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史

霍亨斯陶芬王朝亨利七世-霍亨斯陶芬王朝为什么失败
2021-11-23 14:45:02

  霍亨斯陶芬王朝,又称士瓦本王朝或斯陶芬家族,是欧洲历史上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王室,政治体制是君主制,统治时间是在1138年-1254年。

  王朝介绍

  霍亨斯陶芬王朝(Hohenstaufen)(德语名称Staufer)1138——1254是欧洲历史上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王室。最初霍亨斯陶芬家族为现时德国南部士瓦本(又称为斯韦比亚)的世袭伯爵与统治家族。当地有一座名为“斯陶芬”的城堡,这就是家族的命名原因,“霍亨”是表示光荣、尊贵的前缀词(如霍亨索伦)。由腓特烈一世(士瓦本)在1079年迎娶了皇帝亨利四世的女儿阿格尼丝公主并继任士瓦本公爵起,是为霍亨斯陶芬王朝之始。

  和皇室联姻使霍亨斯陶芬家族挤身于最高的统治阶层,而且由于阿格尼丝公主的弟弟亨利五世没有子嗣,法兰克尼亚王朝告终。霍亨斯陶芬家族即成为理所当然的皇位继承人。1138年此家族更取得德意志王位。在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和腓特烈二世统治时期,霍亨斯陶芬家族权势最盛,与罗马教廷展开权力斗争,并入侵意大利,取得意大利南方西西里岛的统治权。但在腓特烈二世死后,此家族日渐衰落。1254年德意志之霍亨斯陶芬王朝终结,1268年霍亨斯陶芬家族最后的男性后裔康拉丁在那不勒斯被斩首示众,该家族灭绝了。

image.png

  霍亨斯陶芬王室

  周边关系

  在1138年,皇帝罗退尔二世驾崩,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女婿:萨克森和巴伐利亚的亨利(骄傲的)。但德意志贵族们害怕强大的王权会传承下去,因此选择了弱小的霍亨斯道芬的康拉德为王,就是康拉德三世。康拉德三世不甘为傀儡,并和德意志另一家族威尔夫家族进行了长期的斗争,至死未见输赢。正因如此,康拉德没能到罗马加冕,他是神圣罗马帝国第一位没有加冕的国王。

  康拉德三世和腓特列一世时代,威尔夫家族是皇帝政权最大的敌人。此时,皇帝对诸侯采取强硬的态度。康拉德三世时代,曾一度剥夺了威尔夫家族的领地萨克森和巴伐利亚。在亨利二世(骄傲的)死后,苏普林堡的格特鲁德(罗退尔二世之女)独立支撑着家族的事业,并于1142年追回了萨克森。亨利三世(狮子)亲政后,于1156年和腓特烈一世交好,追回了巴伐利亚。

  狮子亨利在德国历史上的作用不容质疑。他曾跨过易北河,击败斯拉夫人,在这些土地上建立了德意志民族的秩序,同时建立的还包括一些著名的城市:不伦瑞克、吕讷堡还有著名的“狮子城”慕尼黑。

  狮子亨利开疆扩图的政策引起了包括皇帝在内的德国诸侯的恐慌。1166年他曾击败了反对他的德国诸侯联盟,但腓特烈大帝于1180年强行瓜分了他的全部领地。由于需要和强权诸侯斗争,皇帝的政策发生了变化,腓特烈一世时期,采取对其他诸侯的怀柔政策。1156年巴本堡家族得到了奥地利作为边地侯爵领地,1180年瓜分萨克森和巴伐利亚之后,德国诸侯又进行了一次分赃。

  在腓特烈一世之后,霍亨斯道芬家族的德国君主们对诸侯的政策都比较宽容。腓特烈二世在位期间,几乎对德国诸侯放任自流,诸侯们在自己的领土上享有很高的自治权,皇帝也没有实质的政策制约诸侯势力的发展。这些原因导致了霍亨斯道分王朝的根本产生了动摇。历史证明,在腓特烈二世时期,帝国的中心从士瓦本转移到了西西里,这里是腓特烈二世的故乡。

  对意政策

  康拉德三世在位期间,对意大利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动作,主要是因为当时家族的力量薄弱,主要精力都被放在和德国诸侯周旋。腓特烈大帝、亨利六世和腓特烈二世时期,对意大利的政策发生了两次变化。

  腓特烈一世时期,帝国对意大利以入侵为主。这种政策引起了包括教皇和意大利封建主们的恐惧和仇视。伦巴第、帕尔马、威尼斯和教皇组成了强大的伦巴第联盟,和腓特烈一世的德国军队展开了斗争。1153年意大利战争威胁到了教皇的政权,虽然腓特烈一世达到了恐吓教皇的目的,不甘失势的教皇在加冕问题上对皇帝百般阻挠。1166年罗马战争之后,伦巴第联盟建立(1167),并在1176年雷纳诺战争(莱尼亚诺战役)中彻底击败皇帝。腓特烈一世被迫签署了《康斯坦茨和约》,在意大利皇帝没有得到任何好处——除了确定他的儿子亨利六世和西西里女王储康斯坦丝的婚姻之外。

  薄伽丘《名女传》中记载,西西里公主康斯坦丝出生时被预言会颠覆西西里王国,因而被送进修道院为修女,直到32岁那年才根据腓特烈一世的安排和年轻的亨利即后来的亨利六世成婚。因为西西里国王古列尔莫二世一直没有子嗣,康斯坦丝成为他惟一的王位继承人,古列尔莫二世也让诸侯宣誓效忠亨利和康斯坦丝、支持他们继承王位。1189年古列尔莫二世死后,西西里诸侯为了阻止被德国人统治,拥立古列尔莫二世的私生堂兄莱切伯爵坦克雷德为王。1191年亨利六世加冕为帝并南征西西里以夺取王位,但被击退,康斯坦丝被俘,次年才在教宗塞莱斯廷三世介入下获释;直到1194年坦克雷德去世,亨利六世才征服西西里。同年,40岁的康斯坦丝生下了独生子腓特烈二世。亨利六世的这次婚姻改变了霍亨斯道芬家族的意大利政策,取得了腓特烈大帝征战半生所没有得到的战果。这是王朝对意大利政策的第一次转变,此后意大利成为王朝安抚的对象,而皇帝同时兼任西西里国王的身份恶化了教皇和皇帝的关系,最终导致家族悲惨的结局。

  由于腓特烈二世的身份,加之父亲早亡,母亲放弃了德国王位,并把孩子带到了意大利,腓特烈二世自小就生长在西西里,并把西西里当作自己的故乡。王朝对意大利态度第二次发生了变化——意大利成了帝国的中心,而士瓦本乃至整个德国都成了附属品。同他的祖父不同,德意志诸侯将红胡子腓特烈一世视为英雄,而对腓特烈二世不屑一顾。腓特烈二世则认为自己是个意大利人,在西西里,他被看作国王的典范,而在德国,连皇帝自己也感到不自在。“他一生中往往自称西西里国王,只有一次公开称自己为德国皇帝”。

  霍亨斯道芬王朝对意大利政策的变化是王朝由盛转衰的一条主线。一方面它造成了皇帝对德国疏于管理,另一方面,它引发了皇帝和教皇尖锐的矛盾,而这成为葬送王朝的主要原因之一。

image.png

  霍亨斯道芬王朝绘画作品

  影响

  霍亨斯道芬王朝可以称为一个失败的王朝,从一开始,王朝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打击国内诸侯和巩固家族利益在腓特烈二世死后都没能达成。至于家族统治中期的目标:控制意大利,也没有真正实现。腓特烈二世死后,意大利很快脱离了帝国。1268年康拉德在意大利战死,霍亨斯道芬王朝绝嗣,留下了强大的教皇、英国、法国和国内纷争的强权诸侯。这些成了阻碍和影响德国发展的力量。

  霍亨斯道芬王朝的失败,除了对诸侯、意大利和教皇政策的失当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缺乏强大的家族根据地。统治德国超过500年的哈布斯堡家族从奠基人鲁道夫一世开始就致力于完善和壮大奥地利的家族领地,因此后来,这个王朝统治的中心甚至从德国转移到了维也纳,奥地利、匈牙利和波希米亚构成了这个国家统治的中心,这就保证了皇帝在和诸侯作战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兵源。

  霍亨斯道芬王朝之前的萨克森王朝和萨克森—苏普林堡王朝都没有丧失皇权对诸侯的制约。霍亨斯道芬王朝时代是诸侯权力剧增的关键时代,此后,即便是教皇失势之后,德国内部仍然保持了足以和皇帝对抗的强大分裂势力。三十年战争之后德国内部的诸侯、骑士庄园领地和主教、大主教等分裂势力多达1789个,严重阻碍了德国的发展,这些和霍亨斯道芬王朝的统治都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霍亨斯陶芬家族成员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罗马人民的国王

  康拉德三世,罗马人民的国王(1138-1152)

  腓特烈一世,罗马人民的国王(1152-1190),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155年后)

  亨利六世,罗马人民的国王(1190-1197),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191年后)

  腓特烈二世,罗马人民的国王(1208-1250),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20年后)

  亨利七世,罗马人民的国王(1220-1235,与其父共治)

  康拉德四世,罗马人民的国王(1237-1254)

  士瓦本公爵

  弗里德里希一世(在位1079年-1105年)

  弗里德里希二世(在位1105年-1147年)

  弗里德里希三世(在位1147年-1152年)1152年称王,1155年称帝

  弗里德里希四世(在位1152年-1167年)

  弗里德里希五世(在位1167年-1170年)

  弗里德里希六世(在位1170年-1191年)

  康拉德二世(在位1191年-1196年)

  菲利普,士瓦本公爵,(在位1196年-1208年)

  弗里德里希七世(在位1212年-121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亨利(七世)(在位1216年-1235年)

  康拉德四世(在位1235年-1254年)

  康拉德五世康拉丁)(在位1254年-1268年)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黄庭坚:北宋书法与文学的杰出代表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尊称为江西诗派鼻祖。他的一生充满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创造,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将简要介绍黄庭坚的生平和他的艺术成就。  黄庭坚生于1045年,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