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布尔战争,外文名叫做Second Boer War,又叫做南非战争,是一场英国与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之间的战争,时间1899年10月11日-1902年5月31日,最终结果,英国惨胜。
简介
第二次布尔战争,是指1899年10月11日至1902年5月31日英国同荷兰移民后代阿非利卡人建立的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为争夺南非领土和资源而进行的一场战争。
德兰士瓦共和国总统保罗·克留格尔要求英军撤离德兰士瓦边境的最后通牒,遭到英国政府拒绝。1899年秋,英国军队开始在德兰士瓦与奥兰治边境集结,为防止英国入侵,布尔人1899年10月11日对英宣战,布尔民兵由此向南部非洲英军主动发起攻击。
为征服只有数十万人口的布尔人,战争持续了三年多,英国先后投入四十多万人,共阵亡两万两千余人。最终英国在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与国际舆论压力下,与布尔人签订和约,战争结束。这场战争促使了南非联邦的形成,也推动了游击战在军事领域的影响。
起因
有关布尔人国家的早期历史参见第一次布尔战争。
背景
德兰士瓦与英国的关系恶化
1884年,探矿专家在德兰士瓦共和国的比勒陀利亚和瓦尔河之间的一个偏僻牧场上,发现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威特沃特斯兰德金矿。随后在这座金矿上建立了约翰内斯堡。来自金矿的利润和税收使德兰士瓦共和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同时也加剧了与英国的摩擦。
1890年,德兰士瓦政府宣布定居在约翰内斯堡的外国侨民要缴纳全额的赋税,但不得享受参加总统和立法会选举的权利,除非在德兰士瓦住满14年并归化国籍。此外,所有的外侨都不能担任政府公职,其子女不能上政府资助的学校。这一法律遭到了英国的抗议,因为德兰士瓦的外侨大多是英国人。德兰士瓦同英属南非殖民地之间的贸易战和关税壁垒、德兰士瓦对国内英资矿业公司的高额税收和经济限制,是19世纪晚期德兰士瓦同英国之间关系紧张恶化的三大主要原因。
詹森远征
1895年,约瑟夫·张伯伦成为英国殖民大臣,矿业巨头塞西尔·罗得斯就任英属开普殖民地总理。该年12月28日,罗得斯的好友,南非矿业公司的高级职员詹森博士带领500名南非公司的警察及几挺机关枪,企图远征德兰士瓦,推翻德兰士瓦的保罗·克鲁格政权。1896年1月2日,詹森武装在克鲁格斯多普被南非警察部队包围,除134人被击毙外,其余的人,包括詹森在内全部被俘虏。在约翰内斯堡准备发动暴乱的“外侨改革委员会”连忙举事,但也被南非警察镇压。詹森及其同伙被移交给英国,以“企图对友邦进行军事远征”的罪名判处15个月监禁。约翰内斯堡“外侨改革委员会”的首领被德兰士瓦法庭判处死刑,后来在英国的强烈抗议下,被改为15年监禁,每人罚款两万五千英镑。
詹森远征之后,德皇威廉二世向德兰士瓦总统保罗·克鲁格拍发了一封著名的电报,表示祝贺,该电报恶化了英德关系,同时使英国下决心以武力解决与德兰士瓦的争端。
1899年4月,英属开普殖民地总理阿尔弗雷德·米尔纳爵士授意德兰士瓦的英国侨民给维多利亚女王写了一封申冤书,请求她保护英国臣民的利益。该年6月,米尔纳和克鲁格在布隆方丹就保护外侨权益问题进行了最后一次谈判。英方在谈判的同时,抓紧时间从海外向南非调遣军队。西方世界在1899年发起了同情和声援布尔共和国的运动。荷兰和比利时组建了众多的民间团体,征募捐款,发表文章,建立基金会,向德兰士瓦捐赠战时流动医院和医疗设备。来自荷、比、德、法、美、俄、爱尔兰、意大利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上千名志愿者纷纷远渡重洋来到德兰士瓦,准备同布尔人并肩作战。
1899年9月,克鲁格告诉米尔纳,可以考虑把外侨得到德兰士瓦公民权的居留期限从14年减少为5年,但是要求英国今后停止对德兰士瓦共和国提出宗主权的要求。受国内舆论的影响,英国国会在给克鲁格的答复中说:“女王陛下政府认为南非共和国政府的答复是消极的,或者是非决定性的……女王陛下政府保留对目前形势予以重新考虑,并采取相应的最后解决手段的权利。”
为了给德兰士瓦增加军事压力,英国从印度和地中海各自调派了两千人增援纳塔尔殖民地。1899年10月9日,德兰士瓦政府向英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国停止向南非增兵,撤退6月1日以后到达南非的一切军队,将一切争议问题付诸外交仲裁,限48小时答复。10月10日,张伯伦命令米尔纳对南非提出的条件予以拒绝。1899年10月11日下午五点整,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共和国联邦议会向英国宣战,第二次英布战争爆发。
南非德兰士瓦共和国的领袖保罗·克鲁格
战争过程
第一阶段
布尔人的战争计划是,在英国援军到达南非之前,集中优势兵力,分为两路,一路向东进攻纳塔尔,分割并包围两个主要的英军据点——莱迪史密斯和邓迪,并占领德班港,获得出海口。另外一路向西南,占领西开普铁路线上英军主力驻扎的两个战略要地——梅富根和金伯利。同时,在开普殖民地煽动布尔人暴乱,牵制英军兵力,尤其是破坏东西两条开普铁路的运输,阻止增援的英军利用铁路向北挺进。此外,为了防备非洲土著趁开战之机进攻布尔人,由普林斯洛将军率重兵驻守远离前线的象河流域,防备佩迪人的暴动,800—1000人的民团驻守斯威士兰边境,1000人的民团驻守卡利登河谷的巴苏陀边界。
布尔战争战役地图
1899年10月12日,由德兰士瓦军队和奥兰治武装部队组成的布尔联军向东开拔。布军总司令皮埃特·茹贝尔将军率领主力部队,从东奥兰治翻越龙山山脉,进入纳塔尔殖民地,直扑纳塔尔英军主力所在地莱迪史密斯。10月20日清晨,追击的布军在塔拉纳山同驻扎在这里保卫莱迪史密斯外围防线的一旅英军发生了战斗。布军指挥官梅厄将军利用有利的地势和晨雾的掩护对英军发动了突然袭击。英军损失465人,布军损失145人。
梅富根城,1899年
另一支布军由有“西德兰士瓦之狮”之称的德拉瑞将军指挥,在10月11日进入英属贝专纳兰境内,切断了西开普铁路干线,从而阻隔了开普地区与罗得西亚间的联系。德拉瑞将部队分为两路,一路由克龙耶将军指挥,包围梅富根,另一路由路易·博塔指挥,包围了钻石重镇金伯利。
第三支布军渡奥兰治河南下,吸收了英属开普殖民地的小股布尔人武装,在开普东北地区活动,威胁东西开普铁路线。英军不得不对奥兰治河铁路大桥严密防守,提防布尔人的炸桥企图。西开普铁路线上最重要的铁路枢纽站和军用物资集散地德阿尔也遭到了布尔人的骚扰。为了保护东西开普铁路的正常通行,英国人不得不把4.7英寸的海军炮安装在列车上,在其掩护下慢慢推进,一小段一小段地修复铁路。
科伦索战役示意图
1899年10月30日,莱迪史密斯的四千英军在乔治·怀特中将的指挥下向布军发动反攻,在尼科尔森峡谷同茹贝尔指挥的布军主力遭遇,英军战败,损失1272人,余部退回莱迪史密斯,旋即被包围。由于莱迪史密斯防守严密,茹贝尔几次攻城不克,于是派出斥候部队深入英军腹地,前至到埃斯特考特一线,侦察可以用来进行固守的地点。其余的主力部队则在莱迪史密斯周围扎营休整,等待英军海外兵团的到来。
10月底,由英国援军总司令、曾经在爱尔兰镇压过当地起义的雷德弗斯·布勒上将率领的两万英国部队终于到达开普敦。从11月中旬开始,布勒指挥的英军在东、中、西三条战线上向布军发动反攻:梅休因中将在西线解金伯利之围,弗兰奇中将在中线进攻奥兰治自由邦,布勒将军率领主力部队在东线解莱迪史密斯之围。
布勒上将于12月15日清晨在莱迪斯史密斯西南的小车站科伦索对那里的布军发动进攻,企图强渡图盖拉河,前往莱迪史密斯。布勒指挥的兵力包括英军第二、第四、第五、第六旅,共计16000人,此外还有四个轻骑兵团、由殖民地骑兵组成的三个枪骑兵中队。炮兵则有5个炮兵连,30门大炮,此外还有16门海军的12磅炮和4.7英寸炮。包括骑兵和炮兵在内,布勒的总兵力为22000人。投入科伦索之战的布尔军队包括来自约翰内斯堡、海德堡、克鲁格斯多普、弗赖黑德、乌得勒支等八个地区的民团,奥兰治自由邦的部队,还有约翰内斯堡和斯威士兰的白人警察部队,共计3500人。此外还有一门120毫米德制克虏伯榴弹炮,1门75毫米克虏伯野战炮,2门75毫米法制什耐德-克鲁索加农炮,1门37毫米马克西姆速射炮。由于布军事先隐蔽了炮兵阵地,以及英军统帅的指挥失误导致兵力分散和战术死板,英军在此次战役中遭到惨重失败,阵亡1139人,失踪250人,丢失10门大炮。布尔军队仅仅阵亡8人,伤30人。
在莱迪史密斯会战的同一时期里,英军在西线的金伯利和中线的斯托姆贝格也遭到失败,损失2800多人,在英国陆军史上被称为“黑暗的一星期”。布勒上将因为兵败,引咎辞去英国远征军总司令的职位。
第二阶段
1899年12月17日,罗伯茨勋爵被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勋爵任命为南非远征军总司令,基奇纳勋爵为参谋长。由于遭到失利,好战情绪在英国国民中高涨,索尔兹伯里内阁“将战争进行到底”的政策得到支持。
1900年1月10日,罗伯茨和基钦纳抵达开普敦。他们带来了本土的第七军、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的增援部队,以及驻印度和锡兰的三个骑兵分队。到1900年1月,南非战场上的英军增至18万,3月再增至22—25万人,居于绝对优势。此外,还有几千匹军马从英国和澳大利亚运抵南非,增加了英军的机动性。
1900年2月,在权衡了战场局势之后,罗伯茨改变了战略,将主攻方向从纳塔尔西移到中路兵力较弱的奥兰治地区,同时改变刻板的正面强攻战术,采取迂回夹击的策略。西线方向,英军击败布军最凶猛的“黑将军”皮埃特·克龙耶指挥的民团,于2月16日解放被围困数月之久的金伯利。东线英军于2月27日发动攻势,3月3日在多得雷赫特打败了布尔人,终于得以解莱迪斯史密斯之围。
消灭了最强悍的克龙耶对其左翼的威胁之后,罗伯茨将主攻兵力转回奥兰治,稳步向北挺进。由于吸取了第一阶段失败的教训,英军改变了战术。在遭到布军伏击时步兵部队不再保持队形,而是就近挖掘战壕,掩护骑兵对布军阵地发动冲锋。在这种战术下,布军在白杨树林、亚伯拉罕牛栏等地的阻击接连失败。3月10日,英军第六师和第七师在亚伯拉罕牛栏击败了布军装备最精良的约翰内斯堡警察部队。3月12日,奥兰治自由邦总统马蒂乌斯·斯泰因带领政府和国会官员逃出首都布隆方丹,逃往北方的克龙斯塔德。3月13日下午,英军开入布隆方丹。3月中下旬,英军部队伤寒流行,罗伯茨不得不下令就地休整,英军的攻势被迫中断。3月26日,布军总司令茹贝尔在柳树农庄之战中再次坠马重伤,次日宣告不治。根据他的遗愿,擅长游击战的路易·博塔继任布尔野战部队总司令。
1900年4月底,又有一大批英国援军开到南非。经过兵力调整,在主攻方向上,罗伯茨有八个步兵师和第12骑兵师。英军在5月初重新发动进攻。5月12日,罗伯茨的大军攻克奥兰治自由邦的新首都克龙斯塔德。由于接连遭到失败,布尔人的士气一落千丈。在罗伯茨的宽大许诺下,许多在英军后方活动的民团团员纷纷向英国人投降,交出武器,然后返回自己的农场。到5月中旬,仍在战斗的布尔人只剩下了两万多人。
1900年5月24日,米尔纳勋爵在布隆方丹宣布英国兼并奥兰治自由邦。吞并奥兰治之后,英军加紧向德兰士瓦进攻。5月29日,弗兰奇将军指挥澳大利亚骑兵部队,在约翰内斯堡南郊的克利普河击败了最后一支防御部队。5月30日,克鲁格总统乘坐火车离开首都比勒陀利亚。5月31日,罗伯茨进入约翰内斯堡,6月5日清晨开进比勒陀利亚。
1900年9月1日,罗伯茨宣布英国兼并德兰士瓦,并宣称战争结束。9月11日,克鲁格总统得到流亡的德兰士瓦政府授权,抵达葡属莫桑比克首府洛伦索马贵斯,10月19日,克鲁格乘坐荷兰女王威廉明娜派来的巡洋舰格尔德兰号前往欧洲求援。
第三阶段
攻占比勒陀利亚之后,罗伯茨的4万部队在原地休整。但英军从开普敦到比勒陀利亚的漫长补给线受到了仍在抵抗的布尔人的袭击。此时德兰士瓦和奥兰治的主要城市和铁路线已经被全部占领,布军开始转入游击战。在约翰内斯堡和比勒陀利亚两地,英军还挫败了多起布尔人的暴动企图。
罗伯茨将军于1900年11月29日离开比勒陀利亚,回国接任英军总司令的职务。他将南非军队的指挥权交给基钦纳勋爵,伊安·汉密尔顿勋爵接任参谋长。
退出城市的布尔军队此时已经化整为零,组成多股游击队。布尔人的游击队在德韦特、德拉瑞、博塔、扬·史末资和詹姆斯·赫尔佐格等人的领导下,发挥野战骑射之长,袭击英军交通线,掠取英军给养,歼灭小股英军。1900年12月至1901年4月,布尔游击队在博塔和德韦特的指挥下深入英属开普殖民地作战。1901年4月到9月的冬季战役中,布军游击队对德兰士瓦和奥兰治的英军发动多次偷袭,并屡屡得手,俘获大量军火、给养和大炮。1901年9月至1902年5月,史末资和赫尔佐格再次进入开普殖民地。他们率领5000名骑兵,分成若干小股游击队,奔袭千里,深入英军大后方,一直推进到大西洋沿岸和开普敦近郊,迫使英国在开普地区宣布戒严。
为了早日结束战争,从1901年3月开始,基钦纳采取碉堡战术、焦土政策和设置集中营来对付布尔人的游击队。在布尔游击队活动的地区,英军架设铁丝网,将布尔共和国分割成若干绥靖区域,进行分区扫荡。铁丝网的总长度达6000公里。绥靖区内每隔1至2公里设一座木板碉堡,派士兵驻守,凡是有人走近碉堡射程,一律射杀。共设置了八千多座碉堡。在这些绥靖地区内,凡发现布尔农场主帮助游击队,则周围10英里内的农场、房舍一律烧毁。此外,基钦纳还一改以往对战俘的宽大政策,投降、被俘的游击队成员,以及参加过游击队的成年男性公民,一律流放到遥远的印度、锡兰和百慕大战俘营。在开普殖民地和纳塔尔殖民地,凡有响应“拿起武器”的号召的荷裔英国公民,一旦被俘皆判处死刑。
在集中营中的布尔人妇女、儿童
为了彻底消灭游击队的活动基础,基钦纳下令先后将13.6万名布尔人妇女,儿童和老人以及八万多黑人仆役统统从被焚毁的农场上抓走,用敞蓬货车或牛车运到一起,关进集中营。
南非的集中营首创于1900年9月,起初是收容那些家园被焚毁的布尔军人家属的难民营,基钦纳在1901年将其改造为关押所有布尔平民的集中营。南非境内的集中营有50多座,分布在开普、德兰士瓦、奥兰治和纳塔尔的铁路线两侧,以及约翰内斯堡、布隆方丹、德班等大城市近郊。集中营内实行严格而苛刻的配给制度。每人每天0.75磅淀粉(约340公克,可能是玉米粉、面粉、白米或马铃薯),一盎司咖啡(约28.35公克),两盎司砂糖,半盎司食盐,每周一磅肉。婴儿和六岁以下的儿童每天可以领到四分之一夸脱的牛奶。黑人集中营的情况更糟,但是他们可以得到黑人亲友的接济,也可以在宣誓效忠英国后被释放。集中营的四周环绕铁丝网,凡有试图翻越逃跑者一律射杀。集中营内人口密度极高,营养不良,帐篷、毯子、衣服和药物奇缺,瘟疫流行,死亡率极高,奥兰治地区白人集中营的死亡率在1901年10月曾高达40.1%。
在英国集中营里,被埃米莉·霍布豪斯访问的Lizzie van Zyl
集中营的高死亡率严重动摇了布尔人的士气,同时也使英国人的形象在全世界面前一落千丈。英国妇女埃米莉·霍布豪斯为集中营的状况所震惊,向国内提交了一份长达15页的报告,描述了集中营内的惨状。霍布豪斯小姐被英国政府宣布为“祖国的敌人”,立即逮捕并驱逐出境。但是她回欧洲后坚持斗争,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在野的自由党以青年的威尔士民族主义者大卫·劳合-乔治为首,猛烈抨击保守党和陆军的野蛮政策。瑞士、德国、荷兰、法国、美国派出了视察人员,欧美各国向集中营内的平民捐赠了大量物资。在国际和国内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英国国会不得不派出调查团前往南非。在对基钦纳和集中营官员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后,集中营的配给和医疗条件方得以改善,死亡率迅速跌落到2%。
整个布尔战争期间,死在集中营内的布尔平民共有27927人,其中包括1676名老人,4177名妇女和22074名儿童。
战争结果
谈判
布尔战争旷日持久,双方精疲力尽,欧洲各国对英国的抨击和指责也日益激烈。1901年2月,基钦纳已经开始和路易·博塔进行秘密谈判。
到1902年5月为止,英军已经在南非靡耗战争费用两亿两千万英镑,死亡两万一千多人。布尔人的作战能力也在迅速下降,兵力从最高时期的88000人减少到22000人,由于得不到补给,民团士兵营养不良、衣衫褴褛,士气沮丧。他们的粮秣弹药已经耗尽,只能依赖战利品为生。
1902年,英布双方开始正式举行和谈。谈判的关键,一是布尔人的独立问题,二是对待非洲人问题。关于第二个问题,英国牺牲非洲人的利益,向布尔人靠拢,较快就同布尔人取得了一致意见。1901年3月7日,在由基钦纳公布的米德尔堡建议中,宣布德兰士瓦和奥兰治殖民地中的非洲人在未建立代议制政府之前没有选举权。即使将来给予他们选举权,也应加以限制,以保证白种人享有公正的绝对优势。这实际上就是排除非洲人在上述两地享有选举权。关于第一个问题,双方长期相持不下。英国进行这场战争的目的就是要兼并布尔共和国,因此寸步不让,先后五次坚决拒绝奥兰治总统斯泰因提出的维持独立的要求。布尔人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要求掌握独自制订和执行对土著的政策的权力。
1902年5月15日,代表两个布尔共和国、三十二个地方民团和165个游击队的布尔人代表在弗里尼欣开会,讨论和战前途。5月27日,米尔纳勋爵来到弗里尼欣,同布尔人代表史末资将军举行会晤。
在会晤中,米尔纳提出了十二条和谈条件。
其内容为:
布尔野战部队和武装公民放下武器,缴出其所有或所控制的全部枪炮及战争物资,终止对爱德华七世国王陛下政府继续进行任何抵抗的企图,并承认国王陛下为其合法主权者。
宣誓效忠英王的布尔战俘将立即得到释放。
保证布尔人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不受侵犯。
除某些违反战争惯例的行为外,实行普遍大赦。
英语为官方语言,但是在学校和法院中可以使用南非荷兰语。
布尔人准许保留枪支用于自卫,但须申请执照。
尽快用民政管理代替德兰士瓦和奥兰治的军事管制。
条件成熟时在南非建立代议制自治制度。
任何为支付战争费用征收的捐税都不强加在新征服的两个地区。
英国协助布尔人重建农场。
向受损失的农场主和布尔公民提供三百万英镑的赔偿。
剥夺布尔军队主要指挥者的公民权,但是不判处他们死刑。
5月30日,60名布尔代表就是否放弃维持独立举行投票,结果以54票对6票决定接受和约中最关键的第一条内容。5月31日,英布双方在弗里尼欣正式签订和约。持续31个月的英布战争宣告结束。
在第二次布尔战争中,英国先后动员了45万军队,其中25.6万为英国正规军,10.9万为英国志愿军,5.3万为南非英国殖民地军队,3.1万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英国通过海路运到南非的军队前后共计38万,此外还运送了35万匹马、10万匹骡子,134万吨军事装备和其他物资,先后动用了1027艘舰船。参加战争的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部队共有1072名军官和20870名士兵阵亡。
布尔人方面,参加战斗的前后共计8.8万人,其中德兰士瓦人4.3万,奥兰治人3万,这两个国家全部人口不过44万,所以是几乎全部男性青壮年都上阵作战。此外,还有1.3万开普殖民地的布尔人,以及两千名外国志愿者。到缔结和约时,参战的布尔人共有3700人阵亡,3.1万人被俘虏,2万人缴械投降,一万多人流亡到德属西南非洲的纳米比亚和葡属莫桑比克。
影响
英国
在英布战争之后,英国将南部非洲的殖民地连成一片,控制了通向非洲腹地大湖区的走廊。好望角地区以广袤的南非内地为依托,成为英属海外帝国最重要的前哨基地之一。经济方面,随着世界上最大的兰德金矿被英国把持,英国得以控制全球经济命脉。来自南非的黄金使得伦敦迅速成为全球金融业和黄金交易的中心。
但是,第二次英布战争也标志着英国的海外扩张史的终结。英国政治家发觉由于近代化战争代价高昂,同时保卫大英帝国海外领地和英国本土的做法,在经济上和战略上都是不可行的。因此英国不应当再保持孤立政策。布尔战争结束之后,英国便开始了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收缩,将部分海外势力范围转托给加、澳、新等白人自治领,英国本身的战略重点则转回欧洲。
战争理论
除了对参战国的直接影响外,布尔战争对现代军事理论和装备技术的发展也影响深远。在这场战争中,许多重要的近现代作战理论初露端倪,或者首次发挥出其重要作用。在布尔战争中,德国总参谋部向德兰士瓦和奥兰治派出了军事顾问,瑞士、荷兰、法国等国也派出军事观察员前往南非。面对英军借助铁路进行的大规模快速兵团调动,以及占压倒优势的大兵团正面作战,德国总参谋部加深了对“总体战”学说的信赖。而瑞士则根据布尔人“全民皆兵”的军事思想,建立了自己独具一格的国防体系。
在作战理论方面,布尔战争再次提出了关于“全民战争”的理论:每个符合服役条件的平民都是待征召的战士,平时在农场和城镇中从事自己的营生,并在一年中的某段时间里接受短期的军事训练,战争爆发后则迅速按地区集结报到,组成民团参战。对于人口和资源相对贫乏的小国来说,由于平时军队不事生产,军费糜耗甚高,不可能经常保持一支拥有一定规模的常备军,所以采取全民动员、平战结合、兵民结合的政策,可以解决一定的困难。
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之中,英雄豪杰辈出,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李子通与伍云召,这两位人物虽有着不同的人生详情
在三国时期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吾彦与吾粲这两位人物留下了各自的足迹。他们姓氏相同,且同为吴郡人详情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刘歆作为西汉末年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学术成就与政治经历都备受瞩目。而他的后详情
在三国历史中,司马朗作为司马懿的长兄,其死因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多放点盐就死了这一说法,更是引发详情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军事将领之一,李陵的命运轨迹始终笼罩在忠诚与背叛、英勇与怯懦的争议迷雾中详情
在明末南明政权的动荡岁月里,马士英与东林党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宛如一团乱麻,而马士英是否为东林党详情
史天泽(1202年—1275年),字润甫,大兴永清(今河北永清)人,元朝初年名将、政治家,官至中详情
西晋末年,一位出身寒微的将领以雷霆手段平定叛乱,声威震慑中原,时人将其比作韩信、白起。然而,这位详情
在东汉末年的动荡岁月中,黄巾起义如燎原之火,迅速席卷了整个中原大地。这场由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不详情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许多人物的名字因历史事件或家族背景而被后人铭记,司马谲便是其中之一。作为晋惠详情
在南宋绍兴十一年(1142年)的寒冬,宋高宗赵构与宰相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毒杀于大理寺狱中。这详情
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空中,李群玉宛如一颗耀眼的明珠,以其卓越的诗才闻名遐迩。然而,他不仅在诗歌创作详情
在华夏文明的源头,轩辕黄帝宛如一座巍峨的丰碑,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起源记忆与文化传承。然而,关于他的详情
在南朝波谲云诡的历史舞台上,王僧绰与王僧辩宛如两颗璀璨却又命运多舛的星辰。他们出身世家,却在不同详情
在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安定思公主宛如一颗隐匿于云雾中的星辰,其是否存在曾引发诸多争议。然而详情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宏大叙事中,烧开水这一日常行为看似微不足道,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和健康价值。详情
在南宋文坛的璀璨星河中,林升宛如一颗隐秘的明珠,虽流传作品有限,却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思想内详情
在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以铁腕手段整顿吏治,意图重塑官场清廉之风。然而,一场名为郭桓案的贪腐大案,详情
在南朝的历史长河中,陈文赞作为南朝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父亲,虽未亲历帝王之尊,却因儿子的显赫成就详情
在佛教文化中,降龙迦叶尊者以降伏龙王、守护佛法的传奇形象深入人心,而其与妻子妙贤的情感故事,则展详情
在德国哲学史上,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以其对宗教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性的重新诠释而著称。他的哲学思想犹如详情
玛丽·博林作为亨利八世宫廷中一位命运跌宕的女性,其子亨利·凯里的人生轨迹同样充满戏剧性。尽管关于详情
在云南西部高黎贡山南麓的崇山峻岭间,一座名为磨盘山的险峻山岭静默矗立。这座海拔2600余米的山峰详情
公元215年的合肥城下,一场被后世神话为"八百破十万"的战役,实则是三国时期详情
在探讨中国古代军事史时,"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广为人知,但&qu详情
《左传》作为一部叙事详实的史书,以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为后人展现了春秋时期诸多重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乌桓,曾是汉朝边疆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东汉末年的局势动荡,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秦朝的统一战争无疑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然而,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征服之战中详情
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战事频仍,其中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逍遥津之战,至今仍详情
长平之战,作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其影响深远,不仅决定了战国格局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战役以其独特的战略意义、惊心动魄的战斗过程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被后人铭记并详情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战火纷飞,其中邯郸之战无疑是这一系列战争中最为震撼的篇章之一。这场战役不仅改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战争是推动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而在众多战争中,牧野之战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详情
在科学的世界里,有一种细胞被赋予了不死的名号,这就是海拉细胞。这种细胞源自于一位名叫亨丽埃塔·拉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古印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邃的哲学思想。其影响力不仅深远地渗透到了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在唐代诗坛的苍茫雪原中,刘长卿以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凿出一眼温热的清泉。这首诞生于贬谪途详情
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妙玉无疑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和独特魅力的人物。她以超凡脱俗的才情、孤傲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用优美的诗句抒发了对人生、爱情、自然和社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诗经》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汇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才情与智慧。而在《诗详情
王勃,唐代初期的杰出诗人,以其才华横溢和短暂而传奇的一生著称。在他的众多诗作中,《晚留凤州》以其详情
《射雕英雄传》作为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在这部小说中,丘处机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世说新语》以其独特的魅力记录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与故事。这部作品不仅详情
在道教传奇与神话故事中,赤脚大仙这一角色的形象虽短暂却极为鲜明,他在《西游记》中的出场更是令人印详情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斯斯文文这个词汇常被人们所提及。但是,它究竟是不是一个成语?它背后蕴含的详情
你知道时时刻刻这个成语吗?它不仅仅是描述时间的连续,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诠释!那么,这个成语究竟详情
在汉语成语的宝库中,攘攘熙熙以其形象生动的描绘,捕捉了人类社会繁忙混杂的景象。这一成语不仅用法广详情
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之中,英雄豪杰辈出,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李子通与伍云召,这两位人物虽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却因时代的动荡产生了交集,共同谱写了一段传奇故事。 一、李子通:农民起义领袖的崛起与兴衰 李子通,东海郡丞县(今山东省峄县)人,出身贫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