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史

卡诺莎之行后续-卡诺莎之行小说
2021-11-23 14:30:01

  卡诺莎之行,历史事件,外文名叫做Road to Canossa,发生时间是在1077年1月,原因是因为德皇亨利四世向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忏悔罪过”。亨利四世被原谅后,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后来成为了屈辱投降的代名词。

image.png

  卡诺莎之行(德语:Gang nach Canossa;意大利语:l'umiliazione di Canossa 英语:Walk to Canossa、Road to Canossa、Humiliation of Canossa)又称卡诺莎觐见、卡诺莎之辱等。指1077年1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从莱茵河畔的施派尔到艾米利亚-罗马涅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悔罪求恕以及围绕旅程的事件。

  8世纪中叶教皇国形成后,罗马教皇不断同西欧各国国王发生冲突。1073年,被称为“神圣的魔鬼”的格列高利七世(即额我略七世)当选为教宗。额我略七世不学无术,但政治野心很大。1075年,他发布了《教宗训令》27条,宣称“唯有教宗一人有权制定新法律、决定教区划分”;“唯有教宗一人具有任免主教的权力”;“教宗有权废黜皇帝”;“教宗有权解除人民对邪恶的统治者效忠的誓约”;“罗马教会从未犯过错误,也永远不会犯错误”;“凡不与罗马教会和谐的不得视为基督徒”;“教宗可以命令臣民控告他们的统治者”;“教宗永不受审判”等。同年,教宗发布通谕,禁止君王、封建领主行使主教叙任权。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对此置之不理,他促使一批主教不服从教宗额我略七世,并于1076年举行德意志宗教会议,指控教宗玩弄权术、滥用权力等,宣布废黜教宗。教宗额我略七世随即发布敕令,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解除臣民对皇帝效忠的誓约。同时反对皇帝的诸侯们也乘机要求亨利四世“暂时放弃皇帝职位”,向教宗忏悔,争取教宗的赦免,否则他们将另立新君。亨利四世面临诸侯叛乱的危险,别无选择,只好于1077年1月15日带着少数随从亲自赶到亚平宁山中的卡诺莎城堡(Canossa)。据说,教宗起先拒绝接见,亨利在城外顶着风冒雪苦苦哀求三天,才获准恢复教籍。

  此后,“卡诺莎事件”被视为王权向教权屈服的象征。此次事件使亨利争得喘息机会,其地位稳定后,于1084年进攻罗马,额我略七世被迫南逃,死于萨勒诺城(Salerno)。但关于主教授职权之争仍持续了一段时间。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孙尚香:历史的真相与传说的融合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妹妹,也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妻子。然而,关于她的真实身份和生平,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将探讨正史中的孙尚香是否真的是刘备的妻子,并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