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之围,美国革命战争的开始阶段,时间是在1775年4月19日-1776年3月17日,其目的是为了阻止驻守城中的英军调动。
背景
1775年前,英国就已经在美洲殖民地施加税收和进口税,但是殖民者在英国议会中没有代表席位,于是反对这些税收。为回应波士顿倾茶事件和其他抗议行为,托马斯·盖奇(Thomas Gage)将军领导的4,000英军被派去驻扎波士顿市和平定不宁的马萨诸塞湾省(Province of Massachusetts Bay,英国直辖殖民地)。除了英国议会在所谓《不可容忍法案》中授权的行动之外,盖奇还解散了当地的省级政府(约翰·汉考克和塞缪尔·亚当斯领导),同时根据波士顿港口法的条款,盖奇关闭了波士顿港,此举导致大量人员失业,引发不满。
1775年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及波士顿之围地图
1775年4月19日,英军被派往夺取来自康科德镇的军用物资,来自周围的民兵连在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中反抗他们。在康科德,一些英军被调往北桥(North Bridge)参与抗击。英军在行军返回波士顿途中参与了一场持久战,结果伤亡惨重。所有的新英格兰殖民地(和后来比较南方的殖民地)组织民兵响应这场战争,并将他们派往波士顿。
围城
掘壕固守
波士顿之围 1775–1776
在19日的战斗之后,由William Heath松散领导(后在20日被Artemas Ward将军取代)的马萨诸塞民兵形成一条从切尔西延伸到罗克斯伯里(Roxbury),并绕过波士顿半岛和查尔斯敦(Charlestown peninsula)半岛的包围线,有效地三面包围波士顿。他们特别封锁了查尔斯敦地峡(Charlestown Neck,唯一通往查尔斯敦的陆路)和波士顿地峡(Boston Neck,通往当时还是波士顿半岛的唯一陆路)。接下来几日,随着来自新罕布什尔,罗得岛,康涅狄格的民兵到场,殖民军规模增长。
盖奇将军转向加固容易防守的位置。在南方,罗克斯伯里,盖奇命令防御阵线部署10台24磅重的炮。在波士顿本身,四山被快速加固。他们将是城市的主要防御。随时间推移,每座山丘都被加固。盖奇也决定放弃查尔斯敦,将被围攻的(之前从康科德撤回的)军队转移回波士顿。查尔斯顿镇完全空置,它的高地(邦克山和布里德山)没有人防守。
由于担心武器渗透,英国人开始严格限制进出活动。被围和围城者最终达成非正式协定,如果没有携带火器,则允许交通通过波士顿地峡。波士顿居民交出大约2,000支火枪,许多爱国者居民离开这座城市。许多住在波士顿城外的效忠派离开家并逃进此城。他们中许多人感到在城外居住并不安全,因为爱国者们正掌控者乡村。一些人到达波士顿后,参加了依附于英军的效忠派军团。
由于围城并未封锁港口,此城依然开放给海军中将Samuel Graves领导的皇家海军从新斯科舍和其他地方运入供给。由于英国舰队的制海权和完全缺乏反抗能力的武装船只,殖民军几乎无法阻止运输。
早期小规模冲突
5月3日,马萨诸塞地方议会授权贝内迪克特·阿诺德组织军队,去夺取防御较轻的提康德罗加堡。9日,阿诺德抵达卡斯尔顿(Castleton,位于现在的佛蒙特,但佛蒙特当时是纽约和新罕布什尔之间的争议领土),和伊森·艾伦(Ethan Allen)与一支来自康涅狄格的民兵连会和。此连在阿诺德和艾伦联合领导之下,夺取了提康德罗加堡和Crown Point堡,突袭圣让堡(魁北克),他们还在尚普兰湖缴获一艘大型军事船只。得到超过180门大炮和武器和补给,对萌芽时期的大陆军在加紧控制波士顿时大有用处。
描绘伊森·艾伦要求提康德罗加堡投降的雕刻品
在波士顿,没有新鲜肉类的正常供应,许多马匹需要草料。五月21日,盖奇命令一分遣队前往远离港口的葡萄岛(Grape Island)并带草料回波士顿。当大陆人注意到时,他们报警唤起了民兵。英国分遣队到来时,他们遭到了民兵的攻击。民兵纵火于岛上仓库,销毁了80吨草料,使英国人得到不超过3吨的草料。
因为葡萄岛事件的影响下,大陆军努力清除港口岛屿上对英国人有利的牲畜和供给。5月27日,切尔西溪(Chelsea Creek)之战中,英国海军陆战队试图阻止一些岛上的牲畜清除。美洲人抵抗,在行动期间,英国纵帆船戴安娜号(HMS Diana 1775)搁浅并被摧毁,大陆人在之前已经获取了船上的武器。6月12日盖奇发布公告宣称可以给除了约翰·汉考克和塞缪尔·亚当斯之外的,所有愿意放下武器的人赦免,试图以此帮助平息叛乱。但它非但没有平息叛乱,还点燃了爱国者们的怒火,更多的人开始拿起武器。
布里德山
整个5月英国人一直有援军帮助,援军总人数到6,000人为止。5月25日,三位将军登达HMS Cerberus (1758):威廉·豪,约翰·伯戈因(John Burgoyne),亨利·克林顿。盖奇计划突围出城。
这份由英国指挥部选定的计划为在邦克山和多彻斯特高地筑防。6月15日,殖民者安全委员会得知英国人的计划。为了回应,他们向Ward将军和上校威廉·普雷斯科特(William Prescott)发出指令加固邦克山和多彻斯特高地。6月16日晚,普雷斯科特带领1,200人经过查尔斯敦地峡,前往邦克山和布里德山构筑防御工事。
6月17日,威廉·豪将军指挥的英军在邦克山战役中占领了查尔斯敦半岛。英国人成功实现占领查尔斯敦半岛高地的目标,但是他们超过1,000人伤亡,其中包括92名军官被杀,损失惨重,以至于不再直接攻击美洲军队。美洲人虽然输了这场战斗,但是在布里德山的交战中成功击退了两轮攻击,这在某种程度上再次成功地抵抗住了英国正规军。从这点上看,围困成为了僵局。
僵局
7月3日,乔治·华盛顿抵达,掌管新的大陆军。他在剑桥的一间房子(此房子后成为亨利·沃兹沃思·朗费罗之家)里设立总部。军队和物资也正在输送,其中包括有远自马里兰和弗吉尼亚的步枪手连。华盛顿开始了将民兵塑造得更接近军队,他任命高级军官(实际上一般是民兵选举领导),并在扎营民兵中引入更多的组织和纪律措施。要求不同军阶的军官穿戴不同的服装以区分上下级。将近7月底,大约有2,000名火枪手来到在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和弗吉尼亚,组成的部队。
乔治·华盛顿接管军队
华盛顿下令加固防御措施,在波士顿地峡挖战壕,并延展到波士顿。8月,华盛顿派出1200人去查尔斯敦地峡附近的一座小山上挖堑壕。然而,施工队不时遭到射击,保卫工作的哨兵也是如此。尽管有英国人轰炸,美洲人也成功地挖好战壕。
9月初,华盛顿开始计划两步走:首先,从波士顿派遣1,000人并侵入魁北克,然后,发起对波士顿的攻击。9月11日,大约有1,100名士兵在贝内迪克特·阿诺德的指挥下发往魁北克。华盛顿召集军事会议,提出用每艘可载50人的平底船将军队渡过后湾,随后两栖全力攻打波士顿。但此计划被一致否定,会议决定为“至少目前”不发动攻击。
九月初,华盛顿授权挪用当地渔船舾装用于收集情报,封锁了向英国人的供给。
11月初,400名英军士兵前往Lechmere's Point(海岬)突击探索,以寻得一些牲畜。他们带着10头牛逃离。11月29日,殖民海军上校John Manley,指挥Lee号纵帆船,在波士顿港外捕获围城中最有价值的战利品之一,英国Nancy号前桅横帆双桅船。
冬天将至,双方都面临各自的问题。美洲人缺少火药,士兵只得用长矛作战。美洲军队还得不到报酬,其中许多人的兵役将在年底到期。至于英国方面,木材稀少以至于他们开始砍伐树木,拆毁木制建筑。此外,因为冬季风暴和反抗私掠船的出现,供给变得更加困难。英军非常饥饿以至于准备随时叛逃。更糟糕的是,城内坏血病和天花爆发。
10月,华盛顿再次提议攻打波士顿,但是他的军官们认为,最好等到海港全面冻结。2月时,罗克斯伯里和波士顿公园之间的海水结冰,华盛顿认为可以尝试冲过冰面袭击;但是他的军官们再次提议反对。他非常不情愿地放弃了度过冰面的攻击,采取一个更谨慎的计划——用提康德罗加堡运来的大炮加固多彻斯特高地。
1月中旬,英国少将亨利·克林顿和一小型舰队接伦敦的命令,带1,500人起航前往卡罗莱纳(Carolinas)与其他来自欧洲的军队会师,并且夺取南方殖民地的一个港口,以用作下一步军事行动。
围城结束
亨利·诺克斯带着他的载有大炮的“noble train”前往剑桥
1775年11月至1776年2月间,亨利·诺克斯和一队工程师用雪橇取回在提康德罗加堡缴获多达60吨的重炮,将其运过哈德逊河和康涅狄格河,在1776年1月24日抵达剑桥。
多彻斯特高地设防
一些提康德罗加大炮被安置在多彻斯特高地的防御工事内,3月2日,美洲人开始炮轰此城,英国人也用炮击回应。3月5日,华盛顿将更多的提康德罗加大炮移动多彻斯特高地。由于是在冬天,土地被冻结,挖战壕变得不可行。华盛顿方于是用原木,树枝,及一切可行之物,连夜设防此地。英国舰队则遭到大炮的威胁。
英国人的直接回应便是两小时不断朝高地炮击,但因为射程不够,没有任何效果,密集炮火失败后,他们计划了一场对高地的攻击;但是因为一场风暴,攻击未能执行,英国人撤退。
3月8日,一些有名望的波士顿人致函华盛顿,声明英国人如果能安然无恙地离开则不会毁城。信件达到了预期效果:撤离之时,没有美洲火力阻挠英国人撤退。
撤离
3月10日,豪将军发表公告命令所有居民交出所有亚麻布和毛织品,可供殖民者用于继续战争的。接下来的一周,英国舰队停留在波士顿港等待有利的风向,在此期间,在港口外的美洲海军成功将多艘英国补给船截获。3月17日风向变得有利。军队在凌晨4:00出发,至上午9:00时,所有船只已经在航。驶离波士顿的舰队有120艘船,超过11,000人在船上。其中,9906人为英国军队,667人为妇女,儿童为553人。
后果
美洲人清理收尾
舰队一航离,美洲人就开始着手收回波士顿和查尔斯敦。起初,由于天花的危险,只有先前接触过此病的人,在Artemas Ward的指挥下进入波士顿。疾病风险被认为较低时,更多的殖民军才在3月20日进入。尽管华盛顿没有妨碍英军离开此城,但他指示海军上校Manley骚扰离去的英国舰队,获得一些战利品。
英国人的离开结束了其在新英格兰殖民地的主要军事活动。华盛顿担心英国人将攻打纽约市,在4月4日带着军队出发前去曼哈顿,开始了纽约-新泽西战役。
伯戈因在萨拉托加的投降,John Trumbull
英国将军的命运
威廉·豪将军因在波士顿战役中失败,遭到英国媒体和议会的严厉批评。盖奇将军再也没有得到其他指挥权。伯戈因将军还会在萨拉托加战役(Saratoga Campaign)中出现,克林顿将军则会掌管在美洲的英国军队长达四年。
效忠派的命运
英国人撤离波士顿时,许多马萨诸塞的效忠派随他们离开。有些人去了英格兰重建生活,一些在战后返回美国。许多人留在新斯科舍,定居在圣约翰之类的地方,许多人开始积极参与新斯科舍和新不伦瑞克的建设。
波士顿的命运
3月17日围城结束,此日也被定为撤离日(Evacuation Day)。波士顿不再是军事目标,但仍然是革命运动的焦点,其港口则在装配战争船只、私掠船中起重要作用。其公民也将在合众国未来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之中,英雄豪杰辈出,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李子通与伍云召,这两位人物虽有着不同的人生详情
在三国时期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吾彦与吾粲这两位人物留下了各自的足迹。他们姓氏相同,且同为吴郡人详情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刘歆作为西汉末年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学术成就与政治经历都备受瞩目。而他的后详情
在三国历史中,司马朗作为司马懿的长兄,其死因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多放点盐就死了这一说法,更是引发详情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军事将领之一,李陵的命运轨迹始终笼罩在忠诚与背叛、英勇与怯懦的争议迷雾中详情
在明末南明政权的动荡岁月里,马士英与东林党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宛如一团乱麻,而马士英是否为东林党详情
史天泽(1202年—1275年),字润甫,大兴永清(今河北永清)人,元朝初年名将、政治家,官至中详情
西晋末年,一位出身寒微的将领以雷霆手段平定叛乱,声威震慑中原,时人将其比作韩信、白起。然而,这位详情
在东汉末年的动荡岁月中,黄巾起义如燎原之火,迅速席卷了整个中原大地。这场由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不详情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许多人物的名字因历史事件或家族背景而被后人铭记,司马谲便是其中之一。作为晋惠详情
在南宋绍兴十一年(1142年)的寒冬,宋高宗赵构与宰相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毒杀于大理寺狱中。这详情
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空中,李群玉宛如一颗耀眼的明珠,以其卓越的诗才闻名遐迩。然而,他不仅在诗歌创作详情
在华夏文明的源头,轩辕黄帝宛如一座巍峨的丰碑,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起源记忆与文化传承。然而,关于他的详情
在南朝波谲云诡的历史舞台上,王僧绰与王僧辩宛如两颗璀璨却又命运多舛的星辰。他们出身世家,却在不同详情
在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安定思公主宛如一颗隐匿于云雾中的星辰,其是否存在曾引发诸多争议。然而详情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宏大叙事中,烧开水这一日常行为看似微不足道,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和健康价值。详情
在南宋文坛的璀璨星河中,林升宛如一颗隐秘的明珠,虽流传作品有限,却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思想内详情
在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以铁腕手段整顿吏治,意图重塑官场清廉之风。然而,一场名为郭桓案的贪腐大案,详情
在南朝的历史长河中,陈文赞作为南朝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父亲,虽未亲历帝王之尊,却因儿子的显赫成就详情
在佛教文化中,降龙迦叶尊者以降伏龙王、守护佛法的传奇形象深入人心,而其与妻子妙贤的情感故事,则展详情
在德国哲学史上,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以其对宗教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性的重新诠释而著称。他的哲学思想犹如详情
玛丽·博林作为亨利八世宫廷中一位命运跌宕的女性,其子亨利·凯里的人生轨迹同样充满戏剧性。尽管关于详情
在云南西部高黎贡山南麓的崇山峻岭间,一座名为磨盘山的险峻山岭静默矗立。这座海拔2600余米的山峰详情
公元215年的合肥城下,一场被后世神话为"八百破十万"的战役,实则是三国时期详情
在探讨中国古代军事史时,"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广为人知,但&qu详情
《左传》作为一部叙事详实的史书,以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为后人展现了春秋时期诸多重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乌桓,曾是汉朝边疆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东汉末年的局势动荡,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秦朝的统一战争无疑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然而,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征服之战中详情
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战事频仍,其中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逍遥津之战,至今仍详情
长平之战,作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其影响深远,不仅决定了战国格局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战役以其独特的战略意义、惊心动魄的战斗过程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被后人铭记并详情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战火纷飞,其中邯郸之战无疑是这一系列战争中最为震撼的篇章之一。这场战役不仅改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战争是推动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而在众多战争中,牧野之战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详情
在科学的世界里,有一种细胞被赋予了不死的名号,这就是海拉细胞。这种细胞源自于一位名叫亨丽埃塔·拉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古印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邃的哲学思想。其影响力不仅深远地渗透到了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在唐代诗坛的苍茫雪原中,刘长卿以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凿出一眼温热的清泉。这首诞生于贬谪途详情
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妙玉无疑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和独特魅力的人物。她以超凡脱俗的才情、孤傲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用优美的诗句抒发了对人生、爱情、自然和社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诗经》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汇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才情与智慧。而在《诗详情
王勃,唐代初期的杰出诗人,以其才华横溢和短暂而传奇的一生著称。在他的众多诗作中,《晚留凤州》以其详情
《射雕英雄传》作为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在这部小说中,丘处机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世说新语》以其独特的魅力记录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与故事。这部作品不仅详情
在道教传奇与神话故事中,赤脚大仙这一角色的形象虽短暂却极为鲜明,他在《西游记》中的出场更是令人印详情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斯斯文文这个词汇常被人们所提及。但是,它究竟是不是一个成语?它背后蕴含的详情
你知道时时刻刻这个成语吗?它不仅仅是描述时间的连续,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诠释!那么,这个成语究竟详情
在汉语成语的宝库中,攘攘熙熙以其形象生动的描绘,捕捉了人类社会繁忙混杂的景象。这一成语不仅用法广详情
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之中,英雄豪杰辈出,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李子通与伍云召,这两位人物虽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却因时代的动荡产生了交集,共同谱写了一段传奇故事。 一、李子通:农民起义领袖的崛起与兴衰 李子通,东海郡丞县(今山东省峄县)人,出身贫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