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尔·高乃依,外文名Pierre Corneille,出生于1606年6月6日,1684年10月1日去世,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同时也是法国古典戏剧三杰之一。
生平
早期生涯
高乃依生于鲁昂一个殷实的小资产阶级家庭,祖父是诺曼底议会的掌玺参事,父亲在鲁昂子爵领地担任水泽森林特别管理。作为六个孩子中的长子,他先在耶稣会设立的学校念书,毕业后,又潜心攻读法律,1628年学成以后父亲为他买了两个职位:鲁昂王家水泽森林事务律师和法国海军部驻鲁昂律师。一年后,爱情失意的高乃依开始写作他的第一部作品:喜剧《梅里达》(Mélite),并于同年在巴黎上演,结果大受欢迎。之后,高乃依又连续创作了《克利唐德》(Clitandre)、《寡妇》(la Veuve)、《皇家广场》(la Place Royale)等3部喜剧、3部悲喜剧和1部悲剧《梅黛》(Médée),与当时充斥舞台的一些杂乱无章的作品相比,他的剧本风格较为简朴,时代气息较强,反映了当时巴黎社会的风貌,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五作家社(Les Cinq Auteurs)
对高乃依来说,1634年是重要的一年,他被选中为红衣主教黎塞留到鲁昂的访问作诗。他的诗作引起了后者的注意,被纳入“五作家社”。“五作家社”是黎塞留亲自领导的剧作社,秉承黎塞留的旨意进行创作,以强调道德为主。由黎塞留提出构思,剧作家完成剧本创作。高乃依由此领到一笔丰厚的年俸,并能涉足上流社会的沙龙。然而,高乃依认为黎塞留的要求过于苛刻,缺乏创作自由。由于与黎塞留意见不和,高乃依在首份合约到期后退出五作家社,回到鲁昂。
熙德
1636年,高乃依根据西班牙英雄传奇创作的悲剧《熙德》在巴黎公演,轰动全城,取得辉煌的成功,“像《熙德》一样美”成了一句成语。。《熙德》被认为是高乃依最成功的剧作,主人公的原型是西班牙民族英雄罗德里戈·迪亚斯·德·维瓦尔,或称熙德(El Cid Campeador)。
在1637年的上演版本中,《熙德》被称作悲喜剧。尽管《熙德》在当时大受欢迎,但它的创作背离了经典戏剧的三一律,为此招致各种批评,引发了关于戏剧创作应该遵循怎样的规律的论战,史称“《熙德》的论战”。刚刚成立不久,在黎塞留主导下对法国文艺界进行控制的法兰西学院认为《熙德》虽然成功,但存在“瑕疵”,因为《熙德》没有遵守“三一律”的原则,即“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和“同一事件”,黎塞留要求对《熙德》进行彻底的评析。
论战是以发行小册子的形式进行的。对《熙德》的道德指责主要集中在戏剧的作用上,认为戏剧的主要功能是进行道德教育,而《熙德》不仅对黎塞留所禁止的决斗进行辩护,而且选择西班牙的传奇作为题材(当时法国正与西班牙交战)。此外,高乃依过于高傲的态度也引起了其他作家的不满。当时著名的剧作家乔治·德·斯居台利(Georges de Scudéry)在他的《对〈熙德〉的观察》中严厉批评《熙德》,并写信要求法兰西学院对《熙德》进行评价。法兰西学院遂于1637年12月托让·夏普兰(Jean Chapelain)将观点发表在《法兰西学院对悲喜剧熙德的观感》(Sentiments de l'Académie française sur la tragi-comédie du Cid)中。
在巨大的压力下,高乃依选择了沉默。他退出了公众视野,回到鲁昂。
回应
隐居3年之后,高乃依于1640年再次出现在巴黎戏剧界。《熙德》遭受的批评使高乃依决心写出遵循三一律的作品,这在他接下来的三部作品:贺拉斯(Horace,1640)、西拿(Cinna,1643)和波利耶克特(Polyeucte,1643)中得到了体现。这三部作品和《熙德》并称为高乃依的“经典四部曲”。作为对法兰西学院的回应,高乃依也数次对《熙德》进行修改,使其更接近经典悲剧的标准。1648、1660及1682的版本中,《熙德》不再被称为“悲喜剧”,而称为“悲剧”。
1640年代中期,高乃依继续创作了悲剧《庞培之死》(La Mort de Pompée,1644年公演)、《罗多庚》(Rodogune,1645年公演)、《西奥多》(Theodore,1646年公演)、《埃拉克留斯》(Héraclius,performed 1647年公演)以及喜剧《说谎者》(Le Menteur,1644年公演),他的声望达到了顶峰,他的剧作的合集也在这时出版了。1641年,高乃依与玛丽·德·郎贝里耶(Marie de Lampérière)结婚。
1647年,高乃依被选入法兰西学院,坐第14把交椅,此位置在高乃依去世后由他的弟弟,同是剧作家的托马斯·高乃依接任。
1652年,高乃依的新剧《佩尔塔里特》(Pertharite)遭到失败,评论界和观众都反应冷淡。遭受沉重打击的高乃依再次淡出,搁笔近八年。1659年,高乃依在劝说下重新执笔,又创作了《欧迪普》(Oedipe),并受到路易十四的赞赏。一年后,高乃依出版了《剧诗三论》,在一定程度上为他的戏剧风格辩护,作为对《熙德》的论战的回应。他一方面承认经典戏剧理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戏剧理念不应该被狭隘地理解,而应该由剧作家自己来阐释,否则过于严苛的理论会压抑创新的尝试。
晚期作品
晚年的高乃依仍然高产,连续14年保持着每年一部作品的速度。但他的后期作品并不如以往那样成功。这时的法国剧作界新星不断,出现了拉辛和莫里哀等才华横溢的作家。此时高乃依的作品多数为悲剧,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苏莱娜》(Suréna ,1674)。之后,高乃依彻底退出剧作界,于1684年在巴黎的家中去世。葬于圣罗奇教堂,直到1821年才立上墓碑。
作品
喜剧
1630年以前,喜剧在法国并不受重视。高乃依之前的喜剧大都是夸张而粗糙的作品,类似于荒诞剧。高乃依为喜剧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他的喜剧强调人物和道德,并注重对爱情的描绘。受田园小说(特别是奥诺雷·杜尔菲(Honoré d'Urfé)的小说《阿丝特蕾》(l'Astrée))的影响,高乃依的喜剧一般取材于世俗背景,讲述城市贵族子弟的生活和爱情。无论是情节,对话还是人物的表现都十分成功。但与田园小说在平静的气氛下描述爱情不同,高乃依侧重于在困境与痛苦中表达人物的内心与品格。因此,对高乃依来说,喜剧的“喜”,并不是为了引人发笑,而是表现一种“欢乐的浪漫”和“令人愉快的真实”,即要表现出真实的资产阶级的日常生活。这种特色与他的悲剧相反,因为后者的主题主要是历史上或神话中的贵族故事。此外,高乃依希望戏剧尽量朴素自然,剧中的对话应该是“对正直高尚的人的对话的模仿”。
悲剧
熙德
提到高乃依的悲剧,首先要谈的就是《熙德》。《熙德》对于17世纪以至于整个戏剧历史都有重大影响。作为高乃依的“经典四部曲”的开篇之作,《熙德》不仅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也引发了17世纪剧作界最大的论战,对古典悲剧的奠定功不可没。 《熙德》在开始时是一部悲喜剧。悲喜剧并不是悲剧和喜剧的混合,而是指包含浪漫元素、结局圆满的悲剧。作为戏剧,《熙德》并没有遵从传统戏剧的三一律。剧中包含了两个不同的事件,尽管一个是另一个的附属。事件的地点也不统一。这也是引起“熙德的论战”的根源。
贺拉斯
《贺拉斯》是“《熙德》的论战”后高乃依作为回应的首部作品。然而,这部作品同样引起了争议。引起争议的仍然是事件的不统一。《贺拉斯》的主线是为了避免罗马与阿尔巴间的战争,两个家族进行决斗,但也有另一条交错的主线,就是两对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以及主人公贺拉斯杀死妹妹卡米儿。然而,在精神上,《贺拉斯》的事件是统一的,就是对危难的抗争(尽管表现在两个不同的方面上)。
作品的历史性与政治性
高乃依的悲剧总是取材于历史(或神话)。《贺拉斯》、《西拿》和《波利耶克特》都是以古代传说或故事为原型,并且都选在罗马历史的关键时刻:初期征服临近的城邦(阿尔巴,《贺拉斯》),从共和国到帝国(《西拿》)以及基督教地位的确立(《波利厄科特》)。因此,在这些戏剧中,时代的危机感十分强烈,并且暗合于高乃依所处时代的状况。《贺拉斯》的背景是罗马与阿尔巴的战争,描述一个罗马青年贵族杀死了他妹妹的丈夫,一个阿尔巴贵族。而当时(1636年)的法国正与西班牙交战,而且当时的君主菲利普四世和路易十三与剧中人物一样,互娶对方的姊妹为妻。不仅如此,《贺拉斯》提出了“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合法性问题:是否为了国家和荣誉,一个公民可以杀死自己的妹妹呢?在当时的严重分裂的法国社会,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西拿》也一样,讲述罗马共和国的公民密谋反对奥古斯特将共和国变为帝国,引出了中央集权的合法性的问题,这同路易十三与黎塞留加强中央集权的情况不谋而合。
作品列表
戏剧
梅里达 (1629)
克利唐德 (1630–31)
寡妇 (1631)
la Galerie du Palais (1631–32)
皇家广场 (1633–34)
l'Illusion comique (1636)
梅黛 (1635)
熙德 (1637)
贺拉斯 (1640)
西拿 (1641)
波利耶克特 (1642)
庞培之死 (1643)
说谎者 (1643)
罗多庚 (1644)
埃拉克留斯 (1647)
Don Sanche d'Aragon (1650)
Andromède, (1650)
Nicomède, (1651)
佩尔塔里特, (1651)
l'Imitation de Jésus-Christ (1656)
欧迪普 (1659)
rois Discours sur le poème dramatique (1660)
La Toison d'or (1660)
Sertorius (1662)
Othon (1664)
Agésilas (1666)
Attila (1667)
Tite et Bérénice (1670)
Psyché (w/Molièreand Philippe Quinault,1671)
Suréna (1674)
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之中,英雄豪杰辈出,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李子通与伍云召,这两位人物虽有着不同的人生详情
在三国时期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吾彦与吾粲这两位人物留下了各自的足迹。他们姓氏相同,且同为吴郡人详情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刘歆作为西汉末年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学术成就与政治经历都备受瞩目。而他的后详情
在三国历史中,司马朗作为司马懿的长兄,其死因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多放点盐就死了这一说法,更是引发详情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军事将领之一,李陵的命运轨迹始终笼罩在忠诚与背叛、英勇与怯懦的争议迷雾中详情
在明末南明政权的动荡岁月里,马士英与东林党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宛如一团乱麻,而马士英是否为东林党详情
史天泽(1202年—1275年),字润甫,大兴永清(今河北永清)人,元朝初年名将、政治家,官至中详情
西晋末年,一位出身寒微的将领以雷霆手段平定叛乱,声威震慑中原,时人将其比作韩信、白起。然而,这位详情
在东汉末年的动荡岁月中,黄巾起义如燎原之火,迅速席卷了整个中原大地。这场由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不详情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许多人物的名字因历史事件或家族背景而被后人铭记,司马谲便是其中之一。作为晋惠详情
在南宋绍兴十一年(1142年)的寒冬,宋高宗赵构与宰相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毒杀于大理寺狱中。这详情
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空中,李群玉宛如一颗耀眼的明珠,以其卓越的诗才闻名遐迩。然而,他不仅在诗歌创作详情
在华夏文明的源头,轩辕黄帝宛如一座巍峨的丰碑,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起源记忆与文化传承。然而,关于他的详情
在南朝波谲云诡的历史舞台上,王僧绰与王僧辩宛如两颗璀璨却又命运多舛的星辰。他们出身世家,却在不同详情
在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安定思公主宛如一颗隐匿于云雾中的星辰,其是否存在曾引发诸多争议。然而详情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宏大叙事中,烧开水这一日常行为看似微不足道,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和健康价值。详情
在南宋文坛的璀璨星河中,林升宛如一颗隐秘的明珠,虽流传作品有限,却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思想内详情
在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以铁腕手段整顿吏治,意图重塑官场清廉之风。然而,一场名为郭桓案的贪腐大案,详情
在南朝的历史长河中,陈文赞作为南朝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父亲,虽未亲历帝王之尊,却因儿子的显赫成就详情
在佛教文化中,降龙迦叶尊者以降伏龙王、守护佛法的传奇形象深入人心,而其与妻子妙贤的情感故事,则展详情
在德国哲学史上,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以其对宗教的深刻批判和对人性的重新诠释而著称。他的哲学思想犹如详情
玛丽·博林作为亨利八世宫廷中一位命运跌宕的女性,其子亨利·凯里的人生轨迹同样充满戏剧性。尽管关于详情
在云南西部高黎贡山南麓的崇山峻岭间,一座名为磨盘山的险峻山岭静默矗立。这座海拔2600余米的山峰详情
公元215年的合肥城下,一场被后世神话为"八百破十万"的战役,实则是三国时期详情
在探讨中国古代军事史时,"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广为人知,但&qu详情
《左传》作为一部叙事详实的史书,以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为后人展现了春秋时期诸多重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乌桓,曾是汉朝边疆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东汉末年的局势动荡,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秦朝的统一战争无疑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然而,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征服之战中详情
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战事频仍,其中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逍遥津之战,至今仍详情
长平之战,作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其影响深远,不仅决定了战国格局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战役以其独特的战略意义、惊心动魄的战斗过程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被后人铭记并详情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战火纷飞,其中邯郸之战无疑是这一系列战争中最为震撼的篇章之一。这场战役不仅改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战争是推动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而在众多战争中,牧野之战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详情
在科学的世界里,有一种细胞被赋予了不死的名号,这就是海拉细胞。这种细胞源自于一位名叫亨丽埃塔·拉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道家和兵家的智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这些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和汉朝的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些争议。 一些人质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画过溥仪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实的文化水平。 作为大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不孝的问题,毕竟古代历来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肚脐眼里融化到体内,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据说详情
古印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邃的哲学思想。其影响力不仅深远地渗透到了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的花瓣和细长的花蕊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俯瞰地球时,这些事物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最近,科学家们在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球选手的魅力所吸引。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里的瀑布高低错落,气势磅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的海滨风光,也有丰富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今天,就让我详情
在唐代诗坛的苍茫雪原中,刘长卿以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凿出一眼温热的清泉。这首诞生于贬谪途详情
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妙玉无疑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和独特魅力的人物。她以超凡脱俗的才情、孤傲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用优美的诗句抒发了对人生、爱情、自然和社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诗经》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汇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才情与智慧。而在《诗详情
王勃,唐代初期的杰出诗人,以其才华横溢和短暂而传奇的一生著称。在他的众多诗作中,《晚留凤州》以其详情
《射雕英雄传》作为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在这部小说中,丘处机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世说新语》以其独特的魅力记录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与故事。这部作品不仅详情
在道教传奇与神话故事中,赤脚大仙这一角色的形象虽短暂却极为鲜明,他在《西游记》中的出场更是令人印详情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斯斯文文这个词汇常被人们所提及。但是,它究竟是不是一个成语?它背后蕴含的详情
你知道时时刻刻这个成语吗?它不仅仅是描述时间的连续,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诠释!那么,这个成语究竟详情
在汉语成语的宝库中,攘攘熙熙以其形象生动的描绘,捕捉了人类社会繁忙混杂的景象。这一成语不仅用法广详情
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之中,英雄豪杰辈出,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李子通与伍云召,这两位人物虽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却因时代的动荡产生了交集,共同谱写了一段传奇故事。 一、李子通:农民起义领袖的崛起与兴衰 李子通,东海郡丞县(今山东省峄县)人,出身贫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