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直冬(あしかがただふゆ、嘉历2年(1327年)? - 应永7年(1400年)?)南北朝时代的武将。足利尊氏小妾之子,母亲相传是越前局。有异母兄弟足利义诠。幼名新熊野殿。
人物生平
少年时期
父亲是足利尊氏。母亲和生年有多种说法,其中‘足利将军家系図’的说法最有说服力:母亲是尊氏侧室越前局,生年为嘉历2年(1327年)。
关于直冬之母越前局,‘太平记’中记载只有一句“古ヘ将军ノ忍テ一夜通ヒ给タリシ越前ノ局ト申ス女房ノ腹ニ出来タリシ人トテ”。也就是说,是尊氏年轻的时候和名为越前局的出身不明的女性私通所生之子。幼名为新熊野(いまくまの)。
小时候不被父亲尊氏承认,在相模镰仓东胜寺(现在的神奈川县镰仓市)作喝食行者(小沙弥)。直冬在东胜寺的生活态度没有明确记载,但是从其日后完全没有打算作为僧侣专心修行这一点,应该在寺院期间就是问题儿童。
根据‘太平记’,兴国6年/贞和元年(1345年)左右还俗,在东胜寺僧侣円林的陪伴下上洛。当时直冬曾托人介绍,希望能与尊氏以父子身份秘密见面,但被尊氏拒绝。因此当时只得暂住出入于朝廷和武家之间讲授学问的的独清轩玄慧法印处学习,在京都过着清贫的生活。
独清轩玄慧法印认为直冬孺子可教,就把他引荐给尊氏之弟直义。当时直义没有儿子,直冬与直义会面后成为了其养子,并在不明时期领受了直义的“直”字改名直冬。‘师守记’中康永3年/兴国5年(1344年)6月17日的条目有“今日左兵卫督直义朝臣子息、実将军子息也、学问始”,按照这一说法直冬那个时候已经成为直义的养子了。然而开始学习学问通常是在幼年时期,而当时直冬已经18岁了。因此田边久子推测这句话记载的其实是直冬的异母弟基氏的事情。基氏是直义的侄子,而直冬上洛是在基氏入学的第二年。
在这以后的数年中,直冬依然不被允许与尊氏见面,也不被尊氏承认。另‘太平记’(卷32)记载,直冬因为“继母的谗言”数年中不得不在各处漂泊,通常认为这是尊氏的正室赤桥登子为了排挤直冬等尊氏庶子的手段。
直冬确定见于史料始于贞和4年/正平3年(1348年)4月16日足利直义发出的文件。推测是在此不久之前成为了直义的养子。
初阵
正平3年/贞和4年(1348年)在纪伊等地南朝势力坐大,成为尊氏不能无视的情况。直义此时进言起用直冬讨伐南朝,尊氏不情愿地接受了。尊氏任命直冬为讨伐军大将一事,就等于承认了尊氏和直冬的父子关系。直义奉光严上皇院宣,令直冬叙任从四位下左兵卫佐,作为讨伐军大将初阵。
直冬5月28日发兵,当天暂住东寺,6月18日向纪伊进发。直冬在三个月间转战各地,与南朝方互有攻守,终于于9月28日达成军事目的后撤兵。直冬击败南朝立下了大功,然而尊氏对此心中不快,义诠、赤桥登子和高师直、仁木义长、细川显氏等人也态度冷淡(‘太平记’)。然而另一方面养父直义和一部分武将对直冬的才能有很高评价。这件事成为直冬对尊氏和义诠等人开始变得憎恶的原因之一。
就任长门探题和观应扰乱
直义把尊氏和重臣的行为看在眼里,认为最好还是让直冬暂时离开京都,因此推举直冬为长门探题。推举直冬一事一说是为了对抗高师直的一种策略,也有看法认为是后来在关东地区设置的镰仓府的西国版。长门探题一职最早是为了防备蒙古设置的职位,管辖备后、备中、安艺、周防、长门、出云、因幡等西国,后来成为镰仓幕府的常设职位,但并不是室町幕府的常设职位。换言之,这个职位是尊氏为了远调直冬而特别设置的。正平4年/贞和5年(1349年)4月7日直冬为了前往备后净土寺请求长老就前往西国一事祈祷,从京都出发了。因为职位是新设的,再加上直冬身为尊氏之子,仁科盛宗等许多评定众和奉行随行。
此时此刻,作为室町幕府二头之一的直义与凭借战功起家的幕府执事高师直开始对立,最终发展为内乱(观应扰乱)。8月高师直发动政变逼迫直义下台。直冬本欲上洛,但被播磨的赤松则村(円心)阻止。直冬因此停留在备后国鞆津,向周边的武士发放恩赏以收买人心,巩固势力。备后虽然也是长门探题的辖区,但探题按规定应该常驻长门,直冬驻留备后是对命令的公然违反,更打算在中国地方召集军队,因此尊氏下令讨伐直冬。9月13日直冬在鞆津遭到接到高师直命令的杉原又三郎等200余骑袭击,被矶部左近将监河尻幸俊等人救出,从海路逃往九州。
同月在肥后国河尻津(熊本县熊本市)登陆九州,借助足利将军家的权威羁縻当地国人势力阿苏氏,再次构建了自己的势力。幕府得知直冬的下落后命令其出家并上洛,见直冬没有从命,于是再次下达讨伐令。当时的九州有拥护征西将军宫・怀良亲王的南朝方势力菊池氏,以及以博多为根据地的足利方的九州探题一色范氏(道猷)和大宰府的少贰赖尚等势力。直冬一方面与接到尊氏讨伐令的一色氏作战,另一方面与怀良亲王的征西府协调,意图攻取大宰府。
最开始少贰赖尚与一色氏并肩作战,与直冬敌对。但随着直冬势力坐大,同时也是为了对抗一色氏,正平5年/观应元年(1350年)9月加入了直冬一方,一说招直冬为婿。直冬方因此实力大增,将一色氏从博多驱逐出去。尊氏发觉直冬的势力有扩大到九州全境之势,不断发出直冬讨伐令,但没有效果。‘园太暦’在贞和5年(1349年)12月6日的记载中提到,京都发现直冬的势力在九州扩大,曾试图召高师直等人上洛以出兵讨伐直冬。尊氏发现直冬与少贰氏合流之后,决定亲自出马带兵出征九州。尊氏向中国地方的有力国人发出动员令,直冬发觉以后为了阻止尊氏的九州征伐也向中国地区发出动员令。与此同时直冬也向四国发出动员令,许诺所领安堵和恩赏等。6月21日尊氏派高师泰为先锋,直冬方派出桃井义乡前往石见阻击尊氏军,结果高师泰在石见三角城之战战败(‘园太暦’观应元年(1350年)11月10日条)。在这一关键时刻直义也逃出京都来到大和国,召集己方势力,归顺南朝并举起反旗,将留守京都的足利义诠赶出京都。这时尊氏驻扎在兵库到备前三石、福冈一带,因为直义叛乱而停止南下,从福冈回兵京都,但是尊氏、师直、义诠等人被直义连续挫败,不得不逃往丹波・播磨。正平6年/观应2年(1351年)2月尊氏与直义缔结合约,高师直・师泰兄弟被直义方杀害,直义复出;应直义要求,3月尊氏任命直冬为九州探题。直冬因此独步一时(‘园太暦’观应2年(1351年)3月3日条)。观应2年(1351年)6月10日直冬放弃贞和年号,改用观应。
然而尊氏和直义之间又生龃龉,同年尊氏与南朝一时议和(正平一统),从南朝的后村上天皇得到直义讨伐令,也对直冬再次下达讨伐令。一色氏也与征西府合流卷土重来。正平7年/文和元年(1352年)直义在镰仓投降尊氏,2月26日暴死。虽然正平一统很快破裂,但九州的直冬已经被孤立了。
与尊氏的对立
直冬一直一来都注意在石见巩固自己的势力,在九州失势后直冬党在石见依然保留了一定的威势。因此直冬逃往中国地方,驻扎在长门国丰田城。直冬在不明时期归顺南朝,在同样接近南朝的旧直义派和反尊氏势力:斯波高经、桃井直常、山名时氏、大内弘世等人支援下,于正平9年/文和3年(1354年)5月率领反尊氏联军上洛。
正平10年/文和4年(1355年)与南朝协力将尊氏从京都逐出,一时夺回了京都。此后的一个月中,与山名氏军携手与义诠・赤松・京极军展开激战,结果直冬方主力山名军崩溃。接下来直冬在东寺与僧兵携手以延历寺为据点与尊氏在京都城内战斗,结果又战败,本阵遭到尊氏军的突击,未能保住京都,3月13日败走岩清水八幡宫。关于在此期间直冬的行动,‘建武三年以来记’中没有记载东寺的合战,‘太平记’中还记载了直冬方武将赤松氏范被土岐氏的“桔梗一揆”(庶流野武士)包围,形式危机时直冬仍在后方指挥,没有亲自出击的逸话。直冬一贯习惯于身处后方指挥,从来没有在阵前出现过。
晚年
正平13年/延文3年(1358年)年尊氏去世,南朝势力也由于幕府的持续攻势而衰微,1363年大内弘世、山名时氏投降幕府,直冬党瓦解。这标志着观应扰乱以来,尊氏派・直义派(直冬派)之间室町幕府的内讧终告终结。正平21年/贞治6年(1366年)的文件中记述直冬最终下落不明。
一说足利义诠死后与继任的第3代将军・足利义满和解,被允许在石见隐居。直冬的安全由吉川氏保护。直冬比尊氏和义诠都要长寿,一直活到义满时代中期。因为并没有记述直冬晚年的文件,直冬的晚年生活不明。
去世
直冬去世年份,群书类从本‘足利系図’和‘南山巡狩录’记载是元中4年/至德4年7月2日(1387年8月16日),‘史料综覧’按照这一观点在第七卷记载“北朝宫内大辅従四位下足利直冬卒ス”。
‘国史実录’和‘镰仓大日记’等记载,元中5年/嘉庆2年7月3日(1388年8月5日)在石见去世。
‘系図纂要’所收的“足利将军家系図”“历代镇西要略”记载应永7年3月11日(1400年4月5日)在石见去世。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姓氏体系中,司马是一个相当常见的姓氏。然而,当我们谈论到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司马欣详情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吕布被塑造为英勇无敌的武将,然而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吕布并未被列入蜀汉详情
春秋时期,吴国的历史充满了权力斗争和血腥冲突。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王僚和庆忌的父子关系成为了一详情
关羽,字云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将,他的英勇和忠诚使他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他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与政治斗争的时代。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有一位关键的人物——他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汉高祖刘邦斩白蛇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个故事不仅被视为秦朝灭亡的征兆,也是刘邦推翻秦朝详情
汉成帝刘骜在位共25年。 汉成帝,即刘骜,是西汉的第十二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从公元前33年开始详情
在中国古代汉朝宫廷中,钩弋夫人以其非凡的身份和悲剧性的命运,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北宋末年发生的靖康之难是一段让人痛心的往事。这场灾难不仅标志着北宋的灭亡,也使得详情
薛仁贵,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一位闻名于唐朝初年的军事将领。 首先,薛仁贵(614年-683年3详情
东周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秦朝。这个朝代不仅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也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激流中,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叡承载着父辈的遗志与国家的重任。他在位期间,不仅继承了曹操详情
明朝历史上,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是一桩悬而未决的历史之谜。据史料记载,建文帝是明成祖朱棣发动靖详情
岳飞,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和著名将领,因其忠诚勇敢、战功卓著而深受后人敬仰。然而,他生前却因政治斗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其一生与死亡都充满了悲剧色彩。崇祯皇帝,原名朱由检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元嘉时期是南朝宋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孕育了三位杰出的文学家——谢灵运、颜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鞋履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不仅承载着实用性的功能,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详情
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这场灾难不仅对详情
在波澜壮阔的欧洲历史长河中,玛丽娅·特蕾莎以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开明的统治理念,成为了18世纪最著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秦国以其非凡的崛起与戏剧性的灭亡,成为了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中国历史详情
画家四祖,这一称谓汇聚了晋唐时期四位杰出的绘画大师,他们分别是**东晋的顾恺之、南朝宋的陆探微、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成语兔死狗烹是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成语,它的意思在于表达一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行为。具体来说,这个详情
《全唐诗》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 《全唐诗》的编纂工作始于清代,由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如同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飞跃。作为北京大学详情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以其卓越的书法艺术成就,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被誉为书法史上的传奇人物。 首先,我们来谈谈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被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