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史

格哈德·埃特尔历史-格哈德·埃特尔历史百科
2021-11-15 10:21:02

  格哈德·埃特尔,德国化学家,1936年10月10日生于德国斯图加特,毕业于慕尼黑工业大学,主要成就是在1998年获Wolf化学奖,2007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image.png

  早年生活

  埃特尔1936年10月10日生于德国斯图加特,1955年至1957年间在斯图加特大学就读,他亦曾在巴黎大学(1957年-1958年)和慕尼黑大学(1958年-1959年)就读。1961年他在斯图加特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65年在慕尼黑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教学工作

  完成博士课程后,埃特尔在慕尼黑工业大学担任讲师(1965年-1968年),1968年至1973年间在汉诺威莱布尼兹大学出任教授,1973年至1986年转往慕尼克大学物理化学学院任教。1970至1980年代,他亦曾在加州理工学院、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和柏克莱加州大学任客座教授。1986年,他转往柏林自由大学继续教学,同年出任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物理化学系主任,直至2004年退休。

  研究工作

  埃德尔因对分子层面机制的研究而闻名,他发展出一套固体表面化学,尤其是气固表面化学反应过程,的研究方法。他在高真空条件下,用LEED(低能电子散射)研究氢原子在金属表面吸附。他的研究直接发了人们对于催化反应的了解。他最著名的研究或者可以包括氨合成,和一氧化碳在铂表面的氧化。但是他发展出来的方法学,广泛的影响了表面化学的进展,而实际影响,可以包括农业,半导体,以及异相催化。

  他在1998年与柏克莱加州大学的加博尔·A·绍莫尔伊因为对表面化学的贡献而共同获得沃尔夫化学奖。2007年,他因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评价“他的研究有助了解‘铁为什么会生锈’、‘燃料电池和汽车中的催化剂如何工作’、‘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如何被破坏’”。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李子通与伍云召:乱世中的风云际会

  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之中,英雄豪杰辈出,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李子通与伍云召,这两位人物虽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却因时代的动荡产生了交集,共同谱写了一段传奇故事。  一、李子通:农民起义领袖的崛起与兴衰  李子通,东海郡丞县(今山东省峄县)人,出身贫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