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史

除忆诅咒好处和坏处-除忆诅咒历史
2021-11-17 16:23:01

  除忆诅咒,又叫做记录抹煞之刑,外文名拉丁语叫做Damnatio memoriae,意思是指从人们的记忆中抹消某些人和某些事物的存在。

image.png

  意义

  该词语最主要用于古罗马时期,由元老院立法通过对于某些已故人士的惩罚,消除他们在世时的一切功迹,仿佛他们不曾存在过一样。这些遭到除忆之刑的人士,在其生前曾经出现过的铭文、雕像、货币、文字记录等等,全都要被销毁、抹去或改写。

  实行

  在古罗马时期,当一位罗马精英阶层的公民(特别是从事政治方面),或帝国时期的罗马皇帝,在他们亡故之后,由元老院讨论并决议是否对其施以这种惩罚。这是一种对于已故公民最严厉的惩罚。

  但在实行上,除忆诅咒有时并不容易施行。所有政治人物都有其盟友与政敌,因此这种消除当事人一切存在证据事物的作法,在实际上不可能做得相当彻底。 比如:

  罗马元老院已决议对遇刺身亡的前任皇帝卡利古拉施以记录抹煞,但继任的皇帝克劳狄乌斯却表明反对。

  尼禄败亡之际也被元老院宣布为人民公敌,但其后的维特里乌斯却公开地尊崇他。

  号称五贤帝之一的哈德良在晚年趋于残暴,元老院在其死后提议对其施以记录抹煞,经安敦宁·毕尤的劝说才作罢。

  唯一一位受到官方施以该项抹煞之刑、并且未受后人恢复名声的是帝国的皇帝康茂德。

  其他社会中的类似惯例

  古埃及新王朝中,哈特谢普苏特以女性身份担任法老;在她过世之后,后继的法老图特摩斯三世为消灭曾有女性当政的证据,下令刮除她在神庙中的铭刻。此外,信仰阿顿并实施宗教改革的法老阿肯纳顿,在他死后也被后继者斥为“异端”,并将他的纪念铭文上的“王名章(Cartouche)”加以涂抹,以此对后人表示“惩戒”。

  近代照相术兴起,许多政治人物在后来的生涯失势之后,可能会在许多档案照相片中被“修改”而消失,让后人误判他过去在政治上的影响力。

  前苏联

  虚构作品中的类似惯例

  在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中,Unperson(非人)指的是一个人不仅被当局杀害,而且他在现实生活中的信息也被一同抹去。这样的人会从书中、照片中和文章中完全抹去,以至于在历史记载中不会留下一丝痕迹。这样做是因为依照双重思想的原则,这样的人应该被完全地忘却,即便是亲人和朋友也不应该记得他的存在。

  在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中,乌拉那拉·宜修皇后被孝圣宪皇后处以不得在史书中出现只字片语。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二王:东晋的书法传奇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以其卓越的书法艺术成就,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被誉为书法史上的传奇人物。  首先,我们来谈谈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被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