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奴隶制度,指的是十八到十九世纪时期,美利坚合法的传统奴隶制度,时间从殖民早期到1863年奴隶解放,种类包括黑人和白人。
简介
美国奴隶制度起源于英国殖民者定居于北美洲的维珍尼亚州开始,至美国正式立国后奴隶制度仍然存在,直到南北战争后美国国会签署《美国宪法第13条修正议案》,才正式废除美国奴隶制度。
释义
美国奴隶制度起源于英国殖民者定居于北美洲的维珍尼亚州开始,至美国正式立国后奴隶制度仍然存在,直到南北战争后美国国会签署《美国宪法第13条修正议案》,才正式废除美国奴隶制度。
殖民时代
在切萨皮克湾定居点成立的早年,吸引并留住劳工十分困难,而且死亡率颇高。大多数来自不列颠的劳工是契约劳工,他们签署契约来支付旅程、给养和培训,并在目的地农场工作,这是由于殖民地主要从事农业。这些契约劳工常是年轻人,希望成为永久居民。有的雇主对他们像自己的家人,有的则给予最低待遇。有时,罪犯也会当做契约劳工送往殖民地,而不是关进监狱。十八世纪时,很多苏格兰-爱尔兰人、爱尔兰人、德国人前往殖民地。契约劳工不是奴隶。种植园主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当劳工多年后终于成为技能丰富,颇有价值的工人时,他们便离开了。不但如此,十七到十八世纪英国经济改善,意味着更少的工人乐意去殖民地。历史学家估算在十七到十八世纪从英国前往北美的移民中超过半数都是契约劳工。在南方,契约劳工的数目占移民比例有其高。
1619年,第一批非洲奴隶约有19人到达靠近英国殖民地詹姆斯镇附近的海岸,他们是丹麦商贩从西班牙奴隶船上抓捕得来的。在奴隶登船前,西班牙人常常给他们施洗。由于英国法律认为受洗者不算为奴隶,这些非州黑人被当做契约劳工,与将近1,000名英国契约劳工一道劳动。在额定期限满足时,他们被给予自由。历史学家伊拉·柏林注意到“包租一代”有时是由混血人种构成,常为契约劳工,祖先可能是非裔或是伊比利亚裔。他们的母系是非裔妇女,父系是在非洲港口做商贩或贩奴的葡萄牙、西班牙男子。例如,安东尼·约翰逊就是个契约劳工,1621来到殖民地,很多非裔劳工获得自由,得到财产。非洲黑人从契约劳工降至奴隶身份,失去自由的过程是渐变的。在弗吉尼亚早期历史上没有涉及奴隶制的法规。但是,在1640年,当约翰·彭琦试图逃避契约时,弗吉尼亚法院将他判为奴役。有两个白人逃逸后只被判处追加劳动时间,并为殖民地服务三年。
奴隶正在处理烟草,十七世纪弗吉尼亚
1654年,黑人契约劳工约翰·凯瑟成为民事案件中第一个被认定为奴隶的人。他向官方举报自己的雇主安东尼·约翰逊称后者在契约期满时依然不放他走。邻居罗伯特·帕克告诉约翰逊如果不放凯瑟走的话,自己就出庭作证;根据当地法律,如果约翰逊输掉官司,就可能他失去土地。在逼迫下,约翰逊释放了凯瑟,后者则与帕克签订了七年的契约合同。约翰逊感到被骗,指控帕克,要夺回凯瑟。北安普敦郡法庭判决约翰逊胜诉,认定帕克非法占有凯瑟,他的主人合法地“终身”将其占有。
由于非裔生来并非英国臣民,他们通常被英国习惯法认为是外来人种。1656年,一名叫伊丽莎白·凯·格林斯蒂德(英语:Elizabeth Key Grinstead)的混血妇女向弗吉尼亚法院上诉,通过举证自己是英国自由人托马斯·凯的女儿,成功赢得自己和儿子的自由。她同时也是受过洗的基督徒。她的律师、儿子的父亲也是英国臣民,这也帮助了案件的审理。
南卡罗来纳种植园中的奴隶(《老种植园》,c.1790)
在伊丽莎白·凯和类似案件后,弗吉尼亚州于1662年颁布法律,采取了奴隶随母(英语:Partus sequitur ventrem)的政策,即母亲为奴的,无论父亲身份如何,孩子也为奴。这是对习惯法的叛逆,因为习惯法认定孩子继承父亲的身份地位。这改变了奴隶主和女奴之间的权力关系,使得自由白人男子无需为混血儿们负责,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混血儿和异族通婚的公开丑闻有所限制。
弗吉尼亚1705年奴隶法进一步将奴隶定义为来自非天主教国家的人,以及被其他美洲原住民卖给殖民者或被欧洲人扫荡得来的美洲原住民。这为奴役非基督徒外来人口提供了法律依据。
贩卖118名奴隶的账本,南卡罗来纳查尔斯顿,c.1754
1735年,佐治亚董事会颁布法律,禁止在新殖民地蓄奴,在1733年就已经鼓励让“有价值的穷人”和被迫害的欧洲新教徒能争取新生。奴隶制在其它十二个英属殖民地都是合法的,临近的南卡罗来纳州的特色是大量蓄奴。佐治亚董事会想要消除奴隶起义的后患,使得佐治亚可以更好地防御南部的西班牙,后者为潜逃的奴隶给予自由。詹姆斯·爱德华·奥格尔索普是殖民地背后的驱动力,是唯一常住佐治亚的董事。他同时用道德和实用的观点来反对奴隶制,为废奴主义积极辩护,驳斥疯狂的卡罗来纳奴隶贩子和地产投机者。
苏格兰高地新教徒定居在佐治亚达里恩,他们在1739年“新因弗内斯居民请愿书”中加入了废奴道义辩词,在当时实属罕见。到了1750年,佐治亚在全州认可奴隶制,这是由于英国在十八世纪早期经济好转,契约劳工人数不足所致。
在绝大多数英国殖民时期,奴隶存在于所有殖民地。北方的奴隶主要从事家仆、工匠、劳工、手艺人,很多人居住在城市里。南方则依靠农业经济,奴隶数量和比重明显大得多,这是经济作物是劳动密集型所致。早期,南方奴隶主要从事农业,在农场或种植园上种植靛蓝、大米、烟草;在十八世纪九十年代后棉花成了主要农作物。轧棉机的发明使得短纤维棉花大量种植,导致南方腹地成为棉花王国。烟草和大米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南卡罗来纳在1720年约有65%的人口是奴隶。种植园主(历史学家定义为拥有20名奴隶以上的人)用奴隶来种植经济作物。他们也在大农场或南方城市里做手工业。未开垦地区主要是农民,十八世纪后的大批定居者,前往阿帕拉契亚山脉或偏远地区,他们很少拥有奴隶。
有的英属殖民地担心新进口的非裔会暴动,试图废止国际贩奴贸易。涉及此类内容的弗吉尼亚法案被英国枢密院否决。罗德岛在1774年禁止进口奴隶。到了1786年,除佐治亚以外的所有殖民地都禁止或限制从非洲进口奴隶。佐治亚在1798年采取了类似行动,但是有的法案之后被否决。
总计有约600,000名奴隶被送进十三个殖民地,从非洲运往美洲的1200万奴隶中美国占了5%。非洲奴隶绝大多数被送往加勒比海和巴西的蔗园殖民地。由于奴隶寿命较短,不得不持续补充数目。美国奴隶的寿命较长,使得奴隶人口数目开始增长;这导致奴隶人数大幅度膨胀,在1860普查时达到400万人。从1770到1860年,北美奴役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欧洲各国都快,几乎是英国的两倍。
革命时代
不列颠奴隶制
大不列颠从来没有承认过奴隶制的合法地位。1772年,皇家首席法官曼斯菲尔德伯爵的决议使得习惯法中奴隶制无法执行,但是决议无法限制大西洋贩奴贸易,也无法应用在殖民地上。绝大多数奴隶都居住在殖民地上。一系列废奴案例递交给了英国法院。许多逃亡奴隶希望前往英国以获得自由。奴隶们相信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向着他们,反对奴隶主,导致独立战争前的紧张关系;许多殖民地奴隶主担心反对国王会导致英国刺激奴隶暴动。
邓莫尔伯爵公告
1775年早期,弗吉尼亚皇家总督邓莫尔伯爵给达特茅斯伯爵致信,称自己愿意释放奴隶来平息叛乱。1775年11月7日,邓莫尔伯爵发布戒严令《邓莫尔伯爵公告》,称所有效忠皇家、离开奴隶主、加入英国皇家军队的奴隶都会被给予自由。但是皇家奴隶主的奴隶不在其内。起义奴隶主的奴隶约有1500名服从公告;绝大多数人死于疾病,无法参战。只有300名成功抵达英国,获得自由。
独立战争与自由
北方诸州在革命年代倾向于废奴。佛蒙特共和国1777宪法废止奴隶制,将年过21岁的男子和年过18岁的女子定为自由人。宾夕法尼亚在1780通过了《废奴渐进法案》,宣布所有儿童在该法案颁布后获得自由。马萨诸塞借助1783年夸克·沃克案件在全州立即废奴。作为对英国为叛逃奴隶提供自由的回应,当英军控制某一区域时,起义奴隶主治下数以千计的奴隶试图加入英军。例如,在南卡罗来纳,将近25,000名奴隶(奴役总人口的30%)逃跑、迁徙或死于战乱。在整个南方,奴隶人数锐减,很多逃逸。奴隶从新英格兰和中大西洋逃逸,参加占领纽约的英军。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中,英军从沿海主要城市疏散了20,000名自由人,将超过3,000转移至新斯科舍,其它人送往加勒比群岛和英国。英国人也将保皇派奴隶与这些自由人一道遣送。例如,超过5,000名保皇派奴隶在1782年从萨瓦娜送到牙买加和圣奥古斯都。同样,超过半数的保皇派黑奴离开了查尔斯顿,来到西印度和佛罗里达。
在十八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奴隶贩子。在革命年代,所有的起义殖民地都禁止或暂停国际贩奴贸易。这是由于殖民地中的经济、政治、道德因素造成的。南卡罗纳和佐治亚日后又重新贩奴。
美国宪法
美国宪法于1787年完成,包括对奴隶制的讨论。第一条第九款规定“现有任何一州认为应予接纳的人员移居或入境时,国会在1808年以前不得加以禁止;但对入境者可征收每人不超过10美元的税金或关税。”。第五条规定“在1808年前所制定的修正案不得以任何形式影响本宪法第一条第九款之第一、第四两项”。通过阻止联邦在二十年间废奴,第五条成功地将时间拖延至1808,给予美国20年的时间来解决这一问题。在这一时间中,南方下州的种植园主进口了数以万计的奴隶,比之前殖民历史中的任何二十年都多。
为了加以保护奴隶制,代表们通过了第四条第二款,即“凡根据一州之法律应在该州服兵役或服劳役者,逃往另一州时,不得根据逃往州的任何法律或规章解除该兵役或劳役,而应依照有权得到劳役或劳动的当事人的要求,将其交出。”
在与弗吉尼亚詹姆斯·麦迪逊的商讨时,第一条第二款规定“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成为美国官方人口计数,以为众议院指定人选和征税指标。这使得南方诸州在国会长期称霸,影响了国家政治和立法。种植园精英掌控南方国会议员席位和美国总统一职近50年。
1790到1850年
当宪法用国会将奴隶制保护到1808年时,战后的前二十年中,南北诸州立法院都积极立法废奴,使得在1810年时美国自由黑人数量和比例大幅上升。很多自由黑人在北方。在南方北部,尽管黑人总人口有所上升,自由黑人占总黑人人口的比例仅从1%提升到10%。在1810年后,轧棉机使得处理短纤维棉花更加容易,种植该作物有利可图,南方腹地开始大量种植棉花,陡然提升对奴隶的需求。虽然政府在1808年前无法废除奴隶进口贸易,但是国会在1794年进行了第三次管控,通过《奴隶贸易法案》来限制在港口造船或是贸易。之后的1800年和1803年间,国会通过限制进口投资、限制向废奴州的进口来进一步限制奴隶制。最终的《禁止奴隶进口法案》在1807年通过,在1808年生效。
宪法中对奴隶制的保护增强了南方代表的政治力量,南方经济在全美范围内都有联系。正如历史学家詹姆斯·奥利佛·霍顿(James Oliver Horton)所说,南方奴隶主和经济作物对全美政治和经济都有极大的影响;例如,纽约经济通过运输业和制造业与南方密切相连。到了1822年,棉花占了出口的一半。
北方废奴
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1777-1804年间,废奴法案从俄亥俄河延续至梅森-迪克森线以北的所有州。到了1810年,北方75%的非裔美国人都获得了自由。到了1840年,北方几乎所有非裔美国人都获得了自由。佛蒙特洲1777年的宪法禁止了奴隶制。在马萨诸塞州,1783年夸克·沃克(英语:Quock Walker)在法院为自己的自由申诉,成功挑战了奴隶制,使得麻省在1785年将人人平等写入州宪法。在北方,获释奴隶依然处于种族隔离的状态,很多州郡又经过了几十年的奋斗才给予他们公民权。
大多数北方州郡通过立法渐进废奴。纽约州最后一位奴隶在1829年得到自由,罗德岛在1840年人口普查时依然有7名奴隶,宾夕法尼亚州最后一名奴隶在1847年得到自由,康奈迪特州直到1848年才完全废奴,而新罕布什尔州和新泽西州直到1865年全美废奴时才完全废奴。
在北方,主要推动组织有宾夕法尼亚废奴会(英语:Pennsylvania Abolition Society)和纽约解放会(英语:New York Manumission Society)。北方废奴导致当地自由黑人数量加增,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的几百人加增到1810年的50,000人。
邦联议会1787年的西北条例(英语:Northwest Ordinance)在俄亥俄河西北部废除奴隶制(当地奴隶依然多年存在,但是无法被买卖)。之前托马斯·杰佛逊曾于1784年提出过全美废奴议案,在国会以一票之差未能通过。俄亥俄河以南(和密苏里)则允许蓄奴。
独立战争后,北方人主导了西进运动;在立州时,他们集体投票废奴:俄亥俄在1803年、印第安纳在1816年、伊利诺伊在1818年。北方自由州形成一个连续的地理区域,共享废奴文化。而沿俄亥俄河的南方定居者,例如,州郡南部,如印第安纳、俄亥俄、伊利诺伊都共享南方文化和立场。
后独立战争的南方废奴活动
尽管弗吉尼亚、马里兰和德拉维尔是蓄奴州,但是美国独立之后,立法废奴变得更加容易。贵格教会和卫理公会牧师在敦促奴隶主释放奴隶上特别积极。到了1810年,在这些州郡获释奴隶的数量和比例急剧上升。超过半数获释黑人集中在南方北部。南方北部黑人人口中获释黑奴的比例从1792年的1%增长到1810年的10%。德拉维尔州在1810年有将近75%的黑人都获得了自由。
全美在1810年自由黑人人数达186,446人,或全部人口的13.5%。在此之后,获释黑奴人数稀少,这是因为棉花种植园有所发展,南方腹地短纤维棉花需要大量奴隶,刺激了国内贩奴活动的积极性。
国内贩奴贸易与强迫移民
对棉花需求的日益增长导致许多种植园主西进,以寻求合适的土地。另外,1793年扎棉机发明后,处理易于在高地生长的短纤维棉花变得更加经济。这种发明是棉花工业的革命,使得棉花单日产量增加了50倍。机器可以有效地应付短纤维棉花,比在低地生长的长纤维棉花更容易存活。结果是南方腹地棉花种植的爆炸性增长,极大地增加了奴隶劳工的需求。解放活动在南方大幅减少了。在1812年战争末期,全美只生产了不到300,000捆棉花。到了1820年,数量增加到600,000捆,到了1850年达到4,000,000捆。
到了1815年,国内贩奴贸易已经成为美国的一大主要经济活动,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为止。在1830-1840年间,将近250,000名奴隶被送过州界。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超过193,000名奴隶被运送,历史学家估算将近有100万名奴隶被强制移民,经过了这个新中间通道。到了1860年,美国奴隶人口已经逼近400万人。1860年,在15个蓄奴州的1,515,605自由家庭中,将近有400,000家庭有奴隶(近1/4,或25%),占全美家庭的8%。
当国内贩奴贸易成为美国奴隶制的一大特色时,个体与家庭和氏族失去了联系。奴隶来自不同的部落,他们很多在美国已经繁衍了多代,很多非裔人已经失去了他们在原生部落的认知。
这种南方腹地的农业经济爆炸导致奴隶被迫大批西进和南进。历史学家估算在1790年到1860年间,约有100万奴隶进入西部或南部。很多奴隶来自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州和卡罗莱纳州,当地的农业导致对奴隶的需求减少。在1810年以前,主要的目的地是肯塔基州和田纳西州,但是到了1810年后,佐治亚州、阿拉巴马州、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德克萨斯州成为接受奴隶最多的州郡。肯塔基州和田纳西州开始出口奴隶。
历史学家伊拉·柏林(英语:Ira Berlin)把这种强迫移民称之为“第二条中间通道”,因为它再现了中间通道(英语:Middle Passage)(即将奴隶从非洲运往北美的路线)的许多残忍场面。这种大批量奴隶迁徙导致家庭破裂,造成困难与痛苦。历史学家彼得·科尔钦(英语:Peter Kolchin)写道:“通过破坏已有家庭,强迫奴隶迁徙到远方,到无人知晓的外地”,这种移民“再现了(或是在较小的尺度上)”大西洋贩奴的“许多恐怖景象。此事成为独立战争和内战之间许多奴隶生活的“中心事件”,对此柏林写道无论奴隶被直接带走,或是唯恐自己和家人将被最终带走,“大批量转移沉重打击了黑人,无论是被奴役者还是自由人。”
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有将近300,000个奴隶被转移,阿拉巴马和密西西比各接受100,000个。在1810-1860的每个十年间,至少有100,000个奴隶从他们的驻地移走。在内战前的最后十年间,有250,000人被转移。迈克·特德曼在《旁观者和奴隶们:老南方的主子、贩子和奴隶》(1989)中写道约有60–70%的跨地区移民是由于贩奴造成的。在1820年间,南方上州的一个孩子有30%的概率在1860年前被买到南方。比起横跨大西洋来说,穿越美国南方的奴隶死亡率要小得多,但是依然比正常死亡率要高。
佐治亚州亚特兰大贩奴贸易,1864年
贩子将2/3的奴隶送往西部。只有少部分人与家人、主人同行。奴隶贩子对购买和转送家属毫不关心;在早年间,种植园主只想要壮年男奴来做苦役。之后,为了“自我生产劳动力”,种植园主开始均等购买男奴和女奴。柏林写道:
当需求刺激贩奴价值的加速增长时,跨州贩奴贸易的扩张促进了“沿海萧条州郡的经济复苏”。
有的贩子将他们的“牲口”通过海路运输,从诺福克到新奥尔良是最常见的路线,但是大多数奴隶被迫走陆路。其它奴隶则顺流而下,市场从如路易斯维尔沿俄亥俄河,那切兹沿密西西比河。奴隶贩子建立了日常贩运通途,有一系列贩奴围栏、场地、仓房作为暂住地点。另外,其它商贩为奴隶提供衣服、食物和补给。当跋涉深进时,有的奴隶被卖掉,新的奴隶被买入。柏林总结到:“总之,在贩奴贸易中,从枢纽到地区中心,从刺到圈子,深入了南方社会的方方面面。极少数南方人,无论黑白,能置身于外。”
《等待被售卖的奴隶:弗吉尼亚里士满》,根据1853年素描绘制
当旅途结束时,奴隶们所面对的边区生活比起南方上州来说极为不同。清理树木、在处女地上种庄稼是极为艰苦的劳动。加上营养不足、水源不好、旅途疲劳、工作繁忙,都极大地消耗了新到奴隶的体力,造成伤亡。为了方便运输和出行,新种植园常处在河边。蚊子和其它环境因素导致疾病散步,要了许多奴隶的命。他们在之前的驻地才刚学会有限的治疗措施。死亡率很高,以至于在开垦种植园初期,有的种植园主用尽各种办法来租借奴隶,来省自己的人。
边区严酷的环境加重了奴隶的反抗,导致奴隶主和监工不得不依赖暴力镇压。初来乍到的奴隶不认识棉花地,对这种“从日出到日落的班组劳动”不适应。相比在东部种植烟草和谷物时奴隶们要辛苦的多。奴隶们没有时间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无法像在东部那样饲养自己的牲畜或种植蔬菜来交换或是食用。
在法属路易斯安那,法国殖民者建立了甘蔗种植园,将糖作为主要的出口经济作物。在1803年路易斯安那并购后,美国人进入该地,加入种植。在1810和1830年间,种植园主从北方买来奴隶,奴隶人数从不到10,000增加到42,000多人。种植园主偏好年轻男子,占总奴隶购买的2/3。种植甘蔗比种植棉花更加耗费体力。年轻、未婚的男性奴役劳动力使得奴隶主依靠暴力来进行控制,使得过程“极其野蛮”。
新奥尔良成为全美重要的奴隶市场和港口,奴隶通过蒸汽机船从密西西比河上游运送到种植园;在下游的路易斯维尔市场也同样如此。到了1840年,它成为北美最大的奴隶市场。基于贩奴贸易和相关产业来算,它是全美最富有的第四大城市。贸易季节从9月持续到5月,即收获季节之后。
待遇
在美国,奴隶的待遇因境遇、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同。待遇基本上是暴虐、贬损、非人性的。鞭打、处死、强奸都是平常事。根据阿达尔韦托·阿吉雷的诉说,从十八世纪九十年代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间,约有1,161名奴隶被处死。当然,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特例;例如,有的奴隶雇佣白人做工,奴隶大夫为上流社会的白人看病,以及出租劳动的奴隶。到了1820年后,出于无法从非洲进口奴隶,有的奴隶主改善了奴隶的生活条件,劝服他们不要逃跑。
彼得或戈登,被虐的路易斯安那人摄于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1863年;行刑的建工被开除。
殖民地和州郡基本上否决奴隶学习读写的机会,以防止他们获得灵感,逃跑或是起义。有的奴隶从种植园主的孩子们那里学到知识,有的从身边的自由劳工那里学习。
对奴隶的医疗照顾则是限制医学知识,医护基本上是由其它奴隶或是奴隶主的家人提供。很多奴隶有些土法来彼此照顾,或是从非洲带回来的治疗办法。他们根据美国当地的草药找到新的解决办法。
有的州郡禁止奴隶的宗教集会,特别是1831年奈特·特纳起义之后。种植园主担心集会可以彼此交流,导致起义。
根据安德鲁·费德的观点,如果奴隶“完全顺服在主人的绝对控制之下时”,奴隶主杀死奴隶会有刑事责任。例如,北卡罗来纳立法院在1791年是定义故意杀死奴隶是刑事犯罪,除非遭遇反抗或是仅仅是给予普通的更正时除外。
奴隶受到的惩罚包括鞭打、镣铐、上吊、殴打、火刑、烙刑、监禁。当奴隶拒绝服从或是故意违抗命令时会给予刑罚,但是奴隶主或监工为了重申自己的绝对掌控时也常常虐待奴隶。在较大的种植园上,待遇通常更加残忍,他们常常被监工虐待。而在较小的蓄奴家庭中,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关系相对较好,可以形成人性化的环境。威廉·威尔士·布朗是名逃跑的奴隶,他称在种植园上,男性奴隶每天必须摘80磅棉花,女性奴隶要摘70磅;如果没有摘够,他们就会受到鞭刑,少一磅抽一鞭。鞭子就放在棉花秤的旁边。
历史学家劳伦斯·M·弗里德曼写道:“十部南方法典将虐待奴隶定义为犯罪。……在路易斯安那1825年民法(art. 192)中,如果主人‘被判残酷虐待’,法官可以责令将被虐待的奴隶出售,应该是卖给更好的奴隶主。”
由于制度的权力关系,美国女性奴隶常常受到性侵和强奸的威胁。很多奴隶对性侵加以反抗,很多在反抗过程中遇害。其它人则留下心理和身体上的伤痕。性侵奴隶特别植根于南方父系文化中,后者将黑人妇女视为财产和牲畜。南方文化强烈反对白人妇女和黑人男子之间的性往来,以保证种族纯净,但是,在十八世纪之前,混血儿已经出现,揭示了白人常常占女性奴隶的便宜。富有的丧妻种植园主常会纳女奴为姬妾,例如约翰·威利斯(英语:John Wayles)和他的女婿托马斯·杰佛逊,分别与女奴伊丽莎白·海明斯(英语:Elizabeth Hemings)和她的女儿莎莉·海明斯(杰佛逊续弦妻子的异母姊妹)生育了六名孩子。种植园主之妻玛丽·切斯纳特(英语:Mary Chesnut)和范尼·肯布尔(英语:Fanny Kemble)都写道了内战前南方的相应问题。有时,种植园主会将自己或亲属与女奴所生的混血儿作为家仆或宠爱的艺人,对他们较一般奴隶好
“售卖奴隶”,查尔斯顿,1856年
从现代标准来看,奴隶的生活状况是贫穷的,罗伯特·福格尔辩称在十九世纪上半叶时,所有的劳工,无论是自由的或是被奴役的日子过得都不容易。
奴隶法规
为了维护奴隶与主人之间的关系,在法律将奴隶视为财产,制定奴隶法。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奴隶法,但很多概念都在各州共享。根据奴隶法,教授奴隶读书写字是非法的,但儿童们常常互相教育读写。
虽然奴隶法有很多共同点,每个州都有相应的特色以适应当地的需求。例如,在阿拉巴马,未经书面允许奴隶不得离开主人,奴隶彼此不得有贸易往来。在弗吉尼亚,奴隶不得在离主人一英里的范围内或是集会时公开饮酒。在俄亥俄,获得自由的奴隶不得再度回来。奴隶在蓄奴各州不得拥有武器。
哥伦比亚特区法案将奴隶定义为“人类,依法剥夺他或她的人身自由,是另一个人的财产。”
废奴运动
正如上文所述,内战一结束,北方诸州就可以进行废奴活动。许多州,包括零星的南方州,都颁布法律禁止奴隶进口以结束大西洋贩奴贸易。
在大不列颠和美国分别在1807和1808年禁止国际贩奴贸易时,不列颠西非舰队开始在1808年镇压奴隶贸易。美国海军开始在1820年进行增援。1842年签订的韦伯斯特-阿什伯顿将美国与大不列颠的关系正式化,他们共同组建非洲舰队。
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废奴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在美国越来越有力量;很多废奴社团和支持者都在北方。这些斗争针对南方支持奴隶制的白人展开,后者从被奴役劳工那里获得暴利。奴隶制与全美经济相互缠绕;例如,纽约城的银行业、货运、制造业都与奴隶制大量相连,其它北方诸州也同样如此。
奴隶主开始将奴隶制称为“特色制度”来与其它强迫劳动相区别。他们辩称这种制度较之北方自由劳工来说并不残忍。
亨利·克莱(1777–1852),美国殖民协会的三位创立人之一,将黑人送回非洲获取更多自由,建立利比里亚。
在十九世纪早期,大量的社会组织出现,将黑人送出美国以便他们重获自由;有的在非洲开辟殖民地,其他人则提倡向外移民。在十九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美国殖民协会成为将非裔美国人“送回”非洲的主要组织。美国殖民协会主要由贵格会和奴隶主组成,两者对奴隶制持不同意见,但是因在“遣返”问题上达成一致而合作。大多数黑人不愿意被遣返;而是想要在美国获得全部的权利,因为他们在当地出生,已经有多个世代了。
1822年,美国殖民协会建立了利比里亚殖民地。它将数以千记的前奴隶和自由黑人送出美国。很多白人认为这种选择比在美国废奴要好。亨利·克莱是创始人之一,称黑人面对着
奴隶主辩称让黑人返回非洲最好不过。奴隶主反对为黑人提供自由,但是认为“遣返回国”可以避免暴动。
1830年后,威廉·劳埃德·加里森将废奴与宗教相关联,认为这是人类的罪。他要求奴隶主悔改,开始废奴。他的立场刺激了一些南方奴隶主,使得他们更加顽固,并指出众多文明中漫长的奴隶史。有的废奴主义者,如约翰·布朗倾向于使用武力来煽动奴隶起义。大多数人呼吁公众支持立法废奴。
高需求与走私
美国海军双桅帆船“佩里号”在安布里什对质贩奴船只“玛莎号”,1850年6月6日
1787年颁布的美国宪法禁止国会在1808年前全面废奴,但是国会依然通过《1794年贩奴法案》和1800年、1803年法案来对其进行限制。意识到这项贸易将会结束,从1800年后的8年即1807年12月31日,佐治亚和南卡罗来纳再次准许贩奴,进口了约100,000非裔奴隶。在独立后,许多州郡都颁布了各自的禁运法案。
到了1808年1月1日,当国会进一步禁止奴隶进口时,只有南卡罗来纳依然生意不断。国会对国内贩奴没有加以禁止。国内贩奴是允许的,当南方腹地开始种植棉花和甘蔗时,贩奴利润变得更加丰厚。另外,美国公民可以参与国际贩奴贸易或对船只进行补给。美国奴隶制变得越来越趋向于内部贩奴和对奴隶后裔的贩卖。
虽然受到限制,进口奴隶依然持续,不过是规模变小,走私偷渡者将奴隶从海军巡逻队的眼皮下送进南卡罗来纳,进而进入德克萨斯、佛罗里达,两者都在西班牙的控制之下。国会加重了对奴隶进口的相关惩罚,在1820年将其定义为海盗,走私偷渡者被给予重刑,甚至是死刑。此后,“超过10,000名奴隶登陆美国变得不大可能了。”由于市场需求极高,直到内战爆发的前夜走私偷渡奴隶依然存在。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姓氏体系中,司马是一个相当常见的姓氏。然而,当我们谈论到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司马欣详情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吕布被塑造为英勇无敌的武将,然而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吕布并未被列入蜀汉详情
春秋时期,吴国的历史充满了权力斗争和血腥冲突。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王僚和庆忌的父子关系成为了一详情
关羽,字云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武将,他的英勇和忠诚使他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他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与政治斗争的时代。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中,有一位关键的人物——他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汉高祖刘邦斩白蛇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个故事不仅被视为秦朝灭亡的征兆,也是刘邦推翻秦朝详情
汉成帝刘骜在位共25年。 汉成帝,即刘骜,是西汉的第十二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从公元前33年开始详情
在中国古代汉朝宫廷中,钩弋夫人以其非凡的身份和悲剧性的命运,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北宋末年发生的靖康之难是一段让人痛心的往事。这场灾难不仅标志着北宋的灭亡,也使得详情
薛仁贵,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一位闻名于唐朝初年的军事将领。 首先,薛仁贵(614年-683年3详情
东周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秦朝。这个朝代不仅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也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激流中,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叡承载着父辈的遗志与国家的重任。他在位期间,不仅继承了曹操详情
明朝历史上,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是一桩悬而未决的历史之谜。据史料记载,建文帝是明成祖朱棣发动靖详情
岳飞,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和著名将领,因其忠诚勇敢、战功卓著而深受后人敬仰。然而,他生前却因政治斗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其一生与死亡都充满了悲剧色彩。崇祯皇帝,原名朱由检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元嘉时期是南朝宋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孕育了三位杰出的文学家——谢灵运、颜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鞋履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不仅承载着实用性的功能,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详情
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这场灾难不仅对详情
在波澜壮阔的欧洲历史长河中,玛丽娅·特蕾莎以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开明的统治理念,成为了18世纪最著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秦国以其非凡的崛起与戏剧性的灭亡,成为了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中国历史详情
画家四祖,这一称谓汇聚了晋唐时期四位杰出的绘画大师,他们分别是**东晋的顾恺之、南朝宋的陆探微、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成语兔死狗烹是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成语,它的意思在于表达一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行为。具体来说,这个详情
《全唐诗》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 《全唐诗》的编纂工作始于清代,由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中国的烹饪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于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分布在各地的八大菜系。每一菜系都详情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学家,他的代表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药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这部书籍不仅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神兽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饕餮。这个名字,源自详情
《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自南宋时期问世以来,就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详情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如同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飞跃。作为北京大学详情
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有两位被誉为二王的著名书法家,他们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这两位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以其卓越的书法艺术成就,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被誉为书法史上的传奇人物。 首先,我们来谈谈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被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