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信(1734-1782年),原为大城王朝的一名将领,缅甸贡榜王朝吞并暹罗之后,郑信起兵反抗,最终战胜了缅甸侵略者,平定各地割据势力,于1769年建立吞武里王朝。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海外当皇帝的华人。 其父郑镛是中国广东潮州府澄海县华富村人。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郑信的父亲名郑镛,是大城王朝的税务官,具有潮汕民系的血统,来自中国广东澄海(今汕头市澄海区上华镇)。《暹罗王郑昭传》则称郑镛原名郑达,在雍正年间南渡暹罗,居大城府华富里,成为一位摊主,致富后改名为镛。郑信的母亲诺央(นกเอี้ยง)是暹罗人。
郑信于1734年4月17日出生在大城府。年幼时,大城王朝的首相Mhud(爵位为Chao Phraya Chakri)即对他印象深刻,将其收为义子,给他取名为“信”(สิน),在泰语中意思是“财宝”。7岁时,开始在一所上座部佛教僧院接受教育。经过7年的学习后,得到义父的推荐,成为一名皇家侍从。他学习了潮州话、越南语以及数种印度的语言,并能流利地使用它们。
郑信
事业初期
在按照当时暹罗的规定出家为僧三年后,他开始侍奉国王厄伽陀。他被派往来兴府担任副府尹,守卫这片处在缅甸威胁之下的地区。后来,他被提拔为总督,授予披耶达(ระยาตาก)的爵位,从此以后被称为达信。
1764年,缅甸军队袭击了暹罗南部地区。在摩诃诺尔塔的率领下,缅甸军队大获全胜,直逼佛丕府。郑信同另一位将军Kosadhibodhi率军防御,将其击退。翌年,达信成为甘烹碧府总督,被授予“披耶Vajiraprakarn”的头衔。但他并未前去任职,因为缅甸军队攻打首都大城,他很快就被召回负责首都的防卫。暹罗与缅甸军队在大城激战了一年多,在此期间,郑信遭遇了不少挫败,但却越挫越勇。
抵抗和取得独立
1766年1月3日,就在大城沦陷前不久,郑信率领500名士兵冲出了城市。这一行动从来没有得到充分解释,郑信和他的追随者如何冲出缅甸的包围至今仍是一个谜。
1767年4月7日,大城受到大量缅甸军队的包围。大城被攻陷,暹罗王厄伽陀遇难。暹罗全国分裂为六个部分,郑信控制着东部沿海,他与通銮立志要驱逐缅甸侵略者,统一暹罗。郑信以神谕之名,决定要进攻春武里府。他先向总督和谈,要求其开城投降,但遭到了拒绝。于是,他趁夜发动突袭,于1767年6月15日占领了这座城市。春武里府和桐艾府并未遭到缅甸人的屠杀,因此郑信将其作为反抗缅甸侵略的根据地。大量流离失所的暹罗人纷纷前来投奔,郑信的队伍迅速壮大。随后,郑信来到了泰国湾东海岸的罗勇府,在那里他被拥戴为亲王。
缅甸军队彻底洗劫大城之后,对占领这座暹罗的都城并未抱有太大兴趣,留下了苏基(Suki)将军率领少量部队占据这座残破的城市。缅甸人将兵锋转向了北方,去抵抗进攻缅甸的清朝。1767年11月6日,郑信组织了一支5000人的军队,在其动员下,这支军队沿昭披耶河乘船而上,成功击退了缅甸军队,占领了吞武里,处决了缅甸人任命的泰人总督Thong-in。随后,他大胆地袭击了驻扎在Phosamton(在大城附近)的缅甸军队主力,并迅速击溃了他们。缅甸人战败溃逃,郑信在大城失陷的七个月后收复了这座城市。随后,在通銮(爵位为“昭披耶却克里”)的帮助下,打败了他的对手,统一了全国。
统治
达信大帝的登基大典
1767年12月28日,郑信在吞武里的吞武里宫即位为暹罗国王,取波隆罗阇四世(Boromraja IV)和帕西讪佩(Phra Sri Sanphet)为王号,然而却以达信大帝之名为泰国人所知。郑信之所以没有回到大城而是选择了吞武里,一方面是因为大城已经在战乱中受到严重摧残,一时难以恢复原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吞武里距离大海仅仅二十公里,适宜发展对外贸易。然而终其在位,他一直在镇压内乱、抵御外敌和扩张领土,没有时间将其建设为大城市。
五个分离势力国家
大城陷落之后,统一的暹罗分崩离析,陷入了分裂。除了郑信之外,波隆摩阁(英语:Borommakot)的儿子贴披碧(Teppipit)占据着东南一带的呵叻府。彭世洛府总督銮(Ruang)宣布独立,他的领地延伸到了北榄坡。在彭世洛以北的程逸府,僧侣枋(Ruan)自称亲王。暹罗南部直到春蓬府的各府由那空是贪玛叻的总督Pra Palad控制,Pra Palad也自称亲王。
郑信在吞武里建立自己的政权后,开始着手进行国家的统一战争。他先是对彭世洛府发动了攻势,但遭到了失败。于是郑信决定集中力量先解决掉最薄弱的一个,即呵叻府的贴披碧。1768年,郑信攻陷呵叻并处决了贴披碧。随后,郑信又与通銮携手击败了Pra Palad,Pra Palad战败被俘后,郑信将其安排在吞武里软禁。1770年,郑信兵锋直指程逸府,击溃了枋及其手下,并顺势攻陷了彭世洛府,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战争与叛乱
面对郑信组织起来的反抗,缅甸国王辛标信仍然坚持对暹罗的战争。辛标信于1767年派遣军队进攻暹罗并攻陷大城后,很快就卷入了和中国的战争当中。
在郑信看来,只要清迈还在缅甸人手上,暹罗就会一直面临缅甸的威胁。因此,郑信决定将缅甸人驱逐出清迈。1771年,清迈的缅甸军队进攻暹罗被击退,郑信趁机派军跟随并进攻清迈,在遭到顽强地抵抗后郑信下令撤军。1773年,缅甸再次出兵袭击暹罗,但在进攻披猜的路上遭到了披猜总督的伏击,郑信很快也带着军队加入了战斗,暹罗军队在击败缅甸军队后顺势进攻清迈,于1775年1月攻陷清迈。
1774年,缅甸与中国和谈,辛标信再次派遣一支军队进攻暹罗,但缅甸军队被暹罗军队困在曼谷,最终在兵粮寸断的情况下向暹罗投降。
1775年10月,在被泰国人称为Azaewunky的缅甸将领摩诃梯诃都罗(Maha Thiha Thura)的率领下,缅甸发动了吞武里王朝时期对暹罗最大的攻势。在摩诃梯诃都罗的带领下,缅甸军队势如破竹,一路直达彭世洛府。通銮与其弟弟在彭世洛府带兵抵抗,将缅甸人抵挡在城墙外长达四个多月。摩诃梯诃都罗见军队久攻不下,于是安排了一次与通銮的会晤,在会晤中摩诃梯诃都罗极力称赞了通銮的英勇,并预言他有机会当上国王,但他的离间并没有起到效果。郑信在这期间企图从后方袭击缅甸,但由于军用物资匮乏只得作罢。
1776年3月底,摩诃梯诃都罗的军队面临粮草匮乏的问题,同时新上位的缅甸国王辛努敏也发出让摩诃梯诃都罗撤退的指示,于是缅甸军队的主力开始撤离暹罗,但残留的部分军队仍然坚持战斗,直到9月份才被剿灭。
同年,缅甸再次派遣军队进攻清迈,但很快也被暹罗军队击退。由于持续的战争,清迈面临着人口减少和饥荒的威胁,它将无法抵挡缅甸的再次进攻。于是郑信选择放弃清迈,将城内居民南迁,使清迈成为了一座荒芜之城。直到十几年后,暹罗政府才再次接管这个城市。
对外扩张
1769年,柬埔寨陷入动荡,乌迭二世(Narairaja)与安农二世(Ramraja)争夺王位。乌迭在越南人的支持下击败了安农。安农自称国王,并向暹罗请求庇护。这给了郑信重建暹罗对柬埔寨宗主权的机会。他派遣一支军队协助安农归国夺权,但没有成功。
1777年,占巴塞国王支持娘隆(英语:Nang Rong District)总督反抗暹罗王室的统治。郑信派通銮前去征讨,逮捕并处决了娘隆总督。在素拉·辛哈那的援军的帮助下,通銮追击到了占巴塞,将国王Chao O及其摄政逮捕并立即斩首。占巴塞被暹罗吞并,郑信对通銮的战果非常满意,封他为“Somdej Chao Phraya Mahakasatsuek Piluekmahima Tuknakara Ra-adet”(สมเด็จเจ้าพระยามหากษัตริย์ศึก พิลึกมหึมาทุกนคราระอาเดช),意思是“镇压者昭披耶,权力引人注目、令所有城市畏惧的伟大战士之王”,为有史以来最高的贵族头衔。
1770年,郑信联合柬埔寨对越南发起战争,对抗越南阮主在柬埔寨的统治。在经历过几场小败仗之后,暹罗柬埔寨联军于1771年和1772年击败了阮军。这些战败激起了越南国内的叛乱,随后叛乱的西山起义军迅速推翻了阮主政权。1773年,阮主同郑信达成和解,将他们控制的一些柬埔寨领地归还给了暹罗。
1771年,暹罗军队将安农二世推上王位,乌迭退往柬埔寨东部。两位王子达成妥协,安农担任国王,乌迭担任副王,由Tam王子担任摄政。然而这一妥协却是不如人意的,Tam王子被谋杀,副王乌迭突然死亡。不少重要官员认为是安农制造了他们的死,在Talaha(Mu)王子的率领下发动叛乱,1780年将安农抓获,投入河中溺死。Talaha立乌迭年仅四岁的儿子安英为国王,并自封摄政。柬埔寨局势的变动让郑信感到不满,于是郑信派20000人,由通銮率领进攻柬埔寨,欲立自己的儿子Intarapitak为新的柬埔寨王。Talana在越南军队的帮助下在金边抵抗暹罗军队。然而就在战争开始之前,暹罗国内发生重大骚乱,通銮决定率军回国,将指挥权交给了素拉·辛哈那。
1777年,万象大臣Pra Woh发动叛乱,带着手下来到占巴塞境内,驻扎在乌汶附近的Donmotdang,Pra Woh向暹罗人投降,但暹罗军队撤离之后,Pra Woh遭到万象军队的袭击,被捕处决。该事件被郑信当作是对自己的侮辱。1778年,郑信令通銮率20000人进攻万象,对万象充满敌意的琅勃拉邦亲王为求自保向暹罗屈服,派兵追随通銮围攻万象。
在围城四个月之后,暹罗人占领了万象,将翡翠玉佛(英语:Emerald Buddha)和勃拉邦佛劫掠到了吞武里,万象亲王成功逃脱并开始逃亡生涯。万象和琅勃拉邦成为了暹罗的附庸国。
结局
泰国历史学家指出,血统的问题给郑信不利影响,郑信开始成为一名宗教狂热分子。从1781年开始,郑信逐渐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他认为自己是一尊未来的佛,期望把自己的血液从红色变为白色。他开始实践冥想,甚至向僧侣发表演讲。更严重地,他要求僧侣授予自己须陀洹的位阶,激起了暹罗佛教的教派分裂。拒绝屈服并尊他为佛的僧侣们都遭到降级,拒绝尊崇他的许多人遭到鞭打,罚作卑贱的苦力。
因为战争造成的经济紧张非常严重。饥荒、抢劫和犯罪蔓延各地。官场上充斥着腐败,发生许多官逼民反的事件。郑信因而用严峻的刑罚处罚他们,酷刑拷打并处决高级官员,导致官员们对他普遍不满。
1782年,披耶·讪卡(Phraya San)发动宫廷政变,将郑信罢黜,强迫他出家为僧。吞武里陷入大规模骚乱,全城充斥着杀戮和劫掠。政变发生后,得知消息的昭披耶却克里自柬埔寨前线返回,通过逮捕、侦查和惩罚的手段,迅速平定了叛乱。
根据《皇家泰国编年史》,却克里决定判处郑信死刑。该编年史称,郑信被押到处决地点时,要求见却克里将军一面,但被将军拒绝了。1782年4月10日,郑信在吞武里宫旁的Wichai Prasit要塞前被斩首,其尸体被埋葬于Wat Bang Yi Ruea Tai。却克里将军随后掌握了政权,自封为国王,称拉玛一世,建立却克里王朝。
而越南史料《大南实录》则记载,却克里下令在黎明寺前处决郑信,将他装入天鹅绒制的麻袋中,用檀香木棍子活活打死。而另有史料称被打死于宫中的是郑信的替身,其本人被秘密送往那空是贪玛叻山中,直到1825年才逝世。但不管郑信最终下场如何,都无法改变国家政权落入拉玛一世手中的现实。
与中国的关系
郑信在缅甸入侵的时候同中国清朝建立关系,共抗缅甸。他也派使臣前往清朝,成为清朝的藩属。
拉玛一世夺取皇位后,为继续维持与清朝的宗藩关系,冒认郑信的儿子,自称郑华。
纪念与传说
纪念
郑信是泰国人心目中的五大帝之一(五大帝分别为:兰甘亨大帝、纳黎萱大帝、达信大帝、马古大帝、朱拉隆功大帝;他们因其爱民、仁德之心,为后世所怀念。又或者将兰甘亨、纳黎萱、拉玛五世为三大帝;或者将兰甘亨、纳黎萱、那莱王、郑信、拉玛一世、拉玛五世、拉玛九世为七大帝。)
根据泰国史料记载,郑信于12月28日加冕。自1955年,泰国政府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郑王节。
传说
郑信在年幼为僧时,曾同于寺中当沙弥的好友通銮出寺托钵化缘,见一中国算命老先生。算命先生看了手相告诉他们,他们两人将成为国王。他们当然没有认真对待,但后来郑信果然成为暹罗王,而通銮也真的成为郑信的继承者拉玛一世。
郑信称王时,在澄海的乡亲搭船去庆祝。离别时,郑信赠送了18缸礼物给乡亲,千嘱万咐不要中途揭封观看,回乡以后再分赠。航行途中,他们忍不住打开看到缸口盛满咸菜,大失过望,又打开多缸发现皆为咸菜,盛怒之下便把十七缸子全丢入海。回到潮州澄海后,众乡亲都争相来看剩下唯一的咸菜缸,才发现咸菜下面是金银珠宝。
家族
郑信有21个儿子和9个女儿:
此外,拉玛一世的长女Chimyai(泰语: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เจ้าบรมวงศ์เธอ เจ้าฟ้าฉิมใหญ่)是郑信的王妃,不过在1779年先于丈夫过世。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姓氏体系中,司马是一个相当常见的姓氏。然而,当我们谈论到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司马欣详情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吕布被塑造为英勇无敌的武将,然而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吕布并未被列入蜀汉详情
春秋时期,吴国的历史充满了权力斗争和血腥冲突。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王僚和庆忌的父子关系成为了一详情
关羽,字云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将,他的英勇和忠诚使他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他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与政治斗争的时代。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有一位关键的人物——他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汉高祖刘邦斩白蛇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个故事不仅被视为秦朝灭亡的征兆,也是刘邦推翻秦朝详情
汉成帝刘骜在位共25年。 汉成帝,即刘骜,是西汉的第十二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从公元前33年开始详情
在中国古代汉朝宫廷中,钩弋夫人以其非凡的身份和悲剧性的命运,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北宋末年发生的靖康之难是一段让人痛心的往事。这场灾难不仅标志着北宋的灭亡,也使得详情
薛仁贵,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一位闻名于唐朝初年的军事将领。 首先,薛仁贵(614年-683年3详情
东周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秦朝。这个朝代不仅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也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激流中,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叡承载着父辈的遗志与国家的重任。他在位期间,不仅继承了曹操详情
明朝历史上,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是一桩悬而未决的历史之谜。据史料记载,建文帝是明成祖朱棣发动靖详情
岳飞,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和著名将领,因其忠诚勇敢、战功卓著而深受后人敬仰。然而,他生前却因政治斗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其一生与死亡都充满了悲剧色彩。崇祯皇帝,原名朱由检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元嘉时期是南朝宋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孕育了三位杰出的文学家——谢灵运、颜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鞋履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不仅承载着实用性的功能,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详情
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这场灾难不仅对详情
在波澜壮阔的欧洲历史长河中,玛丽娅·特蕾莎以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开明的统治理念,成为了18世纪最著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秦国以其非凡的崛起与戏剧性的灭亡,成为了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中国历史详情
画家四祖,这一称谓汇聚了晋唐时期四位杰出的绘画大师,他们分别是**东晋的顾恺之、南朝宋的陆探微、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成语兔死狗烹是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成语,它的意思在于表达一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行为。具体来说,这个详情
《全唐诗》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 《全唐诗》的编纂工作始于清代,由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如同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飞跃。作为北京大学详情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以其卓越的书法艺术成就,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被誉为书法史上的传奇人物。 首先,我们来谈谈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被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