐·吉诃德是一位聪明的傻瓜,那么桑丘则应该是傻瓜中的聪明人。除了这两个个性突出,对比鲜明的主人公外,书中还塑造了700个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性格的人物形象,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时代、反映现实,它所带来的意义,也许对于整天充斥着音乐影像电子多媒体合成的各种多维刺激的现代人感受不深,但是在当时,人们的唯一娱乐方式就是挑灯读书,因而能早在17世纪——文学刚刚启蒙复兴的时代,塞万提斯就写出了《唐·吉诃德》,它给予近现代小说的发展就是深刻的、革命性的影响。所以说他是现代小说第一人,正因为他是第一人,他的《唐·吉诃德》对西班牙文学、欧洲文学,乃至整个世界文学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在创作方法上,塞万提斯善于运用典型化的语言、行动刻画主角的性格,反复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人物的个性,大胆地把一些对立的艺术表现形式交替使用,既有发人深思的悲剧因素,也有滑稽夸张的喜剧成分。
人物形象
在塑造唐·吉诃德的形象时,用喜剧性的手法写一个带有悲剧性的人物。首先,它把人物放在一个个不同的情景之中,用讽刺的笔调和夸张的手法,一再描写人物的荒唐行动,造成喜剧性的效果。其次,小说又着重描写人物主观动机与它的客观后果的矛盾(或适得其反,或迂腐反常,或自讨苦吃),在喜剧性的情节中揭示其悲剧性的内涵。再次,小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作品中,桑丘与唐·吉诃德无论在外形上,还是在形象的内涵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高一个矮,一个重理想一个讲实际,一个耽于幻想,一个冷静理智,一个讲究献身,一个看重实利……两两对比,相得益彰。这一构思也是塞万提斯的创造,它不仅有利于塑造人物,而且增添了小说的情趣,突出了作品的哲理意味。
元小说性
读者都知道自己正在阅读的是一部小说,塞万提斯当然也意识到他在写作的正是堂吉诃德的故事。但是他佯称堂吉河德在期待着一部关于他经历的书。更耐人寻味的场景在小说第二部中出现的对小说第一部的批评与讨论。第二部第三章中堂吉诃德、桑丘与朗、·卡拉斯科三人的对话可能是世界文学中最非同寻常的对话;人物在谈论创造出他们来的作品现在正在他们生活的世界中十分畅销。堂吉诃德设想的美好未来,现在已经成为现实;他是白纸黑字的书中的英雄。参孙讲述读者们的不同反应:有人喜欢君堂吉诃德大战巨人,有人说最伟大的是堂吉诃德放走了苦役犯;但是很多人不喜欢堂吉诃德总是挨打;大家都富欢桑丘的语言幽默风趣,但是觉得他想当总督的理想太不切实际……人物甚至还继续讨论了作者是否会写《堂吉诃德》第二部的问题,但是我们其实正在阅读的就是《堂吉诃德》的第二部。
在小说第二部中,堂吉诃德与桑丘似乎没有意识到他们只是存在于一本小说之中,而要作为“真实”的人与“书本中的堂吉诃德和桑丘”展开比较。但结果同样是两难的:如果“伪书中的堂吉河德与桑丘”被证实为虚构的,那塞万提斯的《堂吉词德》第一部也不过如此,何谈“真实”,塞万提斯的解除这种尴尬的方法是,权且把《堂吉河德》第一部中出现的堂吉诃德与桑丘的经历,当作是与“真实”的堂吉诃德与桑丘的经历的一种偶然的一致来加以处理。这样,既维护了堂吉河德与桑丘的存在真实性,也指明了“伪书”的虚假。
在《堂吉诃德》中,可以明显地发现新旧文本间重构和被解构的过程,并形成了互相参照、相互解释和显义的表现效果,真正实现了其因戏拟而产生的文本性目的。在《堂吉诃德》小说的叙述中,采用了多种声音表述,在文本的语言风格上,具有复杂且奇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1.因为个人的经历复杂多变,情感丰富多彩,会使语言和声音,语调和语气的表达多种多祥。2.在过去的流浪汉小说、骑士小说、悲剧、史诗等各种文本里,突出的是戏拟。在戏拟中采用了单调的、崇高的声调,同时应用了较多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堂吉诃德》为了准确地反应作者的真实意图,而将社会上不同的声音组织起来,通过作品来体现,其表现方式有:混合语言,引用由他人的语言和主人公的语言,插入其他体裁内容。同时,桑丘语言和堂吉诃德语言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桑丘的语言风樱幽默、充满狡黠和机智,常常会不自觉地引用一大串民间的歇后语和谚语,更加反衬出骑士话语的荒诞不经。而堂吉诃德在清醒的时刻,却往往有着精辟的见解和独到的思考,并在不经意间向读者传达出一种昂扬向上的情感信息。当然,小说中的视角变化和转换,也体现出了多种语言及声音。
作品影响
《唐·吉诃德》书中写的人物有七百多,是欧洲最早的长篇现实主义小说之一,是国际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西班牙文学著作。作品出版后,上至宫廷,下至市井,到处传诵。该作已用100多种文字译成数百种译本。
尽管小说的结构不够严密,有些细节前后矛盾,但不论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比欧洲在此以前的小说前进了一大步,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创作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作品评价
德国文学家歌德:“我感到塞万提斯的小说,真是一个令人愉快又使人深受教益的宝库。”
英国诗人拜伦:“《唐·吉诃德》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感到难过。这位英雄是主持正义的,制伏坏人是他的惟一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发了疯。”
法国作家雨果:“塞万提斯的创作是如此地巧妙,可谓天衣无缝;主角与桑丘,骑着各自的牲口,浑然一体,可笑又可悲,感人至极。”
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在欧洲所有一切著名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
尼日利亚作家奥克斯:“人生在世,如果有什么必读的作品,那就是《唐·吉诃德》。”
中国学者朱光潜:“一个是满脑子虚幻理想、持长矛来和风车搏斗,以显出骑士威风的唐·吉诃德本人,另一个是要从美酒佳肴和高官厚禄中享受人生滋味的桑丘·潘沙。他们一个是可笑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可笑的实用主义者。但是唐·吉诃德属于过去,桑丘·潘沙却属于未来。随着资产阶级势力的日渐上升,理想的人就不是唐·吉诃德,而是桑丘·潘沙了。”
中国学者周作人《欧洲文学史》:塞万提斯“以此书为刺,揭示人以旧思想之难行于新时代也,惟其成果之大,乃出意外,凡一时之讽刺,至今或失色泽,而人生永久之问题,并寄于此,故其书亦永久如新,不以时地变其价值。书中所记,以平庸实在之背景,演勇壮虚幻之行事。不啻示空想与实际生活之抵触,亦即人间向上精进之心,与现实俗世之冲突也。唐吉诃德后时而失败,其行事可笑。然古之英雄,现时而失败者,其精神固皆唐吉诃德也,此可深长思者也”。
作者简介
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1547一1616),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
塞万提斯最初写的是剧本,以悲剧《奴曼西亚》(1584年)最为成功。其他作品有短篇小说《惩恶扬善的故事》(1613年)、长诗《巴尔纳斯游记》(1614年)、《八出喜剧和八出幕间短剧集》(1615年)以及一些诗歌。他在50多岁后开始写作长篇小说《堂吉诃德》。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一位皇帝一直备受争议,他就是嘉靖皇帝。有人认为他是一位昏君,但也有人认为他有一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战争频繁的战国时期孕育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和思想家。其中,吴起无疑是这一时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位官员,他以严峻刚直著称,甚至连首辅张居正都对他忌惮三分。他就是明朝著名详情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 王昌龄,字少伯,生于唐朝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边塞诗风最为盛行的时详情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期的实际统治者,她的生活方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史料记载,慈禧每日凌晨便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楚汉之争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而在这场争斗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引人关注:项羽为何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的形象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扭曲,而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就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详情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朝代,而在这个时代中,有一个人物的名字总是引人争议,他就是魏忠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和故事被时间的尘埃所掩盖,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便是关于曹睿身世的一段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以其非凡的智慧和策略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司马懿,这个名字在三国时期的详情
在蒙古帝国的历史中,成吉思汗的崛起是一个传奇。他的成功征服和统一了蒙古诸部,并最终建立了一个横跨详情
在中国古代社会,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其中,入土为安是一种普遍的丧葬观念,意指人死后应被安葬详情
清朝乾隆年间,一个名叫和珅的官员迅速崛起,最终成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的大臣。和珅的权势之大,影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女性诗人的身影虽然稀少,但她们的作品却如璀璨的星辰般闪耀着不朽的光芒。东晋时期的女详情
在中国封建历史的长河中,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是常有的事,然而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帝王——明朝的建详情
冲绳岛战役,又称冲绳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最后一场重要陆地战役。XXXX年X月X日至6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联姻往往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精心策划的一种手段。宣太后与义渠王的结合便是其中详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直是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南宋时期,面对国家危亡和社会动荡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封建历史中,牛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动力来源。因此,不少朝代出于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出台详情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长卷中,清朝乾隆年间的和珅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作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女性因她们的智慧、美貌或权力而被后世铭记。王宝钏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名字与唐宣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如同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飞跃。作为北京大学详情
西门吹雪,这个名字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以剑术高超、性格孤傲而著称,被誉为剑神详情
在中国古代,丹书铁券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免死金牌,它代表着持有者可以免受一切法律的制裁。而在《水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