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秦灭韩之战过程-秦灭韩之战兵力
2021-09-30 09:56:01

  秦灭韩之战,是秦王政十六年至十七年(公元前231—前230年),在秦灭六国之战的过程中,秦军攻灭韩国(今河南中部)的一场作战。

  战争背景

  秦王嬴政在铲除了 嫪毐吕不韦两大集围势力之后,开始着手统一六国战争。首先从六国中最弱小的韩国开刀,恰巧此时韩国南阳假守腾献城投降,秦王遂任命假守腾为京师内史。

  战争过程

image.png

  秦灭韩之战秦赵两军在肥及番吾作战中, 秦军先后被歼约1 5万人(参见 肥之战、 番吾之战),损失巨大,进攻受阻。但赵军亦伤亡惨重。于是 秦国便按原定的 中央突破,由近及远,逐个歼灭的方针,将主攻方向指向韩国。

  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九月,韩国南阳守腾主动投降并献出南阳地(今河南境 太行山南、黄河以北地区)。接收后秦国实际上却以该地为前进基地,作进攻韩国的准备。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内史腾率领秦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进攻韩国,一举攻克韩都 新郑(今 河南新郑),俘获韩王安,继而占领韩国全境,灭亡韩国。秦国遂在韩地设置 颍川郡,建郡治于 阳翟(今 河南禹州)。

  战争评价

  此战,秦国用绝对优势兵力,突然袭击,将韩国一举攻灭,占领了地处“天下之枢”的战略要地,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夏恽之名的正确读音与历史回响:解码东汉宦官的姓名密码

  在东汉末年的历史长卷中,"夏恽"作为十常侍集团的核心成员,其姓名读音常因"恽"字的生僻性引发争议。结合《新华字典》《百度汉语》等权威工具书及历史文献考证,可明确其标准读音为xià yùn(夏·运),这一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