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卢怀慎:清廉如水照古今
2025-08-26 17:13:31

在唐朝开元盛世的政治舞台上,卢怀慎以“伴食宰相”之名载入史册,但剥开历史赋予的戏谑外衣,这位出身范阳卢氏的宰相,实则以清廉俭朴的品格与举贤任能的胸襟,为后世树立了为官者的道德标杆。他的故事,如同一面明镜,映照出跨越千年的为官之道。

一、布衣宰相的清贫家风

卢怀慎的清廉,始于生活的点滴细节。他虽贵为宰相,却始终保持着寒门士子的本色。史载其“服器无金玉文绮之饰”,家中陈设简陋至极:门无遮帘,遇风雨需以竹席遮挡;病重卧床时,仅有一张破竹席,连宋璟、卢从愿等好友探望时,都为其居所的寒酸所震惊。饮食方面,他每日仅以“两瓦盆蒸豆、数根青菜”果腹,妻子儿女常因饥寒交迫而受苦。

这种清贫并非刻意作秀,而是贯穿其一生。开元元年,他奉命赴东都洛阳主持官员选拔,随身仅携带一只布袋,内装半袋日常用具,无丝毫贪腐之机。临终前,他甚至无钱置办丧事,仅靠老仆人煮粥待客,最终由唐玄宗赏赐细绢帛才得以安葬。其夫人崔氏曾言:“卢怀慎清廉节俭,缓进而退,四方赂遗,毫发不留。”这份对物质的淡泊,在权贵奢靡的盛唐显得尤为珍贵。

二、权位面前的谦退与担当

卢怀慎的“伴食”之名,源于他与姚崇同为宰相时的处事方式。他自知才能不及姚崇,便主动退居辅佐之位,将政务决断权交予姚崇,自己则专注于举贤荐能。这种“不专断”的作风,虽被时人讥讽为“吃饭不办事”,实则体现了他对大局的清醒认知。

开元二年,薛王李业之舅王仙童暴虐百姓,被御史弹劾。李业求情于唐玄宗,玄宗命复审。卢怀慎与姚崇联名上奏:“王仙童罪状明白,若疑御史,则他人何以取信?”此举彰显了他不畏权贵的刚直。他深知,作为宰相,真正的担当并非独揽大权,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甘当“绿叶”。

三、举贤任能的家国情怀

卢怀慎的清廉,并非孤芳自赏,而是与举贤任能的胸怀紧密相连。他临终前仍心系国事,向玄宗举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等贤才,并告诫他们:“皇帝求贤若渴,但时间一长,身边大臣易懈怠,小人或乘机讨好,你们需谨记。”这种对后辈的期许,体现了他对政治清明的执着追求。

他推荐的宋璟,后来成为开元名相,以刚正不阿著称;卢从愿亦以清廉干练闻名。卢怀慎的识人之明,不仅为开元盛世输送了栋梁之才,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格局。

四、清廉家风的世代传承

卢怀慎的清廉品格,深刻影响了子孙后代。其子卢弈在安史之乱中坚守洛阳,拒绝投敌,最终为国捐躯;其孙卢振、卢钧,曾孙卢元辅,均以清正廉洁、政绩卓著闻名。史载卢元辅“简絜贞方,绰继门风”,足见卢氏家风之绵长。

唐玄宗对卢怀慎的清廉极为推崇,曾亲临其墓地,见无碑即潸然泪下,下诏立碑并亲撰碑文,称其“度量深于江海,坚清迈于冰雪”。这块被后人称为“廉洁碑”的石碑,不仅是对卢怀慎个人的褒奖,更是对清廉为官精神的永恒铭记。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陈友谅的失败:性格、战略与政治的全面溃败

  元末乱世,陈友谅以渔民之子崛起,曾掌控鄂、湘、赣等战略要地,麾下六十万大军、数百艘巨型楼船,一度是朱元璋最强劲的对手。然而,这位枭雄却在鄱阳湖之战中败于朱元璋,其失败并非偶然,而是性格缺陷、战略短视与政治失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性格缺陷: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