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王艮:从灶丁到心学大家的传奇人生
2025-04-09 16:32:23

在明代思想文化领域,王艮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独特的经历和卓越的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出身贫寒,却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从一名灶丁成长为心学大家,创立泰州学派,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贫寒出身,自学成才

王艮出生于南直隶泰州安丰场(今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的一个灶丁家庭,世代以烧盐为生。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灶丁处于社会的底层,生活困苦不堪。王艮七岁入乡塾读书,然而因家境贫寒,十一岁便辍学,随父兄淋盐。但生活的艰辛并未磨灭他对知识的渴望,他一边劳作,一边坚持自学。

王艮自学的方式十分独特,他以途人为师,逢人质难,不耻下问。在长期的自学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特的见解。这种自学成才的经历,不仅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更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他深知底层百姓的疾苦,这也为他日后提出“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拜师阳明,创立泰州学派

38岁时,王艮远赴江西,拜当时著名哲学家王阳明为师。王阳明一开始觉得他个性高傲,因此把他的名字改成带有静止之意的“艮”字。在王阳明门下,王艮经常与师争论,坚持自己的观点,既“反复推难、曲尽端委”,又“不拘泥传注”“因循师说”,于是自创“淮南格物说”。

王艮认为“即事是学,即事是道”,强调身为天下国家的根本,以“安身立本”作为封建伦理道德的出发点。他主张“百姓日用即道”,第一次把圣人之道和百姓日用联系起来,对当时的思想界有着启蒙作用。他的这一思想,让高高在上的圣人之道走进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使人们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吃饭、穿衣等行为都蕴含着“道”的真谛。

王艮创立的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启蒙学派。该学派门徒众多,下至农夫、樵夫、陶匠、盐丁等下层群众,上至朝廷官员,都有其弟子。泰州学派强调平民教育,传道讲学而终生不入仕途,深得下层百姓的拥护。

特立独行,传播思想

王艮一生特立独行,为了扩大影响,他采用了许多独特的方式传播自己的思想。他按《礼经》制着深衣、戴五常冠,“行则规园方矩,坐则焚香默识”,以一种庄重而神秘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他还贴出“招生广告”,宣称“此道贯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不以老幼贵贱贤愚,有志愿学者,传之”,吸引了众多不同阶层的人前来求学。

王艮在讲学时,注重口传心授,使“愚夫愚妇”都能明白易懂。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将深奥的哲学思想讲解得深入浅出。例如,他用“卖菜的阿婆知道菜要新鲜,这就是‘格物’”来解释“格物致知”,让菜贩们也能理解其中的道理。这种独特的讲学方式,使得泰州学派迅速蔓延成燎原之势,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坚守气节,影响深远

王艮一生以布衣之身传道,拒绝了朝廷多次入仕的邀请。他始终站在最底层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敢于直言敢谏,为百姓发声。他的思想接近于劳动人民,呼出了最底层百姓的心声,被统治者视为异端之尤。但他却本色依旧,毫不退缩,为后人所称颂。

王艮死后,他的学生继承和发扬了他的思想,泰州学派的影响不断扩大。他的思想对晚明启蒙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催生了李贽的“童心说”和何心隐的“育欲论”。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感叹:“泰州之后,人人皆可摇橹弄潮。”这些评价揭示了王艮思想的深远影响,他的思想才是晚明启蒙运动的真正火种。

王艮的一生,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史。他从一个贫寒的灶丁,通过自学成才,拜师阳明,创立泰州学派,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了无数人。他的“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打破了传统思想对普通百姓的束缚,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他的特立独行和坚守气节,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我们在追求真理和正义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忠肝义胆映末世:吴悌对孙皓忠心之谜

  在三国末年的风云变幻中,东吴走向了衰亡的末路。孙皓作为东吴末代皇帝,昏庸残暴,而吴悌却对其忠心耿耿,直至以身殉国。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  时代背景:东吴末年的困局  孙皓继位初期,虽施行过一些明政,但很快便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