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袁崇焕的一生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2023-03-14 15:22:21

  袁崇焕是明末抗清名将,爱国将领。 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晚明崇祯年间的首任蓟辽督师袁崇焕是个争议性相当大的历史人物,有支持他的,也有反对他的,有说他是被冤杀的,也有说他是该死的,对这个人的评价算是褒贬各半吧。至于说他是明朝的擎天柱就夸张了,他死后十二年,即崇祯十五年,明朝关外的宁锦防线才被清朝突破,山海关防线更不用说,那是大开中门迎进来的。袁崇焕死得很惨,是凌迟,至于他怎么就从人生巅峰一下子跌落到万夫所指,还是有一定过程的,虽然期间不过一年多一点时间,本文略作阐述。

  第一步:成为辽东“土皇帝”,集军事指挥、民生、后勤保障大权于一身

  崇祯元年,袁崇焕以“五年复辽”的军令状打动崇祯皇帝,得到了蓟辽督师这个职位,他的管辖权限中涵盖了从蓟镇到山海关以北的所有辽东军队,兼管天津、山东登州、莱州的地方军队和水师,并且包括皮岛毛文龙部的军事指挥权,还有兼理粮饷,最重要的是崇祯皇帝为了让他安心做事,连监军也没有派。

  这些权限除了没有监军监督外,其余的都和前任的那些蓟辽督师没什么区别,侧重点在军事指挥上,至于兼理粮饷就和各地的巡抚在职权上有些重叠,起码地方上自筹的军事物资和粮饷是先要通过辽东巡抚、登莱巡抚才会下拨到蓟辽督师手中,辽东巡抚在辽东的军事决策上还有一定的建议权,袁崇焕要做了什么事让巡抚不满意,他们还有弹劾袁崇焕的权力。

  袁崇焕自己就做过辽东巡抚,自然知道巡抚的权限对蓟辽督师有一定的掣肘,所以他找准机会让这两地巡抚在他任职时消失掉了。辽东巡抚毕自肃在一场军队的哗变中意外死亡,登莱巡抚孙国桢犯错被罢免,崇祯皇帝在袁崇焕的要求下停止在两地安排新的巡抚,《明史》中对此有专门的记录:

  (毕)自肃既死,崇焕请停巡抚。及登莱巡抚孙国桢免,崇焕又请罢不设。帝亦报可。

  崇祯皇帝默认了袁崇焕兼管两地的巡抚事宜,包括此前袁崇焕在军事安排上排挤赵率教,将其赶到关内驻扎,提拔祖大寿、何可纲等镇守辽东,所有的要求全部被崇祯认可,袁崇焕实际上成为了从辽东到登萊这大片地区军事,后勤等所有权力一把抓的“土皇帝”,比“宁锦大捷”时还威风,真正走上了人生巅峰。

  第二步:铲除不听招呼的皮岛总兵毛文龙立威,崇祯吃个哑巴亏

  皮岛毛文龙部在明清对决中的作用就不多阐述了,其实袁崇焕要杀毛文龙的想法早已有之,原因也很简单,他要统一指挥权,麾下不允许有阳奉阴违的将领,上任后把赵率教排挤出辽东也是出于这个考虑,杀不杀毛文龙就看是否听话,早在袁崇焕准备就任蓟辽督师时就做出了决定,《明史·钱龙锡传》里有专门记载:

  崇焕云:“恢复当自东江始。文龙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去之易耳。”

  毛文龙部此前仅仅是在军事指挥上听从蓟辽督师的领导,其实也只是名义上的,因为皮岛远在海外,指挥上没那么便利,将在外连君命都有所不受,何况蓟辽督师?袁崇焕要想毛文龙部听从他的安排,只有从粮饷上入手,这个在袁崇焕要求不再设立登萊巡抚后成为现实,毛文龙的命门被袁崇焕掐在手中。

  袁崇焕在一切都掌握住后,向毛文龙要求安排监军到皮岛,被拒,坐实了毛文龙不愿意屈居其下,袁崇焕转而劝说毛文龙离开皮岛,再次被拒,因此袁崇焕下定了杀毛文龙的决心,他用十二条大罪的罪名杀掉毛文龙,这一杀的后果不仅仅是皮岛从此不稳,最主要是开了不请旨擅杀总兵大将的先河。

  崇祯十五年,朝廷的权威摇摇欲坠时,孙传庭杀掉总兵贺人龙都还是崇祯先下的圣旨,然后才奉命执行,贺人龙的官位和权力都没有毛文龙大,毛文龙也是有尚方宝剑的,崇祯捏着鼻子默认毛文龙被杀,让各地的镇守大将和朝廷在心中有了隔阂,这个哑巴亏崇祯不可能不记在心里,只不过他还等着袁崇焕做出成绩,所以没有声张,但两人之间的裂痕已经产生。

  第三步:“己巳之变”后金入侵,180年后北京再次被围,崇祯备受打击

  罢辽东、登萊巡抚,安排听话的将领镇守辽东各地,杀掉皮岛总兵毛文龙,袁崇焕在人事和权力上的安排都按照他自己的愿望实行了,有“五年复辽”的军令状,崇祯皇帝还收紧裤腰带给他掏军饷,这个时候,袁崇焕应该是主动出击找后金的麻烦,至少从表面上要让崇祯皇帝看到他在向复辽的目标上努力。

  可袁崇焕没动,后金却动了,这一动就是天崩地裂,崇祯二年十月,后金军队在皇太极的率领下绕道蒙古入关,这是明朝历史上第二次被敌国攻到首都城下,上一次是180年之前的土木堡之变时,这次后金入侵对于刚刚登基不到两年,雄心勃勃要做尧舜之君的崇祯来说打击太大了。

  崇祯可不会管袁崇焕才上任仅仅一年,他只知道,后金军队从一力复辽的袁崇焕眼皮子底下的杀到了自己脚下,“五年复辽”嘛,虽然才短短一年,好歹也给了袁崇焕这么多支持,不要求你马上进攻压制住后金,但让后金感觉到辽东军团的威胁还是应该要办到吧?怎么就让人家先进攻了?还是杀到首都城下?袁崇焕怎么能继续获得信任?

  第四步:袁崇焕回援京师后要求率军队进城,受到猜疑

  袁崇焕虽然是后知后觉,但敌军入关,他率部赶紧的回援是应有之意,如果能在长城外,或者说北京防线的外围将后金军截住,并将其击败,袁崇焕还有可能将功折罪,可他到底没能截住后金军队,眼睁睁看着皇太极率部在首都城下耀武扬威,在情报不明的情况下,京城里的皇帝和大臣怀疑袁崇焕勾结后金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袁崇焕这个蓟辽督师是最应该知晓后金军队动向的。

  袁崇焕回援,始终落后敌军一步,到了北京城下要求率军队入城,这个时候的皇帝早就是惊弓之鸟,他这一要求带兵入城,让崇祯的疑虑更大了,皇太极入关,你这个蓟辽督师不知道?你离北京的距离比后金军队近,反而在敌人的后面赶到,其中有什么阴谋?袁崇焕不得进城后也回味过来了,所以后来在广渠门外死战明志,不过这个时候对他来说大势已去,不管此战结果如何,袁崇焕背责是肯定的,这锅总不能让北京城里的皇帝和大臣们背吧?

  第五步:袁崇焕被捕,祖大寿率部脱离战场逃回辽东,崇祯起必杀之心

  广渠门之战后,后金军稍退,袁崇焕获准独自入城,然后在皇宫中当着文武官员的面被抓,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袁崇焕是辜负了自己,痛恨是肯定的,但袁崇焕未必就必须要死,他后面毕竟还站着势力庞大的东林党,当时内阁大臣中的韩鑛,钱龙锡等都算是袁崇焕的后台,不说脱罪,给袁崇焕减轻罪名的能力还是有的。

  但是在城外驻扎的祖大寿给了袁崇焕致命的一刀,他在得知袁崇焕被抓后,第一反应就是带着军队跑了,祖大寿是袁崇焕提拔起来的,担心受袁崇焕牵连,他一跑坐实了辽东军团只知有袁崇焕,不知有皇帝和律法的行径,更关键的是皇帝召祖大寿回,没用,袁崇焕写封信去召却管用:“帝取崇焕狱中手书,往召大寿,乃归命”,这让崇祯怎么想?袁崇焕自此再无救了。

  自崇祯元年袁崇焕就任蓟辽督师以来,为了支持他“五年复辽”,崇祯皇帝撤销了两个巡抚,默认他杀掉一个一品总兵,在人事安排上尽力配合袁崇焕,不安排监军,给予最大的权力,并且在财政状况紧张的情况下,同意袁崇焕的一切请饷要求, 现代有句话叫做“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这句话十分适用于崇祯皇帝和袁崇焕两人,或许后金入关的责任不全在袁崇焕身上,但当时最适合背这个锅的也只有他了,崇祯在梦想破灭后把一腔恨意全转化到了袁崇焕身上,死得是惨了些,但谁让他处在蓟辽督师这个最关键的职位上?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曹植:三国时期的文学巨匠

  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英雄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他就是曹植。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  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儿子。他生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