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失地运动,又叫做再征服运动、列康吉斯达运动,是西班牙人反对阿拉伯人占领,收复失地的运动,外文名西班牙语叫做Reconquista,发生时间公元718至1492年间。
简介
收复失地运动(西班牙语:Reconquista),又称再征服运动、列康吉斯达运动,是公元718至1492年间,西班牙人反对阿拉伯人占领,收复失地的运动。从718年的科法敦加战役开始,到1492年格拉纳达战役结束,共经历了8个世纪。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中,“Reconquista”一词有“重新征服”的意思。
711年阿拉伯人侵入伊比利亚半岛,原住在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哥特人逃到半岛的北部。以后在北部地区建立了阿斯图里亚斯、纳瓦尔、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等王国,这些王国时有分合,并从西班牙北部的坎塔夫里亚山区及比利牛斯山区向南推进,开展驱逐阿拉伯人、收复失地的运动。
718年,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国王佩拉约在科法敦加与入侵的阿拉伯人发生战斗。在伊比利亚半岛东部的纳瓦尔、阿拉贡和加泰罗尼亚王国也进行了收复失地的斗争。
1479年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合并,共同开展了驱逐阿拉伯人占领的斗争。西班牙人先后收复了托莱多(1085)、拉斯纳瓦斯·德托洛萨(1212)、塞维利亚(1248)、萨拉戈萨(1118)、马约尔(1229)、巴伦西亚(1238)、萨拉多(1340)和阿尔赫西拉斯(1344)。
1492年1月2日,阿拉伯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最后一个王国格拉纳达王国被打败,国王穆罕默德十二世(即西班牙称博阿布迪尔)投降,西班牙统一,收复失地运动胜利结束。
收复失地运动
入侵北非
倭马亚王朝的入侵与西班牙王国的灭亡
自7世纪起,来自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上的伊斯兰势力不断增强。而当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朝建立后,其势力更开始影响西亚、北非等地。
8世纪初,阿拉伯帝国的疆域已经延伸至北非的西端。
710年,阿拉伯帝国的穆斯林开始跨过直布罗陀海峡,并在伊比利亚半岛登陆。他们不时侵扰城镇,而当时伊比利亚的西班牙王国,对此并不能作出有力的抵抗。因此,阿拉伯人立时起扩张之心,于翌年组织军队出击伊比利亚半岛。
711年,由塔里克·伊本·齐亚德所组织的远征军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向伊比利亚半岛进攻。同年7月19日,侵略者在瓜达莱特河一带击溃西班牙人,而西班牙国王罗德里克战死。罗德里克死后,西班牙王国后继无人,而倭马亚王朝便趁著西班牙人内部的混乱而开始扩大其支配范围。
直至710年代末,入侵者已经把伊比利亚南部,西班牙境内的安达卢西亚地区完全占据。因此,他们便乘胜追击,开始对比利牛斯山北部作出攻势。
714年,伊比利亚大部份的土地已经落入外族人的手中。征服者在统治初期采取了宗教宽容政策,实现与当地的西班牙人共存。不过,因为信仰上的差异,当地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加,这令西班牙统治者开始强迫西班牙原住民改奉伊斯兰教,抗拒者则课以重税。不少西班牙贵族抵受不住西班牙的高压统治,便纷纷向北边逃亡。
阿斯图里亚斯的动乱与后倭马亚王朝的建立
718年,西班牙贵族佩拉约率领阿斯图里亚斯的西班牙人进行起事,并建立阿斯图里亚斯王国,而这一年就是收复失地运动的肇始。
722年,佩拉约在西班牙北部的科法敦加取得对敌作战的第一次胜利。同一时间,坎塔布里亚的佩德罗公爵也把境内的入侵者逐出。此后,两国为了增强反对入侵者的力量,便进行联姻。佩德罗公爵之子,阿方索一世与佩拉约的女儿结婚。两国亦因此统一,阿斯图里亚斯王国更稳固了在伊比利亚北部的势力,并准备向南方反攻入侵者。
732年,法国的宫相查理·马特在都尔战役中取得胜利,成功阻止阿拉伯入侵者向北扩展的野心。而在751年后,法国的墨洛温王朝灭亡,新兴的卡洛林王室转为倾向扩张的外交政策,令阿拉伯帝国的统治受到打击。此外,倭马亚王朝广大的版图亦导致各地频繁的叛乱,但是倭马亚的统治者对此却束手无策。
750年,叛军领袖阿布·阿拔斯成功推翻倭马亚家族,并建立阿拔斯王朝。倭马亚家族的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逃亡至伊比利亚半岛,并在西班牙南部的科尔多瓦成立后倭马亚王朝。他更自称自己是“科尔多瓦埃米尔”(埃米尔即总督之意),展开了后倭马亚王朝在当地的统治。
法国的入侵与伊比利亚北部的独立
可是,后倭马亚王朝在此时正面对著外忧和内患,先有来自北方西班牙人的反对势力,后有国内阿拔斯王朝支持者的乱事。
778年,法国新君查理曼率军南下,包围萨拉戈萨。但是,法国突然发生叛变,查理曼不得不收兵撤退,而拉赫曼一世便抓著这个机会收复被基督教徒夺回的领土。后来,法国人再次在785年出兵,国王路易一世沿著地中海沿岸攻击后倭马亚的军队,并取得西班牙南部的吉隆纳桥头堡,继续南下攻势。
810年,法国大军成功占领巴塞罗那,法兰克君主把该地封给巴塞罗那伯爵,让他管理夺回的加泰罗尼亚地区。但是,因为法国和加泰罗尼亚在地理上的隔阂,令加泰罗尼亚不久就燃起独立之心,欲摆脱法国的统治。不久后,当地的权贵伊内哥·阿里斯塔推翻巴塞罗那公爵,取而代之成为当地的统治者。为了独立,他曾击退了后倭马亚的镇压军,以及抵抗欲进一步扩张的法国。
805年,新兴的阿拉贡伯国建立,而阿里斯塔亦于824年建立起纳瓦拉王国。其后,两国的关系趋于紧密,而阿拉贡王国亦在后来通过联姻并入纳瓦拉王国。
莱昂王国的建国与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的治世
对比图另一方面,科尔多瓦的后倭马亚政权在9世纪中叶开始动摇。这个时候,各地的总督及贵族纷纷策动独立,而西班牙人也不断发生起事,如托莱多的大规模起事,就令后倭马亚王室费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来镇压。阿斯图里亚斯王国亦乘后倭马亚的困局大举扩张版图。10世纪初,它就支配了杜埃河以北一带的土地。
914年,阿斯图里亚斯国王加西亚四世迁都莱昂,从此改名莱昂王国,盘踞伊比利亚半岛北部。
可是,自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在912年即位,成为后倭马亚埃米尔后,后倭马亚王朝就再次恢复统治能力。他先后多次扑灭了国内的反对势力,而他亦专注于国内内政。在他的统治下,后倭马亚王朝的经济突飞猛进,不但解除了倭马亚家族崩溃的危机,更令后倭马亚王朝的国力达至顶峰,成就后倭马亚王朝最繁盛的时代。同一时间,自称为伊斯兰教圣母后代的伊斯兰什叶派首领在北非建立法蒂玛王朝,而双方元首都称自己为哈里发,并要求对方臣服于己。因此拉赫曼三世不久后越过直布罗陀海峡,直抵摩洛哥,并与法蒂玛王朝军进行交锋。
932年,拉赫曼三世开始剿平西班牙人势力,并率军北上向西班牙城市发动攻击。
937年,后倭马亚军攻陷西班牙重镇萨拉戈萨。以莱昂、纳瓦拉、卡斯蒂利亚三地为中心的西班牙势力再次面对著入侵势力,便开始团结起来,反抗侵略者的再次横侵。
939年,西班牙军队在锡曼卡斯战役中大败后倭马亚的军队,拉赫曼三世败走北方。此后,拉赫曼三世开始针对北非的事务。他曾经控制摩洛哥的大部分土地,但不久就被法蒂玛军夺回。
直至963年,拉赫曼退守北非的休达,经历远征的失败后,他再次把扩张的目光投向伊比利亚半岛。
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建立与穆罕默德·曼苏尔的抬头
自9世纪起,莱昂王国的东部就被称为卡斯蒂利亚,即“城堡”之意。
在932年,为了作为对抗的屏障,莱昂国王就在此地设置卡斯蒂利亚伯国。可是,卡斯蒂利亚伯爵就逐渐萌生了独立的念头,更欲攻占莱昂王国,自封为王。
951年,卡斯蒂利亚伯爵费尔南·冈萨雷斯向莱昂王国要求继承王位不果,两国战端因此而开。958年,莱昂国王桑乔一世被迫放弃王位,不久他与后倭马亚立约:只要后倭马亚出兵援助他恢复王位,便答应向后倭马亚称臣及割让土地。
960年,桑乔一世复位,但不承认与后倭马亚王朝的约定。后倭马亚王朝的统治者有鉴于北非战线正处于胶著状态,便转而开展伊比利亚战线,顺便报复桑乔的不守信用。后倭马亚军这次采取了集中兵力一点突破的战略,成功挡住法蒂玛军的进击,同时也再次于锡曼卡斯大败西班牙军,并再次占领了巴塞罗那及庞波隆纳。基督联合军处于劣势下不得不求和。最后,西班牙各国以向后倭马亚进贡作为双方停战的条件。
976年,后倭马亚王朝的希沙姆二世即位。由于希沙姆未成年,所以政务由辅政大臣阿布·埃米尔·曼苏尔总揽。一些国内权贵嫉妒其权势,欲除之而后快。曼苏尔便联合卡斯蒂利亚进行反击。不久,起事的权贵败亡,曼苏尔便调转枪头突击盟友卡斯蒂利亚,西班牙人势力因而再次团结起来,对抗曼苏尔。曼苏尔巧妙地使用战略,成功横扫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巴塞罗那、庞波隆纳及波图等地相继陷落。基督教势力至此完全败北,并全部向后倭马亚俯首称臣,纳瓦拉女王更下嫁予曼苏尔。因此,曼苏尔被人称作“神庇佑的胜利者”。
后倭马亚王朝的衰亡与泰法割据年代的开幕
经历了三十多年后,曼苏尔在1002年去世。在他去世后的十年间,后倭马亚王朝的国势日衰。后来,曼苏尔之子自称为哈里发的继承人,并推行优待柏柏尔人的政策,惹得各部族的强烈反感。
1008年,科尔多瓦发生政变,曼苏尔之子被杀,希沙姆二世黯然退位。此时的穆罕默德和苏莱曼二人受到人民拥戴,更被推举为哈里发,但后倭马亚王朝仍处于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
虽然两人都成为哈里发,但穆罕默德二世与苏莱曼不同之处是前者占据著以科尔多瓦为中心的伊比利亚南部领土,后者则没有任何领地。因此,苏莱曼向卡斯蒂利亚求援,并成功攻下科尔多瓦。此例一开,国内很多的叛乱势力便引入北部的基督教势力来壮大自己的势力,令内乱更趋激化,哈里发的存在变得有名无实。
1031年,后倭马亚末代哈里发希沙姆三世被罢黜,后倭马亚王朝正式宣告解体。自此,后倭马亚王朝本来的领地被泰法(Taifa,类似中国的诸侯国)割据,形成小国林立的局面。塞维利亚、萨拉戈萨、托莱多、格拉纳达等地成为了这些泰法的割据领地,而彼此间更为了争夺统治权更开始互相攻伐。
势力南下
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内乱与兴盛
随著后倭马亚王朝的衰亡,伊比利亚北部的西班牙人势力再次出现内讧。纳瓦拉国王桑乔大帝为了统一西班牙各国,便向莱昂王国作出攻击,以扩张势力。其后,他更迎娶了卡斯蒂利亚的王后莫内阿东娜·埃尔比拉。
1029年,卡斯蒂利亚伯爵加西亚·桑切斯遭到暗杀,令卡斯蒂利亚伯国并入纳瓦拉王国。
1035年,桑乔大帝去世,其领地被子女分割。长子加西亚·桑切斯三世得到纳瓦拉;次子斐迪南一世分得卡斯蒂利亚;索夫拉韦为三子冈萨罗·桑切斯所得;最后的阿拉贡由幼子拉米罗一世继承。此时,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都得到了王号,称为“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
1037年,斐迪南一世兼并莱昂王国,卡斯蒂利亚-莱昂联合王国正式建国,他更从穆斯林手中夺回托莱多城。1065年,斐迪南一世在远征瓦伦西亚的途中病逝,因此,卡斯蒂利亚-莱昂联合王国开始分裂,形成由长子桑乔二世统领的卡斯蒂利亚、次子阿方索六世管治的莱昂及三子加西亚管辖的加利西亚三国。
1031年的伊比利亚半岛,三人都想完全继承父亲的江山,战争一触即发。其后,阿方索六世在1071年被三弟加西亚打败,更在1072年被兄长桑乔二世逼使败走托莱多城。在托莱多城中,他学到大量的宗教知识。同年,其兄长桑乔二世遭阿方索六世派人暗杀,阿方索六世复位。此后,阿方索立刻进攻加利西亚等地,以进一步兼并兄弟的领土,而卡斯蒂利亚-莱昂联合王国亦再次统一。
1076年,纳瓦拉国王桑乔四世亦遭行刺,阿方索六世趁机大举入侵纳瓦拉。可是,机智的阿拉贡国王桑乔·拉米雷斯先发制人,继承了纳瓦拉王国,令阿方索六世无可奈何。其后,阿方索六世向南扩张,征服南部的泰法诸国。而一些主要的泰法选择向卡斯蒂利亚进贡而避免战祸。
1080年,阿方索六世完全掌握托莱多王国的支配权。不久,国内发生叛变,而反对托莱多国王的萨拉戈萨王国和塞维利亚王国请来阿方索助战。
1085年,托莱多陷落,阿方索更在翌年攻坚瓦伦西亚。阿方索在攻陷托莱多王国后,自称“全西班牙皇帝”。
穆拉比特王朝的扩展与泰法诸国的合并
1056年,由摩尔人领导,北非毛里塔尼亚的穆拉比特王朝正式建国。
开始北征的穆拉比特王朝在1084年支配了摩洛哥和加纳王国。
两年后的1086年,塞维利亚、格拉纳达及巴达霍斯等国为了抗衡日益强大的阿方索六世而向穆拉比特王朝借兵,穆拉比特君主伊本·优素福打算以此扩充势力,便欣然答应。
同年6月30日,优素福亲率大军登陆伊比利亚半岛,并与泰法各国的联军会师北上,前去解救被阿方索六世大军包围下的萨拉戈萨。
10月23日,卡斯蒂利亚军与穆拉比特王朝为首的泰法联军相遇,爆发萨拉卡战役,结果卡斯蒂利亚军大败,阿方索六世撤退。自此,阿方索的威信大减,而凯旋的泰法诸国则开始坐大,更停止向卡斯蒂利亚进贡。穆拉比特王朝军返回摩洛哥后,心有不甘的卡斯蒂利亚军重整旗鼓,再度开辟南方攻势,穆拉比特军再次受到泰法的求援。
1089年,优素福第二度登陆伊比利亚半岛。次年包围托莱多城。可是,泰法诸国并不对穆拉比特军作出支援,而是向卡斯蒂利亚秘密讲和。这使得优素福大怒撤退。
1091年,为了报复泰法各国的背叛,优素福第三次登陆伊比利亚半岛,强行以武力征服泰法各国以作报复。
优素福在登陆后,快速征服科尔多瓦和塞维利亚1094年攻下里斯本。
1102年,他乘著瓦伦西亚城主熙德逝世,大举侵占此城。
1107年,优素福辞世,其子阿里·优素福继位。可是穆拉比特王朝的气势没有退却,阿方索六世也没有有效的策略击退敌人。结果,两军在1108年的会战中令阿方索失去了儿子和惟一的继承人桑乔。
1110年,萨拉戈萨被穆拉比特王朝军占领,伊比利亚南部完成统一。
阿拉贡王国的兴隆与葡萄牙的建国
在1035年建国的阿拉贡王国早期受到西方的纳瓦拉、南部的萨拉戈萨、东边的加泰罗尼亚三大强势所包围,令它的领土扩张受到限制。
1076年,纳瓦拉国王桑乔四世遭到行刺,拥有纳瓦拉继承权的阿拉贡王国和卡斯蒂利亚王国便同时向纳瓦拉进攻以争夺领土的继承。阿拉贡的桑乔·拉米雷斯因先取得庞波隆纳而成为了纳瓦拉国王。稳固当地势力以后,阿拉贡国王立刻向南方出兵。
1104年,威武的阿方索即位,阿拉贡的攻势变得更积极,更在1118年自穆拉比特王朝手中夺回萨拉戈萨。自此,伊布罗河的中游成为了阿拉贡王国势力范围的中心。
1134年,阿方索在弗腊加战役中身受重伤而离世,其国土被两个儿子,拉米罗二世和加西亚四世所瓜分,令纳瓦拉王国再次分裂出来。三年后,拉米罗与世长辞,由于他膝下无嗣,所以阿拉贡王国由女儿佩德罗尼拉继承。而佩德罗尼拉的丈夫正好是巴塞罗那伯爵,这使得加泰罗尼亚得以和阿拉贡王国合并并,形成加泰罗尼亚-阿拉贡联合王国。
而收复失地运动的另一主角葡萄牙王国也在此时建国。11世纪中叶,它处于科英布拉以北的莱昂王国(卡斯蒂利亚-莱昂联合王国)的支配下。
1094年,阿方索六世的女婿勃艮第的亨利被封为葡萄牙伯爵,而其子阿方索·恩里克斯则欲策动独立,摆脱与莱昂王国的臣属关系。
1139年,阿方索·恩里克斯战胜了穆拉比特王朝军,乘机策动独立,自封为葡萄牙君主阿方索一世。而当初强烈反对葡萄牙独立的莱昂王国在罗马教廷的调停下,亦只好在1143年承认葡萄牙的独立。
1147年,阿方索一世攻陷穆拉比特王朝统治下的里斯本,形成了版图逐渐扩大的葡萄牙王国。
阿方索七世的分裂策略与穆拉比特王朝的消亡
1126年,阿方索七世即位为卡斯蒂利亚国王。一如既往,他继续向南方进行攻势,以分割伊斯兰的势力。此时,穆拉比特王朝恰巧受到伊比利亚南部的叛乱所扰。而这些叛乱大多都是由基督教徒所发动,或是对统治阶级有所不满的阿拉伯人所发起的。而阿方索看准这个时机,援助这些希望复国的旧泰法诸国遗臣,以推翻穆拉比特王朝。
曾一时控制整个伊比利亚南部的穆拉比特王朝,开始进入了暮年。1121年,自称“马赫迪”(伊斯兰救世主之意)的伊本·图迈尔特在摩洛哥发起动乱,并开始带领穆瓦希德人对穆拉比特王朝进行攻击。1147年,穆拉比特首都马拉喀什沦陷,穆拉比特王朝灭亡,由阿尔摩哈德王朝取代。
随著穆拉比特王朝的崩溃,大量的独立势力再次在伊比利亚南部诞生,泰法割据的年代再次来临。可是,南部的分裂状态并不持久。新兴的阿尔摩哈德王朝受到阿方索七世的支援下,成功征服伊比利亚南部大部分的领土,并与北部基督教国家势力对峙著。
教皇的号召与托洛萨会战
12世纪后期,阿尔摩哈德王朝和北部的基督教各国势均力敌。基督教各国都把重心放于扩大自己的势力,统一战线不太可能;而据地在北非的阿尔摩哈德王朝亦只留意东方的发展,对伊比利亚没有太大的作战能力。这样的势力均衡,令双方都没有决定性的局面可以突破。可是,当阿布·优素福·叶尔孤白即位后,这个情况有所改变。1195年,他率军击破了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八世的军队。后来,叶尔孤白于1197年更连下马德里及托莱多两城,基督教各国势力开始受肘。伊比利亚半岛的势力平衡开始向阿尔摩哈德王朝倾斜过来,令基督教各国开始陷入失势的危机。
情况在几年后有所改变。1198年,英诺森三世当选为罗马教皇。以弘扬罗马天主教的威信和击退伊斯兰势力为目标的英诺森三世,开始向西班牙各国号召,停止彼此的斗争,开始向伊斯兰势力作出抗衡。结果,形成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以阿方索八世为首的西班牙军队、来自中欧的十字军骑士以及葡萄牙及莱昂王国的军队开始向伊比利亚半岛集结,阿方索的军势迅速增加。而在此时,纳瓦拉国王桑乔七世及阿拉贡国王佩德罗二世也率领大军到来,西班牙联军已经集结六万之众。西班牙联军准备开始向阿尔摩哈德王朝为首的外族势力发动总攻击。
1212年7月16日,以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八世为首的五万西班牙联军及以阿尔摩哈德王朝埃米尔穆罕默德·纳西尔领导的十二万外族军队在西班牙托洛萨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激战。这场战役最后以西班牙联军的胜利而告终,而阿尔摩哈德王朝军则损兵六万馀,更令阿尔摩哈德王朝在伊比利亚的势力被大大的削弱。
不过,西班牙各国无法好好把握这个机会一举清除伊比利亚的外族势力。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的国王都在战后不久逝世,而他们的子嗣,却因为争夺王位而导致国家内乱。此外,急于独大的莱昂王国与葡萄牙王国虽然得以扩张势力,但仍未能进一步削弱阿尔摩哈德王朝的势力。结果,西班牙各国耽误近十年才能再次反攻外族势力。
阿尔摩哈德王朝的衰弱与伊比利亚南部的征服
伊比利亚自托洛萨战役尝败绩以后,阿尔摩哈德王朝开始衰落。1224年,纳西尔的继承人优素福二世去世,因而出现了继承人之争。有三人同时被拥立为哈里发,内乱更趋激化。同时间,摩洛哥的柏柏尔人也开始作乱,动摇了阿尔摩哈德王朝的统治,很多地方势力从王朝中分裂出来。基督教势力有见及此,开始再度反攻,入侵伊比利亚南部。1230年,莱昂王国与葡萄牙王国协同入侵伊比利亚西南部。莱昂攻下了梅里达、巴达霍斯等地,葡萄牙则攻占了艾瓦斯等地。后来,葡萄牙与阿拉贡联合攻击巴利阿里群岛,并在1235年将之置于控制之下,其后两国瓜分之。同年年末,莱昂国王阿方索九世逝世,卡斯蒂利亚国王斐迪南三世继承了整个莱昂王国。两国实现统一,以后皆称呼为卡斯蒂利亚王国。
版图大幅度扩张的卡斯蒂利亚攻势再度扩大。1236年6月29日,科尔多瓦被占据。1243年初,穆尔西亚被卡斯蒂利亚压制,直至夏季攻势,卡斯蒂利亚已经攻取卡塔赫纳、洛尔卡等地。另一方面,阿拉贡亦于1238年夺回瓦伦西亚的控制权,此后亦大举侵占其他地方。逐渐地,西班牙势力已经扩展至格拉纳达以东。而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亦签定协定,共同分割两者征服所得的土地。
奈斯尔王朝的建立与其生存的战略
1230年,穆罕默德一世建立奈斯尔王朝,这也是穆斯林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最后一个王朝。1235年,它攻陷了格拉纳达,并在1238年迁都于此。对于他们来说,格拉纳达拥有内华达山的天险可守,基督教势力无法轻易的越过这道天然屏障。
而奈斯尔王朝就是透过巧妙的外交策略得以生存。它经常寻找基督教国家作为同盟或是依附的对象。如1246年卡斯蒂利亚发动的塞维利亚围城战,奈斯尔大军便在卡斯蒂利亚的指挥下进攻塞维利亚城。1264年,卡斯蒂利亚对奈斯尔王朝施加压力,后者便向北非的马林王朝求助,成功解围。奈斯尔凭藉其地理上的优势,对北部的基督教国家及南部的伊斯兰国家加以利用,得以久安至1492年。
而在首都格拉纳达,有大量的西班牙人,以及其他民族混居,造就出其文化及经济上的繁荣。城内的清真寺——阿尔罕布拉宫,就是奈斯尔王朝繁华的见证。这个西班牙经典建筑更于1984年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1246年,卡斯蒂利亚围攻塞维利亚。塞维利亚经过了两年的苦守后,终于在1248年11月23日开启城门,正式投降。控制了塞维利亚后,卡斯蒂利亚军大举南侵,至1251年已到达直布罗陀海峡一带。在此时,除了位于格拉纳达,西班牙最后一个由穆斯林建立的奈斯尔王朝外,伊比利亚半岛的外族势力已经退却。
运动终结
西班牙人势力的分裂与马里尼德王朝的战争
奈斯尔王朝得以久安二百五十年,全因其高明的外交技巧。此外,西班牙人势力出现分裂也是主因之一。阿拉贡王国自1230年代攻克巴利阿里群岛以来,便以开拓地中海出海口为目标,而大西洋沿岸的葡萄牙则欲建立一个海上强权,并向非洲及北海进发。至于纳瓦拉王国则在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两股势力间挣扎求存。所有伊比利亚基督教国家中,只有卡斯蒂利亚仍然和奈斯尔王朝对峙著。
然而,卡斯蒂利亚急速扩充的版图只为统治者带来烦恼。在1212年至1251年间,其版图扩充了数倍。可是,这使得国内对一些偏远地区的统治出现困难。而透过征服及联姻所得到的莱昂、托莱多、科尔多瓦等地仍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使得卡斯蒂利亚出现政治分裂。此时,卡斯蒂利亚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政治联合体而非一个真正的王国,因此国内常常因为继承人的问题出现纷争执,内部纷争不息。
1260年,卡斯蒂利亚的发展方针转向非洲。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十世看见积弱的阿尔摩哈德王朝,便抓紧这个机会跨越直布罗陀海峡,大举入侵摩洛哥。同时,北非的马里尼德王朝也对苟延残喘的阿尔摩哈德垂涎三尺,便出兵直取之。1269年,马里尼德军拿下阿尔摩哈德首都马拉喀什,阿尔摩哈德王朝灭亡。形势转为卡斯蒂利亚与马里尼德的对峙。1275年,马里尼德王朝军从北非及伊比利亚两条战线开始攻击卡斯蒂利亚,但一直处于胶著状态。直至14世纪中叶,马里尼德出现内乱,令卡斯蒂利亚处于上风,一举反击马里尼德,令马里尼德退回北非。而这一次也是外族势力对伊比利亚半岛的最后一次入侵。
卡斯蒂利亚的内乱与西班牙王国的诞生
另一方面,在公元1350年登基的卡斯蒂利亚国王“暴君”佩德罗为了强化王权,开始进一步翦除具继承权的亲属。这使得卡斯蒂利亚开始发生内乱。特拉斯塔马尔伯爵恩里克得到阿拉贡王国的援助,对抗佩德罗一世。此时,英法百年战争开始在欧洲打响,双方都各自请来英法两国来支援。国外势力的加入,令内乱更趋激化。1359年,恩里克成功排除佩德罗一世,成为卡斯蒂利亚的恩里克二世。而卡斯蒂利亚亦因而变为特拉斯塔马尔王朝。
1469年,卡斯蒂利亚公主伊莎贝拉(后为伊莎贝拉一世)与阿拉贡王子斐迪南(后为斐迪南二世)成婚。她后来在1474年即位,而斐迪南也在1479年登基,两人并称“天主教双王”,两国亦趋于统一,并诞生了日后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王国。
格拉纳达的沦陷及收复失地运动的终结
1482年,奈斯尔王朝发生内乱,新生的西班牙王国立刻趁此作出入侵,以完成统一大业。1482年,西班牙军完成奈斯尔西边的压制,而东边的控制也在1489年完成。1490年,西班牙军对奈斯尔王朝的首都格拉纳达进行包围,格拉纳达的守城军与西班牙军陷入近两年的苦战。1492年1月6日,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沦陷,奈斯尔王朝灭亡。历时近七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终于完结。
大事年表
711年-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朝在伊比利亚半岛登陆,并与西班牙人王国发生战争。其后,西班牙国王罗德里克战死,西班牙人王国灭亡。
718年-佩拉约建立阿斯图里亚斯王国。
722年-佩拉约在对抗伊斯兰势力的科法敦加战役中取得第一次胜利。
732年-法国在图尔战役中大破倭马亚军队,令伊斯兰势力一度在比利牛斯山以北受阻。
750年-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朝灭亡,由阿拔斯王朝取代。
751年-法国的墨洛温王朝没落,由卡洛林王朝更替。
756年-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在科尔多瓦建立后倭马亚王朝。
778年-后倭马亚军攻占庞波隆纳。
801年-法兰克王国占据巴塞罗那。
824年-伊尼戈·阿里斯塔以庞波隆纳为中心建立起纳瓦拉王国。
905年-桑乔一世统一纳瓦拉王国与阿拉贡伯国。
914年-阿斯图里亚斯王国迁都莱昂,国名正式变更为莱昂王国。
929年-后倭马亚埃米尔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自称哈里发。
932年-卡斯蒂利亚伯国建立。
939年-西班牙军队在锡曼卡斯战役中大败后倭马亚的军队。
976年-后倭马亚王朝的希沙姆二世登基,辅政大臣阿布·埃米尔·曼苏尔开始抬头。
1008年-后倭马亚王朝首都科尔多瓦发生政变,希沙姆二世被罢黜。
1029年-卡斯蒂利亚并入纳瓦拉王国。
1031年-后倭马亚王朝灭亡,开启了泰法割据年代的序幕。
1035年-桑乔大帝去世,其领土被三个儿子所瓜分,令阿拉贡王国及卡斯蒂利亚王国得以建国。
1037年-卡斯蒂利亚国王费迪南德一世兼并莱昂王国,卡斯蒂利亚-莱昂联合王国正式建国。
1065年-费迪南德一世病逝,卡斯蒂利亚-莱昂联合王国开始分裂。
1072年-卡斯蒂利亚国王桑乔二世遭到暗杀,阿方索六世复位。
1076年-纳瓦拉王国桑乔四世遭行刺,桑乔·拉米雷斯继承纳瓦拉王国。
1085年-阿方索六世攻陷托莱多城。
1086年-穆拉比特王朝军登陆伊比利亚半岛,并在萨拉卡战役大败卡斯蒂利亚军。
1091年-穆拉比特王朝征讨伊比利亚南部的泰法诸萨拉卡战役,结果卡斯蒂利亚军大败国,以加强在伊比利亚的影响力。
1110年-穆拉比特王朝完全统一伊比利亚南部。
1118年-阿拉贡国王威武的阿方索攻下穆拉比特王朝控制的萨拉戈萨。
1134年-加泰罗尼亚-阿拉贡联合王国建国。
1139年-阿方索·恩里克斯战胜了穆拉比特王朝军,并乘机策动葡萄牙独立,自封为葡萄牙君主阿方索一世。
1143年-莱昂王国正式承认葡萄牙王国独立。
1147年-穆拉比特首都马拉喀什沦陷,穆拉比特王朝灭亡,阿尔摩哈德王朝兴起。
1198年-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号召基督教国家停止内斗,一致对抗伊斯兰势力
1212年-西班牙军队在托洛萨战役大败阿尔摩哈德王朝军。
1224年-阿尔摩哈德统治者纳西尔的继承人优素福二世去世,阿尔摩哈德国内出现内乱。
1230年-莱昂王国、葡萄牙王国及阿拉贡王国开始入侵伊比利亚西南部及巴利阿里群岛等地。同年,莱昂国王阿方索九世逝世,卡斯蒂利亚国王费迪南德三世继承莱昂王国,两国统一。
1235年-奈斯尔王朝军攻陷格拉纳达。
1236年-卡斯蒂利亚军攻陷科尔多瓦。
1238年-阿拉贡王国控制瓦伦西亚。同年,奈斯尔王朝迁都科尔多瓦。
1248年-卡斯蒂利亚攻占塞维利亚。
1260年-卡斯蒂利亚开始入侵非洲。
1269年-马林王朝占领阿尔摩哈德首都马拉喀什,阿尔摩哈德王朝灭亡。
1275年-马林王朝向伊比利亚半岛反攻,成为伊斯兰势力最后一次对伊比利亚的入侵。
1350年-“暴君”佩德罗登基为卡斯蒂利亚国王,国内开始出现动乱。
1369年-恩里克二世成功排除佩德罗一世,成为卡斯蒂利亚国王,特拉斯塔马尔王朝开始统治卡斯蒂利亚。
1469年-卡斯蒂利亚公主伊莎贝拉与阿拉贡王子费迪南德成婚。
1474年-伊莎贝拉即位为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
1479年-伊莎贝拉之夫费迪南德即位为阿拉贡国王,卡斯蒂利亚与阿拉贡合并,西班牙王国。
1492年-格拉纳达被西班牙军攻陷,奈斯尔王朝灭亡,为时七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正式告终。
后续影响
由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政权经历数个世纪之后在伊比利亚半岛彻底击败伊斯兰势力,使得西班牙、葡萄牙的统治者相信上帝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从而产生强烈的宗教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正是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亚洲、非洲开拓殖民地的动力之一。哥伦布就是在伊莎贝拉一世与斐迪南二世资助远航美洲的,当时收复失地运动刚刚完成。
伊斯兰政权对非穆斯林的臣民收取较高的税收,宗教政策较为宽容;而西班牙、葡萄牙政权则是武力强迫摩尔人、罗姆人和犹太人或者离开,或者皈依基督教,而皈依基督教的人后来再次受到迫害。西班牙的艺术佛朗明哥就是西班牙人在压迫下创造的艺术。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一位皇帝一直备受争议,他就是嘉靖皇帝。有人认为他是一位昏君,但也有人认为他有一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战争频繁的战国时期孕育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和思想家。其中,吴起无疑是这一时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位官员,他以严峻刚直著称,甚至连首辅张居正都对他忌惮三分。他就是明朝著名详情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 王昌龄,字少伯,生于唐朝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边塞诗风最为盛行的时详情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期的实际统治者,她的生活方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史料记载,慈禧每日凌晨便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楚汉之争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而在这场争斗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引人关注:项羽为何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的形象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扭曲,而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就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详情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朝代,而在这个时代中,有一个人物的名字总是引人争议,他就是魏忠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和故事被时间的尘埃所掩盖,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便是关于曹睿身世的一段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以其非凡的智慧和策略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司马懿,这个名字在三国时期的详情
在蒙古帝国的历史中,成吉思汗的崛起是一个传奇。他的成功征服和统一了蒙古诸部,并最终建立了一个横跨详情
在中国古代社会,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其中,入土为安是一种普遍的丧葬观念,意指人死后应被安葬详情
清朝乾隆年间,一个名叫和珅的官员迅速崛起,最终成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的大臣。和珅的权势之大,影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女性诗人的身影虽然稀少,但她们的作品却如璀璨的星辰般闪耀着不朽的光芒。东晋时期的女详情
在中国封建历史的长河中,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是常有的事,然而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帝王——明朝的建详情
冲绳岛战役,又称冲绳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最后一场重要陆地战役。XXXX年X月X日至6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联姻往往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精心策划的一种手段。宣太后与义渠王的结合便是其中详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直是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南宋时期,面对国家危亡和社会动荡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封建历史中,牛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动力来源。因此,不少朝代出于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出台详情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长卷中,清朝乾隆年间的和珅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作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女性因她们的智慧、美貌或权力而被后世铭记。王宝钏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名字与唐宣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如同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飞跃。作为北京大学详情
西门吹雪,这个名字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以剑术高超、性格孤傲而著称,被誉为剑神详情
在中国古代,丹书铁券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免死金牌,它代表着持有者可以免受一切法律的制裁。而在《水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