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1888年正式成立。
天气好的时候,站在旅顺的黄金山顶,可将这个曾经的“远东第一要塞”尽收眼底。山脚下不远处就是大连辽南船厂,厂内百年前修的旅顺船坞至今仍在使用。
走进船厂,可看到整个船坞呈船形,是用半米长的条石一块一块砌成的,几十名工人正在约12米深的坞内修理大型船只。这些条石是一百多年前从山东石岛运来的,打下了岁月的烙印,但依旧坚固结实。
厂史专家姜广祥说:“当年主持修建旅顺船坞的官员叫袁保龄。德国专家善威主张用砖砌坞,但袁保龄认为‘砖坚必不如石’,这场激烈的‘砖石之争’持续了4个月,善威最终屈服。”120多年过去,船坞风采依旧,时间证明袁保龄是对的。
遥想当年,北洋舰队的25艘大大小小的舰船都曾在此保养修理,船坞旁现存的拴船铁桩、老厂房见证过这一切。这支龙旗飘扬的舰队,是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用15年时间、花了上千万两白银打造出来的,主力战舰全部购自英、德两国。这支买来的海军,能否决定大清王朝的命运?
第一单
11条蚊子船
“看,这36米长的炮船就是蚊子船,是清朝买回来的第一批军舰。”山东威海甲午战争博物馆的馆员指着泛黄的老照片说。一旁的游客点着头,思绪跟着回到了140多年前。
1871年,琉球的商船遭遇风暴漂至台湾,因言语不通,54名船员被当地土著杀害。1874年,与此毫无瓜葛的日本竟借口为琉球船民报仇,派出三艘军舰,大举入侵台湾。这一役给清廷的震动极大,“天朝上国”被西洋人欺负过,但绝没想到蕞尔岛国日本都敢肆无忌惮地挑起事端。
清朝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海防筹议,全国沿海的督抚、将军大讨论后决定加强海防。英国在华利益的代言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立刻瞅准机会,向总理衙门大臣奕、直隶总督李鸿章推荐英国的“蚊子船”。赫德推荐的“蚊子船”船小炮巨,清廷接连购买了11艘,其中6艘配备到了北洋水师,4艘给了南洋水师,还有1艘被两广留用。蚊子船买回来后,缺点也显露出来:航速迟缓,船头巨炮不能转动,射击时要靠调整船身来瞄准……若船头装50发炮弹,船尾必须装数吨压舱物,否则船头就沉到水中。这样的船显然无法出远洋作战,只能近海防御。对于急需攻守利器的清朝来说,蚊子船不免让人失望。由于蚊子船“飞”不了太远,在远海进行的大东沟海战中,它们没起什么作用。想拿“蚊子”当大炮,那是不现实的。日本围攻威海时,蚊子船在防御战中起了一定作用,但北洋水师的6艘蚊子船最终都被日本人俘虏了。
第二单
被忽悠的巡洋舰
接踵而来的外患,不给清王朝喘息的机会。1879年,日本不顾清朝反对,悍然吞并琉球。这时候日本已有了3艘二等铁甲舰,耀武扬威。
赫德等人再次抓住机会,又向李鸿章推荐英国新推出的撞击巡洋舰,速度快、价格相对便宜,舰首暗藏坚固的撞角结构。“可保追赶碰坏极好之铁甲船。”清廷决定订购两艘,命名为“超勇”、“扬威”,并于1881年派出丁汝昌率领邓世昌等二百余名官兵,第一次走出国门去英国接舰。
1881年10月15日下午,海面上波涛汹涌,下着暴雨,回国途中的“超勇”、“扬威”两舰行驶至香港外海,突然看到6个渔民坐在木筏上拼命呼救。尽管自身处境险恶,但丁汝昌仍要求“超勇”停航救助渔民。被救上来的船主姓黎,他的渔船被狂风打破了,船上有17个人被冲走了,只剩6个人抱住木筏活了下来,已在海上漂了两天。水兵们给这些可怜的渔民拿来吃的和干衣服,军医也来给渔民治病。这些百姓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国家拥有海军的骄傲。长达两个月的回国旅程中,“扬威”舰曾因缺煤独自在海上漂流两昼夜,锅炉舱还曾不慎起火,但水兵们克服了这些困难。途经的各国均鸣炮祝贺清朝军舰第一次独立的远洋航行。水兵们还曾遇到成群结队的飞鱼飞上船,捡起来就可煮着吃,大开眼界。
两舰回国后,李鸿章却有些不满意,因为这两艘巡洋舰和赫德事前所吹嘘的不同,它们并不能搭载李鸿章最看重的鱼雷艇。赫德惹恼了李鸿章,再加上前几年“蚊子船”的问题,李鸿章感叹:“中国的科技远不如人,自难免受人宰割,这实在是无可奈何之事。”
李鸿章
第三单
圆梦铁甲舰
就在李鸿章向“海上霸主”英国购舰受挫之际,新兴军事强国德国向清朝伸出了橄榄枝。
走在今天的山东威海老港口,远远就能看到岸边停着一艘白色舰桥涂装、黑色舰体的铁甲舰,威武雄壮。这是2005年制作的“定远”舰的复制舰,长94.5米。初到这里的游客都不免感叹一句:“船好大啊,这么漂亮。”120多年前的清朝人见到自己国家拥有这样的铁甲舰,该是何等的骄傲!
19世纪末期,铁甲舰这种同时拥有钢铁装甲和蒸汽动力的新式军舰,犹如重装的骑士,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攻击力,是一个国家海上实力的象征。1877年时,日本拥有了3艘二等铁甲舰,频频兴风作浪。北洋大臣李鸿章多次上书:“近来日本有铁甲三艘,遽敢藐视中国,耀武海滨。”、“中国无铁甲之日,即永无自强之时。”南洋大臣沈葆桢临死前念兹在兹:“铁甲船不可不办,倭人万不可轻视。”大臣们的苦谏,终于打动了西太后。1880年,清朝驻德大使李凤苞在欧洲经过反复考察,最终选定在德国订购两艘铁甲舰。德国的造船经验不如英国,但他们要价低廉,对来自远东的顾客异常热情,不像英国人那么傲慢。1885年7月,“定远”、“镇远”两舰建成从德国回国。“定远”舰排水7220吨,宽18米,吃水6米。它和“镇远”舰的装甲、火炮口径虽不算世界之最,但在远东无与匹敌,被称为“遍地球一等铁甲船”。
如同父亲盼望远道归来的游子,李鸿章要求两艘铁甲舰每到一个港口都要向他汇报。两舰经过新加坡时,到港口参观的华侨络绎不绝,纷纷欢呼。因为就在此前的1884年中法马江之战中,法国人的军舰轻易击穿福建水师的木船,弱小的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急得清廷发上谕要“大治海军”。
今天的我们,站在“定远”复制舰上,仍能感受到120多年前的那份荣耀。“定远”舰首两个炮台处各有双联装的305毫米口径巨炮,它和“镇远”包裹的钢甲厚达30.5至35.5厘米。“这些大炮,都是德国克虏伯公司生产的,是李鸿章的最爱。”女讲解员还特别提到,“定远”舱内设有淡水机20台,每日用蒸馏法制淡水,可供300人用。
第四单
英德相争 北洋得利
1887年的中秋节,邓世昌是在埃及尼罗河上度过的。这一天他正指挥着刚建成不久的“致远”舰往祖国的方向开,同行的还有“靖远”、“来远”、“经远”三艘新式巡洋舰和“左队一号”大型鱼雷艇。傍晚时分,五艘舰船在埃及靠岸,邓世昌和其他舰的舰长一起上岸,在一家咖啡馆喝咖啡。这是他们这一年来难得的闲暇时光。长达3个月的回程中他们要忍受狂风大浪的袭击,要小心提防暗礁,因为每一艘船都价值几十万两白银,容不得出现半点闪失。在航程中,邓世昌一度高烧不退,但他仍坚持亲自指挥驾舰。
在岸上,埃及人看到中国水兵们更觉稀奇。每个中国水兵都拖着一条长长的辫子,服饰上更是处处体现出东方人的智慧,管油的衣服上画个油壶,生火的画把铁铲,铁匠带着铁砧,鱼雷匠则扛着一条鲤鱼。由于天气太热,这支龙旗舰队在当地还雇了16名更耐炎热的黑人,由他们负责给各船添煤生火。
1887年12月10日,五艘舰船抵达厦门,北洋水师的主力都在那里等着他们,“定远”舰上更是奏响了雄壮的军乐。“致远”舰等四艘新式巡洋舰的质量很让各方满意。回想起1885年购船时,朝廷各方曾为了在英国还是在德国造吵个不停。最终,清廷决定在英德各建两艘。这一招还真起了作用,建造过程中,英德双方就互相竞赛,各指出对方的缺点,无形中帮助提高了四艘舰的质量。甚至德国首相俾斯麦也关注到了这场竞争,指示德国船厂“卓越地和准时地执行中国这一次的订货,具有重大的意义。”
这四艘新式巡洋舰的加入,使北洋舰队的实力大增。在大东沟海战中,四艘巡洋舰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邓世昌指挥“致远”舰撞向敌舰,更成了中国海军史上最悲壮的一幕。
邓世昌
有船没坞的尴尬境地
就在各艘外购舰船陆续回国的同时,北洋舰队遇到的一个大麻烦就是有船没坞,舰船无处按期修理,坏了就没办法了。等到大型铁甲舰“定远”、“镇远”回国,北洋舰队更是被外国人嘲笑为“有鸟无笼”,舰船甚至要去“假想敌”日本的长崎修理。最终李鸿章亲自选址东北要塞旅顺,修建船坞。
1882年寒风料峭的晚秋时节,一个神色凝重的大清国政府官员,乘船从天津大沽口来到旅顺口。这个人就是袁世凯的叔父袁保龄。袁保龄是个标准的“官二代”,他是清廷漕运总督袁甲三的次子。袁保龄21岁中举人,36岁任内阁中书,参与编撰《穆宗毅皇帝实录》。袁保龄到了旅顺后,常常要站在寒风中查看图纸,坐在马车中不停地奔波。在他的指挥下,周边炮台、电报局、水陆医院、水雷营等工程陆续建了起来。但由于前任黄瑞兰留下的拦潮大坝工程是个“豆腐渣”工程,坝底的胶泥未曾挖净,随时有崩溃的危险。1883年10月底,又遇连日暴雨、狂风巨浪,袁保龄带领民工以及当地驻军,奋力抢险。连续奋力工作了4年,袁保龄为旅顺港的建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883年开始修建的旅顺大坞专为“定远”、“镇远”舰量身设计,长达132米。这个“亚洲第一大坞”的建成,使北洋舰队终于有了自己的维修基地。可袁保龄却因心力交瘁,中风病倒。在他的建议下,旅顺港的剩余工程对外招投标,最终由法国人承包帮着完成了。
1890年,耗时8年的旅顺船坞正式建成。可惜的是,此前一年,袁保龄因操劳过度不幸病故。公道自在人心,真正做出过贡献的人,后人是不会忘记他们的。他的侄子袁世凯倒也被后人记住了,但是以另一种方式。现如今大连辽南船厂的办公楼内,塑有一尊袁保龄的铜像,陪伴着这位勇敢实践者的不仅有百年船坞,还有当今最先进的各种战舰的模型。厂史专家姜广祥对记者说:“之所以要为袁保龄立像,是因为我们觉得,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像袁保龄这样做事,那我们的强国强军梦肯定能尽早实现。”袁家的后人也曾到厂里祭拜过袁保龄,深深地为这位先辈感到自豪。
有头没尾的海军建设
到了1888年,北洋舰队共有大大小小25艘舰船,其中购自英国的有12艘,购自德国的有10艘,确确实实是一支“买来的海军”。这一年,清廷颁布《北洋海军章程》,北洋水师正式成军。25艘舰船上飘起猎猎龙旗,太平洋上又多了一支不容忽视的海军力量,还赢得了“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名号。
回顾北洋水师的建军历程,大清朝就像一个内向、不与世界接触的老人,在被列强逼迫到没办法的时候,终于打开国门,一步一步与世界接触。买蚊子船的时候,官员们对外国几乎一无所知,只能委托海关的英国人帮忙,船造好后也是请英国人帮我们送回来。到后来,胆子大了一点,还是委托海关的人买,但巡洋舰造好后就是我们的人去接了。再往后,想买铁甲舰,我们已不再通过海关,而是自己直接去找船厂。我们那些驻外的文人大使,也努力学习科技知识,自主选择购买国家和工厂,买的时候还提出自己的设计理念,要求有鱼雷艇。就这样,我们的眼界越来越高。可就在渐入佳境的时候,一切又突然停掉了。
日本内阁首相伊藤博文把大清朝研究得很透彻。他说中国失败后会发奋有为,殊不知一二年后,又因循苟安,诚如西洋人形容中国所说又“睡觉”矣。两艘铁甲舰买回来后,清朝确实太平了几年,可“大治海军”的上谕言犹在耳,朝廷的关注焦点,就已经从千疮百孔的漫长海疆,转移到了北京城柳绿荷香的“三海”,转移到了风景如画的颐和园。1891年,丁汝昌的一位幕僚随舰队访问日本时写道:“今夫与日本之海军力比较,当在伯仲之间,然日本年购大舰,月增强盛。我若安于目前之海军,不讲进取之术,将来之事未易遽言。”
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击败曹操,夺取战略要地汉中,同年秋自称汉中王。这一称号的选择,绝非详情
北宋文坛曾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出身官宦世家,与兄长同榜进士却因皇权干预错失状元;他主修史书十七载,详情
在隋唐交替的烽火岁月中,史大奈的名字如同一颗流星划过天际——这位出身西突厥阿史那氏的特勤,从草原详情
在东晋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谢安以其超凡的智慧、从容的气度与卓越的才能,书写了一段传奇人生。他既详情
在中国科举史上,潮州府海阳县东莆都仙都村(今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仙都村)走出了一位惊才绝艳的状元—详情
公元前203年,齐国临淄城内,一口沸腾的大鼎被架在街头。齐王田广的怒吼声中,刘邦麾下著名谋士郦食详情
在东汉末年的历史长卷中,"夏恽"作为十常侍集团的核心成员,其姓名读音常因&q详情
东汉王朝(公元25年—220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大一统王朝,其官制体系以三公九卿为核心,详情
在唐代诗歌的璀璨星河中,中唐时期的大历年间(766—779年)孕育出了一群以细腻笔触描绘自然、以详情
在战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燕昭王姬职的即位堪称一段充满戏剧性的历史转折。作为燕易王之孙、燕王哙之子详情
在中国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戚继光与邓子龙作为抗击外敌的杰出将领,分别在东南沿海与西南边疆、详情
公元619年,唐高祖李渊面对盘踞河西的李轨政权陷入两难:若派大军征讨,需跨越险要地形与吐谷浑、突详情
1630年9月22日,北京城西市刑场,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被凌迟处死。这位曾以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威震详情
公元254年,曹魏嘉平六年,一场改变曹魏政权走向的政变在洛阳城悄然酝酿。这场被称为嘉平之变的政变详情
公元705年的神龙政变,将80岁的宰相张柬之推上历史风口浪尖。这位由狄仁杰举荐、历经武周与李唐两详情
在中国古代帝王谱系中,北魏孝庄帝元子攸(507—531年)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悲剧人物。他不仅以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娘子军一词承载着非凡的意义,它不仅是一支女性武装力量的象征,更是女性在乱世中详情
在中国书法史上,欧阳父子是两个熠熠生辉的名字,他们以卓越的书法成就和深厚的家学渊源,共同书写了一详情
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犹如双子星般璀璨,但前者始终占据着兵学圣典的至详情
燕云十六州,这片涵盖今北京、天津北部及河北、山西东部地区的战略要地,自五代十国时期被割让给契丹后详情
陈夷行(?—844年),字周道,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中期宰相,牛李党争中李党的核心人物。他详情
在清代官场与民间传说交织的叙事中,邬思道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他以绍兴师爷的身份游走于权谋之详情
在华夏文明起源的宏大叙事中,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犹如两枚关键拼图,共同构建起炎黄部落联盟的崛起图景详情
公元前273年,战国中期的中原大地战火纷飞。在韩国华阳(今河南新郑北)的战场上,一场改变战国格局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三国鼎立的局面持续了数十年,魏、蜀、吴三国相互征伐,战火纷飞。而最终打破这一详情
1521年,明朝广东海道副使汪鋐指挥的屯门海战,是中国与西方殖民者的首次军事对抗。这场战役虽以明详情
在云南西部高黎贡山南麓的崇山峻岭间,一座名为磨盘山的险峻山岭静默矗立。这座海拔2600余米的山峰详情
公元215年的合肥城下,一场被后世神话为"八百破十万"的战役,实则是三国时期详情
在探讨中国古代军事史时,"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广为人知,但&qu详情
《左传》作为一部叙事详实的史书,以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为后人展现了春秋时期诸多重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乌桓,曾是汉朝边疆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东汉末年的局势动荡,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秦朝的统一战争无疑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然而,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征服之战中详情
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战事频仍,其中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逍遥津之战,至今仍详情
在科学的世界里,有一种细胞被赋予了不死的名号,这就是海拉细胞。这种细胞源自于一位名叫亨丽埃塔·拉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古印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邃的哲学思想。其影响力不仅深远地渗透到了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在武侠文化的语境中,实力往往与武功修为、江湖地位、智谋韬略紧密相连,而当我们将虚构角色殷野王与现详情
在唐代诗坛的苍茫雪原中,刘长卿以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凿出一眼温热的清泉。这首诞生于贬谪途详情
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妙玉无疑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和独特魅力的人物。她以超凡脱俗的才情、孤傲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用优美的诗句抒发了对人生、爱情、自然和社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诗经》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汇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才情与智慧。而在《诗详情
王勃,唐代初期的杰出诗人,以其才华横溢和短暂而传奇的一生著称。在他的众多诗作中,《晚留凤州》以其详情
《射雕英雄传》作为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在这部小说中,丘处机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世说新语》以其独特的魅力记录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与故事。这部作品不仅详情
在道教传奇与神话故事中,赤脚大仙这一角色的形象虽短暂却极为鲜明,他在《西游记》中的出场更是令人印详情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斯斯文文这个词汇常被人们所提及。但是,它究竟是不是一个成语?它背后蕴含的详情
你知道时时刻刻这个成语吗?它不仅仅是描述时间的连续,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诠释!那么,这个成语究竟详情
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击败曹操,夺取战略要地汉中,同年秋自称汉中王。这一称号的选择,绝非偶然,而是刘备集团在政治、军事、历史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战略决策。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效仿刘邦、强化正统性、规避地域局限,为未来称帝奠定合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