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秘史》是一部历史著作,成书于13-14世纪,作者佚名,记述了蒙古民族500多年的历史。
简介
《蒙古秘史》从成吉思汗二十二代先祖孛儿帖赤那、豁埃马兰勒写起,直到窝阔台罕十二年(1240)为止,共记载了蒙古民族约五百年的盛衰成败的历史。《蒙古秘史》与《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并称为蒙古民族三大历史著作。
《蒙古秘史》是蒙古族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创作的书面文字经典作品,198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名著。
蒙古秘史
内容简介
该书以口述实录的方式,从蒙古民族的起源,以及成吉思汗的远祖,一直写到窝阔台汗在位时期。书中突出描述了成吉思汗早年的艰难经历和他在战乱中壮大自己势力,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记载蒙古汗国南征并进兵中亚、远征欧洲的情况。
《蒙古秘史》共12卷(或15卷),282节,内容涉及蒙古民族古代游牧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时间上讲,从蒙古民族图腾、成吉思汗的远祖,一直写到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汗在位时期;从地域角度,横跨蒙古高原。全书大致从内容上分为三部分,一是成吉思汗先祖的谱系,两位民族始祖的名字分别意为“白鹿”和“苍狼”,这鹿与狼缔婚,以奶汁哺育后代的故事,象征着这个富有野性和强悍生命力的民族,是具有喝母鹿奶汁长大的苍狼的高洁优美和坚强的品格。二是成吉思汗本人一生的活动历史,以成吉思汗军团艰难地崛起,并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统一蒙古高原的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为主干,描绘了成吉思汗及其部将的意志、战略和魄力;三是窝阔台罕的活动历史。
作品目录
卷数,节数,内容简介
卷一,(第1—68节),帖木真先祖的系谱、传说故事,帖木真的诞生及幼年订婚,其父也速该的事迹及被塔塔儿人毒死。
卷二,(第69—103节),帖木真幼年时全家的艰苦生活,少年时被泰亦赤兀惕人掳走与逃回,全家遭到三姓篾儿乞惕人袭击,其妻孛儿帖被掳走。
卷三,(第104—126节),帖木真借助王汗、札木合的兵力击溃篾儿乞惕部,投附札木合,脱离札木合后其父也速该旧部众陆续归来,他被乞颜氏贵族们推戴为汗。
卷四,(第127—147节),帖木真对抗札木合的十三翼之战,与王汗助金击溃塔塔儿人,讨平主儿勤部叛乱,击溃札木合为首的诸部联军,征服泰亦赤兀惕部。
卷五,(第148—169节),消灭塔塔儿部,与王汗关系的发展及破裂。
卷六,(第170—185节),消灭客列亦惕部。
卷七,(第186—197节),消灭乃蛮部。
卷八,(第198—208节),追歼篾儿乞惕残部,札木合之死,虎儿年(1206年)大会与被尊为成吉思汗,封赐功臣。
卷九,(第209—229节),封赐功臣(续),扩建护卫军并制定具体轮值制度。
卷十,(第230—246节),合儿鲁兀惕、畏兀儿的降顺,征服森林部落,豁里·秃马惕部起义及被征服,帖卜·腾格理的嚣张猖獗及被处死。
卷十一,(续集卷一,第247—264节),出征金国,出征西夏,再征金国,确定窝阔台为皇位继承人,西征回回国,凯旋返归蒙古地区。
西征,重申护卫制度,总结即位以,来四功、四过。尾跋:本书成书的背景、时间与地点。
附录,明初音写、译注本《元朝秘史》总译
创作背景
13世纪,蒙古在漠北兴起。蒙古大汗责令必阇赤(书记官)写历史。蒙古人原来没有文字,这时已经借用畏兀儿字母写蒙古语,形成了畏兀儿体蒙古文。用畏吾儿体蒙古文写下的历史,当时的蒙古人称之为“脱卜赤颜”(又作“脱必赤颜”、“脱不赤颜”、“脱必禅”,都是同一个词语的异译)。在元代文献中,又把脱卜赤颜一词汉译为“国史”。脱卜赤颜是必阇赤们断断续续地修撰的,经过不止一次的增补和修订。
13、14世纪,蒙古草原出现了不少围绕着成吉思汗勋业的英雄叙事诗,如《征服三百泰亦赤兀惕人的传说》《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等,也就是说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成功,使这个民族爆发出充分的自信,从而用秘史的形式追述自己的来源和纪录自己的精神历程。
其实,元朝皇室撰写《蒙古秘史》的初衷并不是要像《史记》那样流传千古,而是要将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谱系史事如实记载下来,包括全部功过得失,以祖传家训的方式为蒙古族后世帝王训谕劝谏。此书出现的时代与汉族地区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相前后。
作品鉴赏
思想
法治思想
《蒙古秘史》记载,13世纪前蒙古部落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雏形,“约孙”制度则是古老的习惯法律制度。作为一种习惯行为规范,被蒙古部落全体成员认可与遵循,“约孙”在历史典籍中并没有被完整记录,甚至可以说是凌乱分散的,但通过今天自各种载体中片段的记录,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它的内容几乎包容了政治、经济、生产生活、军事等诸多方面,有氏族首领忽里勒台选举制、汗位继承世袭制、氏族血亲复仇制、生产围猎制度等等。蒙古族习惯法中还有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保护,如禁止在生长有草木的地方挖坑、倒开水、倒灰,严禁乱采滥伐,为保证草场及土壤肥沃,一年四季根据不同情况繁殖牲畜,分片放牧。蒙古民族的习惯法产生于游牧生产活动中,水源、草场等自然资源对于蒙古民族的游牧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也由此充分体现出蒙古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正是基于蒙古民族习惯特性,“约孙”的内容中还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诸如对“长生天”的敬仰、祖先祭祀、生活禁忌等等,与此同时,对于部落成员的婚姻、继承等事项,规定了氏族婚姻族外婚制、家庭主要财产幼子继承制等内容都有明确的表达。
伦理道德
《蒙古秘史》的道德规范论,可以说是此书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叙述的道德规范类型,从图腾、禁忌、礼仪到箴言、规则、义务,极具民族特色,尤其是对蒙古语概念、范畴的阐释,详细到位;《蒙古秘史》的人生价值观论,《蒙古秘史》的道德教育思想论,资料运用娴熟,论说形式精当,考据、论证均很严谨,毫无把己见强加于古人之嫌。其中,人生价值论部分的思想观念之理论分析和生活场景之应用语言分析,均体现了与以往思想史研究不同的新的方法论,即它以独特的视角表现了当时蒙古上层贵族的人生价值观,阐释了其不惧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力争战胜一切的英雄主义伦理特征。尤其对幸福、名誉、训谕等概念的蒙古语语境分析,彰显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语言
《蒙古秘史》所用语言简洁明快,音韵节奏感强,散发着浓烈的草原生活气息。据统计,全书韵文部分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它们包容了大量的民间歌谣、祝词赞词、谚语、格言等民间口头文学,具有鲜明的草原生活特色。“影子以外没有朋友,尾巴以外没有鞭子”是流行于草原地区的蒙古族谚语,《蒙古秘史》中多次运用它来刻画人物思想性格,含蓄深刻而耐人寻味。不仅韵文如此,而且散文也多有这样的精彩语言。如当成吉思汗派人去劝说王罕时,书中这样说:“一侧车辕如果断了,黄牛怎能将其拉着前行?我不正是那辆牛车的一辕吗?一侧车轮如果坏了,那辆车又怎能独轮前行?我不正是这辆车的一个轮子吗?”这种来自草原生活中的贴切比喻,在书中俯拾皆是。而语言的反复咏叹,节奏鲜明,自然也是富于草原韵味的蒙古族文学语言的重要特色。
学术价值
军事学
《蒙古秘史》还具有一定的军事学价值。《蒙古秘史》具体记载了12、13世纪的多次战争,为研究者提供了研究以成吉思汗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游牧狩猎人作战的战略、战术合战斗方式的丰富资料,也提供了研究当时的军事组织、军事制度、军令军法、武器装备、军事后勤供应等丰富资料。
民俗学
《蒙古秘史》记叙了12、13世纪蒙古地区游牧狩猎人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保存了当时蒙古地区的许多口头传说、故事、韵文、谚语,因此《蒙古秘史》也具有民俗学价值。
历史学
《蒙古秘史》因记载蒙古族勃兴初期史料和洋溢着浩瀚博大的狩猎游牧文化精神而驰名。它吸收远古以来蒙古民族民间文化精粹,开蒙古书面文化先河,乃是研究蒙古史、元史、世界中世纪史的经典文献,充满大气磅礴的史诗气息。
社会学
它以人物传奇和民族崛起为叙事主线,包容着大量社会变迁史、文化风俗史、宗教信仰史和审美精神史的资料,保存了蒙古族及中亚诸民族神话、传说、宗教信念和仪式、故事、寓言、诗歌、格言、谚语的资料。从而以几乎是百科全书的方式,成为非常值得重视的世界人类狩猎游牧文化的一座高峰。
语言学
《蒙古秘史》是13世纪蒙古语的典范文献,保存了大量古蒙古语语词,以及古蒙古语特有的语法。尽管畏兀儿体古蒙古语的《蒙古秘史》原本早已散失,但有明初汉字音写蒙语、旁译、总译的《元朝秘史》留存至今。明初的翰林译员们是高水平的语言学家,他们译注、音写的科学水平很高。他们创制了一套严整的汉字音写体系,准确地音写了《蒙古秘史》的古蒙语。旁译也有很高科学价值,旁译不只解释词义,还标出语法形态,标示出数、格、人称、时制、语态等语法形态。因此,留存至今的汉字音写、旁译、总译本《蒙古秘史》,即《元朝秘史》,具有很高的历史语文学价值。
后世影响
世界名著
1989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执委会第131次会议上,就纪念《蒙古秘史》成书750周年通过决议,号召会员国对该书举行广泛的纪念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该书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留下了印迹,并且在世界文化史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这部“天书”再经几百年的沉寂,终于在19世纪开始浮出水面,并引发了持续至今的研究热潮。之后,再经过中外专家百余年的研究,这部“天书”得到了成功的复原,并于198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经典名著。
秘史学
多世纪来,中国学者不断从事《蒙古秘史》的研究,14世纪末、明洪武年间就完成了《蒙古秘史》的汉字音写、旁译、总译本,即《元朝秘史》,并刻印问世。清、近代以来,中国学者的《蒙古秘史》研究颇为兴盛,对《蒙古秘史》的注释笺证、史地考证、版本源流研究、成书年代研究等方面研究著作不断问世,还出版过多种现代汉语译本及文言文译本。《蒙古秘史》从19世纪起就已流传到国外。20世纪时,蒙古、日本、法国、德国、苏联、英国、美国、匈牙利、波兰、捷克、芬兰、土耳其、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有研究《蒙古秘史》的学者,《蒙古秘史》已有日文、俄文、德文、匈牙利文、英文、法文、斯拉夫体新蒙古文、土耳其文、捷克文等多种文字的译本,日本、法国、德国、苏联、匈牙利等国还出版过拉丁字母音写复原本。各国学者从史学、语文学、文学、军事学、民俗学等方面研究《蒙古秘史》,发表过许多论著。到1978年时,日本学者原山煌在其所编的《〈元朝秘史〉有关文献目录》中所收录的中国及世界各国研究《蒙古秘史》的各方面论著(包括译本、音写复原本、书评)已达360余种。《蒙古秘史》的研究,已发展为一门国际性的学问,即发展为一门单独的国际性学术领域—“蒙古秘史学”。《蒙古秘史》汉文音译本从十九世纪中叶起,就相继引起了世界各国译者们的注意,先后被译为俄、德、日、法、土耳其和捷克等多种文字出版。在世界各国,有许多人对此进行精心的研究,并且写出了一批专著和论文,百余年来逐渐形成了一门国际性的学科——“蒙古秘史学”。
作品评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独特的艺术、美学和文学传统及天才的语言使它不仅成为蒙古文学中独一无二的著作,而且也使它理所当然地进入世界经典文学的宝库。
前苏联科学院院士、东方学家、蒙古学专家符拉基米尔佐夫:如果可以说在中世纪没有一个民族像蒙古人那样吸引历史学家们的注意,那么也就应该指出,没有一个游牧民族保留像《蒙古秘史》那样形象地、详尽地刻画出现实生活地纪念作品。
文史学者郑振铎:天真自然的叙述,不知要高出恹恹无生气的古文多少倍!我们如果拿《元史太祖本纪》等叙同一的事迹的几段来对读,便立刻可以看出这浑朴天真的白话文是如何地漂亮而且能够真实地传达出这游牧的蒙古人的本色来了。
元史研究学者亦邻真:《蒙古秘史》首先是一部史书,写了成吉思汗的先祖谱系和成吉思汗一生的事迹,还写了窝阔台汗统治时期的历史。对研究古代蒙古社会结构和政治、军事机构的人来说,《蒙古秘史》是第一流的珍贵资料。在《蒙古秘史》中反映出的古代蒙古的社会心理和伦理道德观念,与藏传佛教传入之后的情形完全不同。《蒙古秘史》是古蒙古语独一无二的典范文献,现存的蒙元时代唯一的长篇蒙古语作品。《蒙古秘史》是公认的蒙古文学经典作品。书中有大量的韵文,诗文并茂,语言和形象具有草原民族特有的韵味。
美籍华裔学者洪业(洪煨莲):尽管这部书写作费时不久……其背景则为古代游牧民无数世代的生涯。
日本学者村上正二:《蒙古秘史》具有作为历史文学先驱的第一流作品的地位。
作品争议
作者争议
《蒙古秘史》成书后,其作者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没有署名。蒙、元时期的历史文献,也没有留下任何有关这方面的信息资料,这就给国内外学者专家的考证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大家只能根据一些史料,作出种种推测。已故的著名蒙古学专家巴雅尔经过多年研究后认为,《蒙古秘史》的作者是成吉思汗和窝阔台的史官镇海、怯烈哥、薛彻兀儿等人。
一些外国研究者认为,《蒙古秘史》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机密史事,必然为蒙古人自己所写,因此极有可能是元朝时期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一些学者,如策·达木丁苏隆,在其编译的《蒙古秘史·导言》中说:《蒙古秘史》无作者人名。其实,除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钱氏本外,无论是顾氏本,还是叶氏本,都在标题《蒙古秘史》卷一的下面,分两行列有:(左)忙豁仑纽察;(右)塔察安,他们一定是《蒙古秘史》的编写者。第一人出身于忙豁伦部,“忙豁仑”是“蒙古”的另一译名,可见这名作者出身于纯粹的蒙古部。另一作者脱察安,则不知其出身如何。此后的蒙古史籍中再不见有二人的记载,所以他们的生平不详。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和成吉思汗必定为同时代人。
成书时间
”1240年“说
最早提出《蒙古秘史》成书于公元1240年的,是蒙古史学家帕拉基·卡法罗夫,依据《蒙古秘史》第282节将“写毕”的时间记录在《窝阔台合汗事迹》之后,而窝阔台执政期间,只有一个“鼠儿年”,相当于中国传统干支纪年法中的“庚子年”,相当于公元1240年,因此都认为《蒙古秘史》成书于此年。帕拉基·卡法罗夫的说法,得到许多西方蒙古史学家的赞同。中国近代的蒙古史学家,清代末年的屠寄,在其所著的《蒙兀儿史记》中,也主张这一观点。但现代蒙古史专家韩儒林先生用详实的资料成书不可能是1240年。
其他说
也有少数人主张成书于公元1228年的“鼠儿年”、公元1252年的“鼠儿年”、公元1264年的“鼠儿年”。
版本信息
古版信息
元朝皇室明确规定:《蒙古秘史》“法不传于外,则事迹亦不当示人”。于是,《蒙古秘史》在成书后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始终藏于元朝的宫廷密室,外界无人知晓。
现今保存下的《蒙古秘史》,既不是畏兀儿体蒙古文体原书,也不是古代文言文的史书,而是用汉文音译版本。其来源是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命令翰林侍讲火原洁、编修马懿赤黑二人根据当时保存在元朝宫廷中的《蒙古秘史》原本,用汉字拼写成蒙古语(即所谓“纽切其字,谐其声音”),并且在每个蒙文单词右旁附加了汉译文,又在每节之后附以汉文总译的方式进行了改造。后来,畏兀儿体蒙古文版的《蒙古秘史》神秘失踪,汉文音译的明朝版本却得以流传了下来。经过明朝文人对它畏兀儿体蒙古文的音写、旁译及向汉字的转化,不仅导致了蒙古文原本的消失,也因音写、旁译等转化形式的复杂,使该书变成了一部难以解读的“天书”。
《蒙古秘史》有着诸多难解的谜团,只有极少数专家能够读懂,普通读者则根本无法阅读,于是,便有人称其为千年天书。目前以畏兀儿体蒙古文写成的《蒙古秘史》原始文本还未被发现。如今流传下来的明朝版本《蒙古秘史》是用汉字音译蒙古语原文,逐词旁注汉译,并加分段节译出的。
十五卷本:保存在《永乐大典》中,清朝乾隆年间,由鲍廷博从《永乐大典》中摘抄出来,后归韩泰华所收藏。该版本有清朝著名文士钱大听的简短跋语,说“《秘史》中的不少史实,在《元史》中皆未详也。”
十二卷本:钱大昕在研究的撰写《补元史·艺文志》时,则主要采用十二卷本的另外两种版本,他说:“元秘史十卷,续秘史二卷,不著撰人,记太祖初起,及太宗灭金事,疑即脱必赤颜也。”史学界一般称此一版本为“钱氏本”。十二卷本的《蒙古秘史》有两种,一种是清朝文人顾广圻在嘉庆年间发现的,它以张祥云所收藏的旧 抄本为底本,参照当时保存在民间的其他手抄本而进行十分细致的校勘。此顾氏的校勘本,后归清末名士盛昱所收藏,民国初年,又转藏于上海涵芬楼,后由商务印书馆编入《四部丛刊》,影印出版,史学界一般称此版本为“顾氏本”。顾广圻在这一版本的《蒙古秘史》中写有《跋语》,他说:”去年(指公元1805年)授徒庐江府,晋江张太守许见所收影元椠旧抄本,通体完善。今年(指1806年)至扬州,遂怂恿古余先生,借来覆影此部,仍见命校刊,乃知异于钱少詹(大听)本者,不特《元朝秘史》十卷,续集二卷一事也。即如卷首标题下分注二行,左忙豁仑纽察五字,右脱察安三字,必是署撰书人名衔,而少詹书无之,当以此补正。其余字句行段,亦往往较胜,可称佳本矣。“十二卷本《蒙古秘史》的第二种版本,原为清朝宫廷文臣文廷式在光绪年间,从盛昱所藏顾广圻的校勘本中抄得,后归叶德辉所有,并刻印发行,史学界一般称之为“叶氏本”。叶德辉在所刻印的《元朝秘史》序言中说:“《元朝秘史》旧有灵石杨氏连筠丛书刻本,系以《永乐大典》十二先元字韵中录出,分十五卷,盖从意为分,并不知原本为正集十卷,续集二卷,合之只得十二卷也。此本乃从元人旧抄本影写,故与杨刻遇然不同。卷首标题下,分注二行,左为忙豁仓纽察五字,右为脱察安三字。”
洪武年间,始有宫廷刻本,称《元秘史》,为十二卷,用于教习蒙古语。明永乐初,又被当作史籍,抄入《永乐大典》卷5179-5193中,由十二卷改为十五卷,题名遂改为《元朝秘史》。随着《永乐大典》的散失,此几卷至今尚未发现。明时期《秘史》是以563个汉字拼写蒙古语,附汉语旁译和总译的“汉字音写本”。
流传至今的《秘史》版本众多,明洪武年间刻本为《秘史》汉文系统祖本,弥足珍贵,现寄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顾广圻校本(简称顾校本),为现存《秘史》佳本,收入《四部丛刊》三编中,深受学界青睐。现藏于藏国家图书馆。
现版信息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在研究《蒙古秘史》方面作出巨大贡献,他们按各自的方式研究和介绍《蒙古秘史》,出版了许多汉文版的《蒙古秘史》。蒙汉文版的《蒙古秘史》在国内多次出版发行,专门机构一直在进行着校注合勘、还原蒙文、汉译和研究工作。本世纪以来,一些蒙古族知识分子对《蒙古秘史》进行深入研究后,又根据汉文音译本还原成蒙文。
作者,版本名,出版社,出版时间,
札奇斯钦,《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台湾联经出版社,1979年12月,
余大钧,《蒙古秘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1日,
特·官布扎布,《蒙古秘史(现代汉语版)》,新华出版社,2006年01月,
F·W·Cleaves,《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s》,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82年,策·达木丁苏隆,《蒙古秘史》,青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1月1日,
常峰瑞,蒙古秘史(彩色插图版),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10月1日
电子文献
2019年7月19日,《蒙古秘史》全文检索系统开发成功,并于近日上线测试。今后,读者可以在电脑和手机上检索查询这部蒙古族现存最早历史文献。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一位皇帝一直备受争议,他就是嘉靖皇帝。有人认为他是一位昏君,但也有人认为他有一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战争频繁的战国时期孕育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和思想家。其中,吴起无疑是这一时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位官员,他以严峻刚直著称,甚至连首辅张居正都对他忌惮三分。他就是明朝著名详情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 王昌龄,字少伯,生于唐朝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边塞诗风最为盛行的时详情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期的实际统治者,她的生活方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史料记载,慈禧每日凌晨便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楚汉之争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而在这场争斗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引人关注:项羽为何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的形象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扭曲,而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就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详情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朝代,而在这个时代中,有一个人物的名字总是引人争议,他就是魏忠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和故事被时间的尘埃所掩盖,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便是关于曹睿身世的一段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以其非凡的智慧和策略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司马懿,这个名字在三国时期的详情
在蒙古帝国的历史中,成吉思汗的崛起是一个传奇。他的成功征服和统一了蒙古诸部,并最终建立了一个横跨详情
在中国古代社会,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其中,入土为安是一种普遍的丧葬观念,意指人死后应被安葬详情
清朝乾隆年间,一个名叫和珅的官员迅速崛起,最终成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的大臣。和珅的权势之大,影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女性诗人的身影虽然稀少,但她们的作品却如璀璨的星辰般闪耀着不朽的光芒。东晋时期的女详情
在中国封建历史的长河中,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是常有的事,然而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帝王——明朝的建详情
冲绳岛战役,又称冲绳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最后一场重要陆地战役。XXXX年X月X日至6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联姻往往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精心策划的一种手段。宣太后与义渠王的结合便是其中详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直是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南宋时期,面对国家危亡和社会动荡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封建历史中,牛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动力来源。因此,不少朝代出于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出台详情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长卷中,清朝乾隆年间的和珅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作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女性因她们的智慧、美貌或权力而被后世铭记。王宝钏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名字与唐宣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如同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飞跃。作为北京大学详情
西门吹雪,这个名字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以剑术高超、性格孤傲而著称,被誉为剑神详情
在中国古代,丹书铁券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免死金牌,它代表着持有者可以免受一切法律的制裁。而在《水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