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杜甫是谁?他的一身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2023-03-11 14:14:23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生于官宦之家的杜甫,名符其实的"官二代"。先祖是晋代名将杜预,曾祖父杜依艺任过县令,祖父杜审言武则天时代做过大官,父亲杜闲也任过五品官职。母亲崔氏亦来自清河世家大族,"舅家多人物",在当地都是很有名望的。

  可以说,出生于公元712年玄宗时代的杜甫杜子美不仅出身好,还是富家子弟。在注重"门阀"的唐代,杜甫的条件无疑是得天独厚的。

  兼之杜甫好学,能诗会赋。小小年纪就名闻下遐迩,像崔尚、李邕这样的前辈名流都为他点赞。

  可惜的是,杜甫年轻时的一手"好牌",被他丢在一边,后又遭遇接二连三的人生变故,反而打成一手"烂牌",以致他的晚年很凄惨,主要靠友人接济为生,59岁时(公元770年),在穷困潦倒、饥寒交迫下,病死在去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

  (一)少年有为,偏好山水,贻误最佳时机

  杜甫因小时候家庭条件好,衣食无忧,且前景光明,也就没在意未来会发生变故。那时,杜甫得到极好的艺术文化熏陶。

  他看过唐宫第一舞人公孙大娘的舞剑,写下有名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也曾拜访岐王李范,殿中监崔涤,听过宫廷歌唱家李龟年的歌声,写下名垂后世的《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还曾去往洛阳欣赏吴道子的画。到了19岁,正是大好的年龄,条件也符合,是求取功名最佳的时候。但杜甫觉得还没有玩够,不想在此时参加科举考试,于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到各地"游山玩水"。

  第一次仙游了郇瑕、江南等地。

  5年后,杜甫觉得这个时候可以参加考试了,便于735年回到家乡河南巩县参加了"乡贡",却在次年去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时,因准备不充分"很意外地"落选。

  这次落第并没让杜甫警醒:"没考中就没考中,没关系,时间还有的是,不着急,还可以继续玩。"于是杜甫有了第二次"游山玩水"。

  那时杜甫的父亲任兖州司马,于是,杜甫借赴衮州省亲为名,仙游齐赵大地。名篇《望岳》就是这个时期写的,流露出杜甫不平凡的远大抱负: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次仙游,又是5年时间。杜甫最黄金的十年,就这样在"游山玩水"中度过了。

  杜甫回洛阳后,已29岁。期间,他结识了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二人一见钟情,两家也门当户对,经双方家长同意后,不久结婚。于是,杜甫与杨氏过了几年恩爱有加的新婚生活。

  33岁时,杜甫在洛阳与44岁的李白偶遇。那时李白已诗名远播,只因得罪杨贵妃,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正是失意时。这次偶遇,杜甫与李白二人一见如故。

  于是杜甫决定第三次仙游,同李白一道外出寻仙。二人一路同行了大半年的时间,一起呼鹰捉兔,打猎唤狗,很是逍遥,共漫游了今天河南开封、商丘一带绝大多数地方。因杜甫临时有事,二人分手。杜甫去往齐州,李白继续游侠他乡。

  谁知半年后,二人又在山东相遇,遂相约一起环游衮州,去东蒙山寻访道士。就这样,二人又白天并肩同行,晚上饮酒赋诗,探讨文学和炼丹求仙,日子过得好不快活,结下了深厚友谊,史称"李杜之交"。

  期间,二人还写诗互赠。最有名的是:杜甫的《赠李白》和李白回赠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言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二)而立之年,欲求取功名,却遭逢变故

  杜甫三次"游山玩水",玩得酣畅淋漓,可以说是尽兴而归,该看的地方看了个遍,该访的友人也寻访到,还与李白结交。

  此时,杜甫已年过而立,便准备沉下心考试,谋取个好职位,为国为民做点实事。于是,35岁的杜甫应诏去长安,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

  也许这就是天意,当你真正想获取功名做点事时,偏偏阴差阳错,上天就不这样安排,不给你这样的机会。

  这次考试杜甫恰好遇上权相李林甫主考,他不想录取参加考试的所有士子。就向玄宗皇帝报告:

  天下已没有人才了,所有人才都已集中在朝堂之上,皇上您已授给了他们官职。这正是皇上治理有方,大唐之福呢!

  没想到,玄宗皇帝相信了李林甫的鬼话,真的就没录用参加这次科考的所有士子。这就是史载极有名的"野无遗贤"的一次科考闹剧,杜甫自然在二次科考中没有玄念的自然落选。

  此后,杜甫的霉运接踵而来。他困在长安将近十年,再也没有考中过,一直郁郁不得志,另寻它径求取功名,也没有结果。

  期间,杜甫又遭遇父亲杜闲过世,家道开始中落。不得已,为了维持日计,杜甫在长安过着半幕客、半等待的贫困生活。

  就在公元755年,杜甫43岁时,终于通过另寻他径,获得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低等职位,其实就相当于看管兵器的管理员。

  没办法,生存要紧,杜甫只得接受这与爱好及所学根本无关的职务。

  (三)年届不惑,忽遇"安史之乱",仕途不顺

  悲催的是,杜甫这管理员的岗位也没有维持多久。公元755年的十一月,因"安史之乱"爆发,迅速波及潼关,危及京都长安。

  杜甫只好把家迁往鄜州避难,打算只身北上投奔在灵武即位的唐肃宗李亨。就在北上途中,杜甫被叛军俘虏,抓回长安。还算不幸中的万幸是,杜甫官小,微乎其乎,没人在意他,看管也就不那么紧。

  杜甫得以寻机逃脱。逃脱后,杜甫有感于这次战乱被俘的经历,写下有名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成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公元757年5月,杜甫终于从长安经凤翔来到唐肃宗身边。

  爱才的唐肃宗总算看得起投奔他的杜甫,给了杜甫"左拾遗"这样一个八品小官职务,也就是"可以给朝廷提提意见,指出哪些地方做得不好"这样的差事,但不久,发生了一件事。

  宰相房琯受命率兵平叛,任务是收回长安城,却在陈涛斜之战中兵败,被唐肃宗问责,给予免职处理,且开始疏远他。

  杜甫认为,平叛原本是郭子仪等武将的份内事,房琯作为文官,兵败的责任固然有,但不至于受这样的处分。就向唐肃宗上书直谏:请求恢复房琯的职务。

  杜甫营救房琯的行为触怒了唐肃宗,"你一个小小的八品官,竟敢越职言事?"一纸诏书,贬杜甫到华州担任更小的职务,负责祭祀、礼乐等无关紧要的事务。

  同年9月,郭子仪收复长安,在宰相张镐向肃宗皇帝劝说下,杜甫于11月得以回到长安复任"左拾遗"。但终因"房琯事件"牵连,次年6月,唐肃宗不想重用杜甫了,再次把他贬到华州任小小的司功参军。

  杜甫二到华州后,决定告假去洛阳探亲。在探亲和返回华州的途中,"安史之乱"带来的灾难让忧国忧民的杜甫十分感慨,为此创作了一系列现实主义诗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就是这个时期的名篇。

  (四)诗人暮年,多地辗转谋生,晚景凄凉

  公元759年,杜甫47岁时,辞去华州司功参军职务。次年,在友人成都尹严武的帮助下,举家辗转来到成都。

  杜甫在成都受聘为使节、工部员外郎后,在浣花溪畔盖了一座草堂(这就是今天成都有名的"杜甫草堂"),过了将近六年较为安定的生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等上乘诗作就是这期间杜甫写下的。其中《蜀相》是杜甫公元761年游历武候祠后写下的七言律诗代表作之一: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公元765年,严武病逝后,杜甫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成都,辗转多地艰难谋生,终于在次年抵达夔州,在友人夔州都督柏茂林的关照下,代管东屯公田,自己也参加劳动开垦荒地,以此维持生计。

  杜甫在夔州生活近2年,生活还算平静。期间,他创作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登高》等经典诗作,其中《登高》体现了他这个时期明了无常时事的"澄澈"状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公元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便打算回到洛阳生活。年底泊舟岳阳楼时,杜甫于是写下悲凉但很有气势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次年,杜甫继续前行,囿于生活困难,漂泊于潭州一带达一年多时间。

  公元770年,潭州发生战乱,不得已,杜甫决定改道彬州先投靠舅舅,但行至耒阳时,又遇洪水暴涨,滞留了五天时间,水米未尽,幸得县令送来酒肉,暂时得已解救。

  年底,杜甫只身去往岳阳时,终因食不果腹,兼之多病缠身,很凄惨地穷死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

推荐中…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黄庭坚:北宋书法与文学的杰出代表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尊称为江西诗派鼻祖。他的一生充满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创造,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将简要介绍黄庭坚的生平和他的艺术成就。  黄庭坚生于1045年,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在文学