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宋高宗赵构为什么会不想北伐?拒绝的原因是什么?
2023-04-10 15:43:56

  赵构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九子,南宋的开国皇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宋高宗赵构是历史上比较难以评价的一个皇帝,从好的方面来说,他苦苦支撑起了南宋半壁江山,被史书赞誉为中兴之主。从坏的一面来讲,他毫不顾忌的杀掉了唯一有能力收复旧河山的进攻性军事统帅岳飞,即使有秦桧背锅,依旧免不了被后人诟病。

  在南宋建立后,赵构对北边金朝的态度是坚定的,那就是主和。主和的主要原因大概有两点,一个是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恒这两大杀手锏被金人牢牢的捏在手中,宋高宗也担心金人祭出这两旧皇帝抵消自己的大义名分,使自己的皇位坐不稳。另一个就是担心南宋的实力不足以打败金人,守好半壁江山就足够了。

  但小编以为赵构应该还是有过收复旧山河的想法的,毕竟南宋的首都临安一直是以行在为名,公开承认的首都还是被金人占领的开封,不论从政治角度还是个人名望的角度,赵构都不会一开始就想着放弃北方大片故地,真正的中兴还是以收复为标准。赵构最终坚定的议和除了政治上担心“二圣”的归来以及军事上担心打不赢外,最主要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知兵的心腹文臣代表自己掌握军队。

  众所周知,宋朝是皇族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典型王朝,宋太祖赵匡胤虽然是职业军人出身,但自立国后就开始拼命打压武将集团,为的是防止武将造反篡权。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整个北宋时期,凡对外用兵,除皇帝亲征外,大多是由知兵的文臣为主帅带兵作战,以文臣挟制武将,比如庞籍、范仲淹、韩琦等名相都有过以主帅身份对外作战的经历。再不济也是由皇帝家奴,即太监为主帅领兵,比如宋神宗时期的李宪和宋徽宗时期的童贯。

  文臣和太监领军的好处就是将造反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点,而武将单独领军就成了阶级敌人,宋仁宗时期的狄青以武将身份单独统兵平定西南叛乱后就因为犯了忌讳被文官集团活活吓死。到了靖康之变后,由于特殊时期的特殊局势,对金人的作战基本上全是武将一力完成,比如南宋的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都是独自成军,他们的上面并没有文官制衡。

  在这种情况下,宋高宗赵构即使有打到北方去的想法,也要先嘀咕嘀咕是否能控制住这些军队,他手头上没人可用,南宋是在匆忙中建立的,开封被金人占领后,大批的官员被虏到北方,赵构手头上可用可信任的骨干基本没有,当时知兵且有威望的文臣不是没有,比如宗泽、李纲,但这两人都是宋徽宗、宋钦宗时代的老臣,还是直臣,即使有能力赵构也不敢让他们统兵打到北方去,就算打得赢,不论是接回宋徽宗还是宋钦宗,赵构都担心这些一根筋的文臣要求他还政,在宋朝,文官集团的威力可比武将集团更大。

  如果赵构的心腹中能有如宗泽、李纲这样知兵的文臣,能够代替赵构统兵指挥岳飞、韩世忠等武将,赵构有较大可能还是愿意北伐的,但可惜的是没有,南宋初期的宰相除李纲外,杜充、黄潜善、汪伯彦、赵鼎、秦桧等人都没有统兵的才能,并且这些人都算不上赵构的心腹,杜充甚至都叛变投敌。

  赵构是特殊情况下登上的皇位,早期只是个九皇子,没有靖康之变,根本就没有他上位的可能,一个普通皇子哪会有人投靠?所以赵构没有心腹班底,没有人替他掌握军权,自己也没胆量亲征。在这种情况下,也许赵构是真有过收复江山的壮志,但骨子里防止军权旁落的基因还是占据的上风,这才有了坚定的和谈主张,并且和秦桧一拍即合。

  综上,假设赵构有知兵的心腹文臣,或者如宗泽这样的老臣完全宣布效忠赵构个人,能代表赵构掌控军权,重要的是能压服岳飞、韩世忠等武将,赵构是不会背着骂名坚持议和的,大家怎么看?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孙尚香:历史的真相与传说的融合

  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孙尚香这个名字往往与英雄、战争和爱情紧密相连。她是东汉末年东吴君主孙权的妹妹,也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妻子。然而,关于她的真实身份和生平,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将探讨正史中的孙尚香是否真的是刘备的妻子,并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