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端平入洛事件-端平入洛失败的原因
2021-10-22 17:41:01

  端平入洛,一般是指北伐,南宋在联合蒙古灭金国后收复了原北宋领土,最终被蒙古军大败的军事行动。这次行动也标志着宋蒙战争的全面爆发。

  南宋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蒙古军队久攻蔡州不克,且军中缺粮,于是向宋朝求援。宋朝按“宋蒙联盟”要求,派大将孟珙率兵2万、粮草三十万石进攻蔡州。随后,宋军攻陷蔡州,金国灭亡。

  孟珙将金哀宗的遗骨带回到南宋都城临安,宋理宗将其遗骨送到太庙告慰那些被金兵欺侮过的先人。南宋全国上下一片欢腾,朝中举行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重现了宋徽宗收复燕云六州的喜庆场面。宋理宗也多次派人派人拜谒祖陵祭扫。

  在金朝灭亡后,蒙古大军就开始北撤,只留少数汉人留守,河南就成了无兵防守的地区。不过蒙古很鸡贼的留下了许多的蒙古骑兵作为斥候,并且掘开了黄河,放河水入淮水。

image.png

  端平元年六月十二日,庐州知州全子才率淮西兵万余人收复原来北宋的南京应天府。七月五日,收复东京开封府。因粮草缺乏,没有进一步行动。

  半个月后,赵葵率兵五万由泗州抵达开封,责问全子才为何不收复洛阳。原来,军队的粮草供应是由当时的南宋权相史弥远之侄史嵩之把持,由于史嵩之反对出兵,故意拖延粮草供应,且蒙古兵掘开黄河,导致两淮成了汪洋沼泽,造成了粮草供应困难。另外,河南故土不仅没有蒙古骑兵,就是老百姓也找不着几户,收集粮草困难。宋军的收复故土之举不得不止。

  尽管如此,赵葵还是一边向朝廷筹措粮草,一边命令徐敏子率一万三千人先行,杨义率一万五千人为接应,带了五天的口粮开赴洛阳。

  徐敏子到达洛阳后发现全洛阳城都没多少户百姓。接应的杨义还没进洛阳城就被蒙古骑兵伏击,几乎全军覆没。杨义和少部分宋军逃入洛阳城。蒙古军随后包围了洛阳。

  本来就没多少粮草,洛阳又是空城,断粮多日的宋军被迫撤退。蒙古军趁机掩击,宋军大部被消灭。

  在开封等候消息的赵葵与全子才得知洛阳惨败,再加上军中缺粮,也被迫撤军。端平入洛最终失败。

  这次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端平入洛”。端平入洛的行动本就是临时决议,未多加考虑,进行讨论时又争议颇大。但宋理宗急于收复故土,一意孤行,没做准备便急忙出兵,兵力不足、粮草不济、缺乏骑兵等致命因素都不加考虑,最终造成了端平入洛的失败。如果能够好好谋划准备一下,或许就是另一番场景。即使不能收复故地,也不会败得这么惨。

  端平入洛说是收复河南故土,其实只是个远程行军,没有遇到敌人,也没有解救多少百姓,这与当年宋徽宗收复燕云六州一样,只是宋朝君民的一场迷梦,不仅给蒙古提供了进军的口实,也把自己的弱点暴露无遗。

  宋理宗从此一蹶不振。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曹植:三国时期的文学巨匠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