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至元新格简介-至元新格名词解释
2021-10-26 14:27:01

  《至元新格》是元朝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编修经过

  元世祖至元八年十一月十五日(1271年12月18日),元世祖忽必烈下诏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同一天下诏,禁行金朝《泰和律》。

  从1206年开始,元朝政府因为处理实际事务的需要,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条文,到1291年,何荣祖根据元朝政府之前颁布的所有法律条文,选择符合天下统一后国家的实际情况的一部分法律条文,汇集在一起,编成《至元新格》。

image.png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至元新格》修成,“始为新格一编,请于世庙,颁行多方。”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一日(1291年6月18日),命中书参知政事何荣祖“以公规、治民、御盗、理财等十事辑为一书,名曰《至元新格》,命刻板颁行,使百司遵守。”《至元新格》颁行天下。

  它是元朝最早实施的一部法典。《元史·刑法志》说它,“大致取一时所行事例,编为条格而已,不比附旧律也”。

  至治三年二月十九日(1323年3月26日),《大元通制》颁行天下,《至元新格》停止使用。《至元新格》在全国范围内一共使用了32年。

  内容简介

  《至元新格》分十章,即公规、选格、治民、理财、赋役、课程、仓库、造作、防盗、察狱。

  存世残篇

  《至元新格》的全文虽然已散佚,但一些学者从《元典章》和《通制条格》中辑录出96条内容,其中93条见于《元典章》,内有56条并见于《通制条格》,而另有3条则仅可在《通制条格》中见到。为我们研究《至元新格》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

  现存的96条分别收录于《至元新格》的十章之中,具体分类如下:公规(12条)、选格(12条)、治民(10条)、理财(4条)、赋役(10条)、课程(10条)、仓库(12条)、造作(11条)、防盗(6条)、察狱(9条)。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曹植:三国时期的文学巨匠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