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儿只斤·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蒙古帝国大汗,史称“蒙哥汗”。为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孙、拖雷长子,四弟即元世祖忽必烈。母唆鲁禾帖尼。
潜邸岁月
1209年1月10日(农历戊辰年十二月三日),蒙哥生于漠北草原,是成吉思汗之孙,拖雷的长子,拖雷正妻唆鲁禾帖尼所生的嫡长子(元世祖忽必烈是嫡次子,旭烈兀是嫡三子,阿里不哥是嫡四子)。窝阔台汗即位之前,以蒙哥为养子,让昂灰皇后抚育蒙哥,并在他长大后,为他娶火鲁剌部女子火里差为妃、分给他部民。至1232年拖雷去世后,蒙哥才回去继承拖雷的封地。蒙哥多次跟随窝阔台参加征伐,屡立奇功。蒙哥沉默寡言、不好侈靡,喜欢打猎。1235年,蒙哥参加第二次蒙古西征,与拔都、贵由西征欧洲的不里阿耳、钦察、斡罗思等地,屡立战功,在里海附近,活捉钦察首领八赤蛮。
拖雷家族争得大汗之位
1248年农历三月贵由汗去世后,由皇后斡兀立海迷失临朝称制;由于与贵由早年不和,拔都(铁木真长子术赤之子)拒绝奔丧。为了对抗窝阔台家族,拔都以长支宗王的身份遣使邀请宗王、大臣到他的驻地(在中亚草原)召开忽里台(蒙古的军政会议),商议推举新大汗。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的宗王们多数拒绝前往,贵由汗的皇后斡兀立海迷失只派大臣八剌为代表与会。托雷之妻唆鲁禾帖尼则命长子蒙哥率诸弟及家臣应召前往。
1250年,忽里台大会在拔都的驻地(中亚地区)召开,拔都在会上极力称赞蒙哥能力出众,又有西征大功,应当即位,并指出贵由之立违背了窝阔台遗命(窝阔台遗命失烈门即位),窝阔台后人不当有继承汗位的资格。大会通过了拔都的提议,推举蒙哥为大汗。窝阔台、察合台两家拒不承认,唆鲁禾帖尼和蒙哥又遣使邀集各支宗王到斡难河畔召开忽里台,拔都派其弟别儿哥率大军随同蒙哥前往斡难河畔,但窝阔台、察合台两家的很多宗王仍不肯应召,大会拖延了很长时间。
由于唆鲁禾帖尼威望甚高,并且善于笼络宗王贵族,最终多数宗王大臣应召前来,1251年农历六月在蒙古草原斡难河畔举行忽里台,宗王大臣们于7月1日(农历六月十一日)共同拥戴蒙哥登基,蒙哥成为大蒙古国大汗;蒙哥即位的当日,尊母亲唆鲁禾帖尼为皇太后。此后,为了巩固汗位,皇太后唆鲁禾帖尼镇压反对者毫不留情,并亲自下令处死贵由汗的皇后斡兀立海迷失。
自此“大汗”之位的继承,便由窝阔台家族转移到了拖雷家族,黄金家族内部的分裂,为后来大蒙古国的彻底分裂,埋下伏笔。
在位政绩
1259年(元宪宗九年)蒙哥统治下的大蒙古国(蒙古帝国)的辽阔版图,地跨亚欧大陆,其中黄线为1259年的帝国边界,红色区域为帝国的藩属国。
1251年7月1日,蒙哥即位后,窝阔台系诸宗王拒绝承认,被蒙哥率兵镇压;蒙哥又以其弟忽必烈统领漠南汉地军政事务,同时指挥向南(东亚)、向西(西亚)两个方向的征服战争。
1.征服大理
1252年农历六月,命弟忽必烈南征大理国,次月,忽必烈率军出发。1253年农历八月,忽必烈军至陕西,开始进攻位于今云南等地的大理国。1254年1月2日(元宪宗三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忽必烈攻克大理城,大理国王段兴智投降,大理国灭亡,并入大蒙古国版图。1256年,段兴智前往漠北和林觐见蒙哥汗,被任命为大理总管,子孙世袭。
从1254年大蒙古国忽必烈奉命灭大理国、大理国王战败投降,到1382年驻守云南的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兵败自杀、元朝大理总管段世战败归降明军,蒙古族建立的政权统治云南地区长达128年。
2.远征西亚
元宪宗三年(1253年)六月,蒙哥命弟旭烈兀率大军十万西征。旭烈兀的西征军从漠北草原出发,1256年大军渡过阿姆河后所向披靡,先攻灭波斯南部的卢尔人政权,1256年攻灭位于波斯西部的木剌夷国(阿萨辛派),1258年灭亡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1260年3月1日,灭亡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并派兵攻占了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
攻占叙利亚后,旭烈兀西征军兵锋抵达今天地中海东岸的的巴勒斯坦地区,即将与埃及的马木留克王朝交战,此时旭烈兀得到使者带来的帝国最高统治者蒙哥在四川去世的消息,于是只派先锋怯的不花率不到一万军队驻守叙利亚,自己率大军开始东返。1260年9月3日,埃及马木留克王朝趁着旭烈兀攻率主力东返,攻占叙利亚,杀怯的不花,旭烈兀愤怒至极,本想率军继续西征,但此时他和钦察汗国的别儿哥汗因为争夺阿塞拜疆爆发了战争,只好结束西征。
旭烈兀东返途中得到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的消息,于是留在西亚,自据一方,并宣布支持忽必烈,后来被忽必烈封为“伊儿汗”,西亚的伊儿汗国从此建立。
3.征伐南宋
1258年,蒙哥、其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分三路大举进攻南宋。1258年农历七月,蒙哥亲率主力进攻四川,所向披靡,攻克四川北部大部分地区,直到1259年初在合州(今重庆合川区)钓鱼城下攻势受阻,战事胶着数月,蒙哥死前最终未能完成此次战役;而蒙哥死后,忽必烈得知忽里台大会选举阿里不哥即位,匆匆率军赶回漠北争夺汗位,对南宋的征伐计划暂时搁置。
蒙哥之死
蒙哥的去世原因,至今史学界尚无明确结论。主要有以下几说:
战争中受伤不治身亡:《合州志》记载,1259年8月11日(农历七月二十一日),蒙哥在合州钓鱼山一役中被南宋军投石机的一颗巨石打中,六天以后伤重而亡。《马可波罗游记》和明万历《合州志》则记载蒙哥在攻打合州时被钓鱼城守城武器矢石击中而重伤后去世。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采取了这种说法,书:“蒙古军因军中痢疾盛行,死伤极多,蒙哥汗又为宋军的飞矢射中身死”。《古今图书集成》中的《钓鱼城记》则记载:“炮风所震,因成疾。班师至愁军山,病甚……次过金剑山温汤峡(今重庆市北碚北温泉)而殁”,谢士元在《游钓鱼山诗序》亦说蒙哥是“炮风致疾”而死。
病逝:《元史》则称天气多雨,蒙哥身体不适,于农历七月癸亥日死在钓鱼山蒙古帝国伊儿汗国宰相拉施特的《史集》也推断当时正值酷暑季节,军中痢疾流行,蒙哥亦染病身亡。毕沅在《续资治通鉴》称蒙哥死于痢疾。
其他说法有:黄震的《古今纪要逸编》认为蒙哥因为屡攻合州钓鱼城不克,致忧愤死;《海屯纪年》说是落水死。
据传,蒙哥临终前留下遗言,将来若攻下钓鱼城,必屠杀全部军民百姓;然而此事《元史》、《新元史》、《史集》均无记载(此三本史书记载蒙哥病逝,和钓鱼城的战斗无关)。后来钓鱼城于1279年投降时,忽必烈也赦免了所有军民。
蒙哥的去世,对当时的蒙古帝国政局乃至世界格局都有极大的影响:蒙哥去世导致了旭烈兀统帅的第三次蒙古西征被迫中止;随后爆发了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之战,最终导致大蒙古国(蒙古帝国)的分裂。
世界历史关于蒙哥汗的记载
卢布鲁克东游
1253年—1255年卢布鲁克东游,从地中海东岸出发,自西向东横穿整个大蒙古国(蒙古帝国),到达位于漠北蒙古草原的帝国首都哈拉和林觐见蒙哥,以及从哈拉和林返回路线图
法国国王路易九世派遣传教士卢布鲁克前往东方觐见蒙古大汗商讨传教和结盟对抗阿拉伯人事宜。卢布鲁克于1253年从地中海东岸阿克拉城(今以色列海法北)出发,于1253年5月7日离开君士坦丁堡,一路东行,渡过黑海,秋天到达伏尔加河畔,谒见拔都汗。拔都认为自己无权准许他在蒙古人中传教,便派他去东方觐见大汗蒙哥。卢布鲁克觐见拔都后,留下了对拔都的生动描述:“拔都坐在一金色的高椅上,或者说坐在像床一样大小的王位上,须上三级才能登上宝座,他的一个妻子坐在他旁边。其余的人坐他的右边和这位妻子的左边。”
1253年12月,卢布鲁克到达哈拉和林南部蒙哥冬季营地。1254年1月4日觐见蒙哥,并留下了对蒙哥的生动描述:“我们被领入帐殿,当挂在门前的毛毡卷起时,我们走进去,唱起赞美诗。整个帐幕的内壁全都以金布覆盖着。在帐幕中央,有一个小炉,里面用树枝、苦艾草的根和牛粪生着火。大汗坐在一张小床上,穿着一件皮袍,皮袍像海豹皮一样有光泽。他中等身材,约莫45岁,鼻子扁平。大汗吩咐给我们一些米酒,像白葡萄酒一样清澈甜润。然后,他又命拿来许多种猎鹰,把它们放在他的拳头上,观赏了好一会。此后他吩咐我们说话。他有一位聂思托里安教(景教)徒作为他的译员。”
1254年4月5日,随同蒙哥来到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8月18日带着蒙哥致路易九世的国书西归,信中写道:“这是长生天的命令。天上只有一个上帝,地上只有一个君主,即天子成吉思汗。”蒙哥以长生天以及它在地上的代表“大汗”的名义命令法兰西国王承认是他的属臣。
他于1255年回到地中海东岸。一年后,他用拉丁文写成的出使报告交给路易九世,即《东方行记》,又称《卢布鲁克游记》。
海屯一世东游
小亚美尼亚国王海屯一世于1244年归附蒙古帝国,成为属国。1254年春,海屯一世遵从拔都汗之命亲自前往蒙古草原觐见大汗蒙哥。他与随臣一路东行,5月至拔都营帐(伏尔加河下游)谒见,然后继续东行,9月13日到达蒙哥汗廷(哈拉和林)朝见、献贡,得到蒙哥颁赐的诏书;“诏书上盖有蒙哥的御玺,不许人欺凌他及他的国家。还给他一纸敕令,允许各地教堂拥有自治权。”在哈拉和林停留50天后,他离开汗廷西还。
返回途中在中亚河中地区觐见蒙哥汗之弟弟旭烈兀,行程8个月,1255年7月返抵小亚美尼亚。回国后撰写《海屯行纪》。
家庭
父母
父母
父亲:拖雷,1227年—1229年帝位空缺时担任大蒙古国监国,1232年去世。《元史·睿宗本纪》载,蒙哥即位后追尊拖雷为皇帝,为拖雷上庙号睿宗、谥号英武皇帝,1266年忽必烈改谥其为景襄皇帝,1310年元武宗海山加谥为仁圣景襄皇帝。(元朝由忽必烈建立于1271年;然而在元朝建立之前,随着蒙古对金国、西夏等沿袭了中原礼制的王朝的征服,蒙古在中国地区的统治也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包括任用契丹人、汉人为官,尊重儒学等,为逝者上庙号、谥号等,或是出于对汉文化的吸收,而非意味着大蒙古国时期的“大汗”等同于元朝时期的“皇帝”。元史所载宗室,在忽必烈的同辈以及先辈中,除了宗庙里奉祭的重要祖先被予以“追赠尊谥”,均没有汉式的封号;而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宗室贵族才渐渐有了诸如“鲁国公主”之类的汉式封号,可见“大蒙古国”与“元朝”实为两个政权,不过后者宣称对前者继承耳。)
母亲:唆鲁禾帖尼,是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四人的生母,1251年蒙哥汗即位后尊其为皇太后,1252年去世。1266年元世祖忽必烈为其上谥号庄圣皇后,1310年元武宗海山加谥为显懿庄圣皇后。她的四个儿子皆曾称汗称帝,被后世史学家尊称为“四帝之母”。
兄弟姐妹
兄弟
二弟:忽睹都
三弟失其名。
四弟:忽必烈,唆鲁禾帖尼所生,元世祖,1260年—1294年为第五位大蒙古国皇帝(蒙古帝国大汗),元朝的实际开创者,1271年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
五弟失其名。
六弟:旭烈兀,唆鲁禾帖尼所生,伊儿汗国建立者
七弟:阿里不哥,唆鲁禾帖尼所生,1260年—1264年和忽必烈争位,1264年归降忽必烈
八弟:拨绰(不者克)
九弟:末哥
十弟:岁哥都
十一弟:雪别台
姐妹
赵国公主薛不罕下嫁聂古得、察忽
鲁国公主也速不花下嫁斡陈
鲁国公主薛只干下嫁纳陈(斡陈的弟弟)
妻妾
妻妾
根据《元史》卷106后妃表记载,蒙哥有皇后五人,其中正妻忽都台皇后地位最高
忽都台大皇后,弘吉剌部德薛禅的孙子忙哥陈的女儿,“忽都台”蒙语的意思是“有福”,1256年去世,1266年元世祖忽必烈为其上谥号贞节皇后。
也速儿皇后,忽都台的妹妹,1256年忽都台去世后继任为皇后
出卑三皇后,1258年从宪宗南伐,1259年农历九月八日去世于六盘山
明里忽都鲁皇后,1326年尚在,诏守班秃大王营帐
火里差皇后,火鲁刺思氏,蒙哥未即位时,窝阔台汗为他娶火里差为妃,后亦称皇后。
而根据《史集》第二卷记载,蒙哥有皇后二人,贵妃二人,忽都台皇后是正妻
忽都台大皇后,又称为“忽秃灰哈敦”
斡兀立·秃忒迷二皇后,出自斡亦剌惕部落忽秃合别乞氏族
巴牙兀真贵妃,巴牙兀惕部人
奎帖尼贵妃,额勒只斤部人
儿子女儿
儿子
据《元史·宗室世系表》记载,蒙哥汗有五个儿子,按出生顺序为
长子:班秃,忽都台皇后所生,1258年,卒于吉河之南,无子
次子:阿速台,又译作阿速带、阿速歹,奎帖尼贵妃所生,《史集》记载有四子,《元史》107卷记载无子
三子:玉龙答失,忽都台皇后所生,玉龙答失有二子:撒里蛮和完泽,完泽有二子,彻彻秃和宽彻哥,彻彻秃被封为郯王
四子:昔里吉,又译作失列吉、昔列吉,巴牙兀真贵妃所生,昔里吉有三子:兀鲁思不花,并王晃火帖木儿和嘉王火儿忽
五子:辩都,早卒无嗣,疑为班秃误记。
女儿
有史载的蒙哥汗女儿:
昌国大长公主,名伯雅伦(又译作伯牙鲁罕,巴牙伦),忽都台皇后所生,下嫁札忽尔陈子昌忠宣王忽邻(又译作忽怜)
失邻公主,斡兀立秃忒迷皇后所生长女,下嫁给娶成吉思汗幼女阿勒塔伦(又译作按塔伦,又名阿勒塔鲁罕,阿儿答鲁黑,孛儿帖所生幼女)为妻的泰出(又译作塔出)驸马的儿子术真伯(又称扎兀儿薛禅),他是斡勒忽讷兀惕部人
必赤合公主,又名阔兀年,斡兀立秃忒迷皇后所生幼女,在失邻公主去世后,必赤合公主也下嫁给了术真伯
相关史料
《卢布鲁克游记》:法国传教士卢布鲁克撰写,又称《东方行记》。
《海屯行纪》:小亚美尼亚国王海屯一世撰写,又名《小亚美尼亚国王海屯一世出使大汗蒙哥宫廷纪》。
《史集》,蒙古帝国伊儿汗国史学家拉施特撰写。
《世界征服者史》,蒙古帝国伊儿汗国史学家志费尼撰写。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元英宗在位后期(1322年—1323年)官修政书,收录1234年—1322年元朝各地地方官吏会抄的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的圣旨条画、律令格例以及司法部门所判案例的汇编,分为前集和新集,史实多为《元史》所不载。
《大元通制》,1323年元英宗颁布的元朝第二部法律,现存残本收录1234年—1316年元朝官方颁布的关于法律方面的圣旨条画、律令格例以及司法部门所判案例的汇编,史实多为《元史》所不载。
《元史·宪宗本纪》,明朝官修正史
《新元史·宪宗本纪》,民国官修正史
《续资治通鉴》,清朝史学家毕沅撰写。
《元史类编》,清朝史学家邵远平撰写。
《元史新编》,清朝史学家魏源撰写。
《元书》,清朝史学家曾廉撰写。
《蒙兀儿史记》,清末民初史学家屠寄撰写。
中国史书对蒙哥的评价
元朝重臣郝经在中统元年(1260年)农历八月给元世祖忽必烈的上书《立政议》中对元宪宗蒙哥的评价是:“先皇帝初践宝位,皆以为致治之主,不世出也。既而下令鸠括符玺,督察邮传,遣使四出,究核徭赋,以来民瘼,污吏滥官,黜责殆遍,其愿治之心亦切也。惜其授任皆前日害民之尤者,旧弊未去,新弊复生,其为烦扰,又益剧甚,而致治之几又失也。”
明朝官修正史《元史》宋濂等的评价是:“帝刚明雄毅,沉断而寡言,不乐燕饮,不好侈靡,虽后妃不许之过制。初,太宗朝,群臣擅权,政出多门。至是,凡有诏旨,帝必亲起草,更易数四,然后行之。御群臣甚严,尝谕旨曰:‘尔辈若得朕奖谕之言,即志气骄逸,志气骄逸,而灾祸有不随至者乎?尔辈其戒之。’性喜畋猎,自谓遵祖宗之法,不蹈袭他国所为。然酷信巫觋卜筮之术,凡行事必谨叩之,殆无虚日,终不自厌也。”
清朝史学家邵远平《元史类编》的评价是:“册曰:天象知祥,众心戴主;遐辟西南,深入中土;未究厥勋,亦振乃武;友弟因心,终昌时绪。”
清朝史学家毕沅《续资治通鉴》的评价是:“宪宗沉断寡言,不乐宴饮,不好侈靡,虽后妃亦不许之过制。初,定宗朝,群臣擅权,政出多门,帝即位,凡有诏旨,必亲起草,更易数四,然后行之。御群臣甚严,尝曰:‘尔辈每得朕奖谕之言,即志气骄逸。志气骄逸,而灾祸有不随至者乎?尔辈其戒之!’性喜畋猎,自谓遵祖宗之法,不蹈袭他国所为。然酷信巫觋、卜筮之术,凡行事必谨叩之,殆无虚日。”
清朝史学家魏源《元史新编》的评价是:“帝早亲军旅,刚明沉断,威著中外。即位以后,不乐燕饮,不好侈靡,虽后妃不许之过制。初,太宗崩后,旷纪无君,黄裳御统,政出多门,阿柄几于旁落。至是,凡有诏旨,帝必亲起草,更易数四,然后行之。御臣下甚严,尝谓:‘臣下奖谕太过,即志气骄溢,过咎随之,是害之也。’承开国师武臣力之后,西平印度,南并大理,东取巴蜀,所向无敌。惟遵其国俗,喜田猎,信巫觋卜筮,是其小蔽。使太宗即世,早承大业,则伐宋之役,不俟末年而南北混一矣。天未既宋,暑雨老师,景命不延,故大勋重集于世祖皇帝。”
清朝史学家曾廉《元书》的评价是:“论曰:宪宗之立,有遗议焉。前史袭《元史》旧文,未为允也。史又称宪宗能辑士卒,皇子阿速歹猎骑伤稼,责之,复挞其近侍。卒拔民葱,即斩以徇。在蒙古治军可谓肃矣。夫古今称强汉、弱宋,然王坚以孤城罢卒,抗毳旃之劲族,卒乃师老解退。虽宪宗不晏驾,庸必克乎?盖自平金以来,中汉人之习,锦衣玉食,肌骨疏懈。故金以是亡,而元人兵势亦自是遂稍衰矣。历观史策,暾欲谷之言,有以哉!”
民国史学家屠寄《蒙兀儿史记》的评价是:“汗刚明雄毅,沉断而寡言,不乐燕饮,不好侈靡,虽后妃不许逾制。尝有西域商胡献水晶盆,珍珠伞等物,价值银三万余锭,汗曰:‘今百姓疲弊,所急者钱耳。朕独有此何为?’却之。赛典赤以为言,乃稍偿其值,且禁嗣后勿献。初,古余克汗朝群臣擅权,政出多门。至是,凡有诏旨,汗必亲起草,更易数四,然后行之。御群下甚严,尝谕旨曰:‘汝曹若得朕奖谕,即志气骄逸,志气骄逸,灾祸有不随至者乎?汝曹戒之。’性喜畋猎,自谓遵祖宗之法,不蹈袭他国所为。然酷信巫觋卜筮之术,凡行事必谨叩之,殆无虚日,终不自厌也。”
民国官修正史《新元史》柯劭忞的评价是:“帝沉断寡言,不喜侈靡。太宗朝群臣擅权,政出多门。至是,凡诏令皆帝手书,更易数四,然后行之。御群臣甚严,尝谕左右曰:“汝辈得朕奖谕,即志气骄逸,灾祸有不立至者乎?汝辈其戒之。”然酷信巫觋卜笨之术,凡行事必谨叩之无虚日,终不自厌也。史臣曰:“宪宗聪明果毅,内修政事,外辟土地,亲总六师,壁于坚城之下,虽天未厌宋,赍志而殂,抑亦不世之英主矣。然帝天资凉薄,猜嫌骨肉,失烈门诸王既宥之而复诛之。拉施特有言:蒙古之内乱,自此而萌,隳成吉思汗睦族田本这训。呜呼,知言哉!”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一位皇帝一直备受争议,他就是嘉靖皇帝。有人认为他是一位昏君,但也有人认为他有一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战争频繁的战国时期孕育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和思想家。其中,吴起无疑是这一时详情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位官员,他以严峻刚直著称,甚至连首辅张居正都对他忌惮三分。他就是明朝著名详情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诗人。 王昌龄,字少伯,生于唐朝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也是边塞诗风最为盛行的时详情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期的实际统治者,她的生活方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史料记载,慈禧每日凌晨便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楚汉之争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而在这场争斗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引人关注:项羽为何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的形象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扭曲,而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就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详情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朝代,而在这个时代中,有一个人物的名字总是引人争议,他就是魏忠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和故事被时间的尘埃所掩盖,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便是关于曹睿身世的一段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以其非凡的智慧和策略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司马懿,这个名字在三国时期的详情
在蒙古帝国的历史中,成吉思汗的崛起是一个传奇。他的成功征服和统一了蒙古诸部,并最终建立了一个横跨详情
在中国古代社会,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其中,入土为安是一种普遍的丧葬观念,意指人死后应被安葬详情
清朝乾隆年间,一个名叫和珅的官员迅速崛起,最终成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的大臣。和珅的权势之大,影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女性诗人的身影虽然稀少,但她们的作品却如璀璨的星辰般闪耀着不朽的光芒。东晋时期的女详情
在中国封建历史的长河中,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是常有的事,然而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帝王——明朝的建详情
冲绳岛战役,又称冲绳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最后一场重要陆地战役。XXXX年X月X日至6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治联姻往往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精心策划的一种手段。宣太后与义渠王的结合便是其中详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直是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南宋时期,面对国家危亡和社会动荡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封建历史中,牛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动力来源。因此,不少朝代出于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出台详情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长卷中,清朝乾隆年间的和珅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作为乾隆皇帝身边最受宠信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女性因她们的智慧、美貌或权力而被后世铭记。王宝钏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名字与唐宣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如同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飞跃。作为北京大学详情
西门吹雪,这个名字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以剑术高超、性格孤傲而著称,被誉为剑神详情
在中国古代,丹书铁券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免死金牌,它代表着持有者可以免受一切法律的制裁。而在《水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