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共和党,外文名(Republican Party United States,又称作“老大党”,林肯的党,是美国轮流执政的两大政党之一,前身为1791年成立的民主共和党。
历史
19世纪
位于威斯康星州瑞盆市(Ripon)的这间校舍是共和党在1854年的创党地点。
共和党的党人可推至19世纪早期的国家共和党,而后国家共和党人多转投辉格党,1854年,共和党创立,是由一群前辉格党党员、北方民主党人、以及奴隶解放运动者所组成的联盟,他们反对奴隶制度的扩张,并主张应该将美国现代化。这个新政党的创立动机便是为了对抗当时的奴隶主势力—亦即当时那些试图控制联邦政府并扩张奴隶制度的南方富有阶级。政党的创始人挑选了“共和党”这一名称,以反映1776年美国立国的共和主义价值,强调公民良心和反抗贵族政治及腐败。新成立的共和党主张现代化高等教育、银行业务、铁路、产业、以及都市,并承诺给予农民自由务农的权利。他们主张自由的雇佣制度优于强迫的奴隶制度,并且也是美国真正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也就是所谓的“自由土壤、自由劳动、自由人”的原则。共和党为了保护美国刚兴起的工业,反对自由贸易,要求对欧洲进口的的工业产品课高关税,与共和党今日的立场完全相反。
约翰·弗里蒙特(John Fremont)成为共和党第一位提名的总统选举候选人,他提出了“自由土壤、自由言论、自由人、弗里蒙特”的口号,虽然弗里蒙特没有成功当选,但共和党于选举中展现了稳固的基础。与现代共和党不同的是,当时共和党的支持者大多聚集于东北部,包括了新英格兰、纽约、和中西部北边等地,并且在其余北部地带都有稳固的支持,但在奴隶制度盛行的南方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
亚伯拉罕·林肯是第一位共和党总统(1861-1865年在任)。
亚伯拉罕·林肯在1860年美国总统选举的胜利,开始了共和党的长期称霸时期,这段时期共和党以工业的东北部和农业的中西部为根据地掌控了数十年的美国政坛,共和党至今仍常引以为傲的自称为“林肯的党”。林肯成功的团结了共和党内的所有派系支持合众国作战,不过,他也反对那些要求苛刻惩罚南方的激进派共和党人。在国会里,共和党通过了一连串展开快速现代化的法案,包括了国有的银行制度、高关税、开征所得税、以及其他各种货物税、发行不需金银局限的纸币(美钞)、庞大的国债、自耕农场法案,以及补助高等教育、铁路建设、和农业发展的土地发放。
当时大多数北方的民主党人都是主战派,并且继续支持林肯,直到1862年秋天,林肯将战争目标转变为彻底解放奴隶制度时,许多民主党人才开始采取反战态度。除了肯塔基州外,所有共和党的州党部都支持了废除奴隶制度的目标。共和党也成功指控北方反战的民主党人是同情南方分裂的叛徒,并且赢得了大多数主战的民主党人支持,使他们得以在1862年保持多数派地位,林肯继续在1864年总统选举中赢得压倒性胜利,成功连任。
在内战后的重建时期里(1865-1877),要如何处理南方投降的各州以及被解放了的奴隶成为了主要的议题。激进派共和党人控制了国会,要求采取更激烈的行动以对抗奴隶制度,并且报复南方的分裂。林肯勉强遏制了他们,但在林肯死后,继任总统安德鲁·约翰逊为了这点而在1866年与激进派共和党人分裂。结果在1866年的国会选举中,激进派共和党人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因而彻底控制了整个重建时期,使得约翰逊无法以否决权阻止立法。激进派共和党人对南方施加了许多苛刻的法案,以报复南方的分离。
第二位共和党总统尤里西斯·格兰特(1869-1877年在任)。
在1868年的总统选举,前联邦军总司令尤里西斯·格兰特代表共和党参选,他支持激进的南方重建计划,并支持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中授与所有自由人平等的公民和投票权利;最重要的是,格兰特是战争英雄,这使他相当受欢迎,最终当选总统。由于共和党的规模扩张过大,严重的派系之争和腐败也不可避免的产生。战后联邦政府的军队一直驻扎在南方以阻止再度分离,到了1872年,共和党内的激进派和自由派因此爆发冲突,保守派则认为战争已经结束,应该将军队早日撤回。1873年的经济萧条使民主党有机会扭转局势,1874年重新夺回了众议院的控制权。重建时期最后随着1876年的总统选举而落幕,共和党的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承诺会将仍驻扎在南方3个州的联邦军队撤回,换取民主党承认他的总统地位。在军队撤回后,南方地区在接下来一个世纪都坚定支持民主党,在每届总统和国会选举中都成为民主党的大票仓,直到1964年才开始转变为支持共和党。
共和党在这段时期分裂为“正统”和“混血”的流派,他们为了政府职位的指派和公务员改革而斗争不休,但在政策上则差异不大。1884年,共和党内的改革派认为詹姆斯·G·布莱恩相当腐败因而拒绝支持他,并改为支持民主党的格罗弗·克利夫兰,使民主党夺回了白宫。然而大多数这些共和党人在1888年时都回归了共和党。
随着北方战后的经济繁荣发展,各种产业、铁路、矿业、和许多大城市都快速成长,农业发展也相当繁荣,共和党也继续通过许多法案以维持经济的快速成长。民主党则一直被拥护商业和白人利益的保守派白人所控制,一直到1896年才有所转变。这时的共和党通常支持大企业、硬货币(如金本位)、高关税、并对内战的联邦军老兵施予优渥的退休金。不过,到了1890年,共和党不得不同意通过雪曼反托拉斯法及成立管制铁路运输的州际贸易委员会以解决来自小商业主和农夫的抱怨,并且通过公务员改革法案,在两党的共识下将大多数政治的公职指派权都消除了。1890年时威廉·麦金莱主导下通过的高关税法案则重创了共和党,使民主党在当年的国会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在这个时期外交政策很少是两党关注的主要议题(除了合并夏威夷外,共和党支持之而民主党反对之),更常关注的是文化上的议题,共和党支持虔信派的新教教派(卫理宗、公理会、长老教会、以及斯堪的纳维亚的路德教派),支持颁布禁酒令。这激怒了一些反对禁酒的共和党人,尤其是德裔美国人,使他们改为支持民主党。
1860年至1912年间,共和党一直利用民主党与“酒、天主教、造反”之间的牵连争取支持度,酒意味着民主党与酿酒业和酒馆业的利益,相较之下共和党则采取坚定的禁酒姿态。“天主教”指的则是民主党与天主教徒之间的关联,爱尔兰裔天主教徒是民主党在东北大都市地区的主要党员基础,共和党则大力指控他们政治腐败。“造反”指的则是1861年试图分离合众国的南方联盟国(绝大部分是民主党人)、以及那些同情他们的北方民主党人。
人口的增加对民主党较有利,大量前来的德裔和爱尔兰裔移民大多支持民主党,并超过了以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移民为主的共和党。1880年代中期,两党于选举中的表现开始拉近,但民主党除了1884年和1892年的总统选举外(两届都是格罗弗·克利夫兰),一直未能赢得总统选举。由于克利夫兰任内历经严重的经济衰退、加上煤矿和铁路的罢工潮暴力活动,共和党于1894年的国会选举中取得历史上最辉煌的胜利。
威廉·麦金莱在1896年当选总统,象征了共和党称霸的一个新时期的开端,干涉主义自始成为共和党奉行的外交政策。共和党在接下来36年里控制了28年总统任期,只有两届例外。他承诺高关税政策终结1893年以来的经济恐慌,并且指责民主党候选人威廉·詹宁斯·布莱恩的银币自由铸造政策将会造成经济垮台。麦金莱依赖金融、铁路、产业、和中产阶级的支持,并将共和党形塑为代表工商业团体的政党,以压倒性胜利当选总统。麦金莱也是第一个提出多元论的总统,主张所有种族和宗教群体都会因他的政策而受益。麦金莱在任内进行美西战争,战争后美国夺得菲律宾及古巴等原西班牙的殖民地,至此控制太平洋及加勒比海。
20世纪
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1901-1909)是进步时期最突出的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是20世纪首位美国总统,亦是美国就任时最年轻的总统。他接任时继承麦金莱的政策,但在1904年当选连任后,他开始改变政策走向,攻击大企业利益并且颁布反托拉斯法。他在铁路立法和食物清洁法案上只获得中等的进展,但在法庭上则得到更大的胜利,成功解散了标准石油和其他垄断公司,但最后没能在任内通过主要的公平交易法案。1908年,共和党提名战争部长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参选并成功继任总统,虽然塔夫脱的政策比起罗斯福保守,但他在任内通过的反托拉斯法和反垄断政策却比罗斯福要来的多。关税的议题一直是共和党内部的分歧点,罗斯福试着延缓这个议题,但塔夫脱任内必须面对之,保守派希望对外来的加工产品施加高关税(尤其是羊毛),但中西部则希望减低关税。共和党内保守派与进步派的分歧终于一发不可收拾,在1912年的总统选举中,罗斯福亲自组成进步党作为第三党的候选人,最后他获得的票数超过了塔夫脱,但由于共和党的选票分割,造成民主党的候选人伍德罗·威尔逊脱颖而出当选,成为共和党称霸时期中唯一的一个民主党总统。
共和党在州和地方的层次上接受进步主义时期的政策,试图促进都市地区的改革。共和党控制了整个1920年代的总统任期,实行违逆国际联盟的政策、高关税、并且维持商业团体的利益。沃伦·盖玛利尔·哈定、卡尔文·柯立芝、以及赫伯特·胡佛先后担任总统。虽然共和党在1920年代于大都市地区的天主教人口中获得不错支持度,但在1928年选举中却无法继续维持,到了1932年时都市地区开始转变为民主党的重镇了。在1929年10月,华尔街股市的垮台开始了一连串的经济大恐慌。胡佛试着尽力缓和广泛的经济衰退,但情况依然没有改善。最后民主党在1930年的期中选举里获得了主要的胜利,成为自威尔逊以来首次于国会中与共和党席次相近。
新政时期
第31任总统赫伯特·胡佛(1929-1933)。
在1932年,胡佛被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所击败,罗斯福组成的新政联盟接着支配了整个20世纪中旬的美国政治。民主党也在两院获得了绝对多数地位。在罗斯福于1933年执政后,各种新政法案在国会以惊人的速度通过。在1934年的期中选举里,共和党又输掉了10个参议院席次,使得参议院共和党与民主党的席次差距高达25:71,众议院的共和党议员也减少到差不多的比例。共和党大肆批评罗斯福展开的“第二波新政”,认为那是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政策,然而共和党却无力加以阻止。来自肯萨斯的州长阿尔夫·兰登代表共和党于1936年竞选总统,兰登采取中间路线,支持大多数的新政计划,但结果罗斯福仍获得46个州的压倒性胜利。共和党在国会仅剩下16名参议员和88名众议员制衡罗斯福的新政。罗斯福也孤立了许多保守派的民主党人,尤其是在他试图更改最高法院席次后。
在1938年初,美国又爆发了一次严重的经济衰退,主要的罢工潮遍及全美国,罗斯福也没有成功去除最高法院里的保守派法官,共和党在1938年的国会选举里于众议院重新夺回了75席。保守派的民主党人—大多数来自南方,与共和党组成了保守派联盟,并且主导了国会的国内议题一直到1964年为止。从1939年至1941年间,共和党内部在是否支持英国以及对二战的立场上产生分歧,干涉主义者如亨利·刘易斯·史汀生主张支持英国,而孤立主义者则强烈反对美国参战。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的反战势力并且一同组成了美国第一委员会(America First Committee)以阻止美国参战。在1940年,毫不知名的温德尔·威尔基在全国代表大会上脱颖而出代表共和党参选,他批评罗斯福的新政效率低落,并且也批评罗斯福的竞选破坏了美国总统连任不过三届的传统。珍珠港事件终结了干预主义和孤立主义之间的争论,共和党在1942年的期中选举里进一步夺回更多席次,终于平衡了民主党长期以来的多数派地位。随着战时军工生产而来的经济繁荣,保守派联盟停止了大部分的新政计划。
作为少数派政党,这时的共和党有两个派系:自由派支持大多数的新政,但主张必须更有效的实行之。保守派则从一开始便反对新政,并且得以在1940年代与保守派民主党人合作下撤销了许多新政的措施。共和党的自由派由托马斯·杜威所领导,以东北部为主要根据地。而反对新政的保守派则以西部和东南部为主。西部的选民结构在这段时期开始分歧,而南方仍然是民主党的稳固票仓。杜威并不反对新政政策,但要求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手段,主张加速经济成长的政策、并反对政治腐败。在战争初期他也比保守派更愿意支持英国。
1944年,健康状况已经逐渐恶化的罗斯福仍击败了杜威,成为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罗斯福于1945年死于任内后,哈利·S·杜鲁门继任为总统。随着战争的结束,不稳定的劳工组织在1946年发起了许多罢工活动,造成的混乱也帮助了共和党的选情。共和党大肆批评杜鲁门任内的政策失误,并且赢得了自从1928年来第一次的国会选举多数派地位。在共和党主导下于1947年通过的塔夫脱-哈特莱法(Taft-Hartley Act)用以平衡劳工工会的势力,这个法案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成为许多工业州的议题,但工会从没能成功废除之。
在1948年美国总统选举,杜威再次成为了共和党的候选人。共和党陷入分裂,杜鲁门大胆的在7月召集由共和党控制的国会,送出一堆他预期会对共和党议员造成大麻烦的法案审查。最后果不其然,共和党国会陷入僵局且毫无进展,杜鲁门趁机在全国批评他们“毫无用处”。当时民主党因民权争议正陷入严重分裂,民主党的进步派亨利·阿加德·华莱士及保守派斯特罗姆·瑟蒙德另组政党参选,共和党被认为有机会夺回白宫。但总统选举,杜鲁门击败杜威而得以连任,同时民主党也重新夺回了国会,一度缓和民主党的党内严重分裂。
第34任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是20世纪美国唯一一位军界出身的总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共和党保守派孤立主义者反对加入联合国,并且对于阻止共产主义在全球的扩张不感兴趣。北约指挥官和二战将军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击败了党内的孤立主义派系,在1952年当选总统,结束长达20年来民主党控制白宫的时期。不过这时共和党在国内议题上并没有太大分歧。艾森豪威尔在任期间的特色是他将党内事务(对共和党全国委员会的控制、以及发言人的职位)全交给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代理。艾森豪威尔并无试图消除新政政策,反而扩展社会福利制度并且扩建州际的高速公路。
代表共和党内温和派的尼克松在1960年美国总统选举的失败,造成共和党的自由派开始衰落,也使共和党逐渐右倾。1964年,保守派的贝利·高华德在提名大会上击败了纳尔逊·洛克菲勒。高华德强烈反对新政,但同时也反对孤立主义和冷战的围堵政策,主张采取更强硬的反共外交政策。高华德在总统选战中被林登·约翰逊以压倒性胜利击败,同年共和党许多资深的国会议员也落选了,但这年选举成为共和党保守派崛起的开端。高华德将他的落选归咎于约翰·肯尼迪在一年前遭到刺杀所产生的大众对民主党的同情影响,但另一方面,因为他投票反对民权法案,造就他在几个南方州获得压倒性支持,此后共和党开始在南方发展。
第37任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尼克松是唯一一位任内辞职的总统。
在重建时期后将近一个世纪,美国南方的白人都坚定支持民主党。民主党在南方势力如此之强,乃至这个区域被称为“南方基地”(Solid South)。共和党得以控制接近阿帕拉契山脉的一些地区,有时候也会试图在边界的州竞选州层次的官员。在1964年之前,南方民主党人视民主党视为是南方生活方式的捍卫者,包括了对于州权的尊重、以及对于传统南方价值的理解。他们籍民主党对抗北方的自由派和共和党试图干预南方的政策,并敌视那些被他们视为“外来的捣蛋者”的民权运动份子。因此共和党很难在南方获得支持。
然而,从1948年开始,民主党在南方的巩固地位开始动摇。造成这种转变的长期原因在于南方已经开始与美国其他地方越来越类似,也无法长期维持种族隔离。现代化带来了大量的工厂、公司、和大都会,以及数百万自美国北方而来的移民,同时教育程度也逐渐提升。同时南方传统以棉花和烟草为主的产业开始凋零,农夫开始移往大城镇的工厂工作。短期内造成转变的原因则是1960年代的民权运动,特别是1964年民权法案通过,在南方白人之间造成极大争议,许多人批评那是对于地方州权利的干涉。随着政治转变的障碍逐渐移除,传统的南方人加入了新兴的中产阶级,而北方的移民则开始倾向共和党,因此种族结合政策最后造成了“南方大倒戈”。惟那些同时被赋予投票权的南方非洲裔,则坚定支持民主党,比率高达约85-90%。
新政联盟在1960年代由于面临严重的都市暴动、越战、以及许多原南方民主党保守派对于种族混合与民权运动的反对而结束,加上林登·约翰逊推行扩大新政的“伟大社会”(Great Society)政策的失败,尼克松得以强势复出,实行南方策略,在1968年选战中击败了休伯特·汉弗莱,并在1972年以49个州的压倒性胜利当选连任。
尼克松由于水门事件丑闻而被迫在1974年下台,接任的杰拉尔德·福特则选择彻底赦免尼克松,使得民主党得以大肆炒作这个议题,在1974年国会选举中取获得胜利,福特的支持度一直没有恢复,在1976年的党大会上还差点输给前加州州长罗纳德·里根。水门案的影响加上当时美国经济的困难处境,使得民主党提名的吉米·卡特得以在1976年以微弱优势击败福特当选总统。
里根革命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在1980年代提出的里根经济学对保守主义运动影响至今。
里根在1980年的总统选举胜利,成为美国政治板块的主要分水岭。在1980年,由于民主党已经失去大多数社会-经济阶层的支持,加上伊朗伊斯兰革命导致的人质事件,使得里根得以压倒性胜利。在1984年的选举,里根在普选中赢得了将近60%的选票,并且囊括49个州的选举人团票,民主党提名的沃尔特·蒙代尔只获得他的老家明尼苏达州和哥伦比亚特区,使里根创下了获得525张选举人票(全部538张)的纪录,即使是在明尼苏达州,蒙代尔也只超过了里根3,761票,意味着里根差点就要创下赢得全部五十个州的历史纪录 。
政治评论家则试着解释为何里根能获得如此庞大的支持度,他们以“里根民主党人”来描述那些选择投给了里根的民主党人。里根民主党人在1980年代前原先都是民主党的支持者,但在1980年和1984年(以及1988年的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选择投给共和党,使得他们能获得压倒性的胜利。这些里根民主党人大多为蓝领阶级、住在传统属于民主党的地区、并且被里根在堕胎等议题上的社会保守主义以及强硬的外交政策所吸引。他们在1992年和1996年便不再继续支持共和党了,因此使他们成为1980年代的特殊现象。
经济政策上,里根彻底改变了美国政治,影响由1980年代至今。他将所得税降低了25%、减少许多苛刻的税赋,同时也解决了自1970年代以来一直蔓延的经济滞胀,遏止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以及经济衰退。在两党的支持下,里根继续对商业撤销管制,消除了几乎所有新政以来遗留的管制政策,除了社会福利之外。也是在两党的支持下,里根彻底改革了社会福利制度,使其花费的预算在接下来25年不会超过政府控制,解决了即将因此爆发的金融危机。里根称这些政策是使美国经济在1983年和1984开始茁壮复苏的主因。里根始终强调他对于联邦政府在处理问题上的能力抱持着怀疑态度,里根在任时的经济政策被称为里根经济学。
外交政策上,里根的强硬作风并没有同时获得两党的支持。大多数民主党人强烈反对里根对于尼加拉瓜反桑解政府游击队(Contras)的援助,也反对里根对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等地独裁的反共政府的支持。里根采取强硬政策对抗苏联,使得那些希望废止核武器的民主党人大感担忧,但里根仍成功的增加军事预算并发起被人称为“星球大战”的主动战略防御计划,以此压倒苏联的军事平衡。当改革派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掌权时,许多保守派的共和党人还对他与里根之间逐渐发展的友情感到不可置信。戈尔巴乔夫终止与美国的军备竞赛,试图以此挽救苏联的共产主义,并且放宽对于东欧地区的控制。苏联最后在1991年彻底垮台,里根因此被认为是冷战的终结者。,但不少认为里根的强硬政策使他们最后赢得了冷战。如同对里根最激烈的批评者也承认的:“他最伟大的成就便是恢复了美国人对他们自己和他们政府的自尊,尤其是在经过了不堪回首的越战、水门案、伊朗人质危机的挫败、以及其他几个无能的总统之后。” 然而相当讽刺的是,美国人民对自己政府的恢复信心竟是发生在一个本人对政府体制如此不信任的总统任期内。
副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因为里根的魅力,而赢得1988年美国总统选举。试图避免炫燿美国赢得了冷战的情绪,以免破坏与苏联的关系。布什在任内结束冷战,1991年进行第一次海湾战争,迫使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但此后因经济问题,导致布什声望下降。
老布什于1992年的选举中败予民主党的比尔·克林顿,结束共和党12年执政。克林顿上任后实行自由派路线,包括加税、容许同性恋者参军的不问,不说政策、推动医保改革等,造成社会争议,使共和党得以进行反击。
在纽特·金瑞契的领导的共和党革命下,共和党在1994年成功重夺美国国会众议院及参议院控制权,终结民主党对国会长达40年的控制权,民主党在参议院失去8席,众议院失去54席。共和党自1952年以来首次全面控制国会,也夺得过半的州长席次,并首度成功控制超过一半的州议会席位。在接下来12年,共和党的多数派地位只有在2001-2002年的参议院会期中被短暂打破,并一直维持到2006年为止。
共和党提出的政见包括了一系列对政府的主要改革,例如预算平衡法案和福利制度改革。共和党将这一系列政见命名为为“与美国有约”(Contract With America)运动,以此作为当年选举的文宣主轴。在选举胜利后,共和党成功通过了其中一些法案,但在其他一些如国会议员任期限制的法案上遭到挫败。克林顿反对共和党的一些社会议题政策,但接受了福利制度改革以及平衡联邦预算的法案。这使得美国福利制度经历大规模的转变,民主党内保守派对此表示支持、而自由派则大力反对。1995年,共和党重新控制国会两院后,与民主党的克林顿政府之间的一场预算斗争导致联邦政府暂时陷入瘫痪,但事件的负面效果使克林顿得以在1996年的总统选举中顺利当选连任,击败共和党提名的总统候选人兼参议院领袖鲍勃·多尔。
美国第41任总统老布什(1989-1993年在任)。美国第43任总统小布什(2001-2009年在任)。 美国第二对父子总统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诸多英雄人物以其非凡的武艺和智谋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对象。其中,马岱和马超这详情
在宋朝的历史长河中,宋仁宗作为一位显赫的帝王,他的家庭生活同样备受瞩目。尤其是公主们的婚嫁及封号详情
在唐朝历史上,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创造了辉煌的开元盛世,但晚年却发生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曹魏作为曹操建立的政权,经历了多位皇帝的统治。其中,曹髦之后的继承者是曹操的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两位杰出的谋士以他们的睿智和远见卓识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焦点。他们就是东汉末详情
战国四大名将,他们是白起、王翦、廉颇和李牧。这四位将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在战场上的杰出表现,被详情
曹冲,这位三国时期的聪明神童,他的早逝一直是历史上的一个遗憾。在历史的长河中,曹冲虽然生命短暂,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刘娥以其非凡的身份和传奇的一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是宋朝的一位皇后,更确切地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与神话传说中,妲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她的名字与狐狸精这一形象紧密相连,成为了详情
朱瞻基,明朝的一位皇帝,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他的寿命并不长,这引起了人们对他死因的广泛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周朝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朝代之一,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权力的传递往往充满了戏剧性和不确定性。蒙古帝国的第四位大汗——蒙哥汗,他的继承决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其中,司马家族尤为显赫,诞详情
女子裹脚,这一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千年的风俗,其起源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尽管普遍的看法认为女子详情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统治虽然带来了中央集权和法制的统一,但也伴随着严酷的法律和残详情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社会群体——包衣奴才。这个词汇在现代社会已不常见,但它详情
在古代历史长河中,皇位继承往往伴随着血腥与权谋。唐太宗李世民之子、太子李承乾的谋反事件,便是一个详情
西晋时期,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动乱——八王之乱,彻底揭示了晋室皇权的脆弱和贵族权力的膨胀。这场持详情
在中国千百年的姓氏文化中,房姓虽然不算极为常见,但它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同样丰富而深厚。今天,就让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姓氏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家族信息。今天,我详情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的建立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然而,秦朝的统治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战役以其出人意料的结果而闻名于世。其中,以少胜多的战役尤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它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战争以惨烈著称,却在最绝望的时刻上演了逆转的奇迹——那就是发生在16世纪末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国家力量对比,也对后世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蒙古铁骑和八旗都是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军队。然而,谁才是更厉害的战争之王呢?这是一个详情
野狼坡之战,是唐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对唐朝的边疆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往往是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文化碰撞和利益争夺的直接体现。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场战役以其激烈的战斗和深远的影响而闻名于世,那就是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详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都以其独特的战术和深远的影响而被人们铭记。其中,车厢峡之战就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川省南部,因为当时的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史之乱叛军之间的一场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和俄罗斯帝国军队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早早过世了,所以绵亿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京九铁路,这条连接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9个省市的铁路干线,被誉为中国跨省市最多的铁路。今天,详情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仙人物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天界体系。其中,东王公这一角色常常出现在详情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充满了丰富的象征和暗示。许多看似琐碎的细节都蕴含着深远详情
在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孙二娘是一个独特的人物。她是梁山泊唯一的女英雄,同时也是一个开黑店的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奇特而神秘的生物。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山海经》中的神兽烛龙详情
在道教神话中,真武大帝是一位备受崇敬的神灵,他不仅是北方的守护神,更是掌管北天门、管理三界妖魔的详情
成语兔死狗烹是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成语,它的意思在于表达一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行为。具体来说,这个详情
《全唐诗》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编撰的。 《全唐诗》的编纂工作始于清代,由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潘详情
中国的传统俗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智慧,其中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老话。这句俗详情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四只凶猛无比的神兽,它们被称为四凶。这四只神兽分别是饕餮、混沌、穷奇和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中,判官是地府中的司法官员,负责审判阴间亡魂的善恶与罪责。传说中的判官详情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编年体史书,它诞生于宋朝,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这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妹妹,也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妻子。然而,关于她的真实身份和生平,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将探讨正史中的孙尚香是否真的是刘备的妻子,并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