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贾昌朝:北宋政坛的复杂多面人
2025-04-16 16:51:59

北宋政坛的波澜壮阔中,贾昌朝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散发着复杂而迷人的光芒。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仕途起伏跌宕,其为人处世、政治作为以及学术成就都值得深入探究。

出身名门,才学初显

贾昌朝(997—1065),字子明,真定府获鹿县(今河北石家庄市鹿泉区获鹿镇)人。他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其父贾注为著作佐郎,这样的家庭背景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贾昌朝自幼聪慧好学,才学出众。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他凭借一篇颂辞得到宋真宗的赏识,赐同进士出身,从此踏入仕途。起初,他出任国子监说书、东明知县等职,在基层锻炼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贾昌朝在学术方面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著有《群经音辨》《通纪时令》等著作,其中《群经音辨》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多音多义字手册。这部著作集中而又系统地分类辨析了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所录存的群经及其传注中的别义异读材料,对读书人正音辨义、读通经文及其注文起到了重要的帮助作用,展现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

仕途起伏,政争风云

贾昌朝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波折与起伏。他一生多次拜相,但也多次被罢免,这背后是北宋复杂的政治斗争。

初涉政坛,崭露头角

庆历新政前夕,贾昌朝初拜参知政事。他以经术起家,侍从经筵,精于吏干,建言时事。在新政前期,他参与革新,积极为朝廷出谋划策。然而,当宋仁宗对革新的态度有所犹疑时,他转而借助进奏狱案攻击革新派,以谋取中枢权力的提升。这种行为虽然让他在政治上获得了一定的利益,但也让他陷入了政治争议之中。

位升昭文,权谋纷争

庆历新政结束后,贾昌朝拜首相昭文相。他因与参知政事吴育相争,以及交结后宫巩固权势,遭致宋仁宗猜忌。当时,宋仁宗最宠幸的妃子是张贵妃,贾昌朝为了自保,拜张贵妃的奶妈贾婆婆为姑母,与张贵妃攀上亲戚关系。这一行为虽然让他在后宫中获得了支持,但也引起了朝臣的不满和弹劾。最终,他因庆历七年大旱祈雨仪式为朝臣弹劾而罢相。

三入宰辅,交结内侍

贾昌朝第三次入主宰执,缘于借助河决商胡后的回河之争与疏六塔河失利事件,通过交结内侍,于嘉祐元年入朝拜枢密使。然而,他的这种行为再次引起了台谏官的攻击。嘉祐三年(1051年),文彦博罢相时,御史、谏官等恐贾昌朝再次入相,纷纷上书弹劾他。最终,贾昌朝没能再登相位,在政治上逐渐失势。

官德教育,警示后人

尽管贾昌朝在政治上存在诸多争议,但他在官德教育方面却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在《戒子孙》中提到:“我见近世以苛剥为才,以守法奉公为不才;以激讦为能,以寡辞慎重为不能。遂使后生辈当官治事,必尚苛暴;开口发言,必高诋訾。市怨贾祸,莫大于此,用是得进者,则有之矣,能善终其身,庆及其后者,未之闻也。”

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他观察到现代社会往往把苛刻和收敛视为有本事,把守法奉公看作没有本事;把揭人短处当作能干,把少言慎重看作无能。这种风气导致年轻人当官处理政事时倾向于苛刻暴虐,开口说话时一定高声斥骂,很容易招惹怨恨和灾祸。他强调了守法奉公、寡言慎重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重视为官的道德品质和长远影响。他的这些观点不仅是对他儿子的官德教育,也是对所有为官者的警示。

综合评价:功过交织的北宋名臣

贾昌朝是一个复杂多面的人。从学术成就来看,他是北宋著名的训诂学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其著作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政治作为来看,他虽然政治德行有亏,在政治斗争中常常使用权谋手段,但也并未对时局产生重大危害。而且,他以经术之士兼擅吏能,是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对当朝政事有正面贡献。

在北宋中期儒学复兴下君子小人之辨的道德评判背景下,贾昌朝的形象或许并不完美。但抛开这些道德评判,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他在古代中国历代官僚与宰相之中可列为称职有功之士。他的一生,是北宋政治、学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燕德妃是否有女儿之谜

  在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燕德妃虽非最为耀眼的主角,却也以其独特的身份和经历在宫廷舞台上留下了痕迹。关于她是否有女儿这一问题,引发了诸多历史爱好者的好奇与探究。  史料记载中的子女情况  燕德妃(609年—671年),涿郡昌平人,唐太宗李世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