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钦宗(赵桓、赵亶,公元1100年5月23日-1156年),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长子。
简介
元符三年(1100年),赵桓生于坤宁殿。初名赵亶,封韩国公,次年六月晋爵京兆郡王,大观二年(1108年)晋爵定王,政和五年(1115年)立为太子,宣和七年(1125年),拜开封牧,不久受宋徽宗禅让登基,改元靖康。钦宗与宋徽宗听信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金兵围攻汴京,却无力抵抗。靖康之变时被金人俘虏北去。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驾崩于燕京,终年57岁,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葬于永献陵。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
赵桓,原名赵亶,又名赵煊,是宋徽宗赵佶的长子,宋高宗赵构的哥哥,母亲是显恭皇后王氏,后纳武康军节度使朱伯材之女朱琏为太子妃。
临危即位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国在消灭了辽国之后,分兵两路南下进攻宋朝,直逼宋朝国都开封。赵佶惊恐地拉住蔡京长子、领枢密院事蔡攸的手说:“真想不到金军敢这样长驱直入!”说着气塞昏迷,跌倒在床下。群臣赶快灌药急救。宋徽宗赵佶苏醒过来,伸手索要纸笔。内侍呈上纸笔后,赵佶写道:“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于是,二十六岁的太子赵桓受父宋徽宗赵佶禅让登基,是为宋钦宗,改年号为靖康。宋钦宗赵桓与其父宋徽宗赵佶一样,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
即位后,立刻贬蔡京、童贯等人,然后重用李纲抗金。但是他十分懦弱无能,优柔寡断。后来听从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向金求和。
靖康之变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军渡过黄河,京师开封开始戒严。辅佐大臣劝宋钦宗赵桓向襄阳(今湖北省襄阳)一带逃跑。太常少卿李纲请求上殿面议,他对宋钦宗赵桓说:“道君皇帝把宗社授给陛下,您却打算弃而去之,这合适吗?”赵桓默然不答。
宰相白时中、李邦彦说都城守不住,只有避一避。李纲反驳说:“天下的城池哪个能有都城坚固?而且宗庙、社稷、百官、万民都在这里,怎能丢掉呢!之计,应当整顿军马,团结军民,坚守都城,等待勤王之师。”赵桓问:“谁能担任统帅,指挥抗金?”李纲答:“白时中、李邦彦虽然未必熟悉军事,然而身为宰相,抚慰将士,抵抗金兵,乃是他们俩人的职责。”白时中十分生气地说:“李纲莫非不能率兵出战吗?”李纲坚定地说:“陛下不嫌我懦弱无能,让臣负责军事,我愿以死相报!”于是,赵桓任命李纲为东京留守,负责保卫东京,抵抗金军。
正在这时,内待前来催促说,皇后已经准备好动身离开开封。宋钦宗赵桓一听,脸色都变了,急忙离座说:“朕不能留在这里了。卿等不要留我,朕要同皇后一起启程。”李纲跪下,一边流泪,一边磕头,以死挽留赵桓。赵桓的心这才稍稍安定了一些。他对李纲说:“朕今接受卿的请求留下来。治兵御敌之事,由你全权负责,万万不可稍有疏忽。”
当天夜里,宰相白时中、李邦彦连夜进宫,又劝宋钦宗赵桓尽早离京,赵桓决定第二天一早就动身。第二天早上,李纲入朝,走到午门,看见禁卫军整装待发,皇上的乘舆也准备好了。李纲知道赵桓又改变了主意,他着急地大声问禁卫军:“你等究竟愿意留下守卫宗庙社稷,还是愿意随皇上逃跑?”禁卫军齐声答道:“父母妻子都在这里,愿死守京城!”
听了禁卫军的答话,李纲急忙入宫对赵桓说:“陛下已答应留下,怎么忽然又要启程了?六军父母妻子都在这里,愿以死守城。陛下强迫他们护驾出走,万一中途四散回都,谁来保卫陛下?况且金兵已经很近,探知乘舆尚未走远,用健马快追,怎么抵挡得住?”赵桓这才醒悟过来,下令召回皇后。为了稳定人心,李纲立即晓谕军民说:“圣上主意已定,决心守城,敢有再说离开京师,扰乱人心者,斩!”禁卫六军一听留下坚守,一齐高呼“万岁!”
李纲正在部署守城,金军就到了都城西北的牟驼冈。牟驼冈是宋军养马的地方,两万匹军马和大批草料,都落入金军手中。赵桓得到消息大吃一惊,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李邦彦说:“都城兵微将寡,勤王兵一时又到不了,除了割地求和,没有别的法子。”李纲反驳道:“金兵孤军深入,所带粮草不多,不必那么怕他。万一出战不利,可以闭城固守。同时,急催各路勤王之师火速前来,那时内外夹攻,一定可以打败金军,割地求和的事,千万不能干!”
可私下里,赵桓却接受了李邦彦的意见,派使者前往金营商议割地求和。使者走到半路,碰上金军的使者吴孝民,于是宋朝使者又领着吴孝民回到开封。金军使者吴孝民对赵桓说:“上皇已经禅位,过去的事情不必计较了。请少帝(指钦宗)同大金重新结盟修好,派遣亲王、宰相前往我军请和。”赵桓问大臣们道:“谁可以担任去金营请和的使者?”李纲请求派他前去。赵桓说:“你身负守城重任,国家安危,系卿一身,岂可离开?让李棁去吧。”李棁(音:卓)是枢密院的长官。
前往金营议和的使者确定之后,大臣们都退了下去,只有李纲留下不走。他问赵桓到底为什么不派自己出使金营。赵桓回答说:“卿性格刚直,前去议和不合适。”李纲奏道:“金兵大军即将兵临城下,勤王之师又没有到来,暂时议和也可以。但议和的条款要恰当。否则,会招来大祸,宗社安危在此一举。李棁柔懦,恐怕有误国事。敌人是贪得无厌的,必然会提出非常苛刻的条款。只要朝廷举措适当,敌人就会见机退去。如果朝廷迫于金军的威势,答应他们的全部要求,金军就会轻视我们,那样后患无穷。”赵桓不听,仍让李棁出使金营。
果然,李棁等到了金营,吓得什么都不敢说,只是领回了金军提出的议和条款:给金军五百万两金子,五千万两银子,牛马一万头,绸缎一百万匹,尊称金帝为伯父,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派宰相、亲王到金营为人质,把金军送过黄河。李邦彦等极力劝赵桓接受这些条款。国库早已空虚,哪有那么多金银?只好下令在京城尽力搜刮,搞得家家不安,人人惊恐,全城乱纷纷,朝野闹哄哄。
李纲坚决反对这些条件。他说:“金军索要的金帛,竭尽天下之财,都无法满足,一个京城怎么会够呢?三镇,是国家的屏障,割给金军,还怎么立国?至于人质,宰相可以去,亲王不能去。应该派能言善辩之士,前去同金军商谈条件,说明哪些可以答应,哪些不能答应。只要谈几天拖延时间,勤王大军就会到来。那时金军所提条款虽然不能实现,也不得不赶快退去。届时再同他结盟,他就不敢轻视我们,和平局面才可以长久。”李纲和李邦彦等反复激烈争辩,赵桓却默无一言。见此情景,李纲提出辞职。赵桓慰谕李纲说:“卿先出去指挥军事,此事慢慢商议。”但是,等李纲一退出去,赵桓就全部答应了金军的条件。
赵桓正在为派哪位亲王去金营作人质而发愁时,赵佶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前来朝见,坚决请求派他前去。康王赵构对宋钦宗赵桓说:“敌人一定要求亲王作人质,臣为宗社大计,难道能推辞避让嘛!”赵桓一听很高兴,就派他和宰相张邦昌前往金营。李棁对康王赵构说:“金军担心南朝失信,要求亲王送他们渡过黄河才能回来。”康王赵构正色答道:“国家处在危难之时,就是以身殉国也是应该的!”康王赵构出发之后,各地援军陆续到来,共有二十多万,而金军只有六万多人。李纲等指挥宋军同金军交战,互有胜负。金兵已经得到三镇和不少赔款,看到勤王的宋军陆续来到京城,只好在这年二月趁势退军,东京得以保全。
早在金兵南渡黄河时,太上皇赵佶就仓促出城逃避,先逃到毫州(今安徽亳州),再逃到镇江(在今江苏)。金军退走以后,赵桓派李纲去接赵佶回京。四月间,太上皇赵佶回到京师。
可是金军北退后不久,他罢免了李纲。同时,他迫于朝野内外的压力,也杀掉或贬黜了蔡京、童贯等六贼臣子。
金军虽然退出了京师,但并未停止攻宋战争。到了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完颜晟再次发动大军进攻宋朝。金军以完颜宗翰为左副元帅,完颜宗望为右副元帅,分东西两路进兵中原。九月初,完颜宗翰率领的金军攻破太原。金军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听到自己所害怕的李纲被罢免,便与右副元帅完颜宗望商定合兵南下,在十月初攻下真定府(今河北正定)。不久,金军左副帅完颜宗翰率领的西路金兵再次大举顺利南侵,直至开封。
身为兵部尚书、尚书右丞、同知枢密院的孙博,仅凭一句“郭京杨适刘无忌”的诗句就在近卫中访得一位郭京,并委以军事重任。郭京声称能施六甲法,只要用7777人就能将金兵击退,生擒两位主将。朝廷对此深信不疑,封他为成忠郎,赏赐大批金泊,让他招募兵士,郭京招兵只要八字符合六甲就可以。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二日,金军攻通津门、宣化门,宋军出战不利。郭京于二十五日出兵,他下令全部守军下城,然后大开宣化门出战,自己与张叔夜坐在城楼观战。出城宋军受到金军四面夹击,死了大半,余众逃回,紧闭城门。郭京对张叔夜说:“我的自己下去做法”,但下城后就带着残兵向南逃跑。金兵登上空无一人的城墙,势不可挡,尽管张叔夜等拼死抵抗,开封城于当天就被攻陷。
十一月二十五日,金军先头部队到达开封外城。金国完颜宗翰率领的西路与东路军合围开封,并于十一月攻占开封外城。宋钦宗赵桓派弟弟、康王赵构到金军统帅完颜宗望处去谈判求和。闰十一月初,金军开始攻城。当时雨雪交加,形势危急。为了鼓舞士气,赵桓穿甲戴盔,亲自登城巡视,还把御膳房为皇上做的饭食赏给士卒们吃。赵桓又乘马踏着雨水、烂泥,到宣化门慰劳军队。可惜大势已去,这些做法也没起到多大作用。由于连着下雨飘雪,天气严寒,加上士兵伙食很不好,衣服单薄,两手冻僵,拿不住兵器,宋军军心涣散,三万禁卫军逃亡了一大半,赵桓束手无策。
而金军在攻下开封外城后,精明的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并未急于要立即攻下内城,只是占领外城四壁,不断进行佯攻恫吓,并假惺惺地宣布议和退兵。宋钦宗赵桓居然信以为真,急忙派宰相何栗和齐王赵栩到金营求和。金营的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对何栗说:“自古以来,有南就有北,两者不可缺。只要答应割地,就可以议和,不过必须请太上皇亲自前来商议。”何栗以为自己议和有功,高高兴兴回去奏报宋钦宗赵桓。太上皇赵佶没有这份胆量,赵桓不得已,无奈痛哭一场,只好以太上皇受惊过度、痼疾缠身为由,由自己代为前往。
闰十一月三十日黎明,钦宗率大臣多人前往金营,这恰恰中了金人的圈套。钦宗到金营后,金军统帅却不与他相见,只是派人索要降表。钦宗不敢违背,慌忙令人写降表献上。而金人却不满意,并命令须用四六对偶句写降表。钦宗迫于无奈,说事已至此,其他就不必计较了。大臣孙觌反复斟酌,改易四遍,方才令金人满意。降表大意不过就是向金俯首称臣,乞求宽恕,极尽奴颜婢膝之态。呈上降表后,金人又提出要太上皇前来,钦宗苦苦恳求,金人方才不再坚持。接着,金人在斋宫里向北设香案,令宋朝君臣面北而拜,以尽臣礼,宣读降表。当时风雪交加,钦宗君臣受此凌辱,皆暗自垂泪。投降仪式进行完毕,金人心满意足,便放钦宗返回。钦宗自入金营,备感屈辱,于无奈之下做了金人臣子,回想起来,悲痛难抑,不知不觉间泪已湿巾,至南熏门,钦宗见到前来迎接的大臣和民众,便嚎啕大哭。这是发自内心的感动,毕竟还有众多臣民惦记自己的安危。行至宫前,他仍然哭泣不止,宫廷内外更是哭声震天。钦宗初赴金营,历尽劫波,三日后归来,恍如隔世。
钦宗刚回朝廷,金人就来索要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这简直是漫天要价。当时开封孤城之中,搜刮已尽,根本无法凑齐。然而,钦宗已被金人吓破了胆,一意屈辱退让,下令大括金银。金人索要骡马,开封府用重典奖励揭发,方才搜得7000余匹,京城马匹为之一空,而官僚竟有徒步上朝者。金人又索要少女一千五百人,钦宗不敢怠慢,甚至让自己的妃嫔抵数,少女不甘受辱,死者甚众。关于金银布帛,钦宗深感府库不足,遂令权贵、富室、商民出资犒军。所谓出资,其实就是抢夺。对于反抗者,动辄枷项,连郑皇后娘家也未幸免。即便如此,金银仍不足数,负责搜刮金银的梅执礼等四位大臣也因此被金人处死,其他被杖责的官员比比皆是,百姓被逼自尽者甚众,开封城内一片狼藉萧条景象。
尽管以钦宗为首的北宋朝廷如此丧心病狂地奉迎金人,但金人的要求仍没有得到满足,金人扬言要纵兵入城抢劫,并要求钦宗再次到金营商谈。钦宗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上次身陷金营的阴影尚未散去,新的恐惧又袭上心头,这次恐怕是凶多吉少。此时,李若水等人也怂恿钦宗前往,钦宗终究不敢违背金人的旨意,不得不再赴金营。
钦宗到达金营后,受到无比的冷遇,完颜宗望、完颜宗翰根本不与他见面,还把他安置到军营斋宫西厢房的三间小屋内。屋内陈设极其简陋,除桌椅外,只有可供睡觉的一个土炕,毛毡两席。屋外有金兵严密把守,黄昏时屋门也被金兵用铁链锁住,钦宗君臣完全失去了活动自由。此时正值寒冬腊月,开封一带雨雪连绵,天气冷得出奇。钦宗除了白天要忍受饥饿的折磨外,晚上还得忍受刺骨的寒风,辗转反侧,不能入睡,想着眼前这一切,心如刀割,泪如泉涌。转瞬之间,钦宗从贵不可及的皇帝沦落为金人的阶下囚,的确令人同情。然而,这一切都是他与其父徽宗一手造成的。
囚禁中的钦宗度日如年,思归之情溢于言表。宋朝官员多次请求金人放回钦宗,金人却不予理睬。靖康二年二月五日,钦宗不得不强颜欢笑地接受金人的邀请去看球赛。球赛结束后,钦宗哀求金帅放自己回去,结果遭到完颜宗翰厉声斥责,钦宗吓得毛骨悚然,遂不敢再提此事。
金人扣留钦宗后,声言金银布帛数一日不齐,便一日不放还钦宗。宋廷闻讯,加紧搜刮。开封府派官吏直接闯入居民家中搜括,横行无忌,如捕叛逆。百姓5家为保,互相监督,如有隐匿,即可告发。就连福田院的贫民、僧道、工伎、倡优等各种人,也在搜刮之列。到正月下旬,开封府才搜集到金16万两、银200万两、衣缎100万匹,但距离金人索要的数目还相差甚远。宋朝官吏到金营交割金银时,金人傲慢无礼,百般羞辱。自钦宗赴金营后,风雪不止,汴京百姓无以为食,将城中树叶、猫犬吃尽后,就割饿殍为食,再加上疫病流行,饿死、病死者不计其数。境况之惨,非笔墨所能形容。
然而,金人仍不罢休,改掠他物以抵金银。凡祭天礼器、天子法驾、各种图书典籍、大成乐器以至百戏所用服装道具,均在搜求之列。诸科医生、教坊乐工、各种工匠也被劫掠。又疯狂掠夺妇女,只要稍有姿色,即被开封府捕捉,以供金人玩乐。当时吏部尚书王时雍掠夺妇女最卖力,号称“金人外公”。开封府尹徐秉哲也不甘落后,为讨好金人,他将本已蓬头垢面、已显羸病之状的女子涂脂抹粉,乔装打扮,整车整车地送入金营,弄得开封城内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灭宋是金人的既定方针,所以尽管宋朝君臣对金人如此俯首帖耳,但金人还是决意废黜钦宗。靖康二年二月六日,钦宗被废为庶人。七日,徽宗等人被迫前往金营。当金人逼迫徽、钦二帝脱去龙袍时,随行的李若水抱着钦宗,不让他脱去帝服,还骂不绝口地斥责金人为狗辈。金人恼羞成怒,用刀割裂他的咽喉,割断他的舌头,至死方才绝声,可歌可泣!北宋灭亡后,金人册封一向主和的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建立了傀儡政权。但这个傀儡政权不得人心。
金人在扶植张邦昌的同时,再次搜刮金银,即使妇女的钗钏之物也在掠取之列。开封府担心金银不够,金人无端挑衅,便在开封城四周设立市场,用粮食兑换金银。由于京城久被围困,粮食匮乏,百姓手中的金银也无所用,便纷纷拿出来换米。这样,开封府又得金银几万两。然而,开封城已被搜刮数次,金银已尽,根本无法凑齐金人索要的数目。金人只好作罢。
此时,金军统帅得知康王赵构在河北积极部署军队,欲断金人退路,又担心兵力不足,不能对中原广大地区实行有效统治,因而,在立了傀儡政权之后,准备撤军。在撤退时,金人还烧毁开封城郊的房屋无数。“东至柳子,西至西京,南至汉上,北至河朔”,在这样一个广大的地区,金兵“杀人如刈麻,臭闻数百里”。这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罪行滔天,令人发指。
四月一日,金军在掳掠了大量金银财宝后开始分两路撤退。一路由完颜宗望监押,包括徽宗、郑皇后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等,已于前三日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完颜宗翰监押,包括钦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孙傅、张叔夜、秦桧等几个不肯屈服的官员,沿郑州北行。被金人掳去的还有朝廷各种礼器、古董文物、图籍、宫人、内侍、倡优、工匠等等,被驱掳的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北宋王朝府库蓄积为之一空。金兵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如此惨烈的灾难,给宋人留下了难以治愈的伤痛,也成为此后历朝志士仁人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
囚犯生活
赵佶一行分乘八百六十余辆牛车,由彼此语言不通的胡人驾车,一路凄凄惶惶,受尽屈辱折磨。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五日,赵佶见到韦贤妃(赵构母)等人乘马先行而去,竟不敢吱声,不觉五脏俱裂,潸然泪下。四月七日,赵佶妃嫔曹才人如厕时,被金兵乘机奸污。八日,抵达相州(今河南安阳南)时,适逢大雨不断,车皆渗漏,宫女到金兵帐中避雨时又被金兵奸淫,死者甚多。赵佶长吁短叹,却无可奈何。北上途中食物匮乏,又连日风雨大作,宋俘饿殍满地,惨不忍睹。
赵桓出发时,被迫头戴毡笠,身穿青布衣,骑着黑马,由金人随押,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不但受尽旅途风霜之苦,还备受金军的侮辱。赵桓时时仰天号泣,辄被呵止。日暮宿营时,金兵“絷帝及祁王、太子、内人手足并卧”,以防逃跑。四月十日,自巩县渡黄河,驾车的人对随行的同知枢密院事张叔夜说,将过界河,张叔夜悲愤难抑,仰天大呼,扼吭而死。
五月下旬,过太和岭(今山西朔县东)时,赵桓等人都被缚在马背上。七月二十日,赵桓、赵佶在燕京(今北京)相见,父子抱头痛哭,悲愤不已。赵桓原以为生活可以就此安定,不料九月,金人又将赵桓父子迁往更远的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因为南宋势力渐强,金人怕其夺回赵桓父子,使自己在同南宋的交涉中失去讨价还价的筹码。这样,赵桓父子不得不再次承受颠沛流离之苦。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八月),赵桓、赵佶二帝抵达上京,金人命他们身穿孝服,拜祭金太祖阿骨打庙,这被称为献俘仪,实际上是以此羞辱北宋君臣。然后,又逼着他们父子到乾元殿拜见金太宗完颜晟。接着,金太宗封赵佶为昏德公,赵桓为重昏侯。这也是中原皇帝玩过的把戏,隋文帝灭陈,封陈叔宝为长城公;宋太祖灭南唐,封李煜为违命侯。此外,韦贤妃以下三百余人入洗衣院,赵桓的皇后朱氏不堪受辱,投水而死,男子则被编入兵籍。
不久,金人又将赵桓、赵佶二帝赶至荒凉偏僻的边陲小镇——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他们从此就居住于此,直至去世。生活稍微安定后,赵佶又有了读书写诗的雅兴。宋徽宗喜好读书,有时竟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次,他读了唐代李泌的传记后,知道李泌为国尽忠,复兴社稷,后被奸佞嫉恨。赵佶读后感触颇深,并令大臣抄写一份,赐给韦贤妃。然而,宋徽宗赵佶对这一切醒悟得太迟了。
在五国城期间,宋徽宗赵佶还与宋钦宗赵桓在宴会上饮酒赋诗,自然是寄厚望于赵桓。宋徽宗赵佶平生爱好写诗,再加上做囚徒的伤感,也流溢于诗词之中。被流放期间,赵佶写诗较多,但流传下来的仅有十几首。其中,《在北题壁》流传最广:“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赵佶与赵桓的孤独、凄凉之感跃然纸上。”
宋徽宗赵佶在五国城生活了三年,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病死,死后尸体被金人烧做灯油。宋钦宗赵桓异常悲痛,身心受到沉重打击。宋徽宗死后,宋钦宗同其他宋俘仍囚禁在五国城。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二月,金熙宗完颜亶为改善与南宋的关系,将死去的宋徽宗赵佶追封为天水郡王,将活着的宋钦宗赵桓封为天水郡公。据《靖康稗史笺证》载: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 年)二月“虏主赠太上天水郡王,复靖康帝天水郡公,赐第上京。”根据这一记载可知,金国在为宋钦宗授新封号的同时,在金上京赐给宋钦宗一处上等房舍,后来将宋钦宗及身边的妃嫔、子女一同迁到了金首都上京城居住。
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宋金关系有所缓和,韦贤妃连同装有宋徽宗、郑皇后、邢后梓官的十余辆牛车踏上了回归南宋之路。她离开时,赵桓挽住她的车轮,请她转告宋高宗赵构,自己若能回归南宋,当一太乙宫主足矣。此时,赵桓还没迁到了金首都上京城居住。
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 年),金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于燕京,极有可能也将宋钦宗赵桓迁往了燕京。一是便于监督看管,二是随时利用宋钦宗向南宋施加压力,三是仍想按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完颜宗弼(完颜兀术)死时所献之策,争取将宋钦宗立为傀儡皇帝,帮助金国统治淮河以北宋朝半壁江山。另外,一些野史也都将宋钦宗死亡时的地点记载为燕京。
受辱去世
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五十七岁的宋钦宗去世。据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记载,宋钦宗赵桓的死因是: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金海陵王完颜亮命宋钦宗出赛马球,赵桓身体孱弱,患有严重的风疾,又不善马术,很快从马上摔下,被乱马铁蹄践踏死。然而,宋钦宗赵桓死去的消息直到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才传到南宋。得知宋钦宗赵桓死去的消息后,宋高宗赵构表面上痛不欲生,内心却为无人威胁自己的皇位而暗自高兴。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七月,宋高宗赵构为赵桓上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庙号钦宗。
宋钦宗
家庭成员
父母
父亲:宋徽宗赵佶
母亲:显恭皇后王氏
后妃
仁怀皇后朱琏(1102年—1128年),宋钦宗的皇后,汴京祥符人。宣和七年,钦宗即位,册封朱氏为皇后。后来金兵攻陷汴京城,俘虏徽、钦二帝,郑氏、朱氏二后,后宫宗室、大臣三千余人北归,当时正值农历四月,北方天气仍很寒冷,徽钦二帝和郑朱二后衣服都很单薄,晚上经常冻得睡不着觉。朱后当时二十六岁,艳丽多姿,经常受到金兵的调戏。据说他们到达会宁府时,金人举行了献俘仪式,命令二帝及其后妃、宗室等都到金太祖庙去行“牵羊礼”,又下令皇太后、皇后入金宫“赐浴”。朱皇后不堪污辱,当天投水自杀身亡。
朱慎德妃朱氏(1110—?)
才人郑庆云(1111—?)
才人韩静观(1110—?)
才人刘钥娥(1113—?)
才人卢顺淑(1111—?)
才人何凤铃(1112-—?)
才人耿玉辉(1113—?)
夫人戚玉(1108—?)
夫人郑钥恭(1109—?)
夫人蒋长金(1112—?)
夫人鲍春蝶(1109—?)
内宰宋淑媛(1107—?)
副宰田芸芳(1109—?)
内史曹妙婉(1109—?)
内史卜女孟(1109—?)
内史席进士(1112—?)
内史程巧(1111—?)
内史俞玩钥(1110—?)
内史黄勤(1112—?)
尚仪许金五(1107—?)
尚仪徐春云(1112—?)
尚服周男儿(1112—?)
尚服徐宝莲(1110—?)
尚食何红梅(1109—?)
尚食杨调儿(1112—?)
尚寝方芳香(1111—?)
尚寝陈文婉(1111—?)
尚功沈知礼(1109—?)
尚功叶寿星(1110—?)
宫正华正仪(1104—?)
使令吕吉祥(1110—?)
使令褚钥孥(1111—?)
使令洛蝶儿(1113—?)
使令顾玩童(1113—?)
使令苪秀(1113—?)
使令姜莺簧(1114—?)
使令姜田田(1114—?)
使令魏猫儿(1115—?)
子女
太子赵谌(1117年-?),宋钦宗长子,朱皇后所出。政和七年(1117年)出生,为宋徽宗嫡皇孙,宋朝开国以来尚没有当朝皇帝得嫡孙的,宋徽宗大喜。蔡京奏请任命皇孙为检校少保、常德军节度使,封崇国公,徽宗同意。王黼辅政,谋夺蔡京之权,说蔡京把东宫太子看做皇帝,遂降赵谌为高州防御使。靖康元年(1126年),宋钦宗继位,迁赵谌检校少保、昭庆军节度使、大宁郡王。进封检校少傅、宁国军节度使。四月,诏立为皇太子。
赵谨,建炎元年九月初六日生,母朱慎德妃(《靖康稗史笺证·呻吟语》)
赵训,建炎三年七月初六日生,母郑夫人(《靖康稗史笺证·呻吟语》)。训乃北地所生。有砀山人留遇僧者,金人见之曰:“全似赵家少帝。”遇僧窃喜。绍兴十年,三京路通,诏求宗室。遇僧自言少帝第二子,乃守臣遣赴行在,过泗州,州官孙守信疑之,白其守,请于朝。阁门言渊圣无第二子,诏宁信劾治。遇僧伏罪,黥隶琼州。后有自北至者,曰:“渊圣小大王训,见居五国城。”(《宋史·宗室》)
柔嘉公主赵氏,为皇后朱琏所生,生于1121年,卒年不详。靖康之难时随众人北迁,后随宋钦宗至五国城。
史籍记载
《宋史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钦宗》
历史评价
总体评价
宋钦宗在位仅一年多时间,却走马灯似地拜罢了二十六名宰执大臣。其中对危局产生关键性影响者,则是耿南仲、李纲、种师道等人。他们的一些重要的救国之策不被宋钦宗采纳,而一些重要误国之谋却又被宋钦宗采纳。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曾瑜研究员在《宋钦宗和他的四名宰执》一文中,关于宋钦宗在位期间政治策略的得失,以及他治国一年的功过是非作出了评述。
一、与耿南仲
宋钦宗即位前,耿南仲曾任十四年的皇太子宫僚。宋徽宗宠爱三子郓王赵楷,颇有废立之意,据胡寅说:“渊圣皇帝在东宫,当宣和季年,王黼欲摇动者屡矣。(耿)南仲为东宫官,计无所出,则归依右丞李邦彦。邦彦其时方被宠眷,又阴为他日之计,每因王黼谗谮,颇曾解纷。”由于在皇太子地位岌岌可危时的特殊关系,宋钦宗即位后的第三天,就命耿南仲为签书枢密院事,耿南仲害怕金军,“奉椒房出奔”,一度逃离开封,仍深得宋钦宗的信任。
耿南仲任执政后最重要的政绩,一是排除异己,二是“主和议”,破坏抗金。此两条劣迹不是在平时,而是在危难时期,就不能不在北宋覆亡中起着恶劣的作用。怯于公战,勇于私斗,宋朝有不少士大夫,如果说他们治国和救国全然无方,而彼此勾心斗角,玩弄机谋权术,却又有足够的聪明才智,耿南仲就是一个典型。
二、与李纲
当金军南侵之际,宋方朝野乱成一团,简直是束手无策。时为太常少卿的李纲却脱颖而出,超升兵部侍郎,很快又超升执政。
宋钦宗随即又授任他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正如《朱子语类》卷130所说:“当时不使他,更使谁?士气至此,消索无馀,它人皆不肯向前。惟有渠尚不顾死,且得倚仗之。”李纲作为一个本不知兵的文臣,在仓猝之际,居然相当有效地组织了开封的城防,屡次击退了敌人。他既在士民中赢得了很高的威望,却又招致了同列很深的忌妒。宋钦宗本人来回摇摆于卑怯的投降主义和轻率的冒险主义之间,他委任李纲负责城防,又不能授予全权,更不听李纲的劝阻,而致力于屈辱求和。
靖康元年(公元1126)二月初,发生了宋钦宗批准姚平仲劫金营而失败的事件。李焘编纂《续资治通鉴长编》,将此事归结为“李纲主平仲之谋”,但李纲在上皇帝奏中明确说,“平仲之出”,“在微臣实无所与”。故《朱子语类》卷130力辩其非,说:“劫寨一事,决于姚平仲侥幸之举,纲实不知。”事实上,此次劫寨“杀伤相当”,“行营司所失才百馀人,而(陕)3西兵及勤王之师折伤千馀人”,然而宰相李邦彦“方主和议,忌李纲主战”,他与众执政乘机夸张事态,诿过于李纲。宋钦宗惊慌失措,下令罢免李纲和统率陕西援兵的老将、同知枢密院事种师道。於是开封城中爆发了陈东领导的伏阙上书爱国群众运动。
陈东直到临死,也并未与李纲有一面之交。几万无组织的群众云集宣德门下,正说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家认定,救国已非李纲莫属。当然,群众运动到此也很难控制激烈的行为,如杀内侍,殴击宰相李邦彦等。但宋钦宗无疑是将爱国群众运动视为厉阶,不能容忍对其君主的挑战。他虽然被迫复用李纲,也根本不可能有李纲在幕後操纵此次“伏阙”的证据,而“自後君臣遂生间隙,疑其以军民胁己”,“颇忌之”。当时给李纲空名官告三千馀道,李纲“只用三十一道”,只因补无品小武官进武副尉二人,而宋钦宗居然亲下御批说:“惟辟作福,惟辟作威,大臣专权,浸不可长。”正如朱熹感叹说:“如此,教人如何做事?”
宋钦宗曾被迫与金东路军统帅完颜宗望(完颜斡离不)订立城下之盟,事后他有翻悔,并听从李纲建议,“解太原之围”,拒绝割让自太原、中山和河间三镇以北的土地。
宋钦宗毁约之后,首要的问题是救援被围的河东首府太原。北宋晚期,其战时统兵体制的一大弊病,是沿袭传统,往往还是由不知兵的文臣,以及宦官童贯、谭稹、梁方平等主持军事。如前所述,李纲公开斥责耿南仲离间皇帝父子,双方更多了一重嫌隙。当宋军初次救援太原失败後,耿南仲乘机进言:“欲援太原,非纲不可。”宋钦宗立即任命李纲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当时台谏官陈过庭、陈公辅、余应求等都看穿了耿南仲等人的用心,说李纲“不知军旅,将兵必败”,“为大臣所陷”,“不宜遣”。李纲本人也有自知之明,“再拜力辞”,说自己“且误国事,死不足以塞责”。宋钦宗却听信谗言,为之震怒。宰执中志同道合的同知枢密院事许翰,为李纲写了“杜邮”两字,引用秦将白起被赐死的典故。李纲至此不得不就任出行。
太原之战是决定北宋皇朝命运的关键性一战。太原失守,使金西路军得以南下,与东路军会师,而宋军主力则在两次救援战中耗折殆尽,开封的陷落遂成定局。李纲并非在救援战中不尽己力,却在本来已是十分艰难的形势下,又遇到朝廷的多方掣肘,终於在太原陷落後被劾下台,贬黜出京。
正如后来胡寅评论说,耿南仲“中制河东之师,必使陷没,以伸和议之必信。”李纲的下台,固然是快了耿南仲之流的私愤,但受害最深的,却是宋钦宗本人。待开封再次被围,宋钦宗于靖康元年闰十一月“驿召李纲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却为时已晚。李纲接到此项诏命,大约是在靖康二年,即建炎元年(公元1127)三月,当时金人正驱虏徽、钦二帝等北上。尽管有救援太原的失败,但到南宋初年,朝野一切有识之士还是认为,唯有李纲方能担当救国的重任。
史书评价
《宋史》赞曰:帝在东宫,不见失德。及其践阼,声技音乐一无所好。靖康初政,能正王黼、朱勔等罪而窜殛之,故金人闻帝内禅,将有卷甲北旆之意矣。惜其乱势已成,不可救药,君臣相视,又不能同力协谋,以济斯难,惴惴然讲和之不暇。卒致父子沦胥,社稷芜茀。帝至于是,盖亦巽懦而不知义者欤!享国日浅,而受祸至深,考其所自,真可悼也夫!真可悼也夫!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与神话传说中,妲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她的名字与狐狸精这一形象紧密相连,成为了详情
朱瞻基,明朝的一位皇帝,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他的寿命并不长,这引起了人们对他死因的广泛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太监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被阉割,从而在皇宫中服侍皇帝和后宫。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物以其独特的经历和命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樊哙是西汉初年的一位重要将领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事件因其背后的复杂人性和权力斗争而引人关注。其中,范雎建议秦王杀白起的事件就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物以其独特的才华和成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李淳风和袁天罡是唐朝的两位传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帝因为他们的英勇和智慧而被称为战神。然而,明朝的一位皇帝朱祁镇却因为一个讽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女性因她们的智慧、勇气和野心而被载入史册。太平公主就是其中一位。她是唐高宗李详情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的行为和思想超越了他们所在的时代,让人们不禁怀疑他们是否是穿越者。其中,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西汉初期的将领灌婴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长寿而著称。作为刘邦的重要支持者,灌婴在建立详情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瑰宝中,宋代词人晏殊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沉内敛的情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名篇佳作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朝代的都城选择和历史记录都是其政治、经济、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朝作为详情
在中国的姓氏文化中,每一个姓氏都有其独特的起源和来历。其中,马姓的起源和来历尤为引人注目。据历史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姓氏因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意义而闻名。其中,满族的八大姓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姓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国时期无疑是一个充满战争与智谋的时代。其中,蜀汉的杰出将领姜维以其卓越的军事详情
在古代,金属不仅是重要的实用资源,更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历史上,七种金属——金、银、铜、铁、锡、详情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宫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奢华生活的集中地。作为皇家后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嫔妃们详情
在古代传说中,夏朝人享有极长的寿命,这一说法流传至今,让不少人对夏朝时期的人类寿命产生了好奇。然详情
霍元甲,作为中国武术史上的传奇人物,以其精湛的武艺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受人们敬仰。然而,关于他的死详情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人物以其多才多艺和卓越成就影响着历史进程。张謇便是其中一位杰出详情
在北京郊外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不仅因历史悠久而闻名,更因其桥上石狮子的数量详情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中,四大灵兽以其独特的形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战役以其出人意料的结果而闻名于世。其中,以少胜多的战役尤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它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在道教神话中,真武大帝是一位备受崇敬的神灵,他不仅是北方的守护神,更是掌管北天门、管理三界妖魔的详情
成语兔死狗烹是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成语,它的意思在于表达一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行为。具体来说,这个详情
《全唐诗》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 《全唐诗》的编纂工作始于清代,由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与神话传说中,妲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她的名字与狐狸精这一形象紧密相连,成为了后世文化中代表妖媚女性的典型符号。然而,历史上的妲己是否真如传说中那样妖媚惑主?她又是如何被丑化成狐狸精的呢? 第一段:历史上的妲己 根据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