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八思巴文
2021-10-26 16:54:01

  八思巴文是元朝忽必烈时期由“国师”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文字,世称“八思巴蒙古新字”,它的创制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蒙古人社会的文明进程。

  八思巴字蒙古语

image.png

  八思巴文蒙古语诏书

  自从元朝颁布八思巴文后,皇帝的蒙古文圣旨皆改用八思巴字拼写,学界称为八思巴字蒙古文。然而不少蒙古宗王的令旨,敦煌及亦集乃路黑城的民间契约或官方文书,仍然多数使用胡都木蒙古文写成。但由于八思巴字精于准确标音,八思巴字蒙古文保留了大量中古蒙古语的资料,因此被视为研究蒙古语音韵学的宝库。

  汉语音韵学

image.png

  《蒙古字韵》三十六字母表

  由于八思巴字是一种崭新的文字,当时朝廷花了不少人力物力著书立说,指导百姓如何使用这种文字。这些书籍包括有用八思巴字对译汉语或其他语言的资料。如元代朱宗文1308年校《蒙古字韵》 和在1325年后增补入陈元靓《事林广记》的《百家姓蒙古文》,后世人可利用它们来研究元代汉语的音韵系统,和发展成北方官话的过程。书写汉语时在八思巴制定的字母中去掉 ꡘ (啰)、 ꡢ (遐)、 ꡥ (恶)三字,而增入 ꡤ (法)、 ꡚ (设)、 ꡜ (诃)、 ꡗ (耶)四字 的变体字 ꡰ (敷)、 ꡮ (审)、 ꡯ (匣)、 ꡭ (喻)。

  辅音表

  《蒙古字韵》中“见母”等清音没有同八思巴文的 ꡀ (葛)等清音相对应 ,这个明显的错误,可能与采用八思巴文拼写蒙古语的惯例有关,如八思巴字 ꡂ (ga)或 ꡁ (kha)对应畏吾儿字 ᠺ (ga或ka)而八思巴字 ꡀ (ka)只用于梵语藏语借词;汉语三十六字母与梵藏字母之间的这种颠倒的清浊音对应,是元代八思巴字拼写汉语的既成事实,后来在清代1750年著《钦定同文韵统》的《华梵字母合璧谱》中复正华梵字母清浊对应。

  表中汉语三十六字母归类依据张麟之《韵镜·三十六字母》。表中所列八思巴字母汉语名字依据元代盛熙明1334年著《法书考》和明朝陶宗仪1376年著《书史会要》,它们糅合了唐智广794年后著《悉昙字记》和北宋1035年著《景祐天竺字源》的译音。

  表中舌上音“知、彻、澄、娘”和半齿半舌音 “日”选取了对应龈颚音的拟音,因《蒙古字韵》未采用八思巴文中对应卷舌音的字母 ꡫ (ḍa)、 ꡪ (ṭha)、 ꡩ (ṭa)、 ꡬ (ṇa)和对应齿龈音的字母 ꡘ (ra)。八思巴文拉丁转写因人而异没有既定标准,表中拉丁转写方法同于藏文。

  元音半元音表

  表中的四个元音字母的顶杠在词中和词尾位置时需要去掉。

  其他影响

  八思巴字虽然在历史舞台上出现的时间很短暂,但由于当年蒙古帝国的幅员广阔,加上因为行军的原因,这种文字实际上流传的区域比常人想像中大。例如:今时今日在语言学上对八思巴字的研究最深入的,除了中国的学者以外,亦包括俄罗斯及日本的学者。

  统一码标准

  统一码联盟过去一直都希望把八思巴字纳入编码范围,但由于八思巴字的文献主要以中文为主,而在中国以外又少有其他文献,所以进展一直十分缓慢。后来由于电脑上字型技术的成熟,使网络上出现了不少有关创作字型的讨论区。在这个偶然的环境下,有人提出了八思巴字的编码问题。其后Unicode基金会向中国的代表请教有关八思巴字的编码。在各国学者的努力合作下,编码终于在2003年完成,并于2006年夏季推出的统一码5.0版开始出现 。统一码5.0编配了56个编码点与八思巴字,从U+A840到U+A877。尚有其他字型的变体,透过复杂文字编排亦可表示出来。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黄庭坚:北宋书法与文学的杰出代表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尊称为江西诗派鼻祖。他的一生充满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创造,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将简要介绍黄庭坚的生平和他的艺术成就。  黄庭坚生于1045年,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