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温纳督主教区,东罗马帝国在意大利的权力中心,又叫做拉温纳总管府或意大利总管府,外文名意大利语叫做:Esarcato d'Italia,存在时间是在584年-751年。
简介
拉温纳是进出亚得里亚海的优良海港,同时又因周遭遍布沼泽而易守难攻,故而在402年,被西罗马皇帝和诺理选定为西罗马帝国的首都,其西部帝国首都的地位一直保持到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拉温纳成为日耳曼人奥多亚塞国王的首都,紧接着在493年后,又继续成为狄奥多里克大帝统治的东哥特王国首都。
在拉温纳成为东哥特首都数十年后,东罗马帝国决心光复西帝国领土而在535-554年期间发动哥德战争,而在540年,拉温纳被东罗马贝利撒留将军攻占。东罗马重新征服意大利后,拉温纳成为了意大利诸省行政长官的驻地,同时,当年皇帝戴克里先建立,而奥多亚塞和东哥特人保留的意大利地区行政系统,在作了一些调整损益后为东罗马帝国所沿用,成为拉温纳总管府之滥觞。
伦巴底人入侵和东罗马帝国的反应
公元568年,伦巴底人国王阿尔博因联合其他日耳曼部落,挥师入侵北意大利。而此时北意大利才初安数年,尚未完全从哥特战争的伤痕中恢复,因此当地罗马的军力仍十分羸弱,于是在569年,伦巴底人连陷数镇后,征服了米兰。572年,他们经历三年的围攻后,攻陷了帕维亚,并定都于此。在随后的几年里,他们攻占了托斯卡纳。其他的日耳曼部落,在斯帕雷托的法饶得一世(英语:Faroald I of Spoleto)和邹投(英语:Zotto)的领导下,迂回渗透到意大利中部和意大利南部,分别建立了斯帕雷托公国(英语:Duchy of Spoleto)和贝内文托公国。 然而在573年国王阿尔博因被谋杀后,伦巴底人分裂成几个“公爵统治(英语:Rule of the Dukes)的”自治公国。
580年,皇帝提比略二世·君士坦丁将罗马领地被分割成几个孤立的领土整编为五个” 行省(英语:Eparchy)”:在意大利北部围绕拉温纳的“谷物供给省(法语:Annonaria)”,“卡拉布里亚省”,“艾米利亚省”,意大利南部的“坎帕尼亚和利古里亚省”,和意大利中部在罗马城市周边的“城郊省(法语:Urbicaria)”的示意图。
东罗马皇帝查士丁二世试图趁伦巴第人分裂孱弱之机光复意大利,便在576年他派他的女婿巴杜亚瑞乌斯(英语:Baduarius)进攻意大利。然而,巴杜亚瑞乌斯被击败并战死沙场,而巴尔干半岛和东部持续的危机局面导致帝国根本没有再征意大利的余力。由于伦巴底的入侵,东罗马帝国的意大利领地被分割成几个孤立的领土,在580年,皇帝提比略二世·君士坦丁将其整编为五个行省,只是它们不再叫做拉丁语的“Province”,而是希腊语的“Eparchy(英语:Eparchy)”。这五个行省是:在意大利北部围绕拉温纳的“谷物供给省(法语:Annonaria)”、“卡拉布里亚省”、“艾米利亚省”,意大利南部的“坎帕尼亚和利古里亚省”,以及意大利中部在罗马(“城区”)周边的“城郊省(意大利语:Urbicaria)”。至6世纪末,帝国在意大利的行政建制与权力体系已大致稳定。拉温纳由其督主教(Exarch)治理,他除了作为教会的督主教负有宗教任务外,还作为世俗的行军总管行使民事和军事的职权,然而这些权力仅限于拉温纳及其周边区域:其治下区域北至波河,波河以北是帝国名义上的督军区威尼斯督军区所辖;南至马雷基亚河,马雷基亚河以南是五城督军区(法语:Duchy of the Pentapolis)所辖,名义上它也是由东罗马皇帝任命派遣的督军统治的。
总管府体制
717年,东罗马领地示意图:1. 拉温纳督主教区;2.威尼斯和伊斯特拉半岛;3. 罗马督军区(英语:Duchy of Rome);4. 那不勒斯督军区(英语:Duchy of Naples);5. 卡拉布里亚督军区(英语:Duchy of Naples);6. 希腊军区(英语:Hellas (theme));7. 色雷斯军区(英语:Thrace (theme)) ;8. 扈从军区(英语:Opsikion);9. 色雷西斯亚军区(英语:Thracesian Theme) ; 10. 安那托利亚军区(英语:Anatolic Theme) ; 11. 海员军区(英语:Cibyrrhaeot Theme) ; 12. 亚美尼亚军区(英语:Armeniac Theme)。
总管府由一群督军区组成 : 包括罗马督军区(英语:Duchy of Rome),威尼斯督军区,卡拉布里亚督军区(英语:Duchy of Naples),那不勒斯督军区(英语:Duchy of Naples),佩鲁贾督军区(英语:Duchy of Perugia),五城督军区(英语:Duchy of the Pentapolis),卢卡尼亚督军区(英语:Lucania (theme))等。这些督军区都以意大利半岛沿岸城市为首府,而意大利半岛内陆则由伦巴第人统治。总管府辖下帝国领土的民事和军事领袖,即拉温纳督主教,是君士坦丁堡皇帝在拉温纳的代表。督主教直辖的帝国领土,北达波河,与威尼斯督军区隔河而视,南抵的里米尼,与五城督军区(英语:Duchy of the Pentapolis)——即沿亚得里亚海海岸设立的帝国边区——倚城相望,往西也统辖一些内陆城市,例如弗利。所有这些领土都在亚平宁山脉的东侧。以上督主教的直辖领土,即是最严格意义上的“总管府”(督主教区)。周围的领土则为督军(英语:dux)和“军务长官(英语:magistri militium)”所统治,他们或多或少地受制于督主教的权威。在君士坦丁堡的帝国朝廷看来,总管府及其辖下的半自治督军区组成了帝国在意大利的地方省区。7世纪中叶后,为了应付北方日耳曼部落以及新兴起的”政教合一”阿拉伯人的入侵,将各省的行政统辖改为军区制。
拉温纳总管府并不统辖东罗马帝国在意大利的所有领土。西西里岛、科西嘉岛和萨丁尼亚岛等一些为帝国牢牢控制的岛屿组成了另外一个东罗马行省,归“非洲总管府(英语:Exarchate of Africa)”管治。
而在意大利的其他地域,伦巴底人定都帕维亚并控制广阔的波河河谷。伦巴底人继续扩张到意大利南部后,又建立了斯帕雷托公国(英语:Duchy of Spoleto)和贝内文托公国。大致上而言,当东罗马总督或多或少的控制着海岸地区时,他们控制着内陆:皮埃蒙特、伦巴底、威尼斯内陆领土、托斯卡纳和坎帕尼亚内陆都属于伦巴底。而与此同时,东罗马帝国在意大利的实质统治也在一点一点的褪却:名义上的帝国领土利古里亚,到640年完全陷落于伦巴第人之手;而那不勒斯和卡拉布里亚,则被贝内文托公国逐渐吞并。而罗马,教宗才是真正的主人。
最后到740年,总管府解体前夕,总管府属地仅包括 :伊斯特里亚半岛,威尼斯,费拉拉,限缩的拉温纳, 五城督军区(英语:Duchy of the Pentapolis)和佩鲁贾。
查士丁尼一世所收复的土地,几乎全部再度沦丧了:或被伦巴底人所攻占,或随罗马教宗而独立。而在751年伦巴底人最终征服了拉温纳,罗马教宗最终因东罗马破坏偶像改革争议,从帝国完全独立出来。
罗马教宗和拉温纳督主教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关系,对帝国而言实在是一柄双刃剑。教宗政权经常充当罗马当地权贵表达不满的传话筒。实际上,罗马元老院的贵族们相当憎恨督主教的管治,他们总认为督主教不过是些多管闲事的“外国人”。因此督主教同时面对来自外部及内部的威胁,导致其权力与建制难以获得真正的进步和发展。
纵观督主教区的历史,可以发现其演化即为“地方割据化”潮流的体现,而这个潮流正导致了整个欧洲的主权的分裂以及封建制度的建立。尽管君士坦丁堡的皇帝们付出了诸多的努力以阻止地方割据的发展,但当地的帝国大官僚仍逐步演化为封建领主,而他们的亲戚,或至少是与这些官员联系密切的人则演化为土地较少的地主,新型的效忠关系也被引入到帝国行政体系中。同时,因应帝国领土防御,抵抗伦巴底入侵的需求所形成当地民兵的组织,尽管初时仍附属于帝国事体系,也逐渐变得独立,因为他们完全是在当地招募的。在罗马,这些武装人员组成的“罗马民兵部队”(拉丁语:exercitus romanae militiae),正是中世纪意大利城市的自由市民武装的先驱。总管府所属的其他城市,俱遵循同一模式被重组为中世纪式的自治都市。
督主教区的终结
公元6世纪至7世纪,伦巴底人和法兰克人的威胁日益增强,同时,皇帝东罗马破坏偶像改革和中世纪拉丁神学的发展,罗马教宗和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之间的激烈对抗达到高潮,引发东西方基督教的分裂,使东罗马任命的督主教职位越来越难以维持。
九世纪,意大利南部东罗马设立的卡拉布里亚军区,隆格巴底亚军区(英语:Langobardia)和卢卡尼亚军区(英语:Lucania (theme))示意图。
727年发生东罗马破坏偶像改革时,拉温纳仍然是东罗马派遣的代理统治者拉温纳督主教的驻地。751年,优提克斯(英语:Eutychius (exarch)),最后一位拉温纳督主教,在被伦巴底人杀害。督主教区总部迁移到意大利都元帅府(英语:Catapanate of Italy)的巴里,该城847 年被撒拉逊人攻占,随后到871年才再被东罗马收复。
756年,法兰克人驱逐伦巴底人,教宗斯蒂芬二世开始向法兰克人索取督主教区。756年,他的盟友,法兰克的国王矮子丕平,把先前征服的督主教区土地捐给了教宗,而774年,丕平的儿子查理大帝再次确认这个捐赠,标志着教宗以圣彼得遗产(英语:Patrimony of Saint Peter)作为世俗权力的开始。然而,先前督主教区的大主教们,已发展出地方世俗权力的传统和独立性,这促成了地区性权力的分割。三个世纪后,这种独立性将驱动独立公社(英语:Medieval commune)的兴起,成为神圣罗马帝国日耳曼境内众多皇帝特许自治市的滥觞。
督主教区消失了,而帝国小部分残余的领地,仅保留了那不勒斯和意大利南部的卡拉布里亚。公元9世纪,西西里岛被阿拉伯人征服,这些残余领土改组为意大利都元帅府(英语:Catapanate of Italy)治下的“军区”,分别设立了卡拉布里亚军区, 隆格巴底亚军区(英语:Langobardia)和卢卡尼亚军区(英语:Lucania (theme))。 亚得里亚海的北部的伊斯特里亚半岛则被并入到达尔马提亚军区。
拉温纳的督主教
“注意 : 对于一些督主教对其确切的任职期间存在不确定性。”
Decius (exarch)(584–585) [[]]
Smaragdus(英语:Smaragdus) (585–589)
Romanus (exarch)(英语:Romanus) (589–596)
Callinicus (exarch)(英语:Callinicus) (596–603)
Smaragdus(英语:Smaragdus) (603–608)
John I (exarch) (608–616)
Eleutherius (exarch)(英语:Eleutherius) (616–619)
Isaac the Armenian(625–643)
Theodore I Calliopas(英语:Theodore I Calliopas) (643–645)
Plato (exarch)(645–649)
Olympius (exarch)(英语:Olympius) (649–652)
Theodore I Calliopas(英语:Theodore I Calliopas) (653 – c. 666)
Gregory (exarch) (c. 666)
Theodore II (exarch)(英语:Theodore II) (678–687)
John II Platyn(英语:John II Platyn) (687–702)
Theophylactus (exarch)(英语:Theophylactus) (702–710)
John III Rizocopus(英语:John III Rizocopus) (710–711)
Scholasticus(英语:Scholasticus) (713–723)
Paul (exarch) (723–727)
优提克斯(英语:Eutychius (exarch)) (727–752)
来源
Borri, Francesco.Duces e magistri militum nell’Italia esarcale (VI-VIII secolo). Estratto da Reti Medievali Rivista (Firenze University Press). July–December 2005, VI (2) [2008-05-21].ISSN 1593-2214. (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08-05-18) (意大利语).
Brown, T. S. Byzantine Italy c. 680 - c.876. (编) Rosamond McKitterick. The New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 II. c. 700 - c. 90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ISBN 0-521-36292-X.
Diehl, Charles. Etudes sur l'Administration Byzantine dans l'Exarchat de Ravenne (568-751). Research & Source Works Series Byzantine Series No. 39. New York: Burt Franklin. ISBN 0-8337-0854-4 (法语).
Hallenbeck, Jan T. Pavia and Rome: The Lombard Monarchy and the Papacy in the Eighth Century.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1982, 72 (4): 1–186.JSTOR 1006429.doi:10.2307/1006429. (ISBN) 0-87169-724-6.
Hartmann, Ludo M. Untersuchungen zur Geschichte der byzantinischen Verwaltung in Italien (540-750). Research & Source Works Series No. 86. New York: Burt Franklin. June 1971. ISBN 978-0-8337-1584-5 (德语).
Hodgkin, Thomas. 553-600 The Lombard Invasion. Italy and Her Invaders, Vol. 5, Book VI Replica. Boston: Elibron Classics.
John of Biclaro. Chronicle.
Norwich, John Julius. A History of Venice.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82.
Paul the Deacon. Book 2:ch. 26-27. Historia Langobardorum (Paul the Deacon's History of the Lombards. trans. from Latin by William Dudley Foulk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之中,英雄豪杰辈出,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李子通与伍云召,这两位人物虽有着不同的人生详情
在三国时期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吾彦与吾粲这两位人物留下了各自的足迹。他们姓氏相同,且同为吴郡人详情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刘歆作为西汉末年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学术成就与政治经历都备受瞩目。而他的后详情
在三国历史中,司马朗作为司马懿的长兄,其死因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多放点盐就死了这一说法,更是引发详情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军事将领之一,李陵的命运轨迹始终笼罩在忠诚与背叛、英勇与怯懦的争议迷雾中详情
在明末南明政权的动荡岁月里,马士英与东林党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宛如一团乱麻,而马士英是否为东林党详情
史天泽(1202年—1275年),字润甫,大兴永清(今河北永清)人,元朝初年名将、政治家,官至中详情
西晋末年,一位出身寒微的将领以雷霆手段平定叛乱,声威震慑中原,时人将其比作韩信、白起。然而,这位详情
在东汉末年的动荡岁月中,黄巾起义如燎原之火,迅速席卷了整个中原大地。这场由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不详情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许多人物的名字因历史事件或家族背景而被后人铭记,司马谲便是其中之一。作为晋惠详情
在南宋绍兴十一年(1142年)的寒冬,宋高宗赵构与宰相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毒杀于大理寺狱中。这详情
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空中,李群玉宛如一颗耀眼的明珠,以其卓越的诗才闻名遐迩。然而,他不仅在诗歌创作详情
在华夏文明的源头,轩辕黄帝宛如一座巍峨的丰碑,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起源记忆与文化传承。然而,关于他的详情
在南朝波谲云诡的历史舞台上,王僧绰与王僧辩宛如两颗璀璨却又命运多舛的星辰。他们出身世家,却在不同详情
在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安定思公主宛如一颗隐匿于云雾中的星辰,其是否存在曾引发诸多争议。然而详情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宏大叙事中,烧开水这一日常行为看似微不足道,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和健康价值。详情
在南宋文坛的璀璨星河中,林升宛如一颗隐秘的明珠,虽流传作品有限,却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思想内详情
在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以铁腕手段整顿吏治,意图重塑官场清廉之风。然而,一场名为郭桓案的贪腐大案,详情
在南朝的历史长河中,陈文赞作为南朝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父亲,虽未亲历帝王之尊,却因儿子的显赫成就详情
在佛教文化中,降龙迦叶尊者以降伏龙王、守护佛法的传奇形象深入人心,而其与妻子妙贤的情感故事,则展详情
在德国哲学史上,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以其对宗教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性的重新诠释而著称。他的哲学思想犹如详情
玛丽·博林作为亨利八世宫廷中一位命运跌宕的女性,其子亨利·凯里的人生轨迹同样充满戏剧性。尽管关于详情
在云南西部高黎贡山南麓的崇山峻岭间,一座名为磨盘山的险峻山岭静默矗立。这座海拔2600余米的山峰详情
公元215年的合肥城下,一场被后世神话为"八百破十万"的战役,实则是三国时期详情
在探讨中国古代军事史时,"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广为人知,但&qu详情
《左传》作为一部叙事详实的史书,以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为后人展现了春秋时期诸多重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乌桓,曾是汉朝边疆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东汉末年的局势动荡,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秦朝的统一战争无疑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然而,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征服之战中详情
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战事频仍,其中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逍遥津之战,至今仍详情
长平之战,作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其影响深远,不仅决定了战国格局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战役以其独特的战略意义、惊心动魄的战斗过程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被后人铭记并详情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战火纷飞,其中邯郸之战无疑是这一系列战争中最为震撼的篇章之一。这场战役不仅改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战争是推动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而在众多战争中,牧野之战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详情
在科学的世界里,有一种细胞被赋予了不死的名号,这就是海拉细胞。这种细胞源自于一位名叫亨丽埃塔·拉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古印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邃的哲学思想。其影响力不仅深远地渗透到了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在唐代诗坛的苍茫雪原中,刘长卿以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凿出一眼温热的清泉。这首诞生于贬谪途详情
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妙玉无疑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和独特魅力的人物。她以超凡脱俗的才情、孤傲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用优美的诗句抒发了对人生、爱情、自然和社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诗经》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汇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才情与智慧。而在《诗详情
王勃,唐代初期的杰出诗人,以其才华横溢和短暂而传奇的一生著称。在他的众多诗作中,《晚留凤州》以其详情
《射雕英雄传》作为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在这部小说中,丘处机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世说新语》以其独特的魅力记录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与故事。这部作品不仅详情
在道教传奇与神话故事中,赤脚大仙这一角色的形象虽短暂却极为鲜明,他在《西游记》中的出场更是令人印详情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斯斯文文这个词汇常被人们所提及。但是,它究竟是不是一个成语?它背后蕴含的详情
你知道时时刻刻这个成语吗?它不仅仅是描述时间的连续,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诠释!那么,这个成语究竟详情
在汉语成语的宝库中,攘攘熙熙以其形象生动的描绘,捕捉了人类社会繁忙混杂的景象。这一成语不仅用法广详情
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之中,英雄豪杰辈出,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李子通与伍云召,这两位人物虽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却因时代的动荡产生了交集,共同谱写了一段传奇故事。 一、李子通:农民起义领袖的崛起与兴衰 李子通,东海郡丞县(今山东省峄县)人,出身贫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